高二政治高二《哲学常识》前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知识方面:
识记:
①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理解:
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能力方面:
⑴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关于世界观的形成的讲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⑵比较能力:通过从区别和联系两个方面比较哲学与具体科学等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首先通过介绍哲学一词的来历及哲学家的事例,激发同学们学习哲学的兴趣,再按照教材的顺序讲解,最后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作结。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育学生应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哲学的含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二)教学难点
哲学的含义;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关系。
三、知识结构
(一)哲学的含义
1、什么是世界观?
(1)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每个人来说,他总是在处理着三个方面的关系:自己与自然界的关系,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2)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形成的两类具体科学知识是以自然界或人与自然界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知识和以社会活动与人的思维为研究对象的知识。
(3)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2、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意义和原则
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以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更好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并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2、我们在学习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着重于理解,着重于应用。
四、疑难阐释
1.哲学和世界观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第一,含义不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
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第二,世界观几乎人人都有;而哲学是一门专门的学问,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才能掌握它。
第三,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是不系统、不自觉的,缺乏严密的逻辑和理论论证;而哲学是把自发的、零散的、朴素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具有严密的逻辑和完整的理论体系。
联系:第一,研究对象相同:哲学和世界观都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第二,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一经概括和总结,有了理论的形态,形成一定的思想体系时,世界观就成了哲学。
(注:世界观不等于哲学,但哲学是世界观)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体现和影响世界观。
所以说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3.哲学与各门具体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①研究范围和对象不同:哲学把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的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关于整个世界一切领域的一般知识,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各种具体知识共性的抽象和概括。
而具体知识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世界中某一个领域、某一方面或某一事物及其过程。
②方法论不同:哲学告诉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根本方法或一般方法。
而具体知识则告诉人们应如何具体分析和处理人与外部世界或人与自然的关系。
联系:①都把现实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②哲学以各门具体知识为基础,并随着各门具体知识的发展而发展;而哲学为各门具体知识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可见二者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4、根本观点与个别观点的关系
所谓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是指这些观点和看法,不只是对具体事物的观点和看法,而是对整个世界的万事万物的共同性质和规律的观点和看法。
它不同于对某个事物或某一方面事物的个别观点和个别看法,但它又存在于个别观点和个别看法中,具有共同性、一般性和根本性的特点。
5.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区别:①含义不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②科学性不同: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对世界的看法,对人和世界关系的看法,不仅是唯物的,而且是辩证的。
③发展阶段不同:哲学有许多门类和派别,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又包括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也是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高度统一,代替了历史上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是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新阶段。
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历史上优秀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可以说,没有哲学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正是因为哲学发展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新阶段,才使其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使哲学重新焕发了生机,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能把它混同于一般哲学;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在以往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能割裂二者的联系。
(注:哲学不一定是科学的)
五、教法建议
高二学生对学习哲学常识的兴趣比经济常识浓厚,但对抽象概念术语的理解感到困难,尤其是运用哲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为欠缺。
因此,在高二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从特定意义上讲,“前言”课是最难教的。
前言课是动员课,应该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哲学的兴趣。
前言的特点是:内容涉及知识面广(主要阐述了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含义,哲学与具体知识及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原则和意义),理论概括性极强,问题对学生来说非常陌生,却又要使学生通过它第一次从整体上了解这一门学科。
因此,在教学中,要处理好这样几个关系:①少和多的关系,要少说理论,多说事实;②粗和细的关系,要以粗线条为主,不必细致展开;③点和面的关系,既要对全面内容有一定程度的解释,又要抓住最基本的东西,突出重点,着重解释什么是哲学。
在教学方法上:遵循“个别——一般——个别”的认识秩序,先用归纳法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升华为本课的相关原理,然后再用演绎法加以印证。
在教学手段上:兼容多媒体和传统手段。
在教学模式上:本课宜采用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参与为辅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特色上:充分体现“前言”的导读作用,把学生的兴趣引入一个新的学科领域,设置若干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学法指导
学习本框,可以依据以下认识顺序去思考: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各门具体科学知识——世界观——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对于“哲学”这一概念,应该着重了解世界观知识与具体知识的不同点,明确世界观知识不等于哲学,知道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七、经典案例
哲学一词的来历
Philosophy一词,希腊语中为φιλοσοφια,是Philos和Sophia这两个词的组合。
前者意为爱,后者意为智慧。
19世纪70年代该词传入日本,起初有译为“爱知”的,后来日本学者西周借用中国古汉语译其为“哲学”,1896年前后,康有为等人将这一译名传入中国。
那么,“哲”一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传说中国上古商时有一本《书经》,其《洪范》一篇,在冯友岚先生看来是较可靠的最早提及五形学说的文献。
照传统的说法,公元前十二世纪末周武王克商以后,向商朝贵族箕子问治国的"大法"(洪范),箕子讲了这一番话、题为"洪范"。
箕子还号称自己的学说来自大禹。
现在的学者经过考证,认为《洪范》成文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3,4世纪。
在这篇文献中,作者提出了“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又提出了与五行相对应的“五事”,即貌言视听思。
继而描述它们的积极方面: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
这五个方面体现在人身上,就是:恭作肃,从作义,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
“哲”这个字与思想联系起来,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哲”是“明”的体现,而“明”本来修饰的是“视”,所以整个意思应该是看得清楚,引申为明辨事理。
而“哲学”,则意为明辨事理之学。
与philosophy可谓殊途同归。
哲学的英文表达为Philosophy,由pheilein(爱、追求)+sophia(智慧)这两个词根构成,来源于在希腊文。
中国古代没有哲学一词,但有哲这个字。
<尔雅∙言音>:哲,智也。
哲学一词最早由日本学者西周(1827-1877)首次使用。
中国近代著名爱国诗人黄遵宪于1896前后引入,此后通用。
从字面来讲,哲学即爱智之学.作为爱智之学,哲学区别于科学等人类其他知识体系的根本特点在于哲学代表了人类思维的反思维度,以反思性为根本特点。
黑格尔曾把哲学比做密涅瓦的猫头鹰。
密涅瓦即古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的拉丁文表达。
她的典型形象是手里拿着一根拐杖,拐杖上停着一只猫头鹰。
它总在日落后追着落日的方向起飞。
黑格尔说: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反思----意指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
黑格尔进而指出:哲学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方式中,思维成为认识,成为把握对象的概念式的认识.所以哲学思维无论与一般思维如何相同,无论本质上与一般思维同是一个思维,但总是与活动于人类一切行为里的思维,与使人类的一切活动具有人性的思维有了区别。
虽然在科学等其他知识体系中也有反思活动,但并不占有主要的地位。
科学等终究以提供知识,形成具体思想为己任;而哲学不提供任何科学意义上的知识,它只是跟在人类全部活动及其结果之后,对它进行反复思考。
哲学的这种反思思维是人类思维必不可少的维度。
哲学作为反思思维,它不受任何固定的、有限的思维形式及其对象的束缚,不停留于任何确定的思维形式及其对象中。
只有在反思活动中,我们才能从直接的构成性思维中脱离和解放出来,使思维之无限性和自由性得以实现和表现。
正如在日常生活中经过一天的忙碌,每到夜深人静躺在床上时,我们就会从日常的各种直接的、具体的活动中解放出来,而对其加以反省。
这种反省活动显然是我们自我完成的一个必经途径和必要环节。
任何知识和智慧归根结底都要解决人们的疑问,实现对人的关怀。
哲学以其反思性与它的概念性、总体性、批判性等特点一起,形成了代表人类的一种绝对疑问和终极关怀的独特学科。
它不象各门科学等知识体系那样通过回答具体问题、解决功利性疑问来实现对人的关怀,而是通过对无条件的,既无限的普遍的、超功利问题的把握来实现对人类本身的总体的终极的关怀。
所以某个具体的问题、功利性疑问,某个人的命运如何,是被排除在哲学的视野和能力之外的。
诸葛亮的小聪明
诸葛亮生于东汉末年,少年失去父母,跟随叔父从琅琊(今山东临沂市)辗转迁徙到荆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
在这里,他投师于当地名士水镜先生,一次水镜先生叫诸葛亮清炖一条鲤鱼。
鱼炖好了,接着又叫挑水。
诸葛亮很快就挑着满满一担水回到厨房。
一进门,却见水镜先生正对着一班弟子发脾气。
原来,刚炖好的鱼,不知被哪个弟子吃了一半,十几个弟子谁也不承认自己偷吃了鱼。
诸葛亮见状,眼睛一眨,假装惊慌地扔下水桶,跑到水镜先生面前,大声说:“坏了,坏了,要出人命了!那鲤鱼是用荆芥炖的,荆芥炖鲤鱼就是八步断肠散,我是用它药野猫子的呀!”
他这么一说,有个弟子顿时变了脸色,“扑通”一下跪倒在地,大声喊道:“先生救命!先生救命!是我偷吃了鲤鱼!”
水镜先生见此情景以为真的要出人命了,急得手上直冒汗。
他正想吩咐一下弟子去取解毒汤,却发现一旁站着的诸葛亮不但一扫脸上的惊慌,还独自偷笑。
水镜先生恍然大悟:原来这是诸葛亮用的一条计策呀!
从此,水镜先生对诸葛亮更加厚爱,将平生的本事和学问毫不保留地传给了他。
为什么水境只把他的学问传给诸葛亮呢?因为他聪明、有智慧。
哲学一词最初是来自古希腊,古希腊文由“爱”和“智”两个字组成【philosophy = philein (爱) + Sophia (智慧)】,是爱智慧的意思;在汉语中“哲”字解释为“聪明”的意思。
人们往往把哲学称为给人智慧给人聪明的学问。
两个哲学家和两个数学家的故事
有两个哲学家和两个数学家一同去参加一个学术会议。
数学家发现两个哲学家只买了一张火车票,很纳闷,不知道火车上查票两个哲学家怎么办?火车上开始查票了,数学家发现
两个哲学家一块进了卫生间。
没有多久,列车员开始敲卫生间的门,门开了一个缝,里面递出一张票,然后关上了门,列车员看了看票,敲了一下门,把票还给了里面,卫生间的门又关上了。
查票结束了,两个哲学家从卫生间走出来,回到了座位上。
学术会议结束后,他们四人一块返程,两个数学家学哲学家的样子,只买了一张火车票,让他们惊讶的是两个哲学家没有买票。
火车上又开始查票了,两个数学家赶快躲进了卫生间。
有人敲门,数学家从门缝里塞出一张票。
过了一会,卫生间的门又敲了,数学家从门缝里准备接票,只听见列车员大喊:“请出示车票。
”两个数学家狼狈地走出卫生间去补票。
等他们回来,哲学家已经等待多时了。
原来哲学家见数学家躲进了卫生间,他们就去敲门,把数学家递出的票拿到手后,到下一个车厢的卫生间躲了起来。
工程师与哲学家买猫
一位工程师和一位哲学家相约旅行。
一天,哲学家在宾馆写旅行日记,工程师则独自逛街。
忽然听见一位老妇人叫喊:“卖猫呀!卖猫呀!”只见老妇人身旁摆着一只黑色的玩具猫,标价500美元。
老妇人解释说,它是祖传宝物,只因孙子病重,才不得已卖之以作住院治疗的费用。
工程师用手掂量这只猫,感到猫身很重,看起来像是黑铸铁的。
不过,那一对猫眼则是一对珍珠。
于是工程师以300美元买下了那对猫眼。
他回到宾馆,高兴地对哲学家说:“我只花了300美元竟然买下了两颗硕大的珍珠!”
哲学家一看这两颗珍珠至少要值上千美元,忙问是怎么回事。
待工程师说完缘由,哲学家忙问:“那位妇人是否还在原处?”工程师答道:“她还在那里,想卖掉那只没有眼珠的黑铁锚。
”听完,哲学家忙跑到街上,用200美元买下了铁锚。
工程师见后,嘲笑到:“你呀,花200美元买个没眼珠的铁锚!”
哲学家找来一把小刀,用小刀刮猫脚,当黑漆脱落之后,露出的是黄灿灿的一道金色的印迹。
他高兴地大叫:“正如我所料,这猫是纯金的!”
原来,当年铸造这只金猫的主人怕金身外露,便把金猫涂上黑漆,变成了“黑铁锚”。
现在该哲学家嘲笑后悔不已的工程师了。
解析: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客观的,而且是多样的,必须对事物进行具体的分析,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哲学家的高明之处首先在于,由猫眼是珍珠做的推想到猫身一定是贵重材料做成。
因为猫眼是作为整体的部分而存在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二者相互影响。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要求我们,必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只看现象不看本质,以现象代替本质,其危害是相当大的。
它会使我们处于迷茫之中,理不出事物的头绪,分不清事物的性质,看不准事物发展的方向。
盲目地进行实践,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一无所获。
哲学家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不是停留在对“黑铁锚”表明现象的认识上,而是抓住了猫眼与猫身的内在联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果断推理出猫身也是贵重材料制成的。
此外,哲学家刀刮猫脚显出“金身”印证了他的猜想,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八、名题解析
(2002.全国、31)恩格斯说:“每一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
”这说明( B )A.哲学作为一种思辩活动,与社会生活无涉
B.哲学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的思想基础上
C.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
D.哲学理论要创新就必须抛开已有的思想材料
解析:该题引用恩格斯的观点,考查考生的领悟和理解能力。
该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对整句话有正确的理解。
A肢错误,哲学与社会生活有紧密联系。
B肢正确,并符合题意,
任何哲学都是在已有的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C肢表述不正确。
D肢错误,因为哲学理论的创新如同任何创新活动,都不是对过去历史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已有思想基础上的批判地继承。
九、即时操练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04年9月19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充分反映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
据此回答1-2题。
(原创题)
1、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B、哲学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总的看法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解析:A项是世界观的含义,B项表述不准确,C项表述错误,哲学不一定是科学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项是正确选项。
2、之所以要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因为(B)
A、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C、承认哲学社会科学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D、哲学社会科学是支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解析:A项是错误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教材第12页),B项表述准确,是正确选项,C项表述错误,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教材第9页),D项表述错误。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所谓科学的发展观,就是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和解决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3-5题(原创题)
3、下列有关世界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①世界观几乎人人都有
②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③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科学观点
④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①是正确的, ②把范围缩小了,应该是整个世界, ③是错误的,世界观不一定是科学的观点, ④的表述正确,故答案是①和④,应选C
4、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D)
A、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
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
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5、之所以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和解决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是因为(A)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的认识工具
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C、只要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爱因斯坦曾经对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过一些阐述,如:“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据此回答6——7题(原创题)
6、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
”这说明(C)
A、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与总结
B、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C、哲学对具体知识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D、哲学是各门具体知识的基础
解析:本题A把哲学的研究范围缩小了,且与题干无关,题干的意思是讲哲学对具体知识的作用;B是同样的道理,与题干无关;C表述正确,并符合题意,是正确答案;D表述错误,应该是:各门具体知识是哲学的基础。
7、爱因斯坦说:“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这说明(B)
A、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C、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指导,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
D、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世界,各门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的某一领域
8、下列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
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
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
④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十、问题探究
哲学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问。
古今中外,流传着许多饱含哲学家智慧的故事。
请以“哲学——智慧之学”为主题,搜集此方面的材料进行论证,并在全班同学之间交流探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