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教学质量调研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九江市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B.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把导气管的一端浸入烧杯或水槽的水中,用手紧握试管或用手掌紧贴烧瓶的外壁。

若导管口就有气泡冒出。

把手移开,冷却后,导管内有一段水柱流入,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正确;
B、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用完清水洗涤,应立即放回原瓶,不能倒立,防止液体流进胶帽,腐蚀胶帽,药品塞要倒放,故B不正确;
C、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应该左放物质,右放砝码(即“左物,右码”),故C不正确;
D、用玻璃棒蘸一点待测溶液到试纸上,然后根据试纸的颜色变化对照标准比色卡可以得到溶液的pH,故D不正确。

故选A。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石油B.海水C.水银D.空气
【答案】C
【解析】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

水银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石油、海水、空气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故选C。

3.染发时常用到的着色剂——对苯二胺,化学式为C6H8N2,是一种有毒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苯二胺中含有N2分子
B.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6:8:2
D.对苯二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126
100% 126+18+142


⨯⨯⨯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苯二胺的化学式C6H8N2,可知苯二胺是由苯二胺分子构成的化合物,该分子由碳氢氮三种原子构成,不可能含有氮气的分子,A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知该物质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6):8:(14×2)=18:2:7,不是该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比6:8:2,B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可得苯二胺分子中碳、氢、氮的原子个数比为6:8:2,从宏观上看该物质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C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对苯二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126
100%
126+18+142


⨯⨯⨯
,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4.下列不是氢氧化钠俗名的是()
A.苛性钠B.纯碱C.火碱D.烧碱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氢氧化钠俗称苛性钠、火碱、烧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

故选B。

5.下列实验设计能够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C.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D.
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
A、红磷燃烧后产生的白烟从玻璃管中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错误;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错误;
C、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第二支试管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后,两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不能形成对照,不能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错误;
D、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片后燃烧,是因为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低于滤纸片,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正确。

故选D。

点睛: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6.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B.葡萄酿酒C.西瓜榨汁D.蜡烛熔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葡萄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西瓜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蜡烛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自从央行公告第四套人名币1角硬币从2016年11月1日起只收不付后,“菊花1角”身价飞涨。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菊花1角”材质特殊导致日渐稀少,其使用了铝锌材质。

铝、锌元素的部分信息如下,则说法正确的是()
A.铝比锌的金属活泼性更弱
B.相等质量的铝和锌和足量稀硫酸反应,铝产生的氢气多
C.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铝多17
D.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答案】B
A、铝比锌的金属活泼性更强,故A错误;
B、由产生氢气的质量=,可知,相等质量的铝和锌和足量稀硫酸反应,铝产
生的氢气多,故B正确;
C、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锌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铝多17,不是最外层电子数比铝多17,故C 错误;
D、由元素周期表中一个格的含义可知,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单位是“1”,故D错误。

故选:B。

8.KNO3、NaNO3、NaC1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KNO3的溶解度最大
B.0℃时,100 g NaNO3饱和溶液中含73 g NaNO3
C.从NaCl溶液中获取NaCl晶体时,必须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D.分别将20℃的KNO3、NaNO3饱和溶液加热至80℃时,NaNO3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KNO3溶液【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20℃时,NaNO3的溶解度最大,故A错误;
B、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是73g,所以173g NaNO3饱和溶液中含73 g NaNO3,故B错误;
C、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从NaCl溶液中获取NaCl晶体时,必须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C错误;
D、2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硝酸钾,升高温度,两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因为两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均不变,所以两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均不变,所以分别将20℃的KNO3、NaNO3饱和溶液加热至80℃时,NaNO3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KNO3溶液,故D正确。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9.下列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明矾可以用作净水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是不能起到消毒的作用,故选项不完全正确;
B.空气易被压缩是因为微粒间有空隙;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微粒是运动的,故正确;
C.鉴别硬水和软水可加肥皂水并搅拌,产生较多的泡沫则是软水,产生的泡沫较少则是硬水;醋有酸味,酱油没有酸味,所以可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酱油和醋,故正确;
D.固态的二氧化碳易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可用于食品冷藏保鲜;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食品包装充入氮气,用于防腐,故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关化学知识的归纳和整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0.分析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同一种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B.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溶液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答案】D
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但非金属元素不一定都显负价,例如碳酸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错误;
B、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一定减小,但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当只改变温度析出晶体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改变,当恒温蒸发析出晶体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
C、碱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但不一定是碱的溶液,故错误;
D、由化合物概念可知至少由两种元素组成,则化合物都是由不同元素组成,又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则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正确。

故选D。

1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银白色固体表面产生气泡,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放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B.将酚酞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变红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放热,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气体
D.打开浓盐酸的瓶盖,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银白色固体表面产生气泡;铁钉中含有碳等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固体逐渐减少,但不会消失,放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故A错误;
B、将酚酞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色,而不是氢氧化钠溶液变红,故B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气体,故C正确;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的瓶盖,产生大量的白雾,而不是白色烟雾,故D错误。

故选C。

12.如图是M、N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物质的溶解度大于N物质的溶解度
B.M中混有少量的N,可用蒸发结晶提纯M
D.t°C时,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要在相同温度下进行,A错误;
B、M、N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M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N的大,M中混有少量的N,应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B错误;
C、在溶解度曲线上以及曲线上方的点为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为不饱和溶液,C错误;
D、t°C时,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形成交点,表示在t°C时,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D正确。

故选D。

【点睛】
在溶解度曲线图中,曲线上以及曲线上内的任意一点,都表示该溶液的饱和溶液,曲线下的任意一点都表示该溶液的不饱和溶液。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向盛有10mLNaOH溶液(其中滴有少量无色酚酞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用pH计(用来精确测定溶液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
(1)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_____mL时,NaOH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3mL 时,溶液显_____色;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4mL时,溶液显_____色.当烧杯中溶液的pH=2.1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
【答案】10 红无NaCl、HCl
【解析】
【详解】
但二者恰好反应完的时间是溶液的pH变为1.0,所以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0mL时,NaOH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3mL时,溶液的pH值在3.5和3.1之间显示碱性;
同理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4mL时,溶液显酸性,所以颜色变为无色,当烧杯中溶液的pH=3.1时,溶液中的溶质有:反应产生的氯化钠和没有反应完的氯化氢。

14.在烧杯A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石蕊试液;在烧杯B中装入10mL浓盐酸,然后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如图).过几分钟后,可以观察到烧杯A中液体变成_____色.由该
_____;_____.
【答案】红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解析】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一部分运动到A 中,氯化氢气体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由该实验可知(浓)盐酸具有的性质有挥发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15.回答下列问题:
(1)标出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 (2)硫酸铁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答案】-35
43
N H N O + 243Fe SO ()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以计算某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化合价,也可以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详解】
(1)铵根离子的化合价为+1,因为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所以铵根离子中氮的化合价为-3,硝酸根离子的化合价为-1,因为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所以硝酸根离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表示为
-35
43N H N O +;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铁元素的化合价有+2和+3,因为是硫酸铁,因此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硫酸根离子的化合价为-2,最小公倍数是6,可计算铁离子的个数是2,硫酸根离子个数是3,因此硫酸铁中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个数比是2:3,化学式为:Fe 2(SO 4)3。

【点睛】
本题考查了化合价的计算和化学式的书写,做题的关键是掌握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以及常见元素的常见化合价,化学式的书写的方法有最小公倍数法,第一步正价元素写在前面,负价元素写在后面,求出正价和负价数值的最小公倍数,再求出元素原子的个数: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合价的绝对值,个数标在相应元素的右下角。

16.如图,某气体X 可能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X 气体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过A 、B 两个洗气瓶,试回答:
若A洗气瓶的质量增加,B洗气瓶的质量不变,则X气体是(填化学式,下
同)_____.若A洗气瓶的质量不变,B洗气瓶的质量增加,则X气体是_____.若A、B两个洗气瓶的质量都增加,则X气体可能是_____.
【答案】H2CO ①CH4、H2②CO、H2③CH4、H2、CO、④CH4 ⑤CH4、CO等
【解析】
【分析】
A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B装置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氢气燃烧生成水,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就可以判断X气体的组成.
【详解】
⑴若A洗气瓶的质量增加,B洗气瓶的质量不变,说明X燃烧后只生成水,那么X气体就是氢气。

故填:H2。

⑵若A洗气瓶的质量不变,B洗气瓶的质量增加,说明只生成二氧化碳,那么X气体就是一氧化碳。

故填:CO。

⑶若A、B两个洗气瓶的质量都增加,说明同时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那么X气体的组成情况就有以下几种可能:①CH4、H2;②CO、H2;③CH4、H2、CO;④CH4;⑤CH4、CO等。

故填:①CH4、H2;②CO、H2 ;③CH4、H2、CO;④CH4;⑤CH4、CO等。

【点睛】
明确每个装置的作用,浓硫酸吸收的是水,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是二氧化碳,对出现的可能情况要考虑全面.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见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标号⑦的
仪器名称:_____。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较干燥的氧气并欲得到平稳的气流,应选择的发生装置的仪器组合为_____(选择一套,填序号)当用如图2装置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_____(填“a”或“b”)端进入。

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还需要补充的实验仪器为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用排水法收集
【答案】锥形瓶 ②④⑦⑨ a 酒精灯 2KClO 32
MnO Δ
===2KCl+3O 2↑ 集气瓶中没有装满水
【解析】 【详解】
(1)标号⑦的仪器名称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较为干燥的氧气,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要得到平稳的气流需要用仪器②④⑦⑨来组装;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当用如图2装置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长管进入;故填:②④⑦⑨;a
(3)氯酸钾在加热和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所以选择补充酒精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若集气瓶中没有装满水或没有等到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就开始收集,均会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故填:酒精灯;2KClO 32
MnO Δ===2KCl+3O 2↑;集气瓶中没有装满水。

【点睛】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

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18.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如图所示。

图中a 指示的仪器
名称是___。

可制取、收集氧气,也可制取、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组合是___(填花置序号)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实验步骤有:①点燃酒精灯加热,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②熄灭酒精灯;③在试管中加入药品并固定好装置;④把导管移出水面:⑤检査装置的气密性。

下列排序正确的是___
A ①⑤③②④
B ⑤①③②④
C ①⑤③④②
D ⑤③①④②
【答案】集气瓶 ①⑤ 3222CaCO +2HCl CaCl +H O+CO = D 【解析】 【详解】
(1)仪器a 是集气瓶;故填:集气瓶;
(2)装置①适用于固液常温下制取气体,⑤可以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与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故填:
(3)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填:3222CaCO +2HCl CaCl +H O+CO ↑=;
(4)用此方法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试管中加入药品并固定好装置、点燃酒精灯加热,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排序正确的是D ;故填:D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为了测定一瓶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出50 g 该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分析并进行计算:
(1)N 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为_____________
(2)计算此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

【答案】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16%
【解析】
【分析】
根据图可以看出加入25g 氢氧化钠溶液时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根据消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此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可。

【详解】
(1)根据图可以看出加入25g 氢氧化钠溶液时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当氢氧化钠加到45g 时氢氧化钠会有剩余,则N 点对应的溶质为生成的硫酸钠和剩余的氢氧化钠;故填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2)设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
42422NaOH CuSO Na SO Cu(OH)80
16025g 16%50g x
+
=+↓⨯g 8016025g 16%50g x
=⨯g 解得x=16%,故填16%;
答:(1)N 点对应的溶质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2)此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