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脉管系统寄生虫(丝、血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盘,腹吸盘以下,
睾丸
虫体向两侧延展,并
略向腹面卷曲,形成
抱雌沟。 7个椭圆形睾
抱雌沟 丸呈单行排列,位于
腹吸盘背侧
日本血吸虫雌虫
口吸盘 腹吸盘
细长,口腹吸盘较小,在虫体中常因肠管中含有较多 的消化和半消化的血液,使虫体呈深褐色或黑色,生 殖系统中卵巢椭圆形,位于虫体中部。
2.虫卵
成熟虫卵椭圆形,大小平 油滴状分泌物 均89m×67m,淡黄色, 卵壳较薄,无卵盖,卵壳 一侧有一小棘,表面常附 有污物,卵壳内侧有一薄 层的胚膜,内含有一成熟 毛蚴,毛蚴与卵壳之间常 有大小不等圆形或长圆形 油滴状的头腺分泌物。
下肢象皮肿
睾 丸 鞘 膜 积 液
乳糜尿
【诊断】
1.病原学诊断 从病人的外周血、体液或活检物中查到微丝蚴或
成虫作为确诊本病的依据 (1)血内微丝蚴检查 夜间取血查微丝蚴(夜晚9时以后) ➢ 厚血膜法:是检查微丝蚴最常用的方法。 ➢ 新鲜血滴法(观察微丝蚴活动情况) ➢ 溶血离心沉淀法:检出率高,适合门诊检查 ➢ 海群生白天诱出法(夜晚不方便采血者)
嗜人按蚊 易感人群:青壮年及儿童
3.防治
➢普查普治:海群生(乙胺嗪)药化食 盐、呋喃嘧酮、伊维菌素;晚期病人治 疗采用外科手术、中医中药。 ➢防蚊灭蚊; ➢流行病学监测;
第二节 日本血吸虫
《送瘟神》
毛泽东 1958.7.1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日本血吸虫寄生人体血管的吸虫,称血吸虫。 人体血吸虫共有6种,我国只有日本血吸虫。
夜现周期性对微丝蚴病原检查具有指导意义。
2.生活史要点 (1) 成虫寄生:人体淋巴系统
(2) 微丝蚴寄生血液中,具有夜现周期性;
(3) 感染阶段:丝状蚴
(4) 感染方式:雌蚊吸血 (5) 终宿主:
班氏丝虫:人 马来丝虫:人+保虫宿主
【致病性】
丝虫致病主要由成虫特别是雌虫起着决定性 的致病作用
1.致病机制
机械性损伤 成虫 化学性刺激
抗原性刺激
超敏及炎症 反复发作 阻塞性病变 反应
(急性期)
(慢性期)
2.临床表现
(1)急性期超敏及炎症反应:
➢逆行性淋巴管炎(流火) ➢丹毒样皮炎 ➢淋巴结炎 ➢精索、附睾炎、睾丸炎(班氏) ➢丝虫热等
以下肢多见
丝虫性淋巴管炎
(2)慢性阻塞性病变:
➢象皮肿 ➢睾丸鞘膜积液 ➢乳糜尿
(2)体液和尿液微丝蚴检查
针对慢性阻塞期病变的患者采取
(3)成虫检查法
直接查虫、病理切片
2.免疫学诊断
血清学试验:IFAT、IEST、ELISA等。 近年来国内用制备抗丝虫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进行 ELISA双抗体法和斑点ELISA法,分别检测班氏丝虫 和马来丝虫循环抗原的实验研究已获得初步进展
【流行与防治】
1.流行情况 丝虫病曾是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之一。经过
多年的积极防治,除仍有部分晚期丝虫病患者 外,目前我国的丝虫病流行区均已达到消灭丝 虫病的标准。
但对丝虫病的流行监测及预防工作仍不可掉 以轻心。
2.流行环节和影响因素
流行环节
传染源:携带微丝蚴的病人和带虫者 传染媒介:班氏丝虫 ---淡色库蚊
致倦库蚊 马来丝虫 ---中华按蚊
第四章 脉管系统寄生虫
韶关医学院医技系
1、肝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
A 豆螺
B扁卷螺
D 鱼、虾
E蛇、蛙
C川卷螺
2、肝吸虫可损害的脏器是( )
A肝脏
B肺脏
C小肠
D大肠
E肝胆管
3、肺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是( )
A钉螺
B川卷螺
C淡水鱼、虾
D蛙
E溪蟹、喇蛄
4.棘球蚴是哪种虫的幼虫期( ) A 包生绦虫 B 肺吸虫 C 弓形 脉管系统寄生虫
➢脉管系统是人体内封闭式循环管道系统,包括 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脉管系统寄生虫:
是指通过各种方式侵入人体心血管系统或淋 巴系统,并在其内寄居、繁殖和播散,引起脉管 系统损害及相关组织脏器病变的各种寄生虫。
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丝虫—丝虫病
日本血吸虫—血吸虫病
蚊体内发育过程
蚊媒种类
班氏:淡色库蚊 马来:中华按蚊
蚊体内发育时间
班氏:10-14天 马来:6-6.5天
发育过程(微丝蚴 脱鞘蚴 丝状蚴是感染期幼虫
杆状蚴
丝状蚴)
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
丝虫微丝蚴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 则出现在外周血液中。
在外周血液内出现的时间:
班氏微丝蚴:晚上10时~次晨2时; 马来微丝蚴:晚上8时~次晨4时。
头间隙 鞘膜
神经环
体核
肛孔
尾核
班氏微丝蚴
马来微丝蚴
班氏与马来微丝蚴形态鉴别要点
班氏微丝蚴
马来微丝蚴
大小(µm)
(244~296)× (5.3~7.0)
(177~230)× (5~6)
体态
柔和、弯曲自然、 僵直、大弯上有小
大弯上无小弯

头间隙(长:宽) 较短(1:1或1:2) 较长(2:1)
体核
圆形或椭圆形,各 椭 圆 形 , 大 小 不 等 ,
➢日本血吸虫病曾是我国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 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经过几十年的防治,取 得了明显成效。
➢近年来,许多地区疫情回升,日本血吸虫病 目前依然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寄生虫病之一。
1.成虫
【形 态】
雌雄异体, 虫体呈圆柱 状,外观如 线虫
卡红染色
雌雄合抱
口吸盘
雄虫乳白色,粗短,
腹吸盘
长12~20mm,前端 有发达的口吸盘和腹
1.成虫
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成虫形态相似:
➢虫体丝线状,乳白色,体表光滑。
➢雌虫较雄虫大,雄虫尾部向腹面卷曲。
2.微丝蚴:丝虫成虫产出的幼虫
虫体细长,在新鲜血 片上做蛇样运动,头端钝 圆,尾部尖细
外披鞘膜;体内有许 多体核;头端无核区为头 间隙;有些微丝蚴尾端有 尾核。
虫体前1/5处一环形 无核区为神经环,再往下 近尾端有一肛孔
核分开,排列整齐, 排 列 紧 密 , 常 互 相
清晰可数
重叠,不易分清
尾核

有2个,前后排列, 尾核处角皮膨大
微丝蚴经染色后的镜下形态
班氏微丝蚴
马来微丝蚴
【生活史】
1.生活史过程
微丝蚴
腊肠蚴
感染阶段
丝状蚴
雌蚊吸血
微丝蚴
寄生血液系统
(在蚊体内发育)
雌蚊吸血
成虫
丝状蚴
寄生淋巴系 统
(在人体内发育)
五大寄生虫病 +钩虫病
原虫—疟疾、黑热病
脉管系统寄生虫的检查
第一节 丝 虫(filaria)
是由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一类寄生性 线虫,虫体因细长如丝状而得名。
成虫寄生于终宿主的淋巴系统、皮下 组织或体腔,引起淋巴丝虫病。
可在人体内寄生的丝虫有8种。我国仅 有两种:班氏吴策线虫、马来布鲁线虫
【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