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初三九年级物理内能和内能的利用汇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牡丹江市初三九年级物理内能和内能的利用汇编
一、内能和内能的利用压轴实验培优题
1.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初温相同.
(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_________两图进行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应选择______两图进行实验;在实验中,三烧杯中a、b液体的质量必须______(填“相等”或“不同”).
(2)若在研究不同燃料热值实验时,记录数据如下表:
燃料加热前液体温度
/℃
燃料燃尽时液体温
度/℃
燃料的热值/J/kg
11535 2.4×106
21525?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完全燃烧10 g燃料1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J,燃料2的热值是
________J/kg.
(3)通过实验得到的燃料热值与实际相比是偏_____(填“大”或“小”),你认为出现这样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全部被液体吸收.
2.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实验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
(1)同学们选用如图甲所示的一套器材进行实验,在实验前要控制水和煤油的________和初温相同.
(2)组装好器材,他们先后在同一个烧杯中放入等量的水和煤油,通过加热分别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水和煤油的________,得出结论.
(3)在对该实验进行评估时,他们认为原方案存在需要两次加热耗时较长等缺点,因此改进方案并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若使用改进后的装置按要求进行实验,会发现
________(选填“水”或“煤油”)中温度的示数较高.与原方案相比,该方案除克服了上述缺点外还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答出一个即可)
3.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玲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质量/g 升温10℃所需要
时间
升温20℃所需要
时间
升温30℃所需
要时间
沙子306492124
水3092163220
(1)在此实验中用______(选填“升高的温度多少”或“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水和沙子吸热的多少,所以该实验还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2)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当物体质量和______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沙子升高的温度更高,由此可解释在等条件下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变化比沿海地区要______,是因为沙子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
______(两空均选填“大”或“小”)。

4.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食用油加热,他得到如下数据:
物质质量/g初始温度/℃加热时间/min最后温度/℃
水6020645
食用油6020670
(1)使用相同的加热器的目的是_____
(2)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温度_____(选填“高”或“低”)。

(3)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4)实验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吸热的能力更强的是_____(选填“水”或“食用油”)。

(5)加热6min 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J ,食用油的比热容是_____J/(kg•℃)
5.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走进我们的家庭.小林的爸爸最近也购买了一辆轿车.
(1)“轿车不但要吃油,有时也要喝水”,汽油是_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用水冷却发动机是因为水的_________大,在发动机开始工作后一段时间内,水箱中水的内能会______,这是通过________方式来改变内能的.
(2)下列四个实验中,其能量转化方式与图示汽油机对应冲程类似的是_______.
(3)轿车在上坡时,将档位换成低速档,以减小行驶的速度,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A .安全
B .省油
C .减小行驶时的阻力
D .增大爬坡的牵引力
(4)小林通过测量获得轿车以不同速度行驶时对应的制动距离(即从操纵制动刹车到车停下来的距离),数据如表所示: 速度
()1v /km h -
40 60 80 100 120
制动距离s /m 8 18 50 72
根据表中数据所反映的规律,当轿车速度为80/km h 时对应的制动距离是_____________m .
(5)小林通过上网查到了这种轿车的输出功率与转速的关系如图所示.小林又向爸爸询问了一些实测数据:轿车行驶的路况好,平均车速为100/km h ,发动机转速为
2000r /min ,平均油耗为9L /100km ,参考图中的数据,分析这辆汽车在这种状态下行
驶时,发动机的效率为___________%.(已知汽油的热值为7
4.610J /kg ⨯,密度为
330.810/kg m ⨯).
(6)太阳能汽车利用太阳能来驱动,真正实现了零排放,有效地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汽车顶部所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的有效面积为26m ,太阳光照射到地面时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功率为321.210W /m ,如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为15%,则电池的输出功率为_________W ,如果这辆汽车的电动机将电能最终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80%,当汽车在水平面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为80N ,则汽车的行驶速度为___________/km h . 6.某一小组用图甲所示装置“比较不同液体吸热升温特点”.在两个相同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盐水,用相同酒精灯加热直到沸腾.
(1)分别测量出水和食盐水的沸点,发现食盐水的沸点比水高.其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局部放大图如乙图所示,水的沸点为 _______℃.
(2)实验中加热食盐水到沸腾需要的时间长,说明食盐水吸收的热量比水_______(选填“多”或“少”).
(3)能否仅由“加热食盐水到沸腾需要的时间长”得出食盐水比热容大的结论?答:_________ ;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某班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1)在图甲中除了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__;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______________来判断的;
(2)实验中第1、2两个小组采用的研究对象都是初温为25℃的质量为200g 的水和煤
油,加热不同时间使末温都达到40℃,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实验组别液体加热时间/min
水13.5
1
煤油 6.5
水12
2
煤油 5.5
(3)使质量相同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应该相同,但1、2两组的同学在交流实验数据时发现:第1小组的加热时间和第2小组不同,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4)这两组同学对图甲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的试管放在同一个烧杯中用水加热,如图乙所示,而不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8.班级各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石棉网的作用是__________;
(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t/min024********
温度t/°C-10-50000 2.55
状态固态固液共存态液态
根据表格中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_______)
(3)分析图像,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0~4min冰温度升高10℃,10~14min水温度升高5℃,在两个时段加热时间相同,但物质的温度变化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5)某小组做实验时发现冰熔化时间太短,为了增长时间,以下做法可行的是_____(至少一个选项正确)
A.降低冰的初始温度 B.增加冰的质量
C.直接将试管放入常温的水中做实验 D.用底面积更大的小烧杯代替试管做实验
9.晓松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气压式喷雾器和数字式温度计验证“做功与物体内能变化关系”(如图)
(1)先安装好器材,关闭喷雾器的阀门,用数字温度计测出喷雾器内空气的温度,如图(a),手压活塞快速打气,如图(b)所示.
实验现象:________.
说明:________.
(2)然后,打开喷嘴处的阀门,迅速放出喷雾器内的气体,如图(c)所示.
实验现象:________.
说明:________.
10.在比较不同燃料热值大小的实验中,小明组装了两套完全相同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他分别在燃烧皿中放入质量_____的燃料甲和燃料乙。

(填“相同”或“不同”)(2)同时点燃燃料后,对质量都为100g和初温都为20℃的水加热。

燃烧相同时间后,用甲加热后的水温度为30℃,另一杯水温度为24℃。

此过程水的内能_____(增大/减小)。

用甲加热的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J。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3)由实验结果_____(能/不能)说明甲的热值较大。

11.某同学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自己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大小。

他实验时组装了如图所示的两套规格完全相同的装置,并每隔1min记录了杯中水的温度(见表)。

加热的时间/
0123456(min)
甲杯水温/℃25272932343638
乙杯水温/℃25262728293031
(1)为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有水的质量和_____。

(2)通过表中记录的数据,你认为煤油和菜籽油两种燃料中,热值较大的是_____。

(3)该同学实验前用天平测出了烧杯中水的质量及两油灯中燃料的质量并记录的数据,利用公式Q吸=cm(t﹣t0)计算出了水吸收的热量,他认为通过这些数据能准确地计算出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

你认为他的计算结果可靠吗_____?为什么______?。

12.在比较不同燃料热值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图示两套完全相同的实验装置,分别在燃烧皿中放入质量相同的酒精和碎纸片,同时点燃后对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水加热,记录燃料燃烧相同时间后水升高的温度△t.
(1)为了正确完成实验,除了图示装置外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器材是_____.
(2)实验中通过_____(填“加热的时间”或“温度计升高的温度”)来比较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3)小明设计的方案_____(填“能”或“不能”)比较酒精和碎纸片的热值,理由是
______.
13.为了探究某物质在固态和液态时的吸热能力,宗诚用酒精灯均匀加热0.4kg该种固体,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图线如图所示.通过查阅资料已知该物质液态(BC阶段)时的比热容为3×103J/(kg•℃).
(1)该物质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B点时的内能
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在A点时的内能;
(2)该物质从第6min到第10min共吸收__________J热量,该物质在固态(OA阶段)时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__J/(kg•℃);
(3)经测量BC阶段消耗热值为3.0×107J/kg的酒精10g(酒精完全燃烧),则在BC阶段的热转化效率为_________.
14.小明同学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煤油和酒精的热值的大小关系.他组装了图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记录结果见下表:
(1)为了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小明同学选择了两套相同装置,在实验中还控制了两个相同的物理量,它们是:_____、_____.
(2)你认为煤油和酒精两种燃料中,热值较大的是_____.
(3)小明同学还想利用这种实验方案计算出煤油和酒精的热值,那么小明还需要补充的实验仪器是:_____.
15.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质量和初温也相同,那么:
(1)小华为了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应选择________两图所示的进行实验.
(2)小明为了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________两图所示的进行实验.小明利用选好的装置进行实验,同时点燃燃料后,对两只烧杯内的液体加热,记录液体燃烧相同时间所升高的温度,小明采用的实验方案存在明显的设计缺陷,请你帮他指出来.________.16.在“比较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实验中.
(1)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你认为图中横杆、温度计、烧杯、铁圈、燃具等器件在铁架台上的安装顺序应是_____(填“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
(2)实验中除了酒精和碎纸片的质量应该相等之外还应保持_____相同(举出一条即可).
(3)实验中通过比较_____来比较酒精和碎纸片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同.
(4)根据表格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可知酒精和碎纸片这两种燃料中,热值较大的是_____.燃料加热前的水温/℃燃料燃尽后的水温/℃
酒精1535
碎纸片1525
17.某物理学习兴趣小组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设计实验来探究酒精和碎纸片的热值大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记录如下所示.
燃料加热前水温℃燃料燃尽时水温℃燃料的热值J/Kg
酒精1535 2.4×106
碎纸片1525?
(1)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以及方便比较,小王同学在实验中应保持酒精和碎纸片的质量,_____ 以及两个烧杯都应相同.
(2)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碎纸片的热值是________ .(注意带单位)
(3)通过实验计算得到的燃料热值与实际相比是________ (选填“偏大”或“偏小”),出现这样情况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
18.如图所示,小李用装有少量的煤油和酒精的两盏灯,分别给两杯相同的水加热。

待煤油和酒精燃尽时,根据水温的变化比较两种燃料的热值大小。

请根据小李的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装入灯中的煤油和酒精的_____________必须相同;
(2)在燃料燃尽前,如果两个烧杯中的水均已沸腾,则该实验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达到小李的目的;
(3)燃料燃尽后,甲温度计的示数比乙温度计的示数高,由此判断_______(选填“煤油”或“酒精”)的热值大;
(4)该实验也可以粗略测出燃料的热值,与标准的热值相比,该实验测得的热值
_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其主要原因是:_____。

19.小明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自己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的大小关系。

他组装了如图甲、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记录结果见表:
(1)为了保证实验结论可靠,小明选择了两套相同装置,在实验中除了要控制甲乙装置中两烧杯内水的质量相等,还要控制煤油和菜籽油的_________相同。

(2)实验测的数据如表(无读数错误):根据数据_________(能/不能)得出煤油与菜籽油热值的大小关系。

燃料加热前的水温/℃燃料燃尽后水温/℃
煤油25100
菜籽油20100
(3)实验中不足之处可能是_________造成的。

(4)小明同学纠正实验中不足之处后,考虑到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会被水吸收,而水的比
热容已知,于是他想利用这种实验测算出煤油的热值,除了图中装置外,那么小明还要使用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_。

利用此实验方法计算出的热值将比真实值_________(偏大/偏小)。

20.(提出问题)水和空气哪种物质的导热性能好?
(猜想与假设)小明进行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水的导热性能好;
猜想二:空气的导热性能好
(设计与进行实验)
小明用两个相同的牛奶瓶,都装入热牛奶,一个放在温度与室温相同的水中,另一个放在空气中,为了尽量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他把两个瓶都用木块垫起来,放在同一个桌面上,如上图所示,实验时他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结论)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
(评估与交流)
(2)对甲、乙两个瓶中的牛奶,除了要控制它们的初温相同外,还要控制它们的_____相同
(3)热牛奶放在水中温度下降是通过_____方式来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内能(4)进一步分析表中甲的示数,小明又发现,在冷却过程中,牛奶冷却的快慢前后并不一致,是越来越___的
(实验拓展)
(5)如果有一天,你要喝一杯奶茶,下列两种冷却方法中,效果较好的是_____
A.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分钟,然后加适量冷牛奶
B.先将适量的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茶中,然后冷却5min
(6)物理学中我们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若小明用“冷却速度”来表示物体冷却快慢,则“冷却速度”可定义为: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_____叫做冷却速度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内能和内能的利用压轴实验培优题
1.甲乙 甲丙 相等 2.4×410 1.2×610 小 不能
【解析】
【分析】
【详解】
(1)①为了比较热值大小要用不同的燃料,加热同一种液体,让液体的质量相同,通过温度计的示数高低得出吸热多少,进而判断热值大小,应选择甲乙两图进行实验;
②为了比较两种液体的比热容,需要燃烧相同的燃料,加热不同的液体,让液体的质量相同,通过温度计的示数高低得出吸热多少,进而判断两种比热容的大小关系,应选择甲丙两图进行实验.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实验中用加热时间表示同种燃料放出热量和液体a 、b 吸收热量相同;烧杯内液体的质量应都相同.
(2)完全燃烧10g 燃料1放出的热量:Q 1=mq 1=0.01kg ×2.4×106J/kg=2.4×104J ; 由于Q 放=Q 吸,则燃料1:c a m △t 1=m 1q 1,即c a m(35℃−15℃)=m 1×2.4×106J ,
燃料2:c a m △t 2=m 1q 2,即c a m(25℃−15℃)=m 1×q 2,
联立以上两式可得:q 2=1.2×106J/kg .
(3)因为存在热散失,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没有全部被水吸收,所以测得的热值会偏小.
2.质量 加热时间 煤油 在同一个烧杯中加热,保持加热时间相同(合理即可)
【解析】
(1)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时,应控制质量相同,在实验前要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和初温相同;(2)等量的水和煤油,通过加热分别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即吸收热量的多少,则加热时间长的吸热能力强;(3)若使用改进后的装置按要求进行实验,则水和煤油吸热相同,根据Q =cm △t 可知,水的比热容大,水的温度升的较低,煤油的温度较高;图乙所示的装置与原方案相比:在同一个烧杯中加热,保持加热时间相同(合理即可).
点睛:本题是控制变量法的应用,仔细分析题中有几个变量是解题的关键.
3.加热时间的长短 秒表 升高的温度 大于 大 小
【解析】
【详解】
(1)根据转换法,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水和沙子吸热的多少,所以该实验还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秒表;
(2)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当物体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加热时间长,根据转换法,水吸收的热量大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3)因沙子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在同样受热或放热的情况下,根据Q t cm
=
,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变化比沿海地区要大。

故答案为:加热时间的长短;秒表;升高的温度;大于;大;小。

4.相同的时间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同 相同 高 大于 水 6300 2.1×103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以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
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方法可以有两种:
①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强;
②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根据求出水吸收的热量及食用油的比热容。

【详解】
(1)使用相同的加热器的目的是:相同的时间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同;
(2)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同;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温度高;
(3)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根据转换法,水吸收的热量大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4)由(3),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第1种方法,在相同条件下吸热的能力更强的是水;
(5)由表中数据知,水从20℃升高到45℃,水吸收的热量为:

由图可知,加热6分钟,吸热相同热量时,水升高的温度为25℃;
食用油升高的温度为:,食用油升高的温度为水的倍,根据,在质量和吸热相同的条件下,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成反比,故食用油的比热容为:。

故答案为:相同的时间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同;相同;高;大于;水; 6300;
2.1×103。

5.A
解析:不可再生比热容增大热传递A D3232.6%108038.88
【解析】
解答:(1)从能源可否再生的角度看,汽油来源于石油,石油是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变形成的,汽油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汽车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很多热量,这些热量如不及时带走会影响机器的正常工作.由公式Q=cm△t知,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与其它液体比较,因为水的比热容最大,所以吸收的热量最多,冷却效果最好.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热量传递到水,所以水的内能增大.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2)A、电火花发生器点火后将盒盖顶出,此时燃气的内能转化机械能,故与题目中的情境相同,故A正确;B. 滚摆向下运动,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小,所以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故B错误;C. 向下压缩空气引火仪,即将机械能转化为仪器内部空气的内能,所以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故C错误;
D. 酒精灯加热杯中冷水,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故D错误;故选A.(3)由
P=W Fs
t t
==Fv的变形式F=
P
v
可知,汽车的最大功率一定时,减小行驶速度时,可以
获得更大的牵引力,故选D.(4)通过对1、2、4、5的分析可知,速度越大制动距离越大,即制动距离一定与速度有关,但明显不是正比关系,故可以想到可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通过计算可知制动距离的确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所以有
2240km /h 80km /h 8s
()()=,解得:80km/h 的制动距离为32m ;(5)由发动机输出特性曲线可知:发动机转速为2000r/min 时,其输出功率约为30kW ,每小时对外所做的有用功:W =Pt =30×103W×3600s =1.08×108J ;行驶100km 消耗的汽油是9L =9dm 3=9×10−3m 3,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Q =mq =ρVq =0.8×103kg/m 3×9×10−3m 3×4.6×107J/kg =3.312×108J ,发
动机的效率:η=881.08103.31210W J Q J
⨯⨯=≈32.6%.(6)太阳光照射到地面时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功率为1.2×103W/m 2,如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为15%,则电池的输出功率为P =P 太阳能η=1.2×103W/m 2×6m 2×15%=1080W ;因为电能最终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80%,所以P 机械=P×η′=1080W×80%=864W ;由公式P =Fv 可得汽车的行驶速度:
v =86480P W F N
机械
==10.8m/s =38.88km/h. 6.多 不能 实验中没有保持二者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
【解析】
【分析】
(1)根据图中所示温度计示数为98℃;
(2)在相同的酒精灯下,向相同的烧杯加热,要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就得比较加热时间的多少,而实验中加热食盐水所用时间多,则其吸收的热量也多;
(3)要比较比热容的大小,必须得控制其他物理量不变,保证质量不变,还有一个因素,得使两者的温度差相同,才可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

【详解】
(1)根据图中所示,温度计示数为98℃, 所以水的沸点为98℃;
(2)我们知道要比较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就得比较加热时间的多少;
(3)要比较其中一个物理量的大小,就得控制其他物理量不变,所以在其他物理量不变的情况下才能比较,而实验中没有保持二者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

故答案为:(1)98;(2)多;(3)不能;实验中没有保持二者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

7.秒表 加热时间长短 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不同 可以让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热量
【解析】
【详解】
(1)[1][2]煤油和水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观察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的,要计算时间,所以要用到秒表;
(2)[3]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加热的时间是不同的,所以能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3)[4]原因可能是加热装置不一样,即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不同;
(4)[5]在同一烧杯中,相同时间内吸收热量相同,这样做可以让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
相同热量。

8.B
解析: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冰熔化时继续吸
热,但温度不变水在固态和液态时比热容不同 BC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烧杯从石棉网上吸收热量,受热更加均匀。

(2)[2]描点法画出图像,如下图所示:
(3)[3]由图像可以看出,冰熔化过程中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一直不变。

(4)[4]固态时升温较快,液态时升温较慢,这是由于水在液态时的比热容比固态时大。

(5)[5]A.降低冰的温度,冰升温变慢,但熔化时间并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增加冰的质量,升温变慢,熔化时的时间也变长,故B符合题意;
C.将试管放入常温的水中做实验,从水里吸收热量,由于水温较低,所以冰熔化时间变长,故C符合题意;
D.底面积更大的小烧杯,吸热面积变大,所以熔化时间变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9.数字式温度计示数变大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数字式温度计示数变小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解析】
(1)先安装好器材,关闭喷雾器的阀门,用数字温度计测出喷雾器内空气的温度,如图(a),手压活塞快速打气,如图(b)所示.手压活塞,对壶内气体做功,故实验现象:数字式温度计示数变大.说明:所以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2)打开喷嘴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