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特烈二世大帝以“斜击战术”横扫欧洲,却是个吹长笛的文艺青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腓特烈二世大帝以“斜击战术”横扫欧洲,却是个吹长笛的文艺青年普鲁士的崛起,与日本的明治维新和意大利的统一,在近代世界史上是三件重大事件。

普鲁士
能从众多的德意志地方诸侯邦国中脱颖而出,变身为强悍的帝国,得益于普鲁士王室出现了威
廉父子这两位都堪称大帝的君王,其中,腓特烈·威廉二世尤其伟大,他是一位可与凯撒大帝、
彼得大帝、拿破仑齐名的君主和统帅,在他的统治下,普鲁士取得了德意志的霸权,跻身欧洲
主要强国。

1740年5月31日-1786年8月17日在位的腓特烈·威廉二世,史称腓特烈二世大帝,他在政治和军
事上把普鲁士推上一个颠峰的同时,在经济、哲学、法律、音乐等方面也都建树颇丰。

他是一
个思想深邃的学者和作家,经常与伏尔泰等人讨论哲学和文学问题。

他的法语著作《反马基雅
维利》,一经发表就震动欧洲学界,在当时广受好评。

德意志民族不仅善于理性思维,还极具音乐天赋,在历史上,德意志涌现出的伟大音乐家灿若
星辰。

巴赫、贝多芬、瓦格纳,这些闪亮的名字和他们的作品代表了人类的最高音乐成就。


以,在德意志人中从来不缺乏高水平的的音乐爱好者,腓特烈二世大帝还是王子时,就是其中
的一员,他与当时欧洲的著名音乐家多有交往;巴赫的儿子小巴赫、捷克小提琴家兼作曲家班
达、长笛演奏家兼作曲家匡兹等都是他的坐上宾,他们时常在他的宫廷里举行音乐派对,切磋
演奏及作曲技巧。

腓特烈二世大帝最钟爱的乐器是长笛,他不但长笛演奏水平极高,还是个一
流的作曲家,他的作品《C大调长笛协奏曲》是长笛演奏的经典传世作品。

他还不遗余力地推广
长笛,为这种乐器的完善和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

腓特烈二世大帝的父亲是威廉一世,他性格凶猛彪悍,作风粗暴严酷,一生迷恋战争和军队,
是普鲁士军国主义的奠基人,从普鲁士到德国的军国主义传统,就是肇始于他。

他在军队里强
力推行残酷的军事训练。

为了增强普鲁士军队的威力,他还选拔身材魁梧的人组建了一个巨人
掷弹兵团。

威廉一世的粗暴蛮横和穷兵黩武,使普鲁士人深感压抑和痛苦,但他不顾一切地整
军经武却为普鲁士日后的崛起和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威廉一世对军队的痴迷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1740年,临终弥留之际,听到神父在一旁说:“人
赤条条,也赤条条去”的时候,居然挣扎着坐了起来说:“人怎么能赤条条走呢?我要穿上我的军
装!”他因此得到了“军曹国王”的绰号。

腓特烈一世
作为一个铁血国王的儿子,腓特烈二世在做王子时却是个典型的文艺青年,他性情如水,喜爱
文学和艺术,对战争和军事毫无兴趣,与父亲格格不入,他还沉迷于和好友赫尔曼·冯·卡特的断
臂之情。

一个雄狮般的父亲,却生了一个萨摩耶似的儿子,这是威廉一世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
的。

为了改变而儿子,威廉一世经常严厉训斥腓特烈二世,并用军法对他严加管束。

可是天性浪
漫,向往自由的威廉二世无法接受父亲的粗暴,更不能忍受军队纪律的严格约束,于是他和卡
特一起策划出逃。

1730年的一天,他们终于逃出柏林前往英格兰。

威廉一世闻讯后勃然大怒,
严令一定要将他们抓回来。

结果他们在德波边境的小镇昆斯特林被拦截,一直对儿子不满的老
威廉这次彻底被激怒了,他下令将腓特烈二世的基友卡特处死,并将腓特烈二世囚禁,他要让
王子明白,除了学习军事,绝不允许有其他想法。

卡特的死让菲特烈二世伤心欲绝,在很长时间里他都郁郁寡欢,从他这一时期创作的音乐作品
里,也可查觉到他的哀伤,这种情绪在《C大调长笛协奏曲》的慢板乐章中就有所流露。

被关押一年以后,这位王子终于屈服了,表示愿意学习军事,老威廉于是把他接回宫中。

从此
他收起了成为音乐家,哲学家和诗人的梦想,而是去走自己父亲期望的道路,为了德意志,去
无情的消灭敌人。

一七四零年,威廉一世去世,腓特烈·威廉二世继位,从此在普鲁士历史上开启了一个伟大的时
代。

腓特烈二世
他在教育、农业、军事、法律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还建立了廉洁高效的公务员制
度。

他尤其重视教育,在乡村兴办了大量学校,使底层民众有机会接受教育,结果使普鲁士民
众的识字率大大超过英国,成为欧洲识字率最高的国家。

腓特烈二世一方面接受了父亲的军国主义思想灌输,同时又在和伏尔泰等启蒙主义思想家往来中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因此形成了一种“开明专制”的执政风格。

他对外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信奉“强权即公理”,他说:“如果你喜欢别人的领土就把它拿过来,辩护律师总是找得到的。


对内,他宣扬人人平等,强调“国王是这个国家的第一公仆。

”他在1777年写给司法部部长的信中说:“……清楚的告诉你们,在我的眼中,一个穷困的农民和一个最显赫的公爵或一个最有钱的贵族没有丝毫高低之别。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腓特烈二世军事上的成就尤为显著,他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终其一生都把发展军事实力放在首位。

他进行军事改革,实行强制征兵和军区制制度,用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军队,并在军中推行论功行赏和赏罚分明的原则,这对德意志各邦国渴望建功立业的青年产生了强大吸引力,他们纷纷投身普鲁士军队。

恩格斯称赞普鲁士的军事组织是“当时最好的,其余所有的欧洲政府都应该仿效它”。

腓特烈二世接手帝国时,普军只有九万人,在他的努力下,扩充到二十多万人。

腓特烈二世刚登基时,在军队中废除了体罚,但很快他就发现这样会使军队变得软弱和涣散,于是他也像父亲一样严格训练军队,并且特别强调纪律,把纪律提到了军魂的高度。

腓特烈二世毕生从事战略战术的研究,其战术造诣可与拿破仑相提并论;他创造了多种进攻的故术,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斜击战术”。

在腓特烈二世编写的《军事调令》中写到:“使你自己的翼侧和后方安全,尽力破坏敌人的翼侧和后方,这是一条永恒的战争准则。


“尽量对敌军的一翼进行侧翼攻击。

10万人的大军,如果在侧翼只受到3万人的攻击,也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击溃。


“站在敌人侧后的3名士兵,其价值远胜于面对着敌人的50人。


凭着这种先进战术,普鲁士军队在洛伊滕会战中以少胜多,大败奥军。

拿破仑对此敬佩不已,认为腓特烈仅凭这一战就足以载入史册。

由于当时的火枪,在射出一颗子弹以后,需要退出弹壳再装填第二颗子弹。

所以,两发之间要相隔一段时间。

腓特烈把步兵分为三线。

打仗时,第一线卧倒,第二线跪下,第三线站立。

第一线射击时,其他两线装子弹。

第二第三线先后射击时,第一线就装子弹,这样循环反复,可以不停地射击,形成连续火力,因而威力很大。

但采用这种战法一定要有严格的纪律来保证队形,而腓特烈二世训练的普军正拥有铁一样的纪律,能够坚决执行战术要求。

腓特烈二世的普鲁士军队凭着先进的战术和严格训练出来的高素质士兵,几乎战无不胜。

在战略上,他主张集中优势兵力,分割敌军,逐个击破,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

这是对战争规律的重要总结。

拿破仑后来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学习借鉴了腓特烈二世的战略战术。

依仗强大的军队,腓特烈二世两次发动西里西亚战争,为普鲁士夺得了富庶的西里西亚地区;他在1756年又发动了堪比世界大战的七年战争,欧洲列强全部卷入战争,战火还蔓延至海外殖民地;1772年,腓特烈二世伙同俄罗斯和奥地利第一次瓜分波兰,获得西普鲁士。

腓特烈二世也曾品尝过失败的苦果,在七年战争中,他遭遇了同样野心勃勃的俄罗斯女沙皇伊丽莎白,普俄两国军队在战场上发生了激烈交锋。

普军此前屡战屡胜的斜击战术在遭遇俄军时却破了产。

面对排山倒海搬狂飙而来的哥萨克骑兵,普鲁士步兵被杀得一败涂地,连连后退,最后首都柏林也被俄国占领。

腓特烈羞愤难当,绝望之下准备自杀。

但是伊丽莎白女沙皇突然去世,让战事有了转机,腓特烈终于渡过难关。

伊丽莎白女沙皇
痛定思痛的腓特烈二世从失败的教训中领悟到,战争的关键是作战的速度和火力。

于是,他首创了骑炮兵,让骑兵装备轻型火炮,将骑兵的高度机动与炮兵的强大火力完美结合在一起。

在此基础上他又设计了一种新的战术:先用大炮猛轰对方阵地,然后用骑兵快速突入,最后再由步兵上去固阵地。

这种炮骑结合的速决战术,成为近代战争中最有效的进攻手段。

后人将这种战术总结为“炮兵轰完骑兵冲,骑兵冲完步兵攻。


通过多次发动侵略战争,腓特烈二世为普鲁士攫取了大片领土,在他统治期间,普鲁士的领土扩大了1.6倍,人口也由300万增至500万,工业和科技也得到很大发展,为日后统一德意志,在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一生戎马红葱,腓特烈二世始终没有放弃对艺术的挚爱。

他自己起草设计了美轮美奂的波
茨坦无忧宫,并在其中收藏了许多名画。

1747年,他在无忧宫与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会面,使一生不得志的巴赫有机会在晚年一展音乐才华,创作出了音乐作品集《音乐的奉献》。

腓特烈二世一生留下了四部交响曲,还有一百余首长笛奏鸣曲。

1786年8月17日,腓特烈二世于无忧宫中去世,享年74岁。

他身后无子,由侄子继位。

他的意愿是在无忧宫露台边,他的爱犬墓穴旁下葬,但他的侄子却未能如他所愿,此后两百多年里,他的棺木几经辗转,终于在1991年8月17日,这位大帝才回到无忧宫,在他生前已建好的墓穴中安身,他那“吾到彼处,方能无忧”的夙愿也终于得了。

中国人评价一个帝王,总要看他的文治武功,乾隆皇帝一生写了“四万首诗”,又有“十全武功”,因此就是自诩是“十全老人”。

可事实上,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很少有皇帝是真正的文武双全,而腓特烈二世大帝开疆拓土,武功赫赫,一生著作众多也不输文采,钟爱音乐的他更不缺风骚,文治武功都蔚为大观。

本文中的图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