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论文在课堂教学中化“意外”为“精彩”_人教版新课标-word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在课堂教学中化“意外”为“精彩”人教版新课标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时常会遭遇到一些意外,不时会传来学生“不和谐”的声音,作为教师该如何捕捉教学意外,巧妙应变,把意外转化成宝贵的教学资源,使课堂绽放出异样的光彩?
一、智慧,在意外时闪现
在新知教学时,学生限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在思考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的想法是很正常的。

教师如果从伴随着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想法出发,进行引导点拨,引出正确的想法,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教学《惊弓之鸟》一课,课伊始,在请同学自由通读课文之后,我抛出这样的问题:“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把天上飞的大雁射了下来,你佩服不佩服更羸?”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这有什么稀奇的,如果当时我在魏王身边的话,我也照样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

”听了这个学生的回答,我顺势引导:“如果照这个同学这么说,大家都有可能成为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喽,只是生不逢时啊!”有些同学都咯咯咯地笑了起来。

我继续问道:“更羸的本领真的是显示在,他能不用箭只拉弓就把大雁射下来吗?”有的说:“我以为更羸的本领显示在,他能仔细观察,能从一只在常人眼里看来是极普通的大雁中看出它飞得慢,叫的声音也很悲惨。

”有的说:“我以为更羸的本事还显示在,他能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情况,经过严密的推测,最终知道这不但是一只受过箭伤,伤口还没愈合的大雁,而且是一只离开同伴,孤单失群的大雁。


以上教学,学生的回答起先背离了教师质疑提问的本意,看似一个“错误”的回答,但是教师巧妙的引导将学生思维带入一个更高的层次,由此使学生对“更赢”产生由衷的佩服,情感体验得到了升华。

在价值判断上,由单一的佩服“更赢射箭的技巧”转而发展到佩服“更赢”的其他道德品质:“谦虚、实事求是、仔细观察、”价值观得到多元地体现。

给学生一场及时雨,让课堂“意外”在引导中焕发精彩。

二、语言,在意外中丰富
面对“节外生枝”,教者“勇于面对”并“趁热打铁”,“热”处理的的手法换来的是精彩的现场生成。

如果要上出一堂有“深度”、有“力度”的语文课,教师就要不怕课堂上的各种“挑战”,哪怕是自己事先并未想到过的。

有时候,甚至教师都需要去主动寻找那些可能会令自己尴尬的“挑战”。

如我在教《少年闰土》这一课时,原打算在引导学生感受到闰土的“聪明、机智、能干”后,再抛出“闰土真的什么都比‘我’强吗?”这一问题,以期能让学生能更全面、深刻、多元地感受人物形象。

没想到,当全班还刚刚开始研究闰土的那些“正面”特点时,一个学生却“斜刺杀出”,让原来打算安排在后面的教程不得不临时提前!
师:同学们,闰土的过人之处还有不少呢,让我们继续找。

生1(突然起立):老师,我觉得闰土其实也是一只井底之蛙!
师:噢,闰土也是井底之蛙,你能说说具体的理由吗?
在交流中,一个个富有个性的方案“粉墨登场”,
生1:我觉得闰土虽然有自己拿手好戏,如装弶捕鸟、看瓜刺猹等,但他刚到“我”家时,非常害羞,这说明他也有胆小的时候,远没有“我”落落大方。

师:你很善于发现,闰土刚到时是有点儿害羞,可能他没见过这样的大场面吧。

生2:书上写闰土说他“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这说明他也有不少不知道的事情,就跟“我”叫不出那些鸟的名字是一样的。

师:就是说,闰土知道的东西,都是跟他所生活的环境有关是吧?
生2:是这样的,他也有他自己的盲点。

师:你能够读出与众不同的感受,这就叫会读书,不简单。

同学们,你们想给闰土果也什么建议呢?
生3:闰土如像“我”一样念点书,就会写字、算数。

生4:“我”从小生活在城里,见过一些大场面、新花样,而这些,闰土说不定听都没听说过,他也需要好好“补课”。

师:哦,叫闰土“补课”?这说法可真幽默!同学们,现在的我们,假如要了解更多的事情,应该怎么做呢?
生4:我们要多读课外书,还可以上网查找所需要的资料。

师:同学们,闰土是不是井底之蛙,看来已不重要了。

怎样才不会成为一只井底之蛙?我们是否可以记住这样一句话:“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给学生一场痛快雨,让课堂“意外”在错误中绽放精彩。

三、人文,在意外处体现
面对课堂纷至沓来的生成,教师如果缺乏高超的调控艺术和引领技巧,就会在追求生成的精彩中迷失方向,就会出现课堂上的失衡现象。

而把握课堂生成是一门艺术,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做到收放自如,巧妙处理,这样才能高潮迭起,魅力无限。

如教学《大瀑布的葬礼》一课,学生能够借助课外收集的材料,感受着塞特凯达斯瀑布昔日的壮观与震撼,同时为大瀑布即将消失而心痛神伤,当我让学生找出造成大瀑布现状的原因时,学生一下子就找出三个原因:瀑布的上游建了伊普水电站;是人类毫无节制地用水,河流两边遭滥砍滥伐,生态被破坏。

正当老师和同学都为大瀑布扼腕长叹时,一位同学站了起来,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生1:老师,我从收集的资料知道,伊普水电站是世界第三大水电站,它供应了南美洲三分之一的用电,应该说它的作用非常大,我认为,比起瀑布的观赏性来讲,电更为重要,因为没有瀑布看可以,没电用可不行。

面对这个与课文主旨完全相反的结果,我很诧异,他的问题一出,我觉得也
有道理,我正想着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又一个学生站起来:老师我觉得生1说得有道理,其实电站可以建,瀑布也可以观赏。

我觉得特别有意思:你有何绝招?
生2:电站建在上游,水用过可以再利用,照样可以集中起来作为瀑布的源头,以瀑布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生3:课文写了,瀑布还遭到两岸人类毫无节制地用水,河流两边的树木也遭滥砍滥伐,生态被严重破坏,大瀑布四面楚歌啊!
又是学生的一片讨论,我索性放手让学生去寻找答案,更准确地讲应是让学生去追求梦想。

最后学生总结出:大瀑布的悲剧是一个例子,巴西总统菲格雷特是以塞特凯达斯瀑布为例子号召人们要保护生态环境。

给学生一场无声雨,让课堂“意外”在无声无息中精彩。

四、情感,在意外后升华
学生在课堂上的突然发问,往往是课堂的闪光之点,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突然的提问,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往往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成为难以忘怀的精彩瞬间,学生的情感也变得丰富多彩。

如教学《穷人》这篇课文,教师讲得正投入时,有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我觉得‘温暖’和‘舒适’用在这里不够准确。


“对,我也有同感。

”学生应和着。

师:能说说原因吗?
生1:渔家的小屋只有一个没有熄灭的炉子,外面寒风呼啸,屋子是漏风的,屋里怎么可能是温暖的呢?
生2:渔家的小屋子火炉、食具、床挤在一块,这样的小屋子怎么能说是舒适的呢?
生3:地扫得干干净净,食具擦洗得闪闪发亮,小屋最多只能说是整洁的,五个孩子挤在一张床上,这哪里谈得上舒适?
师:是啊,厨房、餐厅、卧室都合在一起了,而且又漏风,怎么能算是温暖而舒适?看来托尔斯泰这位大文豪也不过如此,用词不当的毛病还需要我们来帮助个修改,对你们大胆向权威挑战的勇气,我由衷地表示敬佩,不过请大家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学生读课文后又举起了小手。

)
师:你们有什么不同意见?
生1:我觉得“温暖而舒适”用得非常准确,因为小屋跟外面相比是温暖而舒适的。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1:外面狂风怒吼,又黑又冷,而小屋即使是漏风,跟外面比相对来说是温暖的,更何况小屋里还生着火炉。

师:有道理,你能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思考,说明你已掌握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读书方法,“舒适”用得准确吗?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困惑的焦点、认知的偏差、意见的分歧、观点的创意,可能会打乱教学节奏,或让教师下不了台,教师只有“时刻准备着”,才能带来不曾预约的精彩。

总之,教学不能是尽善尽美、滴水不漏,面对新课程的语文课堂,时时都会遭遇“意外”。

作为教师,就应该具备一双慧眼,及时捕捉意外信息,点击“不和谐”声音,盘活“现场性”资源,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化“意外”为“精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