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江西省吉安一中、朝宗实验中学联考九年级(上)期
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植物受阳光照射,制造有机物”、“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些现象说明了( ) A.植物的生活需要光 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生物的生活需要食物D.生物的生活需要空间
2.草原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也吃昆虫;还有的田鼠危害牧草.而鸟和田鼠又往往会成为鹰的食物.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有人将草用网子罩起来,一段时间后,草叶几乎被虫子吃光了,而没有用网子罩起来的草却生长良好.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鸟与鹰之间是捕食关系
B.昆虫与鸟之间是竞争关系
C.对草来说,昆虫、鸟、鹰都属于生物因素
D.若鹰大量捕杀,那将对草生长不利
3.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上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的作用,这一事实说明( )
A.生物能适应所生活的环境
B.生物能影响其生活的环境
C.生物既依赖环境,又能改变环境
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4.叶片中与进行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是( )
①表皮上有气孔,是气体交换的门户②气孔大,下表皮比上表皮多
③表皮细胞边缘不规则④叶肉细胞含叶绿体
⑤叶脉含有输导组织,运送营养物质⑥表皮细胞无色透明,外壁具角质层.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③②①⑥ D.①④⑤⑥
5.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一组是( )
A.青草与山羊B.青草与青蛙C.工蜂与蜂王D.水稻与稗草
6.生活在炎热且干燥环境中的植物,可能具有的植物特征是( )
A.深绿色的大叶,叶的表面均有许多气孔
B.深绿色的大叶,叶的一面有气孔
C.浅绿色,有大小中等的叶,叶的下表面有气孔
D.小而厚的叶,只有少量气孔
7.下列各项中,不能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
A.太平洋B.赣江 C.吉安市D.一群羊
8.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都有( )
A.种皮和胚乳B.种皮和胚
C.胚和胚乳 D.种皮、胚和胚乳
9.如图是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各阶段示意图,下列哪项能正确表示菜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过程中体内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情况( )
A.B.C.D.
10.绿色植物在光下能进行的生命活动是( )
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④吸收水和无机盐.
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1.以色列科学家利用胚胎干细胞成功培育出了心肌细胞.依据的原理主要是( ) A.细胞生长的结果B.细胞衰老的结果
C.细胞分裂的结果D.细胞分化的结果
12.按照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排序,正确的是( )
A.④→②→①→③→⑤B.①→②→③→④→⑤C.⑤→①→③→④→②D.②→①→④→③→⑤
13.下列实验操作或调查活动中,属于控制变量方法的是( )
A.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B.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应该用大光圈将视野调亮
C.调查流感的发病率与季节的关系时,男女的发病率要分开统计
D.研究导体电阻与粗细的关系时,保持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温度不变
再将上述四组叶片置于通风处,则出现萎蔫现象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丁→乙→丙→甲D.丁→丙→乙→甲15.如图圆圈中为显微镜视野下见到的图案,实际的图案应该是哪个?( )
A.B.C.D.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15分)
16.某水域被一种有机磷农药污染,经检测发现该水域中该农药的含量为5ⅹ10﹣12(农药含量是指质量分数),该水域生态系统中A、B、C、D、E五种生物体内也均有不同含量的农药,
)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为__________.
(2)该农药对生物有毒害作用,上述生物中受危害最严重的是__________.
(3)如果因为农药的毒害作用,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B全部死亡,则首先受到损害的是
__________.
(4)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_________.经逐级流动,到第__________营养级的能量最少.
17.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是绿色植物中的重要群类,请分析回答:(1)多数种类是单细胞个体的是__________,这类植物没有__________器官的分化,但是大气中90%的氧气是由它们提供的.
(2)像松树这样的植物属于__________,因为它的种子是__________的.
(3)我们常说的绿色开花植物是指__________.
18.如图Ⅰ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进行生理活动的过程,其中代码甲和乙表示细胞结构,数码①②③表示有关物质;图Ⅱ表示该植物一昼夜(O﹣K段)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释放量,请
分析回答:
(1)在图Ⅰ中.甲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①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_;乙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
(2)在图Ⅱ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段(用图中字母表示).
2015-2016学年江西省吉安一中、朝宗实验中学联考九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植物受阳光照射,制造有机物”、“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些现象说明了( ) A.植物的生活需要光 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生物的生活需要食物D.生物的生活需要空间
【考点】生物的特征.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植物受阳光照射,制造有机物”、“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现象反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故选:B
【点评】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是关键.
2.草原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也吃昆虫;还有的田鼠危害牧草.而鸟和田鼠又往往会成为鹰的食物.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有人将草用网子罩起来,一段时间后,草叶几乎被虫子吃光了,而没有用网子罩起来的草却生长良好.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鸟与鹰之间是捕食关系
B.昆虫与鸟之间是竞争关系
C.对草来说,昆虫、鸟、鹰都属于生物因素
D.若鹰大量捕杀,那将对草生长不利
【考点】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分析】生态系统中动物的数量取决于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数量,并维持一定的比例,所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有关.在天然草场中存在着由草→食草昆虫→食虫鸟→鹰,草→田鼠→鹰组成的食物链.当实验区的草场被网子罩上后,这一食物链被破坏,虫子因不能被食虫鸟所食而大量繁殖,最终将草的叶吃光.这是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的一种表现.一个物种数量大幅度的减少,会使得跟该物种相关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发生一系列相应的变化,表现为生态系统失去平衡.而未被网
子罩上的草场,因食物链未被破坏,牧草生长良好.
【解答】解:A、鸟与鹰之间是捕食关系,鹰以鸟为食,A正确;
B、在食物链草→食草昆虫→食虫鸟→鹰,昆虫被鸟食用属于捕食关系,B错误;
C、影响草生长的生物因素有昆虫、鸟、鹰等,C正确;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一种生物的变化将影响其他生物的变化,若鹰大量捕杀,那将对草生长不利,D正确.
故选:B.
【点评】明确生态平衡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上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的作用,这一事实说明( )
A.生物能适应所生活的环境
B.生物能影响其生活的环境
C.生物既依赖环境,又能改变环境
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影响环境.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影响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作用,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4.叶片中与进行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是( )
①表皮上有气孔,是气体交换的门户②气孔大,下表皮比上表皮多
③表皮细胞边缘不规则④叶肉细胞含叶绿体
⑤叶脉含有输导组织,运送营养物质⑥表皮细胞无色透明,外壁具角质层.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③②①⑥ D.①④⑤⑥
【考点】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分析】植物光合作用主要通过叶片进行,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解答】解:①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①正确;
②植物的叶片上有许多气孔,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主要用于蒸腾作用,②错误;
③表皮细胞的形状不规则,互相嵌合在一起,主要是保护作用,③错误;
④叶绿体是绿色植物所特有的,是光合作用的场所,④正确;
⑤叶脉里有输导组织,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由输导组织运送到地上部分.叶的光合作用的产物,由输导组织运送到根、茎、花、果实中去,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⑤正确;
⑥表皮细胞无色透明,外壁具角质层,这样增加了透光率,有利于内部的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⑥正确.
故选:D.
【点评】分清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5.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一组是( )
A.青草与山羊B.青草与青蛙C.工蜂与蜂王D.水稻与稗草
【考点】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解答】解:A、青草与山羊,山羊吃青草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B、青草与青蛙,青蛙吃害虫,与青草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C、工蜂与蜂王、分工不同,工蜂喂养蜂王,属于种内互助.故不符合题意.
D、水稻与稗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故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6.生活在炎热且干燥环境中的植物,可能具有的植物特征是( )
A.深绿色的大叶,叶的表面均有许多气孔
B.深绿色的大叶,叶的一面有气孔
C.浅绿色,有大小中等的叶,叶的下表面有气孔
D.小而厚的叶,只有少量气孔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解答时可以从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在炎热且干燥环境中,水分缺乏,蒸腾作用非常旺盛.而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上的气孔进行的,因此,小而厚的叶,只有少量气孔,蒸腾作用非常弱,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厚的叶还能保存一定的水分,与炎热且干燥环境相适应.因此生活在炎热且干燥环境中的植物,可能具有的植物特征是小而厚的叶,只有少量气孔.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
7.下列各项中,不能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
A.太平洋B.赣江 C.吉安市D.一群羊
【考点】生态系统的概念.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既包括某一地域的全部生物又包括环境.分析答题.
【解答】解:A、太平洋既包括了生物生存的环境,又包括了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都是由生物与环境构成的,是一个生态系统;
B、赣江包括了生物生存的环境,又包括了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都是由生物与环境构成的,是一个生态系统;
C、吉安市包括了生物生存的环境,又包括了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都是由生物与环境构成的,是一个生态系统;
D、一群羊,只包括生物中的部分消费者,缺少其它的消费者、生产者和分解者及生物生存的环境,不是一个生态系统.
故选:D.
【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8.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都有( )
A.种皮和胚乳B.种皮和胚
C.胚和胚乳 D.种皮、胚和胚乳
【考点】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的异同,首先明确菜豆属于双子叶植物,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
【解答】解: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的异同为:
可见,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相同点时都有种皮和胚.
故选:B
【点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它们的结构示意图掌握,此题难度一般.
9.如图是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各阶段示意图,下列哪项能正确表示菜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过程中体内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情况( )
A.B.C.D.
【考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光合作用的概念;呼吸作用的概念.
【分析】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具体考查的是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有机物量的变化.因为种子刚刚开始萌发时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有机物的量会减少;当种子萌发抽出绿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时,有机物的量就会逐渐增加.
【解答】解:通过分析知道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量的变化是:刚刚开始萌发时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有机物的量会减少;当种子萌发抽出绿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时,有机物的量就会逐渐增加.所以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有机物量的变化规律是先减少后增加.
故选:A.
【点评】此题中涉及到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关系是学习的难点,更是考试的重点.
10.绿色植物在光下能进行的生命活动是( )
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④吸收水和无机盐.
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考点】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分析】本题考查影响植物三大生理作用的因素,其中只有光合作用受光照的影响,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不受光的影响.
【解答】解: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呼吸作用是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植物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的过程.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有光无光都可进行.蒸腾作用促进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有光无光都可进行.
所以绿色植物在光下能进行的生命活动是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④吸收水和无机盐.
故选:D.
【点评】知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须有光的条件下进行,而植物的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
11.以色列科学家利用胚胎干细胞成功培育出了心肌细胞.依据的原理主要是( ) A.细胞生长的结果B.细胞衰老的结果
C.细胞分裂的结果D.细胞分化的结果
【考点】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胚胎干细胞培育心肌细胞的原理.解答时可以从细胞分化的过程和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细胞分化的过程大致是:细胞分裂所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后来除了一小部分细胞仍然保持着分裂能力以外,大部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在生长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结果就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组织.经过细胞分化,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例如,在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红细胞和心肌细胞都是来自中胚层.但是,后来红细胞能够合成血红蛋白,而心肌细胞则能够合成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这两种细胞的稳定性变异是不可逆转的.胚胎干细胞成功培育出了心肌细胞.是利用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使胚胎干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分化出人类需要的心肌细胞.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12.按照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排序,正确的是( )
A.④→②→①→③→⑤B.①→②→③→④→⑤C.⑤→①→③→④→②D.②→①→④→③→⑤
【考点】动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
【分析】如图1是人体的胃,属于器官;2是上皮组织;3是消化系统;4是一个细胞;5
是人体.
【解答】解: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再由这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人体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最后由八大系统构成完整的人体.因此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人体的结构层次在中考中经常出现,一般是以这种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要重点掌握.
13.下列实验操作或调查活动中,属于控制变量方法的是( )
A.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B.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应该用大光圈将视野调亮
C.调查流感的发病率与季节的关系时,男女的发病率要分开统计
D.研究导体电阻与粗细的关系时,保持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温度不变
【考点】调查的基本方法.
【分析】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解答】解:A、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是用温度测温的注意事项,没有利用控制变量法;A错误.
B、只有调亮视野才能清楚的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的上皮细胞,没有利用控制变量法;B 错误.
C、调查流感的发病率与季节的关系时,男女的发病率要分开统计,利于分类研究,没有利用控制变量法;C错误.
D、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多个,其中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温度对导体电阻都有影响;
所以对于此类多因素问题,要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关系时,要控制其他的因素不变;
即要研究导体电阻与粗细的关系时,要保持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温度等不变;D正确、
故选D.
【点评】关键是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与应用,知道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常用到控制变量法.
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丁→乙→丙→甲D.丁→丙→乙→甲【考点】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
【分析】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
【解答】解:叶片上的气孔是植物体散失水分的窗口,叶片的下表皮的气孔数比上表皮多;则对甲、乙、丙、丁四组大小、发育程度相似,质量相同的新鲜菠菜叶作表格中的处理后,在同样的时间内,甲叶片散失水分最多,由于下表皮气孔比上表皮多,乙涂的是上表皮,因此乙叶片次之,丙叶片又次之,丁叶片因为上、下表皮的气孔都被凡士林密封了,基本不散失水;因此,四个叶片出现萎蔫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丁.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气孔是植物体散失水分的门户,凡士林的作用是将气孔密封,阻碍水分的散失.
15.如图圆圈中为显微镜视野下见到的图案,实际的图案应该是哪个?( )
A.B.C.D.
【考点】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的特点以及物像移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
【解答】解: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所以看到是将字母“p”旋转180°后得到的字母是“d”;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看到物像才向左下方移动,实际标本的移动方向是右上方.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成倒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15分)
16.某水域被一种有机磷农药污染,经检测发现该水域中该农药的含量为5ⅹ10﹣12(农药含量是指质量分数),该水域生态系统中A、B、C、D、E五种生物体内也均有不同含量的农药,
A→E→C→B→D.
(2)该农药对生物有毒害作用,上述生物中受危害最严重的是D.
(3)如果因为农药的毒害作用,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B全部死亡,则首先受到损害的是D.(4)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经逐级流动,到第五营养级的能量最少.【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
【分析】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是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生态系统被污染后有生物富集作用.营养级别越高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分析表格中农药含量A、B、C、D、E的营养级别由低到高的顺序是A→E→C→B→D
【解答】解:(1)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铅、汞、铜等重金属和某些杀虫剂,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所以,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为:A→E→C→B→D.
(2)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
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营养级最高的消费者.该农药对生物有毒害作用,上述生物中受危害最严重的是D.(3)如果因为农药的毒害作用,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B全部死亡,D因中毒或缺少食物而受到损害.所以,首先受到损害的是D.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流动的特点:①单向、不循环(只能由上一营养级流入下一营养级)②逐级递减(上一营养级的能量,只有10%﹣20%能流入下一营养级)因此,营养级越高,能量散失越多,储能越少.到第五营养级的能量最少.
故答案为:(1)A→E→C→B→D (2)D (3)D (4)太阳能;五
【点评】解答本题学生应熟练掌握生物富集现象的原理和能量流动的特点.
17.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是绿色植物中的重要群类,请分析回答:(1)多数种类是单细胞个体的是藻类植物,这类植物没有根、茎、叶器官的分化,但是大气中90%的氧气是由它们提供的.
(2)像松树这样的植物属于裸子植物,因为它的种子是裸露的.
(3)我们常说的绿色开花植物是指被子植物.
【考点】植物的分类.
【专题】归纳推理;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专题.
【分析】(1)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2)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类植物分类的依据是种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
据此解答.
【解答】解:(1)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体内含叶绿体,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水生动物提供了氧气.藻类植物虽然一般个体较小,但分布在地球上广大的水域,总体数量庞大,大气中氧气的90%来自于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
(2)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松树属于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3)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主要特征是: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种子有果皮包被;受精过程不需要水,具有双受精现象;花开放之后经过传粉和受精形成果实和种子,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组成.
故答案为:(1)藻类植物;根、茎、叶
(2)裸子植物;裸露
(3)被子植物
【点评】掌握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8.如图Ⅰ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进行生理活动的过程,其中代码甲和乙表示细胞结构,数码①②③表示有关物质;图Ⅱ表示该植物一昼夜(O﹣K段)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释放量,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