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咽喉的解剖及功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咽喉的解剖及功能
咽喉位居体内。

咽,前通于口,下连于胃,为食道,属胃之
所系;喉,上通于鼻,下连于肺,为气道,属肺之所系。

(一)咽喉的解剖及部位名称
咽喉有四个部分,即:顽赖、喉关、咽门、喉咙。

其中,咽门为食道属咽,顽颤与喉咙为气道属喉,喉关既为食道,亦为气道,故既属咽也属喉。

1.顽颖:相当于解剖学之鼻咽部,属喉的范畴。

别称喉颗。

2.喉关:广义者相当于口咽部;狭义者相当于咽峡。

亦称喉口、咽门、喉道、咽关。

⑴悬雍垂:同解剖学。

又称悬壅、帝中,亦作帝钟或蒂中,亦称蒂丁、小舌、喉花、帝珠、咙花。

(2)喉旁:即喉关之两旁,相当于解剖学之咽侧壁。

⑶咽前柱、咽后柱:咽前柱相当于腭舌弓;咽后柱相当于腭咽弓。

咽后柱之后的索状纵行隆起,称喉间红筋,相当于咽侧索。

⑷喉核:即腭扁桃体。

⑸关前、关后:即喉关之前、喉关之后。

喉关以咽前柱和咽后柱为界,分为关前与关后。

咽前柱之前称关前或关外,咽后柱之
后称关后或关内。

⑹喉底:即咽后壁。

喉底肌膜表面常见有颗粒状隆起,称小蜃,即淋巴滤泡,亦称喉间红筋、气子。

3.咽门:相当于解剖学之喉咽部。

4.喉咙:广义者,泛指咽喉各部位;狭义者,相当于解剖学之喉部。

按其上下部位,可分为会厌与声户两部分。

别称喉门、喉窍、喉脱。

⑴会厌:同解剖学。

别称吸门。

⑵声户:相当于解剖学之声门区。

亦称咽门、吸门。

解剖
学之声门下区,中医无相应名称,仍属喉咙的范畴。

(二)咽喉的功能
1.咽司吞咽,为饮食水谷输入之道:《灵枢•胀论》说:“咽喉小肠者,传送也。

”《太平圣惠方》卷35说:“咽者,^也,空可嗷物,又谓之噬,主通利水谷,胃气之道路,故为胃之系。

”咽前通口腔,下接食管,通于胃腑。

饮食经口腔的摄入、咀嚼,送入咽部,再经咽的吞咽作用,才能输入食管到达胃腑。

故《医贯•内经十二官》说:“咽系柔空,下接胃本,为饮食之路,水谷同下,并归胃中,乃粮运之津关也。


生理上,咽司吞咽的功能主要与脾胃有关。

胃主受纳水谷,脾主运化,脾胃健,才能升降出入,咽的吞咽功能正常。

2.喉司开阖,为气息出入之道:《太平圣惠方》卷35说:“喉咙者,空虚也,言其中空虚,可以通于气息,呼吸
出入,主肺气之流通,故为肺之系。

”喉上通口鼻7下通于肺,中段(喉关)又属食道。

呼吸时,声户与会厌开阖通于气息,完成肺司呼吸的功能;而进食时,会厌闭阖,遮盖喉咙上口,以免食物误入喉咙或气管,起到保护作用。

故《医贯•内经十二官》说:
“喉系坚空,连接肺本,为气息之道,呼吸出入,下通心肝之窍,以激诸脉之行,气之要道也............................. 气口有一会厌,当饮食方咽,会厌即垂,厥口乃闭,故水谷下咽,了不犯喉;言语呼吸,则会厌张开,当食言语,则水谷乘气,逆入喉脱,遂呛而咳矣。


3.喉主发音:发音及言语之形成,是诸发音器官及多脏腑协同作用的结果。

喉咙内有声户,是发音的主要器官,声音的频率及音色与声户形态结构有关,不同音色的声音又与口、齿、唇、舌、咽喉、鼻腔等各辅助器官(共鸣器官)的形态结构有关。

《灵枢•忧恚无言》说:“会厌者,音声之户也;口唇者,音声之扇也;舌者,音声之机也;悬壅垂者,音声之关也。

”初步说明了多器官共同作用产生声音、言语的关系。

生理上,声音的强弱与肺脾肾的关系较为密切,而声音的有无与心肝关系较为密切。

《素问•六节脏象论》说:“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

”《仁斋直指》说:“心为声音之主,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

”声音由气而发,肺为气之主,声户受肺气的推动而产生声音;脾为生气之源,肾为气之根,肺气的盛衰与脾肾精气的亏盈密切相关。

脾肾精气充实,则肺气旺而声音宏亮。

心主神志,支配人体的意识活动,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管子•水地》说:“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五脏之有职,官之分也,心处其道,九窍循理。

”故心为声音之主。

肝主疏泄,维系人体气机的正常升降运动,而咽喉为气机升降之要
道;又肝主筋,而声户属筋肌之体,肝气条达,气机升降得宜,筋有所主,则发声功能正常。

4.咽喉为抗御外邪之关隘:叶天士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犯肺者,侵犯肺系也。

咽喉为肺胃之所系。

六淫、疫疣之邪循口鼻而入,往往首先犯于咽喉,特别是喉关。

故喉关是抗御邪毒的藩篱。

《简明中医辞典》说:“喉关............... 是抗拒病邪由口鼻而入的关隘。

”这一作用主要反映为代脏受邪,但与脏腑功能的强弱有关,特别是与肺脾肾有关。

如脏腑功能衰退,邪毒久滞咽喉,则有可能成为进一步产生脏腑病变的根源(病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