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考前模拟卷(2)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茂名市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考前模拟卷(2)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人体血液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心脏的左侧流动的是静脉血,右侧流动的是动脉血
B.贫血病患者由于血液中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导致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
C.当心房舒张、心室收缩时,动脉瓣关闭,房室瓣开放,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
D.小明左手不慎划伤,鲜红的血液从伤口喷射出来,小明立即按压远心端止血
【答案】B
【解析】
心脏的左侧都是动脉血,右侧都是静脉血,A错误;当人体内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偏低时,人就会出现贫血,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所以贫血患者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B正确;当心房舒张、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血液由心室射向动脉,C错误;动脉是从心脏流向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压力大,血流速度快,内流动脉血,血色是鲜红的,在近心端止血,D错误。
2.外界环境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A.鼻腔
B.口腔
C.气管、支气管
D.肺泡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目多,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各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都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考点: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3.下列反射活动中,属于人类特有的是()
A.有东西在眼前晃动时眨眼B.人在看到酸梅时分泌唾液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D.看到小说中感人处时流泪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反射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
包括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
简单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反射,复杂反射是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音文字、符号、特征建立人类特
有的复杂反射。
【详解】
A. 有东西在眼前晃动时眨眼是生来就有的简单反射,人与动物都有,A错误。
B. 人在看到酸梅时分泌唾液,是由具体刺激引起的复杂反射,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反射,B错误。
C.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由具体刺激引起的复杂反射,是人与动物共有的反射,C错误。
D. 看到小说中感人处时流泪,是在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的参与下,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D正确。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反射的类型及人类所特有的反射,注意正确判断。
4.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否则输血后,受血者的某种血细胞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后果严重。
这种血细胞是()
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血浆
【答案】A
【解析】
红细胞中含凝集原,血清中含凝集素,当含有A(或B)凝集原的红细胞与含有抗A(或抗B)凝集素的血清混合时,由于相对抗的凝集原和凝集素(如A与抗A)的相互作用,使红细胞凝集成团.凝集成团的红细胞可以堵塞小血管,引起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接着这些红细胞又破裂溶血,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当大量血红蛋白从肾脏排出时,又可以堵塞肾小管而损伤肾功能,引起少尿或无尿.这一连串的反应可以引起下列症状:皮肤发青、四肢麻木、全身发抖、胸闷、腰疼、心跳加速、血压下降,严重时甚至死亡.因此,输血时必须注意血型的选择,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故选A
【学科网考点定位】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名师点睛】输血时必须注意血型的选择,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否则会发生凝集反应.
5.成年人常吃海带等含碘丰富的食物可预防
A.侏儒症B.呆小症
C.糖尿病D.地方性甲状腺肿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体内长期缺碘就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甲状腺的发育,就会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
国家为了预防大脖子病,在缺碘地区强制推广加碘食盐。
另外多吃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也可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考点: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6.下列有关男、女生殖与发育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男、女的主要性器官分别是睾丸和卵巢
B.胎儿发育的场所是子宫
C.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结构是胚盘
D.受精卵的形成部位是输卵管
【答案】C
【解析】
【分析】
卵巢有产生卵细胞,分沁雌性激素的作用;子宫的功能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及产生月经的地方;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输卵管输送卵子及受精完成与胚胎初期发育的地方。
【详解】
A、睾丸能分泌雄性激素,产生精子,因此男的主要性器官是睾丸;卵巢能分泌雌性激素,产生卵细胞,因此女的主要性器官分别是卵巢,故A正确;
B、胚胎发育的初期在输卵管,当着床后到分娩前的一段时间是在母体的子宫内,胎儿(母体怀孕第8周--第40周)发育的场所是子宫,故B正确;
C、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因此胎儿母体物质交换的结构是胎盘,不是胚盘,胚盘是鸟卵的结构,故C错误;
D、精子从阴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与卵细胞相遇而完成受精过程形成受精卵,因此受精卵的形成部位是输卵管,故D正确。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胚胎发育的过程。
理解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胚胎发育的过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的特征
B.影响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
C.自然灾害是破坏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
D.在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的生物类群是不同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栖息地是生物出现在环境中的空间范围与环境条件的总和。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是一:定的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2)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详解】
A、地球为生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栖息地,如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等。
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A正确。
B、生物必须适应环境,从环境中获得食物、水才能生存;若栖息环境被破坏,生物不能获得食物将无法生存。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当植物十分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变成单一的农田后,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一些生物不在适应环境,迁走或死亡,如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
鸟类减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给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也会加速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因素是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B正确。
C、人口的快速增长,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围湖造田,沼泽开垦,过度利用土地和水资源,都导致了生物栖息地环境的破坏甚至消失,影响物种的正常生存,C错误。
D、地球为生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栖息地,如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等。
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
在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类群,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理解掌握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下列流程图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其中不正确的是
A.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内耳→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
B.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大脑
C.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收集管→尿液
D.外界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听觉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耳廓的收集,由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鼓膜的振动。
鼓膜的振动经过听小骨的传递和放大后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耳蜗(听觉感受器),耳蜗接受刺激产生冲动,由位听神经传导至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即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听觉神经→大脑,故A错误。
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刺激,将物像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因此球员考到队员传来的球,是在大脑皮层形成视觉的。
即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大脑。
故B正
确;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原尿中除不含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它成分与血浆相同;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肾小管汇聚成集合管,从而将尿液输送到肾盂,再经过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
即: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收集管→尿液,故C正确;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过程为:外界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故D正确。
9.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B.河流生态系统C.城市生态系统D.热带雨林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上述生态系统中,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最强,能够长期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的类型
10.下列有关安全用药的宣传标语,其中不恰当的是()
A.只用中药,不用西药B.请定期清理家庭药箱
C.抗菌药滥用,危害无穷D.是药三分毒,用药遵医嘱
【答案】A
【解析】
【分析】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详解】
药品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
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非处方药要严格按说明书服用;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不必医生嘱咐下使用,“是药三分毒”西药是化学合成制剂,有副作用;中药是纯天然的草药,也有副作用。
要根据病情需要,恰当选择药物,以达到好的治疗效果,尽量避免药物人体的不良作用,才是安全用药的根本,A符合题意。
【点睛】
处方药的使用要遵医嘱,非处方药的使用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按说明书服用。
11.流程图可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正确的是()
A.光线→瞳孔→角膜→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B.声波→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听觉中枢
C.血液→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尿液
D.空气→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答案】D
【解析】
【分析】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结合血液循环的流线、视觉的形成以及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进行解答。
【详解】
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视觉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视觉,A错误;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B错误;尿的形成过程是,血液由肾动脉流入入球小动脉,再由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在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再流经肾小管,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即:血液→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腔→肾小管→尿液,C错误;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
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
即: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D正确。
【点睛】
用流程图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的生理活动时,要注意各项生理活动进行的先后顺序。
12.下列有关生物体生理活动的叙述顺序判断正确的是()
A.人体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B.松树体内水分输送的方向是:叶→茎→根
C.人的生殖发育顺序是:受精卵→胎儿→胚胎→新生儿
D.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方向是:狼→野兔→ 草
【答案】A
【解析】
【分析】
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方向是土壤中的水分→根毛细胞→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的导管→叶。
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人的生殖发育顺序是受精卵→胚胎→胎儿。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的,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消费者。
【详解】
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故A符合题意;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方向是土壤中的水分→根毛细胞→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的导管→叶,故B不符合题意;人的生殖发育
顺序是受精卵→胚胎→胎儿,故C不符合题意;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从生产者向消费者流动,即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方向应该是草→野兔→狼,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血液循环的途径,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途径,人体的生殖发育过程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13.2018年3月15曰,全球首例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育成功的克隆猴“中中”和“华华”满百日了。
“中中”和“华华”的遗传物质与供体体细胞相同,这些遗传物质储存在()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
【答案】D
【解析】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所以“中中”和“华华”的遗传物质与供体体细胞相同,这些遗传物质储存在细胞核中,D正确。
14.下列哪种动物的生殖发育方式与蜜蜂的相似()
A.蝗虫B.蟋蟀
C.家蝇D.螳螂
【答案】C
【解析】蜜蜂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发育,如蜜蜂、蚊、蝇。
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只是大小、翅膀有无、生殖器官发育成度不同,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例如:蟋蟀、蝼蛄、螳螂、蝗虫。
15.1920年,在印度的一个山村里,人们在打死大狼后,在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由狼抚育过的女孩。
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的引颈长嚎。
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
她16岁时其智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狼孩知道吃食物、睡觉等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B.“不吃素食而要吃肉;每到午夜后像狼似的引颈长嚎”这是狼孩的学习行为
C.狼具有社会行为
D.“经过7年的教育才勉强地学几句话”说明了学习行为是无法改变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
A.狼孩知道吃食物、睡觉等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
B.“不吃素食而要吃肉;“每到午夜后像狼似的引颈长嚎”,这是通过后天学习来获得动物行为,属于学习行为,B正确。
C.狼是营群体生活的动物,有等级分工,具有社会行为,C正确。
D.“经过7年的教育才勉强地学几句话”说明了狼孩的学习能力比较弱,并不是无法改变的,D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16.有关人体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
C.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脑干
D.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都在脊髓内
【答案】C
【解析】
【分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详解】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A正确;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B 正确;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C错误;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都在脊髓内,属于非条件反射,D正确。
【点睛】
掌握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7.从”苏丹红“事件,到“福寿螺”事件,到“瘦肉精食物中毒”事件,再到“红心鸭蛋”事件等的出现,这些都是反映当前威胁人们健康的
A.合理营养问题B.食品安全问题C.医疗保健问题D.健康问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从”苏丹红“事件,到“福寿螺”事件,到“瘦肉精食物中毒”事件,再到“红心鸭蛋”事件的出现,都说明了食品的不安全性,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反应当前威胁人们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
考点:关注食品安全。
18.图表示目镜为5×、物镜为10×时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当把目镜改为15×时,细胞数目应变为
A.9个B.7个C.5个D.3个
【答案】C
【解析】
【分析】
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立放大的像。
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内细胞数目越少;放大倍数越少,视野内细胞数目越多。
【详解】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把目镜改为15×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原来的(15×10)÷(5×10)=3倍,因此看到的细胞数目是原来的三分之一,即横、竖各9÷3=3(个),结合图中特点有一个细胞是重合的,因此一共看到了5个细胞。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像数目之间的关系。
19.关节十分灵活的原因是()
A.关节面覆盖着既光滑又有弹性的关节软骨
B.关节囊非常坚韧,把相邻的两骨牢牢地连在了一起
C.关节头和关节窝一凹一凸相互吻合
D.关节囊内壁能分泌滑液
【答案】D
【解析】
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囊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进入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关节腔,润滑关节软骨,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D正确。
20.图示动物可生活在蛙类的膀胱中,它的身体扁平,不分节,肠只有一个开口,没有外骨骼。
图中的动物属于()
A.扁形动物B.线形动物
C.腔肠动物D.环节动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
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如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详解】
图中动物具有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
属于扁形动物。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扁形动物的特征。
21.如图是四种生物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
B.②无成形的细胞核,能独立生活
C.③的菌体由菌丝构成,它是原核生物
D.④通过表膜摄入氧,排出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考点:细菌、真菌等其他生物的分类。
分析: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图中①是病毒,②是细菌,③是酵母菌,④是草履虫。
解答:
A、①是病毒,无细胞结构,营寄生生活,不能独立生活,A正确;
B、②为细菌,为单细胞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能独立生活,B正确;
C、③是青霉,为多细胞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菌体由菌丝构成,它是真核生物,C错误;
D、④是草履虫,通过表膜摄入氧,排出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C
22.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人体神经细胞与其他细胞明显不同,它的细胞体生有许多突起
B.人醉酒后会出现语无伦次、走路不稳的现象,分别与大脑和小脑有关
C.某同学抓起一个烫手馒头,先感觉烫后迅速松手
D.新生儿的嘴唇第一次接触奶头就会有吮吸动作,这是简单反射
【答案】C
【解析】
【分析】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系统的组成如图所示:即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
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详解】
A.结构必定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如上皮组织细胞的功能主要是保护,它们的特点就是细胞扁平、排列紧密;有分生能力的细胞的结构特点就是细胞核大;神经元的结构特点是细胞突起多而长,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A正确;
B.人在醉酒后,由于酒精麻痹人的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使人说话语无伦次;酒精还麻痹人的小脑,由于小脑具有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所以喝醉酒的人会走路不稳。
B正确;
C.由于来自皮肤的神经冲动传到脊髓以后,脊髓发出的神经冲动有一部分就沿着上行的神经纤维传到了大脑。
所以是先缩手再感到烫,C错误;
D.新生儿的嘴唇第一次接触奶头就会有吮吸动作,这是由脑干控制的,属于非条件反射,是简单反射,D 正确。
故选:C。
【点睛】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