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探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更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其中的行为习惯更是学生成长中必不
可少的一个环节。
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直是教育界和家庭教育面临
的难题。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探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策略。
一、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行为习惯形成的最早和最基本的场所。
父母是孩子的模仿对象,他们的行为、语言和态度都会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良好行
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1.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场所,要让孩子享受到温馨、和睦、稳定的家庭氛围,对
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家庭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父母要经常与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关爱和温暖,这样孩子才会更愿意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
2.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行为习惯的典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行为和言语,往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
在养成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父母可以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例如,父母可以准时守约,养成守时的良好习惯;在孩子面前不骂人、不吵闹,养成
温和、文明的行为习惯等等。
3.规定明确的家规家训
家规家训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制定一
些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家规家训。
这些规矩和家训要让孩子认识到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不
能过于严苛和苛刻,更不能轻易地变动和放松。
同时,家规家训的制定也需要跟孩子进行
充分沟通,让他们理解并接受这些规矩。
二、学校教育
除了家庭教育外,学校教育也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
学校教育包括学校的
教育目标、教育方式和教育环境等方面,对增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建立良好的课堂习惯
良好的课堂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小学生应该养成安静听讲、认
真做笔记、独立思考和有组织性的听课习惯。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班级管理评比、树立好学
生榜样、采用奖惩制度等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做到文明规范、诚实守信、团结合作、勤奋刻苦。
2.开展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养成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小学生进行具体、生动形象的品德教育,如基于故事、情境、
角色扮演等的形式,让小学生深入了解和认识道德规范和社会伦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
会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并培养学生的感恩、尊重和关爱他人的心态。
3.促进社会实践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还需要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来进行。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
助小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并积累实践经验,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公园、博物馆等地参
加实践活动,从而增强学生对行为习惯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身体力行地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三、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指社会环境、社会文化、社会教育机构和社会活动等因素的教育作用。
孩
子在成长过程中,社会教育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社会教育的主要方式有书籍、电视、
互联网等,这些方面都可以成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推广载体。
1.吸收优秀教育资源
孩子的行为习惯也需要从资源整合方面考虑。
通过社会资源,如名人的言行、先进个
人事迹、优秀文学作品、媒体报道 etc,让孩子感受到美好的世界,从而在美好中塑造正
确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
2.引导正确使用互联网
互联网是当前社会最流行的信息传播方式,同样可以用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接触更多的信息和文化资源,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行为观念。
但是
由于互联网内容千差万别,因此学生的使用互联网也需要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引导,需要家
长和学校进行更多的控制和指导。
3.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可以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活动结合学生
的实际情况,可以组织不同主题的绘画、手工、写作等比赛,让学生通过比赛获得切身感受,并进一步明确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和发挥的作用。
总之,在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的相互配
合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和学校应该相互协调,采用多种方法,让孩子从生活中不
断地认识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这些行为习惯在成人后成为他们的信仰和理念,指引他们走向人生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