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考地理【专题十 工业生产活动】 【第一讲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讲义学生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工业的区位因素。

2.工业区位因素变化。

1.工业的区位因素。

2.工业区位因素变化。

印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有人说过看印度,左眼地狱,右眼天堂。

第三眼的印度,在人间。

印度是一个我们无法 用喜欢或讨厌这种直白语言来形容的国家,但是来到这里的每个人都对这个国家有不同的看 法,甚至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的感情。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恒河水又脏又臭,圣人甘地,伟大诗人泰戈尔的国家,印度人是“开挂”种族,有上百种语言,世界文化遗产众多,世人对印度的印象褒贬不一。

很多人一提到印度就会想到的地方就是泰姬陵,全称是“泰吉•玛哈尔陵”,在阿格拉城内,亚穆纳河的右侧。

是莫卧儿王朝第 5 代皇帝沙贾汗为了纪念他已故皇后阿姬曼·芭奴而建立的陵墓,被誉为“完美建筑”,又称为“印度的珍珠”。

在这个绝美的建筑后面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凄美爱情故事。

诗人泰戈尔都曾赞美泰姬陵是“时间面颊上的一滴泪”。

印度拥有亚洲第一的耕地面积,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孕育出了灿烂的印度文明,养育了仅次于中国的 10 多亿人口。

中国的崛起,就是依靠着廉价的劳动力,而印度早已经解决了国内的粮食问题,庞大的人口红利以及同质化竞争的印度将很快会赶上甚至超越中国。

虽然印度还存在很多很多问题,诸如宗教种姓制度、社会治安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而今天我们主要要说的是互联网 IT 行业,为什么腾讯以及苹果甚至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以及投资者看上了这块南亚次大陆这块肉?
中国经济的衰退让更多的投资者把目光放到海外的印度去,越来越多的人甚至把印度看
成是中国的翻版,只不过印度的互联网发展还是一片蓝海,没有创业泡沫也没有资本寒冬,温
暖湿润的热带季风气候让印度释放出无穷的创业能量和热潮,中国的投资者充满兴奋和惊喜,满怀期待之余,还剩下一些忐忑和不安。

当然,除了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国家政策的导向是印度创业潮和互联网 IT 行业迅猛发展的催化剂。

印度总理莫迪上台之后,给创业者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宣布创业公司成立之初的三年之内无需交税并免受劳工法律的审查。

印度政府甚至推出一款软件,可以帮助创业公司在一天内完成企业注册业务等等。

印度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中国。

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纵横联系融汇贯通
横向联系
纵向联系
一、工业区位因素 1.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水源、土地_、原料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动力、运输、政策_、科技等。

3.工业选址原则
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4.工业的区位类型
水源
1.工业区位因素及其作用的变化
(1)原因: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2)表现:原料导向型工业的区位选择,降低了对原料、动力等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而
对市场、信息等因素的依赖程度增强。

(3)典例
世界: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煤炭区位→铁矿区位→港口区位。

中国:鞍钢(靠近煤、铁产地_)→宝钢(靠近市场)。

2.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1)环境敏感企业:以优质环境_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如高技术产品及食品工业。

(2)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如下图)。

(1)原因:在优惠政策的影响下用地、交通、基础设施等区位因素都会发生有利投资办厂
的变化。

(2)表现
世纪80 年代前:内地大型工业基地建设西部纺织工业中心建设
世纪 80 年代:沿海地区经济迅猛发展世纪末:西部地区工业发展力度加大
4.企业决策者
企业决策者的理念_和心理_因素有时会成为主导因素。

知识点一工业区位类型
根据影响成本的主导因素不同,工业区位选择可以分为不同的导向型。

模式Ⅰ
图中坐标中心距哪个因素所在线的线段最长,即哪个为主导因素,如图甲为技术导向型,图乙为劳动力导向型。

模式Ⅱ
图中各横坐标对应的纵坐标方向上各区位因素比重最大的因素即为主导因素。

图中工业一为
技术导向型,工业二为原料导向型,工业三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四为市场导向型。

模式Ⅲ
图中工业受原材料、交通条件的影响较大。


式Ⅳ
根据图中各因素所占比例确定主导因素,由图中数据可知①为动力导向型,②为原料导向型,③为劳动力导向型。

知识点二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A.市场导向型B.劳动力导向型C.原料导向型D.动力导向型(2)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B.产品科技含量高、运量小
C.以航空运输为主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
例1.
(3)从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考虑,乙类工厂区位选择正确的是()。

A.能源充足、重工业发达的地区
B.高科技研究开发能力强、协作条件好的地区
C.原材料丰富、劳动力密集的地区
D.交通方便、轻工业基础好的地区
(4)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

A.环渤海地区B.长江三角洲地区C.珠江三角洲地区D.中西部地区
【答案】(1)C (2)D (3)B (4)D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甲类工厂原料投入所占比例最高,为原料导向型。

第(2)题,乙类工厂科技投入最高,应为技术导向型的高科技企业,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以航空运输为主,但产品体积小、重量轻、价格昂贵、运费较少。

第(3)题,由上题解析易知,高科技企业应布局在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

第(4)题,丙类工厂工资投入最高,劳动力需求量大,科技水平要求低,应布局在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中西部地区。

练习 1.
下图为“某城市规划图”,该城市准备在某城建商场、码头、自来水厂、化工厂、钢铁厂、水泥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请根据城市工业布置的基本原则和环境因素综合分析,适当布局,并将答案代号填入横线上。

商场,码头,自来水厂,化工厂,钢铁厂,水泥厂。

(2)简述以下工业布局的理由:
化工厂;
钢铁厂;
水泥厂。

分清楚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考虑交通,资源及市场等的影响。

某地区森林、铁矿和水能资源丰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地区工业体系。

读“该地区工业与资源联系示意图”,根据上述信息并应用有关地理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随着对当地资源的开发,该地区建立:A.机械工业,B.铁矿开采工业,C.钢铁工业,D. 水电站,E.木材加工工业,请将工业所代表字母与图中序号对应。

①——()②——()③——()
④——()⑤——()
(2)在图中的一系列工业部门中起主导作用的工业部门是。

(3)下面四种工业中,与该地主导工业部门联系最密切的是()。

A.机床厂和氮肥厂B.制糖厂和纺织厂
C.造船厂和精密仪表厂D.机械厂和造船厂
(4)一些工厂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有的是由于生产上的联系,有的则是为了共同利用、、、。

(5)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现象,从而形成。

这样有利于。

【答案】(1)D A C B E
(2)钢铁工业
(3)D
(4)廉价劳动力交通枢纽资源能源
(5)工业集聚工业地域节约运费、减少劳动消耗,共同利用基础设施,降低生产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解析】由图可知,①是在丰富水能的基础上发展的,为水电站;④利用铁矿,为铁矿开采例2.
工业,依据④与③②的关系,可知③为钢铁工业,②为机械工业;⑤依靠森林,为木材加工工业。

钢铁工业为该地的主导工业,机械厂和造船厂需要大量钢铁,运输量较大,与钢铁厂联系密切。

练习 1.下表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

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A.开拓国际市场B.建立品牌形象C.吸引国外资金D.降低生产成本
(2)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

A.降低劳动成本B.增强集聚效应C.便于产品销售D.便于原料运输
(3)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

A.市场B.资金C.原料D.技术
练习2.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成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着力点。

香河县地处京津之间,据北京
市中心 45 公里,县政府积极构筑机器人产业港,引进高新机器人产业,2016 年有30 余家来自京津地区的机器人相关产业签约入驻,初步形成了涵盖核心配件等机器人产业体系,据
此完成下列问题。

(1)相比河北,我国机器人产业初期选择落户京津地区主要考虑的是()
A.交通运输网络
B. 劳动力成本
C. 靠近原料产地
D. 教科研实力
(2)促使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向香河县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 人口密度
B. 城市职能
C. 市场因素
D. 内部交易成本
(3)相比京津地区,香河县目前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主要优势是()
A. 产业基础好
B. 优美的环境
C. 生产成本低
D. 交通通达度高
结合各地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及工业分散。

传统工业区及新兴工业区
例1.
电解铝业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

近年来,我国新建电解铝产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有人认为,我国电解铝业西移大势所趋。

下图示意铝工业主要部门及其在我国的主要分布省区(2010 年前)。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3.西(1)北地区大规模发展电解铝业依赖的优势条件是()
A.廉价而充足的电力 B.良好的生态环境
C.充足的原料供应 D.良好的工业基础
(2)电解铝业由东、中部转移到西北地区,会导致()
A.能耗降低
B.产品价格提高
C.污染排放减少
D.运输成本增加
(3)西北地区电解铝厂选址应远离()
A.交通线
B.输电线
C.绿洲
D.荒漠
【答案】(1)A (2)D (3)C
【解析】(1)我国西北地区电力资源较为充足,发展电解铝业依赖的优势条件是廉价而充足的电力。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西北地区铝土矿资源不丰富;西北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工业基础较差。

(2)电解铝业在声场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资源、向大气中排放较多的废气,这主要是受到生产过程的影响,和该工业分布位置无关,电解铝业向西北地区转移不会导致能耗降低和污染排放的减少;西北地区电力资源较为廉价、充足,可使电解铝成本降低,产品价格降低;西北地区铝土矿(电解铝业的原料)缺乏且远离市场,我国电解铝业向西北地区转移导
致原料和产品运输成本增加。

(3)电解铝厂污染较为严重,西北地区人口、城市等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区,为较少对该地的污染,电解铝厂选址应远离绿洲。

练习 1.
一些跨国企业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订单的方式,将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承接订单的企业。

图Ⅰ示意其一般模式。

该模式中,制造工厂的国际转移速度较快。

据此完成 1~3 题。

(1)在图示模式中
A、发单企业集中在亚洲
B、接单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C、产品全部在接单企业的工厂制造
D、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递减
(2)从事下列产业的跨国企业,适于采用图示模式的是
A、普通服装制造
B、汽车制造
C、金属冶炼
D、甘蔗制糖
(3)在图示模式中,导致制造工厂国际转移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是
A、原材料价格
B、交通条件
C、工人工资
D、市场
练习2.读某国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埃及沙漠广布,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首都开罗人口约1800 万,是埃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015 年3 月,埃及宣布在开罗以东的沙漠地区兴建新首都。

新首都作为政治中心,规划容纳500 万居民,提供175 万个长期工作职位。

下图为埃及略图。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 推测埃及兴建新首都的首要目的是()
A.平衡地区发展B.提升国家形象
C.分散开罗人口 D.吸引国家投资
(2)与开罗以北地区相比,在开罗以东地区建设新首都的优势条件是()A.农业发达B.用地充足
C.基础设施完善D.交通便利
(3)埃及新首都提供的长期工作职位,所属的主要部门为()
A.农业B.制造业
C.建筑业D.服务业
工业区位因素会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化,多总结答题角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中国逐步成为世界主要汽车企业投资的热点地区。

现今,中国已超过美国,称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

材料二吉林省是我国汽车生产大省。

近年来,该省汽车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部分配套零部件生产由长春市向周边地区转移,带动周边地区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以长春市为核心的汽车工业“整零协作”模式。

图 8 为长春市极其周边地区汽车工业空间体系图。

例2.
(1)指出与美国相比,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6 分)
(2)试分析汽车工业“整零协作”模式对长春市周边零部件生产地区的积极作用。

(9 分) 【答案】
(1)市场需求量大(市场潜力大);生产成倍地(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

(2)有利于企业实现专业化生产(分工协作),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了工业化水平);当地企业规模扩大、数量增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扩大了当地经济规模);增加了就业机会(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若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1) 抓住“ 与美国相比” 是关键。

中国人口众多, 是大的消费市场。

因此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主要体现在: 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土地租金低、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支持力度大等方面来叙事即可。

( 2) 发挥想象, 积极作用主要有: 促进了零部件生产基地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了当地就业机会、带动当地相关产业( 运输业、房地产、餐饮业等)发展等方面来回答, 言之有理即可。

练习 1.2000 年到 2008 年长江三角洲某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总量翻了近两番,根据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和单位 GDP 能耗变化图表回答问题。

2000
2004
2008 年
(1) 2000 年到 2008 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耗基本特征是
①石油、天然气消费总量下降 ②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变 ③石油消费量增幅低于天然气 ④煤炭的消费比例不断增大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 2000 年到 2008 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A.流动人口持续增加
B.工业企业技能改造严重滞后
C.高能耗企业比重增大
D.能源需求随经济发展而扩大
单位 G D P 能耗 (万吨/百万元)
掌握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了解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课上由老师根据时间,在配套演练方阵为学生针对性选择题目即可
针对本次课内容,有关学习方法类可以分条进行总结
老师从演练方阵学生版中挑选题目或是根据学生情况针对性布置即可,可在此手写标记是什么作业。

老师根据学生情况自己填加题目或是从课课练挑选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