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作者:龚秋玉
来源:《华人时刊·校长》2013年第06期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
清英的教师队伍年轻有为,80%都是青年教师,年轻赋予了他们活力与激情,但是也带来一些不足。
为把这支年青的教师队伍培养成一个具有战斗力的团队,学校多年来一直实施“青蓝工程”,并始终把它作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我校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
学校:青蓝工程的推动力
“青蓝工程”对青年教师来说,是一项希望工程,对骨干教师来说,是一项修养工程,对学校来说,更是一项发挥合力的发展工程。
因此,自办学以来,我们清英始终把教师的发展放在首位。
教师第一,打造一种发展的愿景
清英始终坚持“教师第一”的思想,把每一个教师都视为学校最大的资源,积极了解他们生命成长的需求,给每一个教师提供适宜的发展空间。
学校专门成立了“青蓝工程”领导小组,钱爱芙校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龚秋玉、吴伟锋副校长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抓这项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青蓝工程。
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关心,强化了青年教师的进取精神,一批又一批青年教师正在领导关心和优秀骨干教师的指导下迅速成长。
智慧引领,润泽了一种成长的质态
名师出高徒,要带出一支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首先要选好“师傅”。
学校从本校教师以及校外名师中选择师德高尚、经验丰富的教师当师傅。
学校每学期都会举行隆重的师徒结对仪式,让指导老师和青年教师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师徒在青蓝工程的感召下,在交流中互相促进,在促进中共同发展。
自我规划,倡导一种个性的成长
学校倡导每位教师做自我发展的设计师,鼓励教师自我设计、自我更新与自我发展的个性化成长机制。
青年教师在师傅的指导下,自我规划设计自己的三年发展规划,并找到每一年的生长点,制定每学期个人学期发展计划。
学校对于教师进行分层培养:对于新手教师,强调夯实基础、加快入门。
对于教学新秀,强调修养职业价值、构建经验体系。
对于骨干教师,强调加强科研、形成特色。
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
如果说,学校层面的推动是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的推动力,那么,教师想发展、要发展的意识和行动就是一种强大的内驱力。
新教师的培训,我们走在前,做在前
在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新教师充实到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来,为了帮助新进教师尽快融入我校,适应清英节奏,每年暑期,我们都有扎实有效的新教师培训。
教育科研一直以来都是新教师的弱项,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又一次充分发挥了师徒结对的作用和优势,我们组成了论文评审团,对各个学科每一位青年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逐一过关,使青年教师的论文写作有了质的飞跃。
在今年的江苏省教海探航论文评比中,我校有9位教师的论文获奖,创下了建校以来的历史新高。
成熟型教师的打造,我们搭台子,铺路子
在新教师三年入格后,我们又为一部分相对成熟的青年教师量身定做了重点发展对象的成长方案。
对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综合培训,提升了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我们还鼓励他们积极加入清英的“智慧管理工作室”、“传媒工作室”等,引领教师多元发展。
学校每学期都会隆重召开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重点培养对象年度发展规划座谈会,同时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青年教师开阔眼界,拓展思路。
由于学校长年坚持“青蓝工程”,我校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参加各级竞赛活动,捷报频传:唐靖霞老师获华东杯赛课一等奖,区辅导员风采大赛特等奖;李婧老师参加了针对英语新教材的市级研讨课;吴晓燕老师获“创新杯”全国教学艺术大赛特等奖等等。
骨干教师的提升,我们谋发展,创品牌
在清英,“人人都要发展”是一种深入人心的理念,也是一种自发的追求。
在带领年教师发展的同时,我们的骨干型教师纷纷自寻名师。
因此,在清英,许多骨干教师既是师傅,也是徒弟。
如霍晓玲,常州市骨干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她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
先后加入了杨文娟名师工作室,许嫣娜名师工作室学习,在教学上精益求精,孜孜不倦,才会有她经层层选拔,勇夺市区教学比赛一等奖第一名,代表常州市参加“全国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第三届课堂教学大赛”获特等奖,为武进区获此项殊荣第一人的经历。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青蓝工程是一种传承,是一种促进,是一种纽带,通过师徒结对拜师活动,可以更好地融洽教师之间的关系,每一个渴求专业成长的教师在也深深领悟了学校的教育本质,把个人成长融入到学校发展的宏阔背景中去,催生了学校的发展。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