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地球》教学设计及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说地球》教学设计
关王小学肖双英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是球体。
2、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地球的神奇、可爱以及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与探索的艰辛与执着。
教学重点:
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主要的地形和海陆分布,引导学生收集地球地貌的有关信息,与同学交流,感受地球的神奇、可爱。
教学难点:
感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与探索的艰辛与执著。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学生课前收集地球地貌的资料或图片。
教学时间: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课件出示谜面:形状圆圆像太阳,自己不能发光亮,青山绿水花儿美,它是生命的故乡。
大家猜,它是哪个星球?
2.师:对这个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星球,你有哪些了解?能用一两句话说说嘛?板书:话说地球
3.师:大家对地球方方面面的了解真不少,但我发现,大家对地球的形状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地球是个球体。
然而,古代的人是这样认为的吗?出示“天圆地方”,你认为他们当时的认识有道理吗?
二、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
1.地是平的,像一个大托盘,被巨大的半球形天穹罩着,这些表面的现象让“天圆地方”成为当时人们的共识,但也正如大家所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接触到的事实越来越多,有些现象引起了人们深入思考,渐渐对“天圆地方”的结论产生了怀疑,对地球的形状提出了新的观点。
2.学生交流:什么样的现象会让古代人对“天圆地方”产生怀疑?他们又是如何用当时现有的条件去证明“地球是球体”这样的猜想呢?
3.供料学习——“月食推想”、“环球航行”(提供的资料应重点呈现探索的艰辛与卓越)4.后来古代的人们是如何去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请大家认真读一读相关资料:
其实地球是球形这一概念最先是公元前五、六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的。
以后,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月面出现的地影是圆形的,给出了地球是球形的第一个科学证据。
16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仑领导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确实是球形的。
环球航行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要有着超于常人的毅力和执着,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航海家麦哲伦首次航行的故事。
(多媒体展示)
5. 学生交流:在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中,还有哪些人物或者事例打动了你?
6.师:是啊,“天圆地方”的时代,是人们不识地球真面目,只缘生在地球上的片面认识,而“地球是球体”这一重大发现靠的是人类观察思考后的大胆猜想,挑战共识,靠的是超于常人的毅力和执着,异常艰辛的努力过程。
最终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飞向太
空,终于能从太空观察地球了!看,这是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呢?第一位遨游太空的宇航员是谁?他看到地球真面目后发出了什么感叹!
7.师:现在我们有能力,有发达的科技让我们从远处去俯瞰我们的蓝色椭圆形地球,这个过程漫长而艰辛,人类为之付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现在我们一起去看一看第一次人类飞天看地球的过程,(多媒体)同学们,你们看了有什么想说的?
8.小结:是啊,对地球的探索是艰辛而无止境的,但我们人类更是伟大的,一直以来人类对地球都进行着艰苦卓越的研究,只要我们有着坚强的毅力和执着的精神,我们将会发现地球更多的奥秘。
三、课外拓展
1.人类不断探索地球,发现了地球的很多奥秘,但也有很多未解之谜,你们知道有哪些吗?
2.小结:地球探索的过程由古至今,由外国到中国,人类一直在努力探寻,地球还有很多的未解之谜,如“失踪”的大西洲、北纬30度线上的“死亡区域”、罗布泊之谜、海底金字塔之谜、消失在太平洋中的古大陆、古人是否还活在百幕大海底、日本人谈虎色变的死亡之海、百幕大魔鬼区域水下早外星人的基地,我相信通过同学们以及以后人类的努力,我们都能找到答案。
四、板书设计
话说地球
天圆地方
球体
《话说地球》教学反思
关王小学肖双英
本次活动中,我根据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和社会阅历,全课以目标导学及合作探究为主要教学方法,全课预设了四个主要环节:
一是借助实物地球仪,导入课题,引导学生揭示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突出学法指导及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是借助教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人类对地球从形状“天圆地方”到“巨大球体”的认识过程,让学生认识到麦哲伦环球航行环球航行的伟大创举,掀开人类对地球认识的新的一页,激发学生对麦哲伦及其船队的敬仰之情,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三是探究地表地貌,激发热爱情感。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世人公认,不容质疑。
那么,地球表面真实的面貌又是怎样的呢?用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的话说: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水球’”。
真是一个完全的“蓝色水球”吗?让学生借助于教材及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讨论交流,通过说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弄清楚地表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的自然景观等基本常识,从中得出结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地球是所有生命体的摇篮,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地球的情感。
通过这些环节的实施,不仅让学生知道了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同时还知道人们了解认识地球进行长期的科学研究。
通过观察发现,地球是宇宙间非常美丽的星球,它带给了人类及其所有生命体生存必要的物质条件,人类感谢地球。
观纵本节课的教学,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虽然注意了突出学生学习的
主体地位,但关注全班学生的有效性学习及学生情趣不够,因教师要顾及教学任务及教学进度,对班上学习困难的学生,是否都达成了预定的学习目标关注不够。
再如,因本课的教学内容较多,所以在时间的分配上显得不是很科学,关注课堂生成的学习资源及有效利用上还存在缺撼。
应该说学生因科学课学习,对地球的有关基本常识有一些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学科衔接,,更加优化本课的教学策略,还有待于自己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