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西联合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辽西联合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其实就是一个追求文化自觉的过程。
(摘编自孟繁华《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材料三:
中国传统文学批评要发挥对时代文学的阐述能力,必须进行现代转化。
这种转化从王国维开始。
他借用康德的“崇高”与“优美”的美学概念、叔本华的生命意志论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对《红楼梦》进行迥异于传统的批评。
他把作品视为作家人生体验的一种符号和象征系统,运用相关推理分析,并从中读解普遍的人生与审美价值。
尽管不乏牵强之处,但这种前所未有的理论思辨给人以强烈冲击。
在随后的《屈子文学之精神》中,王国维选择西方文学批评的概念,利用传统批评对相关问题的阐释,从历史文化环境、诗人的人格特征与创作心态、作品的审美特征等方面出发,进行概念推理与审美分析,从而显现其对传统文学批评进行现代转化的思路:不是以外来的批评理论取代传统的批评观念,而是以外来的批评理论照亮、调适与补充传统的批评,寻求两者之间的最佳契合点,最终达到“中外汇通”的理想状态。
这在《人间词话》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许多学者纷纷在批评实践中尝试着王国维开创的路径,在文学批评中注入西方哲学美学思想的血液,以寻求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现代之路。
李健吾对王尔德的“最高的批评”说、勒梅特尔的“批评是印象的印象”说等西方印象主义源流进行系统考察,同时融汇中国传统的审美心理与习惯,他采用钟嵘开创的象喻式批评,在文学批评中大量使用比较和比喻的方法,对批评对象进行整体的直观感悟,以亲切平易、生动形象、诗意抒情的语言,阐释自己的审美体验和表达自己的社会关怀。
李健吾的批评对象是沈从文、巴金、何其芳等同时代作家,钱钟书的批评对象则是古典诗歌。
在《谈艺录》中,他把汉代经师注经的方法与西方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融会贯通,以传统的诗话体,表达一种现代的文学观念,将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中的“涵泳本文”与“通观圆览”相互打通;同时把西方的文本细读与心理分析等方法融入其中,对文本进行立体式的观照与阐释。
钱钟书在理论上总结出传统文学批评中的“人化”特点,自己的批评实践也呈现出这样的特色,“文心”“文气”“肌理”“神韵”等概念常出现其笔下,使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心灵的自由与鲜活的社会人生气息。
(摘编自明飞龙《让传统文论焕发现代风采和时代活力》)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小说批评通常依附于小说作品本身,它们自身也是一种文学创作,文字中充满感情色彩。
B.无论当代文艺批评及研究方法如何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本土资源都是其无需改变的核心部分。
C.在《屈子文学之精神》中,王国维选择中国传统批评的概念,利用西方文学批评对相关问题的阐释,来进行概念推理与审美分析。
D.钱钟书的文学批评实践具有“人化”特点,以彰显文学作品自身的生命力和鲜活的社会人生气息为目的。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指出中国文学批评在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下,将原有的价值目标逐渐转向科学性,这种转变是中国文学融于现代性的必然反应。
B.相比于坚守过去的文化甚至走向“复旧”,费孝通更强调对自身文化的未来发展有充分的认识。
C.材料三借助于文学批评领域的代表性人物及其作品,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学批评进行现代转化的全过程,深入浅出,论证充分。
D.三则材料都立足于传统文论在当前的处境和价值,材料一和材料二偏重于传统文论的优势,而材料三偏重于传统文论的不足。
4.请从论证的角度,分析材料二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
5.新时期,我们应如何建构中国文学批评话语体系?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胆量(节选)
徐贵祥
桑秋天的排长一当就是九年。
别的没啥毛病,还是因为胆小。
对上,除了敢在当年的副连长后来的团参谋长面前发发牢骚,其余的表现均是唯唯诺诺。
胆小也有胆小的优点,不惹事,没有磨皮蹭痒的花花点子,当然胆小还是弊多,大事交给他总是让人放心不下,更别指望他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来。
直到九年后部队调防到了边境线,上级考虑,桑秋天的排座实在不能再当下去了,再当下去就不像话了,这才把他提到了连长。
和平时期的边境,没啥大仗,偶有摩擦,小打小闲过过枪瘾而已。
但是炮击始终热闹,两家都在锻炼部队。
对方依仗地形优势,常常将小炮推到炮团眼皮底下惹是生非。
沙子不大,但钻进眼里硌人,春节前团里拟了一个方案,决定派出前进观察所,潜进深山密林,弄清对方小炮的游击阵地,将其痛打一顿,大家好安稳地过个年。
参谋长将桑秋天叫到团指挥所,把方案大致情况介绍了一遍,然后说:“反复考虑,这个任务对专业技能要求高,找不出合适的人选。
”
桑秋天低头抽烟,态度很不明朗。
“有个人倒是定点很准,图上作业全师有名,可是,那家伙是属猪大肠子的,撑不直。
”参谋长又说,目光在桑秋天的脸上晃了两圈。
桑秋天依然不吭声,眼睛东张西望。
窗外刮了一阵微风,杨树叶子哗哗地响。
参谋长憋不住了,问:“桑秋天你写请战书了吗?”
“没有。
”这一次,桑秋天回答得干脆。
“桑秋天,你去把镜子拿来。
”
“干什么?”桑秋天抬起头来,稀里糊涂地反问
“拿来照照你的脸,看看你现在像个什么样子。
当个连长窝窝囊囊的,成天一副阴死阳活的熊样子,肠子没有个伸直的时候。
天塌下来了,你怕不怕?”
桑秋天翻了翻眼皮,又低下头玩弄手中的半截烟。
“几乎所有的干部都写了请战书决心书,有人还写了血书。
你丢不丢人?”
“写那玩意儿干啥,牛皮吹破了缝不上。
”桑秋天一甩脑袋,振振有词。
“你呀你……”参谋长哭笑不得,“你放屁都怕砸脚后跟……别忘了,咱们可都是在‘钢七连’淬过火的。
”
桑秋天瞅了瞅参谋长,然后又夺下眼皮:“参谋长,有话你就直说了吧。
”
“这不是明摆着吗,”参谋长站起身,手捏红蓝铅笔敲了敲桌面,“开设前观是件抢手的任务,别人打破头来争。
”参谋长抽出一摞文稿扔在桑秋天的面前,“翻来覆去找不见你的大名,这分明是往咱们‘钢七连’脸上抹大粪嘛!”
桑秋天向文稿扫了一眼,满脸不屑的神气:“做样子给人看的,上级咋决定我咋服从。
“那好,”参谋长扔了一支烟过来,自己也点燃一支,“这个任务交给你。
”
桑秋天的脸色顿时灰下来,耷下脑袋,手指痉挛地搓揉着那根香烟,直到把它搓成一根柔软的面条儿。
金黄色的烟丝从桑秋天的指间流出,颤颤抖抖地落在地上。
桑秋天心惊肉跳地带领四名测地兵和两名计算兵,趁夜暗雾浓钻进距驻地九公里的榔岈山,潜伏四天四夜,终于摸准了对方的三个游击炮阵地。
表尺和射向都是桑秋天本人计算并亲自下达的,而且还负责观察修正炸点。
电台启用不久,就被对方侦听出位置。
就在炮战打得最热闹的当口,两个排的兵力把他们包围在榔岈山东侧的1879高地。
桑秋天在向1879高地转移的途中受了伤,腿上挨了一枪,估计是碎了髌骨,得有人架着走,架到1879高地顶上,便又迅速展开作业,指示修正炸点。
间瞄(间接瞄准)射击开始后,后方的阵地就成了瞎子,校正延伸火力捕捉目标就全听桑秋天的了。
几名战士是桑秋天用手枪逼走的。
战士们起先不走,抱着桑秋天大哭大嚷“要死死在一起”,桑秋天横竖挣脱不开,急得高喊:“你们这是想把我送上军事法庭啦,任务没完成我不能离开,你们留在这里没用,赶紧回去带人来接我……”那几个战士死不松手,抬胳膊拽腿硬是要把桑秋天往山下运……桑秋天掏出手枪将枪口搁在太阳穴上,悲悲壮壮地吼了一嗓子:“你们再不走,老子就抠火!”
兵们只好撒了。
他们抢占一个制高点,向包国上来的敌军实施压制射击,掩护桑秋天作业。
桑秋天终于没再回来,又坚持了二十多分钟,指示打掉对方的最后一个炮阵地,然后靠在一棵树上,对电台吼了一声:“关机,我要炸电台了!”
据前去营救的一名排长说,桑秋天在电台上捆了四颗手榴弹,等人家拥上来抓俘虏抢电台的时候,他才突然将弦扯断。
参谋长给桑秋天的爹拍了份电报,老爷子很快就赶到了,硬硬朗朗地登上了海拔两
千一百六十米的云雾峰,去年那片刚刚平静的战场。
老爷子心平气和地问起部队的伤亡情况,参谋长回答说只亡一人,就是桑秋天。
随行的人都不吭声,都在等待老爷子捶胸顿足地哭一场。
老爷子坚决不哭,垂着两臂如同塑像一般挺着庞然的身躯,花白浓密的头发在阳光下闪耀着金属般的光泽。
他举起望远镜又看了一会儿,看得很细。
遥远的天穹、湛蓝的天空、雪白软绵的云絮……目光终于落在那座嶙峋挺拔的山峰上。
老爷子放下了望远镜,转过身来、沉默半晌,颤颤巍巍地落下两颗巨大的老泪滴。
(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交代桑秋天“排长一当就是九年”,设置悬念,进而引出桑秋天胆小懦弱的性格,与小说的结局形成对照和反差。
B.文中有关参谋长和桑秋天的对话描写,有利于进一步展现桑秋天的人物形象,同时推动情节发展,使小说紧凑自然。
C.文中参谋长之所以将此次任务交给桑秋天,不仅是因为他相信桑秋天有能力完成此次任务,更是希望借此锻炼他的“胆量”。
D.本文围绕题目“胆量”来展开,映射到桑秋天身上,他的前后表现却不相同,引发读者对“胆量”的内涵的深入思考,深化了主题。
7.下列对文中桑秋天的描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秋天依然不吭声,眼睛东张西望”写出了桑秋天对于参谋长提到的问题刻意回避,不愿正视的态度。
B.“翻了翻眼皮”“又耷下眼皮”写出了桑秋天在考虑是否接受此次作战任务时内心的矛盾与自卑的心理。
C.“向文稿扫了一眼,满脸不屑的神气”,表现了桑秋天对参谋长称赞别人主动接受任务而认为自己胆小的态度不认同。
D.“脸色顿时灰下来,耷下脑袋,手指痉挛……”写出桑秋天被指定任务后内心的恐惧而又有些不知所措的复杂心理。
8.小说结尾为何要安排老爷子登上云雾峰这一情节?请简要分析。
9.圆形人物是指文学作品中具有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刻画的人物形象,人性更真实、更复杂、更丰富,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请结合你对圆形人物的理解,谈谈桑秋天这一形象。
三、文言文阅读
D.复出为山阴令/民户三万/政事烦扰讼诉/殷积阶庭/常数百人/秉之御繁/以简常得无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姻,指男方的父亲,引申为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如《鸿门宴》中“约为婚姻”意为结为亲家。
B.受禅,即接受禅让,指在王朝更迭中新皇帝接受旧帝让给的帝位,又称“封禅”,但与“践祚”不同。
C.超授,古代指越等授官:拔、擢、超擢等词也表提升官职,如《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D.“未必今才陋古”与《石钟山记》“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两句中的“陋”字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秉之对年幼的弟妹尽心竭力,抚育其长大成人,有长兄风范;为官清廉,不忘周济亲友;治县有能,被提拔为太守。
B.江秉之在京都所在地担任县令,任职期间,执法严格,明察善辨,以简御繁,把京畿一带治理得井然有序,清平无事。
C.郭启玄奉命出使虏地,秉持意向而不屈从;担任白水太守时,勤于政务丝毫不懈怠;修身正己,志气节操不同于流俗。
D.江秉之、郭启玄都有清廉节俭的品格,但史臣叙述的侧重点并不同,前者重述其为政治理才能,后者重展现其节操品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有劝其营田,秉之正色曰:“食禄之家,岂可与农人竞利!”
(2)而介诚苦节,终始匪贰,身死之日,妻子冻馁,志操殊俗,良可哀悼。
14.结尾史臣认为古代良吏易得,后代良吏难为,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狱中对月①
宋琬
疏星耿耿逼人寒,清漏丁丁画角残。
客泪久从悉外尽,月明犹许醉中看。
栖乌绕树冰霜苦,哀雁横天关塞难。
料得故园今夜梦,随风应已到长安②。
[注]①作者因被人诬告而被捕入京,系狱三年。
此诗乃狱中所作。
①长安:此指清朝都城北京。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耿耿”写星星明亮,“丁丁”言时间推移,叠词的运用有音乐之美。
B.颔联作者因忧愁得太久,泪水已经流尽;有时他还借酒浇愁,借望月思念亲人。
C.颈联以栖乌绕树而飞感到冰霜之苦,含蓄表达了作者久被囚系难以归家之痛。
D.诗人善于借眼前之景衬心中之情。
例如“哀雁横天”句就是以哀景衬哀情。
16.前人评此诗尾联“含蓄而自有深情”,请对此加以解说。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蜀道上的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2)《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大恩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客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从中可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
六、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此刻,整个浩门川峰是一片豪放的金黄,一派①的景象。
远处,雪山和大川都被覆盖上金色的外衣;高处,高原的天空湛蓝如洗,仿佛是一片倒扣的深蓝大海:脚下,被火红的太阳抚摸过的花海黄得耀眼,宛如一片金黄的海洋。
花香四溢,②,让人感觉天地都是香甜的。
极目所望是③的黄色,浩门河在花海中问婉转流淌,远处与祁连山遥相辉映,那种强烈的色差让人感觉到一种震撼的恢宏气势。
如果你骑上单车徜徉于花海,那又是一番惊奇体验。
脸庞飘过和煦的微风,身边走过黑色的牦牛,脚下的草尖上开满鲜花,草腰上沾着水珠。
油菜花摇动着灿烂的笑脸。
挥舞着葱绿的手腕,让你忍不住想走到它跟前,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我们在花田里竟相拍照,摆着各种姿势。
作为陪衬的高处的巍巍青山、远处的皑皑雪峰以及脚下的
潺潺溪流都被框入这片金黄中。
这景,只有高原有,也只配高原才有。
它不仅颠覆着内陆人们对西北荒凉的认知,而且向远方的客人展现了粗犷高原温柔细腻的一面。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蜘蛛结的“八卦”网,既复杂又美丽,即使工匠用直尺和圆规也难画得如此匀称。
出现在蜘蛛网上的数学概念更是惊人——弦、平行线段、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对数螺线等等。
据说法国数学家笛卡尔看到蜘蛛用两面墙和天花板之间的交线来确定自己的位置,① ,于是发明了坐标系。
蛛网的基础框架构成后,蜘蛛会从最外圈盘旋向中心结网,构成一条螺线,② 。
对数螺线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对数螺线曲线上任意一点和中心的连线与该点的切线所形成的角是一个定角,因此对数螺线又叫等角螺线;二,对数螺线具有相似性,无论你把它放大或缩小都不会改变它的形状。
③ ,而且越绕越靠近中心,但似乎又永远不能到达中心,而且距离呈有规律的分布。
蛛丝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及氨基酸单体蛋白质分子链构成,蛛丝称为强度最高的天然丝,同样粗细的钢丝相比,其强度是钢丝的5倍。
如果用铅笔粗细的蛛丝结成网,其张力可以阻止波音747这种大型喷气式客机起飞。
而且蛛丝的韧性也极高,直径为人类头发1/30的蜘蛛丝,拉长两倍以上才会被拉断。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请写出一个单句和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这两个句子都要体现第三段中蛛丝的所有特点。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调整语序,不得改变原意。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生活在消费主义和娱乐化环境中的一代人,被“精彩”惯坏了,越来越失去忍耐枯燥、在枯燥中学习知识的能力。
这个时代的青年人,习惯了在爽快、碎片化的段子和资讯中消磨时间,“每个时刻都是喜悦的。
但看完之后茫然若失,不知道自己获得了什么。
”有学者把这称之为“青年人的童稚化”,它的标志之一是缺乏延迟满足的耐心。
材料二:
美国久负盛名的专栏作家沃尔特·李普曼一生创作1000余万字,这需要克服枯燥的强大意志。
李普曼初出道时,他的老师威廉·詹姆斯就教育他对自己要有所强制:一个作家每天至少要写1000字的东西,不管他是否愿意,甚至不管他有无东西要写。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体验。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第11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