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农村中学的课改探索评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年第15期/B (5)校本教研之窗
的内在品质。
师:大家的发言让我深深惊叹于老斑羚们在最危急的时刻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折服于老斑羚在危难中表现出的勇气和智慧。
有一段感动人物颁奖词:“不是骨肉,却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了他们的天空。
风霜饥寒,全都挡住,清贫劳累,一肩担起。
在她的家里,水浓于血,善良超越亲情。
泉水最清,母爱最真。
”大家可否也给“最感动自己的斑羚”写一段颁奖词?
点评:语文课程的外延等同于生活,“大语文”观
念早已深入人心,语文教学再也不能与世隔绝,这样
的点评,巧妙地将文本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无缝对
接。
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理解、鉴赏、迁移、创新等
能力得以全面提升。
由此可见,智慧的课堂点评对于学生终身的发
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智慧的课堂点评,不只是追求一个精确的结论,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关爱、激励和帮助。
智慧的课堂点评不仅仅应关注学生学业水平最近发展区的高度,更应该通过点评挖掘潜能,发挥特长,发现成长的关键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发展自我。
智慧的教师,高效的课堂,特征常常表现在及时、精准、科学、睿智的评价!
【责任编辑纪敏】
军城中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办学实体,而要在微观领域引领并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冯恩洪【学校印象】农村中学,质朴本真高碑店市军城中学始建于1970年,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初级中学,现有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0多人,学生主要来自周边11个自然村。
学校现有22名教职工,平均年龄43岁,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人,中级教师18人,本科学历教师8人,专科学历14人。
自2012年秋季开学以来,军城中学开始尝试课堂教
学改革。
【校长印象】率先垂范,勇于担当
高碑店市军城中学校长王艳雷,四十多岁的年龄,身体壮实,不善言辞。
除学校工作外,王校长还兼着七一所农村中学的课改探索评议
徐永胜
(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高碑店市军城中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是来自周边自然村的质朴纯真的孩
子们。
学校在教育实践与研究的进程中,教师定位精准,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则积极向上,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习力逐步内化,各自都获得提升;师生在和谐互动的氛围中,取得教学相长的
效果。
关键词:高碑店;军城中学;农村初级中学;课堂;教学相长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年第15期/B (5)工农业总产值1966年1967年1968年
2534亿元2104.5亿元2015亿元
财政收入
558.7亿元419.4亿元361.3亿元
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
在校长办公室没有找到他,老师
们说他整天主要在5个教室里听课。
“学校并没有确切的教学模式,只是刚形成课改的原则和基本要求,缺少提炼与理论的支撑,但这并不妨碍全校师生扎扎实实推动课改的步伐。
课改需要勇气,但更需要坚持。
”王校长的话低调而谦和,但让我们感受到军城中学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勇气与决心……
【课堂印象】课堂再现,真实还原(一)八年级历史时间:3月24日9:55地点:军城中学8年级(1)班教室课题: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课前:三组学生分别在前后黑板写出自己预习的成果,包括:本科主要知识内容,练习题目等。
◎教师:出示课题“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教师:出示课标要求教师:出示材料“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一小组:(动乱与灾难)①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者是谁?学生回答②说明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③介绍红卫兵④展示红卫兵、造反派的活动
⑤傅雷夫妇、吴晗、老舍、李达等在文革中含冤自尽⑥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刘少奇被打倒)⑦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⑧二月逆流介绍⑨学生讨论:如何看待“打倒一切,全面内战”教师:介绍文化大革命三个阶段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原因。
⑾介绍中央文革小组⑿如何理解“左倾”“右倾”◎第二小组:(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①介绍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成员②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标志、过程、影响)③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④四五运动及影响⑤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粉碎⑥文化大革命十年的经济状况⑦
文化大革命的反思。
(教师出示)
⑧文化大革命大事记
⑨文化大革命的危害
高潮、结果。
(提供练习题目)
①选择题。
(天安门诗抄)②历史图表题。
(1)上述图表能得出什么结论?
(
2)文化大革命对“文化教育”有什么危害?◎学生谈收获◎教师小结:小诗(文革)
(二)八年级地理时间:3月24日10:55
地点:军城中学8年级(1)班教室
课题:南方地区◎课前:一组学生在黑板上绘出“南方地区地图”;二组同学写出: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环
境、农业◎
教师:
引导学生补充地图信息◎第一小组:①南方地区的经纬度范围
②标出图中的经纬度
③画出北回归线④南方地区包括哪些省份
⑤南方沿海地区的行政中心(说出、标出),省会
及简称⑥南方地区的主要邻国
⑦南方地区的地形、山脉,少数民族
⑧北回归线穿越的省份(教师:自东向西,自西
向东)◎第二小组:①南方地区的气温
.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年第15期/B (5)②南方地区的降水③南方的气候类型(北回归线南北两侧)④气候类型的特征⑤山脉及走向⑥河流及水文特征
⑦植被情况。
◎第三小组:①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范围(经纬度)②江南丘陵
③云贵高原④珠江三角洲⑤四川盆地◎教师:在南方地区,同一纬度哪里冬季比较温暖?(三)八年级语文时间:3月24日14:05地点:军城中学8年级(1)班教室课题:背影(朱自清)
◎教师:背影,题目能够更换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从作品中有哪些感悟与收获?◎学生思考回答①父爱是沉默的,要去感受②父亲默默关注你③父爱无私,点点滴滴④学会感恩⑤要赡养父母⑥一直守护我们
⑦要报答父亲◎教师:出示小诗《父亲》◎教师:以“背影”为题,刻画一下自己的父亲要求:结构巧妙,语言感人,抒情深沉◎学生:学生活动展示(2人)◎教师:写出
“父亲的一件小事”,字数100~200.◎学生:活动◎教师:出示“拐弯处的回头”,引导学生从小事着手◎教师:谁知道父母生日?
◎学生:回答◎教师:文章首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教师印象】定位精准,以生为本
通过深入课堂听课,充分感受到军城中学教师角色定位准确,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1)把课堂还给学生。
创新教学方式,学生的展示与交流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宽松和
谐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上能够努力为每一个学生主动
参与提供充分可能;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的机会;平等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增强学生的自信;改进教学方式,适应学生年龄、心理、阅历的特
点;创设具有思考时间、活动空间的问题,引导学生体
验、探究、感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把时间还给学生。
创新教学模式,学生的展
示与反馈成为中心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
到少讲、精讲,提高点拨的质量和效率,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活动;教师能够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比较准确地把握活动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能够专注于问题的思考与活动的操作,专注于自己的思维活动。
(3)把学习交给学生。
教师通过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归纳;通过展示环节,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我检测,注重生生互动中的课堂生成;通过教师点拨,解决学生展示中反馈的问题点、薄弱点,激励学生的闪光点,引领学生思维,达成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军城教师正在逐步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指导者,参与者、服务者。
【学生印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通过课堂观察,切实感受到军城中学虽然地处农村,但学生在课堂中的精神状态昂扬向上、学习积
极主动,表达流畅得体,合作交流深入,展示反馈充
分,学习力逐步内化,
获得感得以提升。
1.预习环节重自主。
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学生课堂展示的内容,都是学生课前预习的成果。
该校的学习前置重点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归纳。
引导
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从让我学到我要学。
使学生
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探究知识产生的过程,创造产
生自我的学习能力。
观察发现,学生预习内容包括:文本主要内容,课后习题,记录学习中的发现和存在
的各种问题。
课前预习成为学生课上与课下链接的. All Rights Reserved.
纽带,也成为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力的重要平台。
2.展示环节重合作。
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展示环节主要任务是展示学生预习过程中的收获和疑惑。
展示形式灵活多样,班内交流,师生交流,组内交流,生生交流,质疑补充,纠正评价。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交流、合作探究,既有合作,又有竞争,既有展示,更侧重交流。
教师通过点拨、追问、启发、质疑、评价、补充、强调、归纳等形式在重难点的突破上,在学生产生困惑时,发生观点碰撞争议时发挥“点睛”的作用;通过生生互动、师生活动促进课堂中的“生成”与共享。
3.反馈环节重内化。
反馈环节,通过教师与学生搜集、设计的一定数量的习题,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及时巩固、应用拓展,使学生对学科知识与学科能力不断内化。
【总体印象】教师被唤起,学生被唤醒
该校坚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以改革课堂组织形式为重点,主动探究、大胆实践,营造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浓厚氛围。
通过不懈的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预习、展示、反馈”三环节课堂模式。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角色的精准定位,使教、学生态发生了明显变化。
教师从职业倦怠中被唤起,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参与者、践行者。
学生学习的渴望被唤醒,学生求知的激情被点燃,成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承载者与获得者。
【点滴思考】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1.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学段特征。
一方面,学校要对各学科(9科)的前置学习,即预习进行总体评估,做到顶层设计,既照顾到各学科的不同特点,又要考虑前置学习的时间、能力要求,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比如,经了解,仅历史学科的前置学习、搜集资料大致就需要1个小时,那么,9个学科如果都有前置学习任务,学生需多长时间才能完成,其可行性需要进一步研究与规划;为此,要对前置性学习的内容与要求进行科学梳理,提高预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对学生展示环节的“前置”要进行适度调整,把课间还给学生。
我们看到学生在课前完成展示环节的分组抽签,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前置学习内容的全面性与参与的全员性,又有利于发挥小组合作在展示中的个体与群体优势,提高整体学习效能。
但同时我们观察到各小组为了节约时间,往往要在课间将自己预习的主要内容、检测试题写在黑板上以便于充分展示自我,这就使很多学生课间不能离开教室开展课外活动。
所谓“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
”只有把课间还给学生,才能实现张弛有度、劳逸结合。
2.找准课堂改革的归宿,重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共同要求。
这些核心能力的建构单纯通过学生的自主预习与展示是不能有效解决的,教师要在学生预习与展示的基础上,创设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与阅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独立思考、伙伴互助等形式解读情景、解析问题、探究新知,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学科整体素养。
3.进一步探索与完善现行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实现课堂教学的内涵式发展,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关键是向“45分钟”要质量,提升课堂“45分钟”的品质。
为此,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要立足课堂本身,要力求通过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和有机整合实现质的提升,而不在于课堂的无限前置与后延,通过延长学生学习的时间提高教学成绩。
同时,课堂教学模式要与学生实际相适应,与教师教学风格相契合,与各学科特点相融通,与学校的教育追求相统一,使课堂教学模式从有形到无形,才能抓住课堂教学的精髓,步入课堂教学的完美境界……
【责任编辑冯荣光】
27
.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15期/B(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