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练习试卷新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练习试卷新版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1、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
A.铝制成铝箔——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于粮食瓜果保护气
C.干冰易升华——用于人工降雨D.金刚石硬度大——用于切割玻璃
2、经常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下列分类方法正确的是
A.冰水、蒸馏水、干冰—同一物质B.铁、钾、汞—金属元素
C.O2、CO2、KMnO4—氧化物D.铁矿石、铝合金、金刚石—合金
3、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4、根据以下铁钉生锈实验的设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对比甲、丙实验,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
B.对比甲、乙实验,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C.对比丙、丁实验,说明铁在水面附近生锈的速度较快
D.对比乙、丙实验,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5、某铁的样品中可能含有Zn、Mg、Al、Cu等金属中的一种,取8g样品跟足量稀硫酸反应,得到0.2gH2,则铁的样品中可能含有的金属是
A.Zn B.Mg C.AI D.Cu
6、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B.
C.D.
7、在试管中分别放有少量面积相同的锌片、铁片、铜片、镁片,然后分别加入5毫升稀盐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片和稀盐酸反应最剧烈,产生大量气泡
B.铁片表面没有任何反应
C.铜片慢慢变黑,逐渐消失,溶液变成了蓝色
D.镁片反应最剧烈,产生大量气泡并且放热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铜用于制作导线B.氮气用于食品包装
C.干冰用作制冷剂D.金刚石用于裁玻璃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选择下列物质填空(填序号):①干冰,②一氧化碳,③氮气,④银
(1)可用于制氮肥的是___________。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__。
(3)家用热水瓶内胆壁上的银白色金属是___________。
(4)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运输氧能力的是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
(2)铁与稀硫酸反应______;
(3)通电分解水______。
3、我国自主设计的大型客机成功试飞,首艘航母正式下水,标志着我国的合金制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1)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_____________的含碳量高。
(2)飞机、航母等建造过程中大量使用铝合金,铝合金具有_____________的优点;探究铝与酸的反应前,需用砂纸打磨铝条,其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为保证航母的使用寿命,下列防锈措施不可行的是。
A.用抗锈蚀性能优异的合金制造航母零部件B.刷防锈漆
C.船体表面镀一层黄金D.给某些部位涂油
(4)从金、银、铁、铝混合金属中回收金、银。
将混合金属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溶液,向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用化
学式表示)。
4、2021年3月20日,四川德阳广汉市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发掘成果公布,一件黄金面具残片引起了大量关注。
4月12日,一位95后小伙用一块500克的黄金复原三星堆黄金面具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
(1)金块能够被锻造成薄薄的面具,说明金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_。
(2)“真金不怕火炼”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假黄金“黄铜”是铜、锌合金,鉴别真假黄金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厉害了,我的国:厉害了,我的……!中华儿女正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撸起袖子加油干!”
(1)在“一带一路”伟大战略实施中,代表中国“智造”的高铁走在了前列。
高铁动车与电路连接的电刷选用石墨制作,利用了石墨的_____(填字母序号)性质。
A.稳定性B.滑腻感C.还原性D.导电性
(2)C919是中国自主设计并且研制的第二种国产大型客机,最大航程5555公里,最大载客量为190座。
飞机机身大量使用铝合金,铝合金具有的优点有:密度小、抗腐蚀性好、硬度比纯铝_____。
(3)2017年5月18日,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又一次攀登上了世界科技的新高峰。
①开采海域“可燃冰”,要用金刚石做成的钻头钻凿海底坚硬的岩层,用作钻头体现了金刚石的物理性质是_____。
②燃烧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可燃冰”为燃烧提供了_____。
③开采海域“可燃冰”的钻井平台“蓝鯨一号”使用了大量的金属材料。
下列措施中能有效防止金属锈蚀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在金属表面涂油或刷漆
B.制成合金
C.及时打磨掉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
D.保持金属表面洁净干燥
三、计算题(每小题4分,共计36分)
1、赤铁矿为工业炼铁的常用原料,其原理是将其中的Fe2O3转化为Fe。
(1)Fe2O3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2)治炼1120t含杂质3%的生铁,需要含Fe2O380%的赤铁矿的质量是多少?(写出完整的计算步骤)
2、为测定某Cu-Zn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将10g该合金放入到盛有60g足量的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为69.8g。
完成下列填空:
(1)生成氢气的质量是______;
(2)原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使用如图所示装置,对某种铁铜合金的成分进行测量。
先取足量稀硫酸于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14.0g合金样品开始计时,并将电子天平的读数记录在下表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电子天平读数和时间的关系分析,该反应进行过程中,氢气的产生速度有什么特点?
(2)完全反应后,烧杯中盐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用百分数表示)
(3)合金中铁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多少?
4、“追梦”学习小组为测定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装置中盛放锌粒的网兜不与稀硫酸反应)。
请根据他们的实验过程和测定的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
(电子秤示数单位为克)
(1)实验中设计干燥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
(2)锌完全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g 。
(3)计算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写出计算步骤)
5、已知锌、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442Mg+H SO =MgSO +H ↑,2442Zn+H SO =ZnSO +H ↑,相同质量的锌和镁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之比是多少?
6、工业上冶炼1732t 含铁97%的生铁,需要含杂质10%的磁铁矿石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7、为了测定某含杂质7%的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杂质中不含铜、锌元素,杂质不溶于水,不与其它物质反应,受热也不分解),某化学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x )的比例式为______。
(3)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4)过滤后所得滤液中氯化锌的质量为______。
(5)若工业上用含Cu2S80%的辉铜矿100t,能炼出上述黄铜的质量为______。
8、10g黄铜(铜锌合金)加入10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体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1)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_______;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_______。
9、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
为测定某炼铁厂生产的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得该生
铁样品6.0g,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65g 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Fe+H2SO4=FeSO4 + H2↑)(假设杂质
不参与反应)。
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
请你完成有关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H2SO4由______种元素组成;每个H2SO4分子中氢、硫、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
(2)反应放出的氢气是______g ;
(3)生铁样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四、实验探究(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回答下列问题:
(1)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xH2O。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用足量一氧化碳还原铁锈,装置如图,酒精灯b的作用是______。
(2)(现象分析)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玻璃管中固体____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一氧化碳还原了铁锈。
(3)(提出问题)一氧化碳还原铁锈的固体产物是铁吗?
(实验设计)上述反应进行完全后,冷却到室温,取少量玻璃管中的固体,加入稀盐酸,若观察到______,则证明有铁生成。
该小组同学按上述设计进行实验,并未观察到预期现象。
(4)(查阅资料)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固体产物的成分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有关,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铁。
(实验反思)一氧化碳还原铁锈的实验中,若要得到铁可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
上图所示实验装置中,应作的一处修改是______。
(5)(重新实验)该小组同学用修改后的装置重新进行实验,完全反应后,冷却到室温,取少量玻璃管中的固体,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到______,证明有铁生成。
(6)(拓展应用)该小组同学用修改后的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的实验,使赤铁矿中的氧化铁全部转变为铁(已知赤铁矿中的杂质不与一氧化碳反应),测得下列数据:
①反应前玻璃管和内盛赤铁矿粉末的总质量70.0g(玻璃管的质量为60.0g);
②反应后玻璃管和内盛固体的总质量67.6g(冷却到室温称量)。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则该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2、央视科普栏目将“锡纸”剪成一段两头宽中间窄的纸条,然后两头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观察到“锡纸”立即燃烧。
据此,小明同学取某种“锡纸”进行了实验探究
(1)“锡纸”燃烧的原因:“锡纸”两端接入电池两极后造成短路使“锡纸”燃烧,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开始“锡纸”不燃烧但短路后能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探究“锡纸”中金属的成分:该“锡纸”中金属是锡吗?
(查阅资料)
①“锡纸”是锡箔或铝箔与纸黏合而成;
②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
③锡(Sn)与酸或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生成+2价的锡的化合物。
(提出猜想)猜想Ⅰ:该“锡纸”中的金属是锡;猜想Ⅱ:该“锡纸”中的金属是铝。
(进行实验)
(2)小明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交流讨论)
(3)①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②下列可以替代氯化锌溶液完成上述实验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氯化铜溶液 B.硝酸银溶液 C.硫酸钠溶液 D.硫酸亚铁溶液
3、实验探究和证据推理是提升认知的重要手段。
兴趣小组对“CO还原Fe2O3粉末”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过程)按图连接装置I、II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玻璃管内装入Fe2O3粉末,应从a端通入CO一段时间后再点燃酒精灯,此操作目的是______。
(实验现象)
反应一段时间后,玻璃管内粉末的颜色变化:______,且生成的固体均能被玻璃管上方的磁铁吸引。
广口瓶中出现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装置II的作用是:①检验并吸收反应生成的CO2;②______。
(查阅资料)
①铁粉、FeO、Fe3O4均为黑色固体;其中只有铁粉、Fe3O4能被磁铁吸引。
②FeO、Fe3O4固体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提出猜想)对磁铁吸引的黑色固体成分有以下四种猜想:
猜测Ⅰ:Fe;猜测Ⅱ:Fe3O4;猜测Ⅲ:Fe和Fe3O4;猜测IV:Fe和FeO
经初步分析,排除了猜想IV,理由是______。
(实验验证)
取少量反应后的黑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振荡,充分反应后静置,如果观察到黑色固体全部变成红色,说明______(填“猜想Ⅰ”“猜想Ⅱ”或“猜想Ⅲ”)正确。
(拓展研究)
(1)进一步查阅资料,发现CO能溶于铜液[醋酸二氨合铜和氨水的混合液]。
因此可在装置Ⅰ后再连接装置Ⅲ,其目的是吸收尾气中的CO。
装置Ⅰ、III的连接顺序:b连接______(填“c”或“d”)。
(2)已知Fe3O4能溶于稀硫酸,反应方程式为Fe3O4+4H2SO4=FeSO4+Fe2(SO4)3+4H2O,其中Fe3+遇到硫氢化钾溶液显血红色。
为证明黑色粉末的成分,该同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滴加硫氢化钾溶液,能证明黑色粉末中含有Fe和知Fe3O4的现象是______。
4、“高锰钢”与“304不锈钢”是电热水壶内胆常用的材料,某校社会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对两种钢的成分化学性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启了项目性学习的探究之旅。
任务一:查阅资料,寻找两种钢成分的区别
(查阅资料)食品级304不锈钢是指含铬18%、镍8%以及其他金属和非金属的不锈钢,高锰钢是指含锰量在10%以上的合金钢。
“高锰钢”与“304不锈钢”相比,增加了“锰”的含量。
(交流讨论)“高锰钢”、“304不锈钢”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__,属于________材料。
任务二:调查“304不锈钢”加入铬的目的
(查阅资料)铬(Cr)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得出结论)“304不锈钢”加入铬的目的是_________。
任务三:探究锰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猜想与假设)猜想1:Mn>Fe>Cu;猜想2:Fe>Mn>Cu;猜想3:_________。
(查阅资料)锰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的硫酸锰(MnSO4)溶液。
(进行实验)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用砂纸打磨光亮,目的是__________,再分别放入等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
(反思评价)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