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高考综合题专练专练六以区域经济发展为核心的要素综合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练六以区域经济发展为核心的要素综合题
1.(2018 ・泰兴调研)阅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澜湄合作是指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6国围绕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实
施可持续开发和开展互惠务实合作,以互联互通、产能合作、跨境经济合作、水资源合作及
农业和减贫为优先合作方向。
柬埔寨茉莉香米种植于洞里萨湖和湄公河沿岸地区,依靠优越
的自然环境、原始的“天然土肥”和“人力牛耕”种植方式以及6个月的生长周期(5〜11月),成为柬埔寨珍贵的优质香米。
下图为湄公河流域图。
比乱格力
-2.^26'N
心
国例,国船r 河流 6山豚泛滥平哂作来生叫。
(1)分析景洪水利枢纽对下游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2)分析柬埔寨茉莉香米品质优良的原因。
(3)简述澜湄合作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答案(1)下游地区水稻种植广泛,需水量大,景洪水利枢纽可提供灌溉水源;下游地区降水量大且季节、年际变化大,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多旱涝灾害,景洪水利枢纽提高了下游地区的防洪、抗旱能力。
(2)生长周期长,营养物质积累多;位于河湖泛滥平原,土壤肥沃;传统种植方式,农药、化
肥使用少,精耕细作;工业污染小,湄公河水质优良,灌溉水源洁净。
(3)实现区域优势资源互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带动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 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带动城市化或工业化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等。
2.(2018 •苏州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钾肥是农业三大肥料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钾肥消费国和进口国,已探明的钾盐储
量约占全球总量的2%钾肥长期供给不足与耕地普遍缺钾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察尔汗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南部,是一个以钾盐为主(占全国的97%),伴生有多种矿产的大型内陆综合性盐湖。
1958年,我国开始在察尔汗盐湖发展钾盐钾肥工业,现成为国内最大的钾肥生产基
地。
近年来,盐湖区开发与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行业有效结合,全力发展绿色、低碳的循 环经济。
(1)说明中国钾肥紧缺的原因。
(2)分析我国最大钾肥厂建在青海察尔汗的有利条件。
(3)简述察尔汗盐湖发展循环经济对当地区域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
答案(1)我国是农业大国,耕地普遍缺钾;农业发展较快,钾肥需求量大;钾盐资源少,储 备不足;钾肥生产技术水平较低,资源利用率不高;钾肥生产量小,市场供给有限等。
(任答
四点即可)
(2)察尔汗钾盐储量丰富, 生产钾肥原料充足, 靠近原料产地;钾盐开发生产时间早, 工业基 础较好;国家重视钾肥的生产,政策支持力度大;地域辽阔,工业用地面积大,土地价格低; 有公路、铁路经过,交通相对便利等。
(任答四点即可)
(3)使用清洁新能源,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资源和新能源有效结合, 提高综合开发利用率, 减少废弃物排放;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生态环 境的保护工作等。
3. (2018 ・高邮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区域略图和陕西省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
UifPE I U^E
--- 育铁Y 泗流匕/器解■ *齿 ・ 餐犷口天蒸气 t 助水电站
材料二 “西三角经济圈”包括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总
面积22万平方千米,人口 1.18亿,包含47座城市,GDP 总额1.5万亿元,占全国的 6.3%,
图例 ■~,公雅
--就笫
O 湖泊 o 城M C 阿
X 刎询
整个西部的33% 2017年12月6日“西成高铁”全线开通运营,西安与成都的交通半径被缩
减至四小时交通圈,西三角经济圈从概念走入现实,将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和渤海湾经济
圈之后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第四极”。
(1)从河流特征的角度,说明渭河航运不发达的原因。
(2)根据耕地利用状况,分析陕西省可能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3)简述西成高铁建成运营对“西三角经济圈”发展的积极影响。
(4)简析“西三角经济圈”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答案(1)渭河流经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少且季节变化大,故径流量小且不稳定;其支流多流经黄土高原,河流含沙量大,河道淤积多(通航条件差);冬季气温低,有结冰期,通航时
间短。
(2)陕西省耕地比重大,植被遭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耕地以旱地为主,水资源少,灌溉引发水资源短缺。
(3)完善交通网,缓解交通压力 (或完善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或带动旅游业发展);加速人员流动,促进文化交流;加强地区间合作,增加就业机会。
(4)(煤、石油、天然气、铁矿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等)资源、能源种类多且丰富;交通
条件等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土地租金相对低;拥有西部广阔的经济腹地
和巨大的市场潜力;(西部大开发等)政策支持。
4.(2018 •苏南名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三省市发展应各有侧重,北京市定位为“全国政
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
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定位为“全国
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
环境支撑区”。
图1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图。
指北身一把白中戒解北京 暮首郴叨能,优比握开百
加棒心动雁.㈱决北武 “一 整产
,,无城市第:”同理作为京
-利
津黄协同发展的首养肉素 指"""借力 / 、. J 蠢三个小班
0上点 X 4t 里2L 宜限帝和城中废 津冀.同频的 右体框架
一四区*'
"弱是Wftl /忸睢因、 东部漉地发展区.附孤明 能析*区和西北那生右睡 并区.何?为能区都盯明 询的空间他事和发展1K 点
国城性中心城而:布家庄 唐山,保定,棉麻等
"点城市•张室口 琳惶 爆埼.布呈.岛 池州.而什 而求箸
(1)简述京、津将河北作为其产业转移承接地的原因。
(2)许多企业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把总部和研发中心留在了北京,试分析原因。
(3) “1小时轨道交通图”的形成对京津冀地区的社会经济意义。
答案(1)紧邻京、津,距离近;具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地价较低;资源丰富;重工业基础 好。
(2)地处中心地带、交通中心、信息中心、政治中心;科技、教育发达,高素质人才数量多; 社会协作好;专业化服务水平高。
(3)经济意义: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 增加区域内短途旅游业的收入; 加强区域内各城市的 联
系,增加商贸往来,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各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材料二 3年后,在北京工作、天津出差、河北生活的“三栖时光” ,不再只是浪费在路上。
可以基本实现京津市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
0.5〜1小时通勤圈,
京津保 0.5〜1小时交通圈,
京津冀地区相邻城市“1.5小时轨道交通圈”。
图
2为京津冀 “1小时轨道交通图”。
■■双城「
指北京二天* 这是疗泞冀林M
宋庄
谕曦1小时轨道交通即
F
平谷线,初步规划】 全段73必量,K 中约22公里穿过 河北
到疝知车, 京涉强将施成 以北京为中心. R 公里到70公 里半径荒圉内 的1小时轨道 汪通阳r
图2
部 大
州
社会意义:增加就业机会;疏散大城市的人口,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住房紧张、就业困难、交通拥堵等问题;促进二线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化的发展,形成城市群;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等九市组成的城市群(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湾区经济发展形态演变一般经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四个阶
段(如下图所示)。
2016年,东京湾区服务业占比达82.3%,旧金山湾区为82.8%,纽约湾区
为89.4%。
而我国粤港澳大湾区九市的服务业占比为56.1%,其中香港和澳门分别为92.2%和93.4%。
防段
港口经济眠多业罗祖朋氐得必向周边M城拓喉
濡济
jr临擀_L业
/ 向港区外Ki展
时间材料三旧金山湾区地图及旧金山湾区人口数据变化情况图。
创新经济
(1)简述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特点。
(2)从湾区经济发展形态演变的过程看,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向 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3)分析二战后旧金山湾区发展成为“世界硅谷”的原因。
(4)旧金山湾区人口数量的结构变化,对我国大湾区发展有何启示? (5)从城市体系的角度,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答案(1)靠近香港和澳门,其产业和技术的引领作用强;
这里是全国著名的侨乡所在地,
可
以吸引华侨回国建设;地处珠三角,与东盟各国相邻,有良好的经贸往来;处于海上丝路的 节点,有利于促进经济全球化;面向南海,是祖国的南大门,战略地位突出等。
(2)服务经济 服务贸易发展水平较低;服务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辐射能力弱
(3)高等教育和科研力量雄厚;良好的产业基础;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 军事订单提供了销售市场;环境洁净优美。
(4)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国际人才;留住国内高素质人才。
阶段发展,产业发展。
阳金山湾区地图
□*区域新里人口 □国除净耨民 ■国内净用限
III 金山涔M :入口柱据变化精反闺
2019 年
T 「业体系,城轼系统
航通 火电、火电
(5)加强区域城市体制融他约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