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课下限时集训(二十)_人口的空间变化_word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下限时集训(二十)人口的空间变化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6·淄博模拟)2015年春节前夕,广东约有60万农民工骑摩托车返乡过年,此现象被称为“千里铁骑”。
某摩托车公司在广东及周边地区返乡人数较多的干道上设立了23个休息服务站,如图所示。
据专家预测,节后返回广东的农民工会大量减少。
据此完成1~2题。
1.“千里铁骑”主要流向的目的地集中分布在()
A.鄂、桂、赣B.鄂、湘、皖
C.桂、湘、赣D.鄂、皖、桂
2.专家预测返回广东的农民工会大量减少的主要依据有()
①乡村地区经济的发展②广东的生活成本提高③国家的产业西进政策④交通不便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016·成都模拟)下图为通过手机定位制成的2015年成都春运期间人口流动路径示意图。
据图回答3~4题。
3.由图示的流动路径可知()
A.流动人口以中青年为主
B.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较高
C.春运后四川人口净流入
D.流动可提高四川环境承载力
4.2015年成都春运人口流出的规模减小,原因是()
①流入区生活成本提高②流入区产业向四川转移
③四川经济有较快发展④流动人口多回四川务农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016·大庆模拟)人类迁移行为决策的产生,是由于迁移者认为在目前自己居住区位以外的某一区位能够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意愿。
下图示意某区域境内的人类迁移情况。
读图完成5~6题。
不同迁移类型与距离的关系迁移的方向偏移
5.在不同迁移类型中,受距离远近影响最大的是()
A.移民B.农业或家务职业
C.非农业职业D.政府或管理职业
6.有关移民迁移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
B.都是逐级流向高一等级城市
C.受特殊因素影响出现偏移现象
D.都是就近流向较高等级城市
7.(2016·中山七校联考)下表为我国部分省、区、市人口迁移数据,据表可判断()
A.
B.省际人口流动规模呈扩大趋势
C.上海对外地人口吸引力在减弱
D.人口迁移加剧广东老龄化进程
(2016·长沙模拟)下图为某市市内跨区(县)人口迁移流动分布示意图(箭头粗细表示迁移量大小)。
读图完成8~9题。
8.影响该市跨区(县)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A.中心城区的旧城改造
B.郊区经济的持续增长
C.寻求更好的医疗条件
D.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
9.该市跨区(县)人口迁移可能促使()
A.全市总人口减少
B.近郊区人口密度减小
C.远郊区人口密度增加
D.城边缘区人口分布不均衡
(2016·晋冀豫联考)读2010年三大城市群迁移情况对比图,完成10~11题。
10.三大城市群中()
A.京津冀的人口增速最快
B.长三角的人口增量最多
C.珠三角的人口净迁入率最高
D.长三角人口迁出率最高
11.导致京津冀和珠三角人口净迁入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产业结构B.环境承载力
C.国家政策D.科技水平
二、综合题(共56分)
12.(2016·北京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8分)
我国老龄人口从2002年的7.3%上涨至2012年的9.4%。
2012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27亿人,且每年仍然以800万人的速度增加。
北京2014年的老龄人口比例已达到21.2%。
2015年2月某日外地进京人员前十位的来源城市
(8分)
(2)据表说出,进京人口的来源地特点及成因。
(10分)
(3)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吸收大量劳动力。
请说出人口迁移给北京带来的好处。
(10分)
13.(2016·杭州模拟)读部分沿海省市的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8分)
加工制造业包括纺织化纤、服装鞋帽、轻工食品。
高技术产业包括医药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根据材料,概述浙江省人口发展的主要特征。
(12分)
(2)分析浙江省的人口发展特征对其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正负效应。
(10分)
(3)针对浙江省人口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负效应,分析其可以采取的主要对策。
(6分)
课下限时集训(二十)
1.C 2.A第1题,湖北、安徽距离珠江三角洲较远,因而“千里铁骑”大军人数较少,从图中的休息服务站的多少也可看出主要应为桂、湘、赣。
第2题,从“千里铁骑”返乡可知,交通不再是影响农民工到广东打工的主要因素。
3.A 4.A第3题,由图示流动路径可知,成都流动人口主要流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较多,成都流出人口主要是以中青年为主。
流出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不会高于东部沿海;春运后四川人口仍流出大于流入;人口流动不可能提高四川的环境承载力。
第4题,2015年成都春运人口流出减小是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生活成本提高,东部地区产业向四川转移,四川经济发展较快,当地提供的就业机会增多。
5.A 6.C第5题,由左图可以看出移民迁移的数量随距离的变化最显著,且距离越近人口迁移的数量越多,距离越远迁移的数量越少,可见受距离影响最大;农业或家务职业、非农业职业、政府或管理职业都在不同距离上有迁移,且迁移的数量受距离的影响较小。
第6题,由右图可以看出,人口迁移主要是在城市间的迁移,迁移的原因应该是经济原因;图中人口迁移也并非都是逐级迁移,出现了由小城镇迁移到大城市的现象;图中出现了由中等城市向小城镇的迁移,这不符合常规的迁移方向,可能是因为特殊因素引起;图中人口迁移也并不是完全就近迁移,出现了由小城镇向距离较远的大城市的迁移。
7.选B迁入率与迁出率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各省区迁入率有的大于迁出率,有的小于迁出率,所以均为净迁入地区说法错误;上海迁入率远大于迁出率,且从27.45增加到43.79,说明吸引力在增强;广东由于经济的原因,吸引了大量以青壮年为主的劳动力的迁入,大量的迁入人口缓解了老龄化进程。
8.C9.D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内部人口向周边地区迁移,原因可能是郊区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心城区的旧城改造、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
但市区的医疗条件比周边地区好。
第9题,由城市内人口流动图中可见从中心城区向城边缘区迁入大于迁出,中心城区到近郊区、城边缘区到近郊区迁出大于迁入,城市中心、城边缘区、近郊区都有内部迁移,远郊区迁入小于迁出。
迁移是市区的,全市总人口没有减少;近郊迁入大于迁出,近郊区人口密度增大;远郊区迁出大于迁入,人口密度减小;城市边缘区人口不可能分布均衡。
10.C11.A第10题,比较三地的人口迁入率与人口迁出率数值,即可判断答案。
第11题,首先明确两地差异主要体现在人口净迁入率上,人口迁出率都较低,则两地人口迁入率差异决定了人口净迁入率
的差异。
珠三角工业结构轻型化,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发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而人口迁入率较高;而京津冀工业结构主要为高技术类、重工业类,对普通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少,故人口迁入率较低。
12.答案:(1)现代型(“低—低—低”模式)。
特点: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少年儿童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劳动力不足、养老机构发展潜力大。
有利影响:人口压力减小;利于经济水平的提高。
不利影响:劳动力相对短缺;养老及相关费用(负担)增加(社会负担加重)。
(2)北京周边邻近地区,多为省会城市、分布在东部地区。
原因:北京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水平高,医疗卫生条件优越,交通便利。
(3)增加劳动力供给(提供大量劳动力),优化劳动力结构、促进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有利于城市建设发展。
老龄化比例减小(减缓老龄化进程)。
13.答案:(1)人口年均增长率:与沿海部分省区相比,浙江省户籍人口增长慢,而外来人口增长最快;受教育年限:浙江省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有了提高,但受教育程度提高缓慢,外来人口受教育程度最低,外来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就业人口比重:浙江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较低,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最高。
浙江省制造业就业人口比重特别高,但就业人口以低端制造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较低。
(2)正效应:外来人口的大量迁入,为浙江省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速度;促进三大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发展。
负效应:加剧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给当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外来人口文化素质低,工作技能低,从事的大多是简单劳动、低端制造和一般服务,影响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3)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口容量;大力发展各类教育,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人口的素质;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劳动就业机会;引进国内外各类高科技人才。
(答出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