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复习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件 人民版共29页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件 人民版共29页](https://img.taocdn.com/s3/m/728b5101102de2bd970588ae.png)
分析上述材料,“市”的种类有什么发展变化?
新出现了“草市”、夜市等。
材料一:(汉)当市楼有令署,以察商贾货财买 卖贸易之事,三辅都尉掌之。
—《三辅黄图》卷二《长安九市》
材料二:(宋太祖赵匡胤说) “京城夜市至三 鼓已来,不得禁止。”
——《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七》
分析上述材料,政府对“市”的控制有什 么发展变化?
徽商与晋商
徽商与晋商都以经营
盐业起家;积累起商业资本后扩大经
营范围,涉足其他行业;还办金融机
构,甚至走出国门,把生意做到国外,
积累起巨额财富。徽商与晋商是全国
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大商帮。
“市”的发
朝代
展
发展情况
秦代 管理市有法律规定 商品明码标价
汉代 有专门管理机构 市的数目增多,长安九市
南北朝 草市(民间集市)形成
控制越来越松,宋代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 直接控制。
“高祖(刘邦)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 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复弛商贾之 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平准书》
从材料中看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如何? 是否和他们的经济实力相符?
商业都会的崛起
朝代 战国 新(王莽) 唐代 宋代
中外交往的见证
蕃
泉
客 墓
州碑
摩尼教石像
蕃客墓地
印 度 教 石
日 本 教
像
北宋 交子
北方会馆的典 型代表——辽 宁海城的山西 会馆。
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 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
河南南阳的 山陕会馆
明清时期,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由于商业竞争加剧,区域商人群体形 成。实力最强的如晋商、徽商等。
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 越婢脂肉滑,奚童眉眼明; 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 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 ——(唐)元稹《估客行》
新出现了“草市”、夜市等。
材料一:(汉)当市楼有令署,以察商贾货财买 卖贸易之事,三辅都尉掌之。
—《三辅黄图》卷二《长安九市》
材料二:(宋太祖赵匡胤说) “京城夜市至三 鼓已来,不得禁止。”
——《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七》
分析上述材料,政府对“市”的控制有什 么发展变化?
徽商与晋商
徽商与晋商都以经营
盐业起家;积累起商业资本后扩大经
营范围,涉足其他行业;还办金融机
构,甚至走出国门,把生意做到国外,
积累起巨额财富。徽商与晋商是全国
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大商帮。
“市”的发
朝代
展
发展情况
秦代 管理市有法律规定 商品明码标价
汉代 有专门管理机构 市的数目增多,长安九市
南北朝 草市(民间集市)形成
控制越来越松,宋代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 直接控制。
“高祖(刘邦)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 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复弛商贾之 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平准书》
从材料中看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如何? 是否和他们的经济实力相符?
商业都会的崛起
朝代 战国 新(王莽) 唐代 宋代
中外交往的见证
蕃
泉
客 墓
州碑
摩尼教石像
蕃客墓地
印 度 教 石
日 本 教
像
北宋 交子
北方会馆的典 型代表——辽 宁海城的山西 会馆。
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 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
河南南阳的 山陕会馆
明清时期,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由于商业竞争加剧,区域商人群体形 成。实力最强的如晋商、徽商等。
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 越婢脂肉滑,奚童眉眼明; 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 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 ——(唐)元稹《估客行》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一轮复习ppt课件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一轮复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27f36c67ec102de2bd89d0.png)
《木兰辞》讲的是北朝时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你从这 首诗歌里能分析出北朝时期在 商业上的特点吗?
——《木兰辞》
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
所,很不方便。
16
分析上述图片,从经营的空间上看,“市”
有什么发展变化?
17
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
《清明上河图》局部
18
材料一: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 七刻,击钲( zhēng )三百下,散。
9
徽文化是"滋养"百年徽商
山西商帮 -- 义中取利,信誉第一 徽州商帮 -- 贾而好儒,财自道生 福建商帮 -- 自强不息,爱拼会赢 广东商帮 -- 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山东商帮 -- 重土乐安,诚实守信 宁波商帮 -- 灵活善变,开拓创新 龙游商帮 -- 海纳百川,宽以待人 洞庭商帮 -- 审时度势,稳中求胜 江西商帮 -- 广泛从业,小本经营 陕西商帮 -- 追求厚利,既和且平
秦 代 商品明码标价
汉 代 集中贸易,专门管理,长安九市
南北朝 唐代 宋代 明清
草市(民间集市)形成,设“草市尉”管 理 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夜市繁荣
突破时空限制;商业街形成;商业活动不 再受到官吏直接监管;草市已具较完备饮 食服务设施
11
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 The First Praft Bank
•清代钱庄的票号
日升昌,创建于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
座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大街的
繁华地段,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商埠
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
下”著称于世。日升昌票号创立后,结束了
我国镖局押送现银的落后金融局面,极大地
加速了商业运转和货币流通,掀开了中国金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高考复习课件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高考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5fee915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75.png)
2.“市”的发展 (1)秦:秦代管理“ 市 ”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 明码标价。 (2)汉: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南北朝: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 形成了民间集市“ 草市 ”。 (4)唐朝: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 夜市 ”的繁盛, 反映了商业的发展。 (5)宋朝:“市”突破了 空间 和时间的限制,商业活 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6)明清时期: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明确备考方向
把握主旨精要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 本讲主要讲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
的概况,了解古代中国商 历程和古代重要的经济政策。古
课程 标准
业发展的特点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 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
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管理、货 币演变、贸易、城市发展等几方 面内容。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 商业 和手工业的发展。 (2)原因: ①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②根本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巩固封 建统治的需要。 (3)形成: 商鞅 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此 后,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4)消极影响:重农抑商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 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海禁”与闭关锁国 “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海禁”政策不禁止外国 人来华贸易,只是要求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 “贡赐贸易”。如郑和下西洋,不仅运载大量货物到亚非 各国进行交易,而且广泛招来各国商人来华贸易。而闭关 锁国政策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如清 朝在闭关锁国政策下私商固然不能出海贸易,外国商人也 被限制在固定贸易场所,一切贸易均在广州十三行进行。
人民版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优秀ppt课件
![人民版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3d227df7ec4afe05a1df2e.png)
问题五:“海禁”政策
1、含义:
明清时期,政府严禁私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 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对外贸易在官方 严格限制 绝对禁止 主持下进行)。
2、目的:
防范人民反抗,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防范西方殖民主义入侵。
3、影响:
(1)从暂时、局部来看,在一定程度上也抵 制了西方殖民侵略; (2)从长远、全局来看,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 成长;导致中国落伍于世界。
4、根源: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决定了对外很少有需 求。
问题六: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 物。它的实施保护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 农耕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妨碍了国内市场的 扩大、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和资本的积累,苛捐 杂税限制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国内市场的 狭小、自由劳动力的缺乏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 展缓慢。
城市的由来: 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 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后 “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 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
问题一: “市”的形成与发展
1.秦代: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 ① 。 2.汉代:“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② 有9处正式的“市”。 3.六朝:③“ ”形成 (1)性质:乡村集市 (2)特征: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自然形 成、设④“ ”实行行政管理。
对比唐代长安城,想一想,北宋汴京有哪些不 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唐长安城
北宋汴京城
问题二:著名的商帮与主要的商业城市
一、著名的商帮 (1)出现:明代: (2)按地域结成的商帮,势力强大的有 ① 和② ; (3)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同一地域 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③ 。
二、主要的商业城市 1.战国时期:城市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 2.汉代:都市因商业集中,形成繁荣景象 (1)王莽时期:以“市”为重要标志的① 的商业中心形成 a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 b在长安和“五都”设“五均”官,控制 ② 。 (2)其他“都会”城市:蓟、江陵、寿春、合 肥、吴、番禺。 3.南北朝时期:商业都市有建康、山阴、襄阳、 郢州、交州。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PPT精品课件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b42edf158fb770bf78a55e4.png)
3. 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名称 相同点
不同点
重农 抑商
闭关 锁国
都是封建统 治者实行的 维护统治的 政策;都根 源于小农经 济;都抑制 了商品经济 的发展;都 导致了中国 封建社会后 期的逐步衰 落和落后
时间
目的
作用
封建社会初期 促进农业发 出现并贯穿封 展,稳固封 建社会的始终 建统治ຫໍສະໝຸດ 础明代中期出现, 抑制中外交
2. (2010·安徽蚌埠模拟)史书记载:“会子(南宋的一 种纸币)则公私买卖支给,无往而不用……千里之远, 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 关于南宋时期的历史信息,错误的是( )
A. 交通发达 B. 会子得到广泛使用 C. 商业繁荣 D. 长途贸易开始出现 D 【解析】从材料中“千里之远……一夫之力克日可到” 可以判断出A;从“公私买卖支给,无往而不用”可以得 出B;从“则公私买卖支给,无往而不用……千里之远, 数万之缗”可得出C;而D长途贸易先秦就开始了。
古代商业的发展
(高考改编题)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 “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 生了重大影响。明朝谢肇制《五杂俎》记载:西戎茶马 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 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 之用,利之最大者也。材料反映出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 要原因不正确的是( ) A. 增加财政收入 B. 促进贸易发展 C. 增强军事力量 D. 同情救助土蕃
从当前我国正在进一步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角度考查古代商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是今 后的命题新方向。复习中应注意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商业 发展进行整理构建,总结出古代商业发展的共性特点及 原因。
1. (2010·湖南文综)下表反映了( ) 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 表
【高中历史人民】《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pptPPT
![【高中历史人民】《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d325829ab84ae45c3a358c22.png)
宋 突破时空限制;商业街;商业活动;草市
明清 商业区繁华
课堂练习
1.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 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 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这里的“九市”是指( )
A.工官监管的夜市
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C.物流通畅的草市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2.陆游《杂赋》:“今朝半醉归草 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诗中 “草市”出现得益于( ) A.城市布局的变化 B.市民阶层的兴起 C.娱乐场所的出现 D.商品经济的发展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7.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
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 (历史地图、文学作品、官修史书)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三“、市古 ”代有中专国门的商管业理经机济构。
甲D.骨多卜个辞繁的华资的料商表业明市,镇商业在商代已经有了初步发展。 在B.中政国府远管古理时的代正,规已市经场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C★.张①择③端的D《.清②明④上河图》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东“夜华市门直外至,三市更井尽最,盛才,五盖更禁又中复买开卖张在。此,凡饮食、时新花果……金玉珍玩衣着,无非天下之奇。
教材中还有哪《些笔能体墨现重“宋现代北商业梁更老繁荣包”头的草“史市实》”或“史料” ?
景龙元年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甲骨卜辞的资料表明,商业在商代已经有了初步发展。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陆游《杂赋》:“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景龙元年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越之市为虚(部分地区 “草市”亦称“虚市” 或“坊场”),多在村 场,先期招集各商或歌 舞以来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明清。 ①商业繁荣,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②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作用加大。 ③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 晋商。
[轻巧识记] 古代商业发展的“三先”“三后”
2.市的变迁。
时期 位置、时间 在特定的位置设 宋朝以 前 市,与民居严格 政府监管 政府设市令 设市表现 西汉长安 设东、 西市
二、古代的经济政策 1.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夏、商、西周时期:井田制,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①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 ②方式:通过改革与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
③问题:土地兼并和集中,政府无法根本解决。
[误区警示] 均田制并未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均田制是政府把掌握的无主土地或荒地分给农民, 其目的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维护统治,并不否定或 改变地主占有大量土地的社会现实。
2.“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 ①商周社会上出现了商业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 政权统治等问题。 ②封建统治者以此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 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或市长,对 分开;按时开市、 九处; 唐长 市场交易进 闭市,闭市后不 安城设东 行严格管理 许交易 西二市
宋 朝 时 期
城中市坊的界限 打破, 市分散在城 中; 经营时间限制 被打破,早市、夜 市昼夜相接
市场交易 活动不再 受官府的 直接监管
出现数十座较 大的市镇, 其中 以汉口、佛山、 景德镇及朱仙 镇最著名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 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 14 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 和经济政策
一、古代商业的发展 1.商业发展历程。 (1)商朝: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称从事商业 活动的人为“商人”。 (2)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 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3)秦汉:商业发展艰难,商业总体水平不高,但还 是得到了发展。 (4)隋唐: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得到发展;柜坊 和飞钱相继问世。 (5)宋元。 ①宋代:商业环境宽松,商品种类增加,出现纸币 “交子”,商税收入成为重要财源。 ②元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厉行海禁, 禁止官民私 自下海;不 许片板下海
另一方 面,使中 国逐渐落 后于世界 潮流
[误区警示]
“海禁”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
“海禁”是指明清时期严厉禁止私人出海贸易,海 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主要是防内。闭关锁 国是指清朝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如清朝规定一切对 外贸易均在广州“十三行”进行,主要是防外。
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 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 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率提高使 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 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三
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婚嫁之身,惟
要点一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史料一
汉兴, 海内为一, 开关梁, 弛山泽之禁„„
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富至僮千人,田池 射猎之乐,拟於人君„„(鲁)曹邴氏„„以铁冶起,富至 巨万„„邹、鲁以其故多去文学而趋利者,以曹邴氏也。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
史料二
( 宋朝 ) 商业革命 „„ 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
(2)表现。 ①战国首倡: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限制 工商业发展。 ②西汉时期: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 官营贩运、物价管理。 ③明清时期:明太祖强调“厚本抑末” ;清雍正帝强 调“农为天下本务” ,继续实行专卖制度。
(3)影响: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影响到资本主 义萌芽的发展。
3.“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是“海禁”政策的延续,二者都 是“重农抑商”政策在对外关系上的反映。
项目 原因 明太祖担心流 明朝“海 亡海上的敌对 禁” 势力勾结倭 寇,危及统治 表现 影响
人民不得擅自 一方面,妨碍了海 出海与外国互 外市场的开拓,抑 市,对外贸易 制了资本原始积 只能在官方主 累,阻碍了资本主 清朝“闭 关锁国” 海的抗清斗 争;认为天朝 大国无须与外 国进行贸易
④元朝:泉州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⑤明清:对外贸易逐渐萎缩,政府只开放广州一处, 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特点:以朝贡贸易为主;以宣扬国威,加强与海 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为目 的。
[概念阐释] 朝贡贸易 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 关系。其特点是:由官府控制,私人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 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重要地位。 政府这样做的目的不 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而是要宣扬国威, 加强与海外各国 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 眷华胄者。 ——据李竞艳《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探析》
史料解读 史料一中“开关梁,弛山泽之禁”, “开”“弛”意 在放松、允许之意,这一政策对汉代商业的发展产生了 深远影响。 史料二论述了宋代出现“商业革命”的主要因素, 归纳要点时,注意运用标点符号进行分层归纳概括。
3.城市的发展。 (1)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 心的逐渐南移等。 (2)表现: ①北方:长安、洛阳、开封、大都等既是不同时期 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②南方: 扬州、 成都等南方城市逐渐繁荣, 出现“扬 一益二”的说法。
[轻巧识记] 古代城市的发展演变
4.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表现。 ①西汉:由于开通陆海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 展起来。 ②唐朝: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专 门管理外贸。 ③两宋: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史料三中“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 无不结姻高门”反映了明代中期以来,婚姻观念发生了 转变,究其原因可从明清时期的经济、思想等时代特征 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