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课件:7.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共21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本实验借助的物理现象是:
自 由 落 体 运 动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请同学们完成以下填空: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只有____
做功,物体的 _______与____
相互转化,但总的机械能不变。
h
若物体的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是
v,下落高度是h,则有________
即 验 证: mgh 1 mv2
•8、普通的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称职的教师向学生解释怎么做,出色的教师示范给学生,最优秀的教师激励学生。 2021/11/92021/11/92021/11/92021/11/9
问题3
3、本实验要不要测物体的质量?
不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
mgh = mv2/2 只证明
gh = v2/2
如果实验要求计算势能和动能的具体数据, 那就必须知道物体的质量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2021/11/92021/11/92021/11/911/9/2021
•7、“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观察是 思考和识记之母。”2021/11/92021/11/9November 9, 2021
结合v-t图象了解 瞬时速度和时间中 点的平均速度相等 的物理意义.
做匀变速运动的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 等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计算物体的速度,可有三种方法
1、vn 2ghn
2、vn gtn
3、vn
hn1hn1 2T
第1种方法是根据机械能守恒 定律得到的,而我们的目的就 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所以 不能用
以哪两个点作为始末位置最为合适?
实验用的纸带一般小于1m,从 起始点开始大约能打出20个点 左右。末位置的点可选择倒数 第一个点或倒数第二个点,从 这一个点向前数4~6个点当初 位置的点,可以减小这两个点 的瞬时速度以及两点之间距离 (高度h)测量的误差。
EP > EK
因重物下落中要克服阻力做功, 实验的动能增加量必定稍小于 重力势能减少量
(即: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问题4
4、讨论课文中“纸带上某两点的距离等
于重物……”中的“某两点”如何选取?
我们验证:
mgh 1 mv2
h
2
需要从起始点开始算起,如右图:
v
可以想一想2mm是怎么来的?
问题4
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回避起始点的
1
7
13
我们可以选取7、13两点,比较它们的机械能E7和 E13,以点13为0势能参考点,则有:
EK7+mgh=EK13
问题5
我们分别回答以上问题
5、重物的速度如何测量?
重物的速度可以用大家熟悉的方法从 纸带测出,这样也就知道了它在各点 的瞬时速度,从而得到它在各点的动 能。比较重物在某两点的动能与势能 之和,就能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可以用 AC 的平均速度代表 B 的瞬时速度。
第2种方法认为加速度为g,由 于各种摩擦阻力不可避免,所 以实际加速度必将小于g,这 样将得到机械能增加的结论, 有阻力作用机械能应该是减少 的,故这种方法也不能用
怎样减少阻力?
1、安装打点计时器时, 必须使两纸带限位孔在同 一竖直线上,以减小摩擦 阻力。
2、应选用质量和密度较 大的重物,可使摩擦阻力, 空气阻力相对减小。
可以多次测量。 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
1、为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有下
列器材可供选用:铁架台,打点计时器,复写纸,
纸带,秒表,低压直流电源,导线,电键,天平。
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有:
;缺少的器材是
。
不必要的器材有:秒表、低压直流电源、天平。 缺少的器材是低压交流电源、重锤、刻度尺
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如果以v2/2为 纵轴,以h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图线 应是 ,才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斜 率等于 的数值。
vB vAC
请同学们独立推导此表达式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如图A、B、C是纸带上相 邻的三个点,纸带以加速 度a做匀加速运动,所以A、 C两点的距离可以表示为:
xvA(2t)12a(2t)2
另一方面
vB vA at
A、C的平均速度:
所以
vAC
x 2t
vAatvB vAC来自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问题2
2、简述实验步骤
① 按照课本所示装置安装打点计时器 ② 将纸带穿过计时器,下端与重物相连 ③ 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④ 更换纸带,重复以上步骤 ⑤ 选择纸带,处理数据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v
2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实验方法”部 分并回答以下问题 1、本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2、简述实验步骤 3、本实验要不要测物体的质量? 4、讨论课文中“纸带上某两点…”如何选取? 5、重物的速度如何测量?
问题1
1、本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① 电火花计时器 ② 重物 ③ 纸带 ④ 铁架台(带铁夹) ⑤ 刻度尺
通过原点的直线、g.
一、实验方法 验证用自由落体运动中机械能守恒
二、要注意的问题 实验的误差来源
三、速度的测量 做匀变速运动的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
度,等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本实验借助的物理现象是:
自 由 落 体 运 动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请同学们完成以下填空: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只有____
做功,物体的 _______与____
相互转化,但总的机械能不变。
h
若物体的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是
v,下落高度是h,则有________
即 验 证: mgh 1 mv2
•8、普通的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称职的教师向学生解释怎么做,出色的教师示范给学生,最优秀的教师激励学生。 2021/11/92021/11/92021/11/92021/11/9
问题3
3、本实验要不要测物体的质量?
不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
mgh = mv2/2 只证明
gh = v2/2
如果实验要求计算势能和动能的具体数据, 那就必须知道物体的质量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2021/11/92021/11/92021/11/911/9/2021
•7、“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观察是 思考和识记之母。”2021/11/92021/11/9November 9, 2021
结合v-t图象了解 瞬时速度和时间中 点的平均速度相等 的物理意义.
做匀变速运动的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 等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计算物体的速度,可有三种方法
1、vn 2ghn
2、vn gtn
3、vn
hn1hn1 2T
第1种方法是根据机械能守恒 定律得到的,而我们的目的就 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所以 不能用
以哪两个点作为始末位置最为合适?
实验用的纸带一般小于1m,从 起始点开始大约能打出20个点 左右。末位置的点可选择倒数 第一个点或倒数第二个点,从 这一个点向前数4~6个点当初 位置的点,可以减小这两个点 的瞬时速度以及两点之间距离 (高度h)测量的误差。
EP > EK
因重物下落中要克服阻力做功, 实验的动能增加量必定稍小于 重力势能减少量
(即: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问题4
4、讨论课文中“纸带上某两点的距离等
于重物……”中的“某两点”如何选取?
我们验证:
mgh 1 mv2
h
2
需要从起始点开始算起,如右图:
v
可以想一想2mm是怎么来的?
问题4
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回避起始点的
1
7
13
我们可以选取7、13两点,比较它们的机械能E7和 E13,以点13为0势能参考点,则有:
EK7+mgh=EK13
问题5
我们分别回答以上问题
5、重物的速度如何测量?
重物的速度可以用大家熟悉的方法从 纸带测出,这样也就知道了它在各点 的瞬时速度,从而得到它在各点的动 能。比较重物在某两点的动能与势能 之和,就能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可以用 AC 的平均速度代表 B 的瞬时速度。
第2种方法认为加速度为g,由 于各种摩擦阻力不可避免,所 以实际加速度必将小于g,这 样将得到机械能增加的结论, 有阻力作用机械能应该是减少 的,故这种方法也不能用
怎样减少阻力?
1、安装打点计时器时, 必须使两纸带限位孔在同 一竖直线上,以减小摩擦 阻力。
2、应选用质量和密度较 大的重物,可使摩擦阻力, 空气阻力相对减小。
可以多次测量。 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
1、为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有下
列器材可供选用:铁架台,打点计时器,复写纸,
纸带,秒表,低压直流电源,导线,电键,天平。
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有:
;缺少的器材是
。
不必要的器材有:秒表、低压直流电源、天平。 缺少的器材是低压交流电源、重锤、刻度尺
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如果以v2/2为 纵轴,以h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图线 应是 ,才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斜 率等于 的数值。
vB vAC
请同学们独立推导此表达式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如图A、B、C是纸带上相 邻的三个点,纸带以加速 度a做匀加速运动,所以A、 C两点的距离可以表示为:
xvA(2t)12a(2t)2
另一方面
vB vA at
A、C的平均速度:
所以
vAC
x 2t
vAatvB vAC来自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问题2
2、简述实验步骤
① 按照课本所示装置安装打点计时器 ② 将纸带穿过计时器,下端与重物相连 ③ 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④ 更换纸带,重复以上步骤 ⑤ 选择纸带,处理数据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v
2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实验方法”部 分并回答以下问题 1、本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2、简述实验步骤 3、本实验要不要测物体的质量? 4、讨论课文中“纸带上某两点…”如何选取? 5、重物的速度如何测量?
问题1
1、本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① 电火花计时器 ② 重物 ③ 纸带 ④ 铁架台(带铁夹) ⑤ 刻度尺
通过原点的直线、g.
一、实验方法 验证用自由落体运动中机械能守恒
二、要注意的问题 实验的误差来源
三、速度的测量 做匀变速运动的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
度,等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