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的一生介绍(范文8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蚕的一生介绍(范文8篇)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蚕的一生介绍的资料8篇,希望
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蚕的一生介绍(一)
雄蚕蛾功效及辨别
提要:我在博客日志中发表了“先祖王焘用雄蚕蛾治疗糖尿
病的真实故事”,很多患者咨询关于雄蚕蛾功效及辨别,雄
蚕蛾药用历史悠久,雄蚕蛾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
元素,尤其钙、锌、铬、镉的含量较为丰富。
特别是雄蚕蛾,其体内含有大量雄性激素、保幼激素、脑激素和蜕皮激素等
生物活性物质,是集食疗、养生、保健、补益于一体的“药
食同源”佳品。
雄蚕蛾的功效
蚕蛾食用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就被皇室视为一种珍
贵补品。
蚕蛾作为中药最早记载于《名医别录》,谓之“原蚕”。
据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雄原蚕蛾益精气,强阴道,交接不倦,亦止精。
壮阳事,止泄精、尿血、暖水脏,治暴风、金疮、冻疮、汤火疮、灭瘢痕。
蚕蛾性淫,出茧即媾,至于枯槁而已,故强阴益精用之。
唐代名医王焘,他把雄蚕蛾治疗消渴病的经验写进了《外台秘要方》一书。
到了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更是称野生雄蚕蛾为治疗糖尿病的“神虫国宝”,认为此昆虫还有补肝肾、壮阳、抗衰老的神奇功效。
《中药大辞典》述:“原蚕蛾[功效主治]补肝益肾,壮阳涩精。
治阳痿、白浊、尿血、创伤、溃病及烫伤。
雄蚕蛾的营养价值
雄蚕蛾体内(g/100g食部)含水分63.2、蛋白质13.9、脂肪17.0、碳水化合物1.56、灰分4.34。
其中,蚕蛾蛋白质的氨基酸含量(mg/100g食部)达14400,不但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均衡,而且比例适当,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WHO/FAO)推荐的蛋白质氨基酸记分模式[5],蚕蛾矿物质、微量元素(100g食部)含钾125mg、钠2.65mg、镁9.90mg、铁0.44mg、锰0.02mg、锌0.03mg、铜0.03mg、磷425mg、硒700mg,硒的含量经查《食品成分表》也未见有一种食物超过它。
蚕蛾体内含有丰富的生物性物质,主要包括雄性激素、蜕皮激素、雌二醇、保幼激素、脑激素、胰岛素、前列腺素、
环甘酸及细胞色素C等。
其中,雄性激素对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性功能效果显著;蜕皮激素促进细胞生长、刺激真皮细胞分裂、产生新的生命细胞和生殖细胞的作用;雌二醇临床用于卵巢功能不全或卵巢激素不足引起的各种症状,主要卵巢功能性子宫出血、原发性闭经、绝经期综合症以及前列腺癌等;
保幼激素有增加免疫动脉血流量、控制特异性蛋白质合成、促进生长、防止老化的神奇功效;脑激素对中老年人有极好的保健作用,可以促进细胞生长,推迟更年期的到来,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胰岛素对糖尿病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细胞色素C是临床用于一氧化碳、安眠药中毒、新生儿假死、心肌梗塞、脑外伤、脑动脉硬化、肺炎、硅肺、肺气肿、神经麻痹、放疗白血球下降等良好的药剂。
蚕蛾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烟酸、α蜕皮酮及β蜕皮酮等多种成分,对调节人体机能有极好的功效。
雌雄蚕蛾的鉴别
1、蚕的幼虫(老龄蚕宝宝)在腹部第八九节上,有明显的雌雄差别特征:有四个透明小点时,是雌蚕;中央只有一个透明小点的,是雄蚕。
2、蚕蛹尾端的环节下方,雌蛹有个X形,雄蛹则无;并且雌蛹较肥胖,雄蛹稍尖长。
3、蚕蛾就更容易辨別了:雌蚕蛾身体较胖,雄蚕蛾身体稍
长。
注:
【成分】1、雄蚕蛾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尤其钙、锌、铬、镉的含量较为丰富。
特别是雄蚕蛾,其体内含有大量雄性激素、保幼激素、脑激素和蜕皮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是集食疗、养生、保健、补益于一体的“药食同源”佳品。
2、雌蛾有性诱腺,含引诱雄蛾的物质,它们曾被称为性诱色素,都是萤光性色素,见光则分解。
蚕蛾含维生素B12,每1000个蛾曾分离维生素B12_17毫克(蛹含36毫克,蚕含75毫克)。
又含菸酸。
初出的蛾,每天排泄的尿中含菸酸7.2微克。
【功效】补肝益肾,壮阳涩精。
治阳痿,遗精,白浊,尿血,创伤,溃疡及烫伤。
①《别录》:主益精气,强阴道,止精。
②《日华子本草》:壮阳事,止泄精,尿血,暖水藏。
治暴风,金疮,冻疮,汤火疮,并灭疮瘢。
【用法与用量】内服:入丸、散。
外用:研末撒或捣烂敷。
【宜忌】《本草经疏》:阴虚有火者忌之。
【选方】
①治阳痿:原蚕蛾(未连者)一升,阴干,去头,足、毛羽。
末之,白蜜丸如梧子。
夜卧服一丸。
《千金方》
②治遗精、白浊:晚蚕蛾焙干,去翅、足。
为末,饭丸,绿豆大。
每服四十丸,淡盐汤下。
《纲目》
③治血淋,脐腹及阴茎涩痛;晚蚕蛾,研为末。
每于食前,以热酒调下二钱。
《圣惠方》)
④治刀斧伤及一切金疮,止血生肌:晚蚕蛾为末,掺匀,绢裹之。
《胜金方》天蛾散
⑤止血定痛生肌:晚蚕蛾、白芷、当归头、陈石灰各等分。
共研细末,敷。
《救伤秘旨》蚕蛾散
⑥治玉枕疮,生枕骨上如痈,破后如箸头:石韦、原蚕蛾(炒)。
上二味等分,捣罗为散,干贴。
⑦雄蚕蛾治疗消渴病:雄蚕蛾捕捉回晒干和其它草药一起熬成汤药服用,糖尿病病症很快消失。
《外台秘要》唐代著名医家王焘。
蚕的一生介绍(二)
草石蚕又名地牯牛、银条、宝塔菜、螺丝菜、地溜儿等,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组织细嫩,晶莹剔透,香脆可口,风味独特、营养十分丰富。
每100克含水份60.8g、糖类10.6g、蛋白质5.5g、脂肪0.3g、碳水化合物20.3g、维生素B110.2mg、维生素B26.1mg、维生素C6mg等,还含有
多种矿物质、水苏糖、水苏碱、胆碱、氨基酸指示器等物质。
草石蚕可凉拌、炒食、煮食、炖汤等;对人体有多种保健效果,延年益寿作用明显。
草石蚕可食药兼用,其性味甘平,入肺脾经,有润肺益肾、滋阴补血的功效,可治疗感冒发热、虚劳咳嗽、肾虚腰痛、肺结核等病症。
据《本草纲目》中记载:“其茎连珠状如老蚕,既可为菜为药,又可充果。
有利胆利尿、镇静、润肺益肾、滋阴补血等功能,类似冬虫夏草,常食用有保健作用,饭后食用能帮助消化,酒后食用还可解酒。
利肝胆、益脾肾、是难得的天然食品。
”《陆川草本》称其“功能近似冬虫草”,有很高的食用、药用和经济价值。
草石蚕质脆味甜,含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是腌制酱菜的上等原料,驰名中外的北京八客菜、锦州什锦小菜、朝鲜风味的咸菜等酱菜制品中,草右蚕是其中上品.加工后的草石蚕色味俱佳,深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
蚕的一生介绍(三)
上上个星期,老师给我们发了蚕,我的这一盒一共有30多条蚕,非常小,每条蚕大约有4厘米左右,每条蚕的头上都有一个小黑点,身体上一节一节的,一缩一缩的,有趣极
了。
让我来介绍一下蚕吧:蚕蛾科昆虫的一种,原产中国,驯化在室内饲养,故又称为家蚕。
养蚕和利用蚕丝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约在4000多年前中国已有记载,至少在3000年前中国已经开始人工养蚕。
公元551年,有两个外国修道士把蚕茧带到欧洲。
蛾体中型,雌、雄触角皆为栉齿状,雄性栉齿略长;喙退化,下唇须短小,无单眼,体翅灰白色,翅脉灰褐色。
蚕吐丝结茧时,头不停摆动,将丝织成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字形丝圈。
每织20多个丝圈(称一个丝列)便动一下身体的位置,然后继续吐织下面的丝列。
一头织好后再织另外的一头,因此,家蚕的茧总是两头粗中间细。
家蚕每结一个茧,需变换250~500次位置,编织出6万多个8字形的丝圈,每个丝圈平均有0.92厘米长,一个茧的丝长可达700~1500米。
丝腺内的分泌物完全用尽,方化蛹变蛾。
最常见的是桑蚕,又称家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
属鳞翅目,蚕蛾科。
桑蚕起源于中国,其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蚕的一生经过蚕卵—蚁蚕—蚕宝宝—蚕茧—蚕蛾,共四十多天的时间。
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黑黑的像蚂蚁,我们称为「蚁蚕」,身上长满细毛,约两天后毛即不明显了.蚁蚕出壳后约40
分钟即有食欲,这时就要开始喂养过程了。
蚕宝宝以桑叶为生,不断吃桑叶后身体慢成白色,一段时间后它便开始脱皮.脱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经过一次脱皮后,就是二龄幼虫.它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才开始吐丝结茧.
五岁幼虫需二天二夜的时间,才能结成一个茧,做茧的丝竟然可以抽到长达1.5公里长耶!并在茧中进行最后一次脱皮,成为蛹.约十天后,羽化成为蚕蛾,破茧而出.出茧后,雌蛾尾部发出一种气味引诱雄来交尾,交尾后雄即死亡,雌蛾约花一个晚上可产下约500个卵,然后也会慢慢死去.(以上的介绍是从书上看到的)
详不详细?你也买一盒养养吧!你会从中得到乐趣的!哈哈!
蚕的一生介绍(四)
桑
蚕
的
一
生
The life cycle of the mulberry silkworms
荔园外国语小学二(1)班何悠20100516
桑蚕的一生,经过卵(egg)→幼虫(silk worm)→蛹(pupa)→成虫(蛾子,silk moth)4个不同的发育阶段。
大约需要40至60天时间,桑蚕便可完成一个世代,在不断的变态中代代相传。
刚孵化出来的蚕宝宝幼虫,像黑黑的蚂蚁,称为“蚁蚕”。
蚁蚕身上长满了细毛。
“Look, I am a baby silk worm.”
“我孵出来以后就开始吃呀,吃呀。
”
桑蚕幼虫以桑叶为生,5天左右蜕皮一次。
蜕皮前,它不吃也不动,“休眠”。
第一次蜕皮后,就是二龄幼虫。
共蜕皮4次,成为五龄幼虫。
每次蜕皮后,它呀不停地吃桑叶,吃完就拉,拉完又吃,长得白白胖胖的。
吃到第5天左右,当它的皮肤被撑得光溜溜的时候,它不吃了,必须蜕皮才能长得更大。
当五龄蚕长到铅笔那么粗的时候,它彻底停止吃桑叶了。
当它把体内的便便排净以后,身体变得有点黄色而透明的时候,就开始找个地方吐丝结茧。
蚕拉的大便,在中药材里叫“蚕砂”。
《本草纲目》记载:蚕砂能祛风降湿、明目降压。
睡觉用蚕砂做枕头,能清肝明目。
五龄幼虫需要两天两夜的功夫,才能结成一个茧。
一个蚕茧的丝长达1.5公里。
When it is ready to transform into an adult, the caterpillar uses its enormous silk-producing glands (the glands are up to 25% of the mature caterpillar’s weight!) to spin the oval cocoon.
“蜈蚣族”是用麦秆做成的。
蚕很喜欢这样的“家”,它们很容易在这里找到适合做茧的位置。
蚕在茧中进行最后一次脱皮,成为蛹(pupa)。
约十天后,蛹羽化成为蚕蛾,破茧而出。
出茧后,蚕蛾不再吃任何东西,而是忙于延续他们的生命。
雌蛾尾部会散发出一种气味,引诱雄蛾来交尾。
Male silk moth, right, gets excited by the female. The female is bigger, because of the eggs she is carrying. She is extending her pheromone gland and releasing bombykol.
交尾后,雄蛾即死亡。
雌蛾约花一个晚上产下约400至500个卵。
Egg laying 产完卵后,雌蛾已是奄奄一息。
蚕是完全变态的昆虫。
蚕的一生介绍(五)
蚕豆的一生
蚕豆一生可分为
1、发芽、出苗:11~30天,从胚根突破种皮到主茎(幼芽)伸出地面2~3厘米为发芽出苗期
2、幼苗生长:90多天,幼苗生长期主茎向上伸长,分枝不断形成,经过花芽分化到开始现蕾,
3、现蕾:35~40天,自主茎或分枝下部第一花簇开始现蕾到开花。
这一阶段蚕豆的根、茎、叶生长旺盛,早期分枝开始现蕾,后期的分枝大量形成,表现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步进行,也是分枝大量形成的时期。
4、开花结荚:60~65天,自开花结荚到叶片自然脱落以前的时期为开花的时期。
自开花到开花结束后7天左右是蚕豆一生中营养生长快和大量开花结荚的时期。
自开始鼓粒到叶片自然脱落前,随着营养生长逐渐停止,灌浆加快并出现灌浆高峰
5、成熟:10-20天,自叶片自然脱落,荚和种子长足到荚壳变成黑褐色,种子逐渐失水,
5个阶段。
其中,现蕾、开花结荚期较长,一边现蕾、一边开花结荚,这两个时期是互相交错和同时进行的。
从胚根突破种皮到主茎(幼芽)伸出地面2~3厘米为发芽出苗期,所需时间因品种与秋播和春播而不同,播区一般要11~14天,春播区需要21~30天。
幼苗生长期主茎向上伸长,分枝不断形成,经过花芽分化
到开始现蕾,通常要经过90多天。
自主茎或分枝下部第一花簇开始现蕾到开花为现蕾期,一般要经过35~40天。
这一阶段蚕豆的根、茎、叶生长旺盛,早期分枝开始现蕾,后期的分枝大量形成,表现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步进行,也是分枝大量形成的时期。
通常认为自开花结荚到叶片自然脱落以前的时期为开花的时期,一般要60~65天。
自开花到开花结束后7天左右是蚕豆一生中营养生长快和大量开花结荚的时期。
自开始鼓粒到叶片自然脱落前,随着营养生长逐渐停止,灌浆加快并出现灌浆高峰。
自叶片自然脱落,荚和种子长足到荚壳变成黑褐色,种子逐渐失水,为成熟期,此时就要准备收割了。
合计:20+90+40+60=210天,约6-7个月。
蚕的一生介绍(六)
最近,我们班里兴养蚕,很多同学都有蚕了,可我还没有蚕。
所以,我犯起了红眼病,好不容易花特高价从同学那里买了几条。
桑叶我知道哪里有,于是我便开始我的养蚕计划。
我有一条母蚕和三条公蚕,母蚕身上是纯白的,公蚕
身上是黑白相间的,可爱极了。
蚕的体长大约1厘米,纤细的身躯下面长着许多‘脚’。
可我老觉得这可爱着后又藏着一丝丝可怕,蚕的头时而向上扬起做着各种怪怪的动作,害得我半天都不敢摸它。
大概是第一次养蚕的缘故吧。
回想起同学们摆弄蚕的样子,我也大胆的摸了一下。
哇软软的冰冰的但我还是不敢和同学们那样把蚕放在手心玩。
看着我的蚕大口大口吃着桑叶,真是可爱( 书村网 ) 但我想到几个月以后我的蚕就会结茧吐丝,生下小蚕卵,然后平静地离开这个世界时我的心中思绪万千有伤心又敬佩有抱怨。
我联想到了李商隐的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蚕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它们有生命做出了一个壮举。
现在,我更加爱护这些蚕了。
四年级:偶是学霸
蚕的一生介绍(七)
清晨,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
揉揉朦胧的睡眼,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去看我养的蚕。
( 书村网 )
这些洁白的蚕蛹经过一夜的蜕变已经变成了蚕蛾。
这是他们生命中最后一个阶段。
淡灰色的蚕蛾静静地卧在纸盒中,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只见一些淡紫色的蚕卵紧紧依偎在他们的腹部,一切依然那么宁静美好。
那些蚕卵静静享受这最后的母爱带给他们的温暖。
蚕蛾终于在这一刻给与了应该给与的母爱,他们满足了。
他们将自己的小生命燃烧着化作热量温暖着孩子们,他们怜惜地望望这将要新生的小生命,用尽全身力气将翅膀盖在他们身上。
最后,他们匆忙地走了,来不及欣赏尘世的繁华便带着骄傲和无奈走了。
我发现了悟出了,蚕的一生正是为了这短暂的辉煌。
但愿我的发现能让人们知道实现梦想就要努力。
人,要默默无闻的为社会贡献着,正如蚕一样,似流星一闪而过却在天空中留下一道美丽的痕。
四年级:石奕淇
蚕的一生介绍(八)
单元4 家蚕的一生
单元概述
本单元是在了解常见动物的外形与生活习性的基础上,以家蚕为例,探究动物的生长与繁殖规律,从而对动物的生命
周期有初步的感受。
本单元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饲养家蚕并进行持续观察,初步了解家蚕一生经历的不同阶段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同时继续学习如何饲养小动物,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尊重生命的情感。
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课外饲养与观察活动,单元的设计又必须考虑到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为此,本单元的设计思路是综合考虑家蚕生长发育的阶段性以及课堂教学内容的均衡性,尽量做到学生在课堂上有活动可做,同时课时安排基本反映家蚕生长发育的阶段性,把整个单元切分为以下四课时:孵化(包括产卵、孵化)、蚕宝宝在长大(幼虫期)、结茧(包括结茧、蛹)和破茧而出的蚕蛾(包括成虫、交配、产卵)。
如果教师可以直接获得蚕卵,那么可以从第1课开始教学;如果得到的是蚕宝宝,那么可以从第2课开始教学,将第1课观察蚕卵和孵化的活动移至蚕蛾产卵后再进行。
从教学的总体安排来说,由于蚕的孵化、蜕皮、结茧等过程都需要一定时间(从着手孵化蚕卵到蚕蛾产卵,整个周期长达约两个月),因此需要教师根据环境条件及蚕的实际生长情况灵活安排本单元各课的上课时间。
在等待的日子里,可以穿插教学单元五或单元七,也可以采用与其他学科教师换课的方法。
同时,教师应比学生提前从事孵化和饲养(分批进行),以保证每课时都能给学生提供相应阶段的蚕进行
观察,同时给予必要的饲养指导,学生随后从事饲养以及有关的观察和探究活动。
单元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家蚕的生命周期,知道家蚕一生中的不同生长阶段,初步了解家蚕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初步培养长期观察的能力。
3. 进一步学习使用放大镜。
4. 初步学习长期饲养小动物,培养饲养小动物的兴趣。
5. 培养耐心、细致的科学态度和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
第1课孵化
(对应教材第24—26页)
本课的设计思路是:一方面,教师为学生提供蚕种纸,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观察蚕卵并在课后带回家孵化,进行相关探究活动;另一方面,教师已经提前孵化出一批蚁蚕,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观察蚁蚕并学习有关饲养方法。
本课通过活动一,要求学生通过肉眼及放大镜观察蚕卵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并猜测哪一种颜色的蚕卵先孵化,课后
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观察和验证;通过活动二,结合教材中的图片或教师提供的录像,了解蚕卵孵化的过程,还要使用放大镜观察教师提前准备的蚁蚕,了解蚁蚕的外形;通过活动三,探究影响孵化快慢的条件,首先讨论可能有哪些条件会影响蚕卵
的孵化快慢、如何通过实验加以验证,然后在课后开展相应的探究活动并进行观察和记录;最后通过活动四,按照教材的图片以及教师的演示,准备饲养蚁蚕的工具和食物,课后饲养蚁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蚕卵和蚁蚕,了解其形态;教学难点是自行探究影响孵化快慢的因素。
本课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蚕卵的形状、大小、颜色以及孵化需要的温度,初步了解不同颜色的蚕卵孵化有先后。
2. 知道蚕卵会孵化成蚁蚕,初步了解蚕卵的孵化过程和蚁蚕的外形特征。
3. 关注影响蚕卵孵化的外在条件,学会设计简单的对比实验,乐于进行探究。
4. 使用放大镜,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
5. 初步学习蚁蚕的收集与饲养。
教学活动指导
课前准备
蚕卵的放大图片、蚕种纸、放大镜、蚕卵孵化的图片、蚁蚕、桑树的图片、桑叶的图片或实物、纸盒、蚁蚕、羽毛或干毛笔、剪刀。
活动一观察蚕卵(p.24)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蚕卵的形状、大小、颜色以及孵化需要的温度。
2. 初步了解不同颜色的蚕卵孵化有先后。
3. 通过肉眼及放大镜进行观察,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
学生活动流程
1. 观察:蚕卵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2. 再次观察:借助放大镜观察蚕卵。
3. 讨论:蚕卵的相同与不同。
4. 猜测:哪种颜色的蚕卵先孵化?
指导要点
* 提示学生可以用尺测量蚕卵的直径,用放大镜观察蚕卵的形态等,并提醒学生蚕卵也是有生命的,要轻拿轻放。
可以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对蚕卵进行观察。
* 可以用语言或图画描述蚕卵。
活动二观察孵化与蚁蚕(p.25)
活动目标
1. 知道蚕卵会孵化成蚁蚕。
2. 初步了解蚕卵的孵化过程和蚁蚕的外形特征。
学生活动流程
1. 分组观察:蚕卵孵化过程的图片。
2. 观看:蚕卵孵化过程的影像资料。
3. 比较:不同颜色的蚕卵哪一种先孵化,把结果记录在活动作业第21页上。
4. 观察:蚁蚕的身体特征。
指导要点
* 启发学生通过比较蚕卵的颜色,发现蚕卵色深就意味着即将孵化。
活动三影响孵化快慢的因素(p.25)
活动目标
1. 关注影响蚕卵孵化的外在条件并进行探究。
2. 学会设计简单的对比实验,知道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来对环境因素进行控制。
学生活动流程
1. 讨论:为什么有的蚕卵孵化的速度快,有的速度慢?有哪些因素影响孵化的快慢?
2. 设想:影响孵化快慢的因素。
3. 设计:验证自己设想的实验方案。
4. 实验:课后从事探究影响蚕卵孵化快慢的因素的对比实
验(为蚕卵设置不同的孵化环境),把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记录在活动作业第21页上。
5. 交流:各自的结论。
指导要点
*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关注目标设置环境条件,探究其对孵化快慢的影响。
提醒学生尽量用简单的办法来设置条件。
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设置不同的环境条件,并且具有可比性。
例如,研究温度对孵化快慢的影响,光照、湿度等其他环境因素应该恒定。
* 学生要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某环境因素对孵化快慢有无影响,如有影响,是怎样的影响。
活动四饲养蚁蚕(p.26)
活动目标
初步学习蚁蚕的收集与饲养。
学生活动流程
1. 阅读:教材第26页资料,认识养蚕工具、蚕的食物和怎样收集蚁蚕。
2. 观察:桑叶的特征,辨认桑叶。
3. 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饲养工具,课后开始饲养工作。
指导要点
* 教师可演示如何准备养蚕的纸盒,如何用羽毛或干毛笔
收集蚁蚕。
* 可从叶脉的深浅、叶缘有无锯齿、叶表面的触感等方面指导学生辨认桑叶。
* 教材中提供了一份记录的范例,学生也可以自己设计记录项和记录的格式。
其他教学建议
教师在课前先孵化部分蚕卵(孵化方法见本单元课程资源)后即可进行本课的教学。
在活动一中,观察蚕卵的大小时可以与芝麻进行比较,还要引导学生注意蚕卵有哪几种颜色,讨论颜色与孵化先后的关系。
在活动二中,观察蚕卵的孵化,最好能找到动态的录像,更为直观生动。
观察蚁蚕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它的大小、身体的颜色、体表是否有毛。
在活动三中,通过教材图片的启发,学生应该能够想到一些环境条件,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用简单的办法来设置对比条件,探究环境因素对孵化快慢的影响,比如探究温度的影响时,可以把两小张蚕种纸分别放在朝南房间和朝北房间。
由于时间关系,建议活动四由教师演示,只要交代清楚容器的准备、收集工具与方法、食物的准备即可,学生在课后根据教师的课堂指导开展饲养活动。
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梳理一下课后需要完成的工作:一是准备饲养的容器;二是根据自己的关注目标设置不同的环境条件,探究其对孵化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