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羊楼洞在明代就可能是万里茶马古道源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羊楼洞在明代就可能是万里茶马古道源头
万里茶马古道由蒙古到俄国直至欧州,行程万里,影响全世界的饮食文化。

其源头和时间则争论不休。

有三种说法:其一是福建五夷山。

其二是湖南安化。

其三是湖北羊楼洞。

福建五夷山在明代万历年就由晋陕茶商经营由汉口到蒙古已成定论。

湖南安化也找到论证。

只有羊楼洞仅以因为拥有最早青砖茶在清中期也经由汉口到蒙古勉强成为万里茶马古道之一。

它在明代好像没表现。

可是万里茶马古道是怎么形成的?又有谁去追问过吗?我们寻到源头,才发现早在明代,这条路就形成了,这一切都是因为明代中期“隆庆和议”之后,蒙古与明朝和好,成为中国的附属国后,开展”互市”的结果。

以紧邻蒙古的张家口为代表,当时明政府还在市场专设”茶马司”。

负责交易和征税,川陕茶最开始是官茶,湖广茶是私茶,可是湖广茶质量好,更便宜而逐渐取代官茶,湖广茶最开始是以走私形式出现的,最后才得到官方的认可。

我们看看以羊楼洞为中心的明代产茶地,无论其北咸宁柏墩和湖南安化均在明代万历年间,它们的产茶由汉口销住蒙古。

难道羊楼洞在明代不产茶吗?明史明确记载,早在嘉靖元年,羊楼洞茶就已经大量销往海外,然而羊楼洞镇真正的发展也是从明代万历年开始的,那么明帝国在明代中晚期因为‘隆庆和议’在北与蒙古开市,南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禁,创造了独占全世界经济三分之二的世界第一个资本主义萌芽超级帝国里面,以前就发达的羊楼洞茶贸易会不理不会,面对这样难得的机会,会不为所动,毫无动静吗?
纵观世界战争原因,都是因为抢夺资源和物品引起,中原肥沃的资源和产物有很多为外族所缺,到了明中期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多次进犯中原,抢夺物资。

明军竞无法抵抗,到了隆庆年间,一个在赤壁黄盖湖出生的重要人物-方逢时出现了……方逢时出生在赤壁黄盖湖。

黄盖湖通水路,上古以来,从江西到紧邻湖南的羊楼洞,然后羊楼洞到新店入水,再经黄盖湖进入赤壁长江。

然后经长江至汉口,这条路线直至民国没有改变。

方逢时祖上在这片拥有著名‘巴陵大盗’的土
地上与官府长期联手捉拿盗匪。

也许因为上辈的原因,方逢时在军事政治上拥有卓越的能力。

嘉靖四十一年,任广东按察司兵备副使。

当地社会动乱不安,海盗倭寇不时袭扰。

方逢时既用奇谋妙计,督促与戚继光并称‘俞龙戚虎’的俞大猷在嘉靖四十三年彻底消灭倭寇,使南方得以平安,潮州、惠州的富绅积极给方逢时建生祠。

隆庆年二年,方逢时被派往对抗蒙古的北方,隆庆四年,方逢时被改为巡抚大同。

当时的大同面对的是强悍的俺答,俺答在嘉靖二十九年发动的‘庚戌之变’曾长驱直入攻入北京,甚至到达河北保定,烧杀抢掠如无人之境。

大同之地在这时候更加如同他家,随时抢掠,无人敢挡,所以俺答对于刚刚到任的大同巡抚方逢时毫不在意。

可是俺答立刻就在威远堡、靖卤之地受到了方逢时的打击。

随后俺答发动十多次攻击,均告失败。

俺答发现这是一个与以往绝对不同的对手。

此时俺答的孙子汉那吉因为与俺答争夺蒙古美女‘三娘子’(此女此后统领蒙古土默特部数十年,对蒙古和汉民族友好关系的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失败后,怕俺答报复在隆庆四年九月三十日,向方逢时投降,方逢时将其收留上奏,诏任把汉那吉为指挥使、阿力哥为千户。

毕竞血浓于水,同年十月五日,后悔了的俺答害怕孙子汉那吉被明朝迫害,集二万大军前往大同讨要孙子汉那吉,可是发现汉那吉被明朝封了官,才发现方逢时是个心胸广阔的人,于是提出与明朝‘互市’。

方逢时家在父辈发家后买下了大半个嘉鱼县城,当然知道其中好处多多,逐与总督王崇古商议与俺答缔结友好并且‘互市’。

王崇古本来就是晋商世家,更加拍掌叫好。

于是,方逢时连夜上疏,请封俺达,由于高拱,特别是与方逢时至交的湖北老乡张居正等人的支持。

数天内就获朝庭认可,皇帝朱载后赞同方逢时"临机设策"。

十月十一日,朝庭下诏,封俺达为顺义王,方逢时进为通议大夫、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这就是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隆庆和议’。

它打开了一条由晋商为主,把中国物资由蒙古通往俄国,直至欧洲,甚至全世界的万里商路。

隆庆五年正月,方逢时因为母亲病危而回归故里,直至万历二年,宣大总督王崇古入理京营,大学士张居正荐以方逢时继任总督。

皇帝朱翊钧授方逢时宣府、大同、山西总督,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兵部左侍郎。

此时的方逢时与俺答成了朋友,万历五年,方逢时奉诏入京,协里戎政。

这时,有人诬告方逢时,以贡市"与寇同狎",议罢贡市。

方逢时上疏力言:开贡市8年,俺达守约效贡,财货通融,边境安靖,人口日繁,宣府、五同、山西三镇之岁贡银由80万两减为27万两,且不再是以往"三军暴首,百姓流离,城郭丘墟,冬粮耗竭,边臣首领不保朝延"之局面,如罢贡市,失信俺达,"使一旦肆行侵掠,则前日之忧立见","后悔无及"。

可以知道方逢时是非常支持‘互市’的,这与张居正提出的‘厚农而资商,厚商而利农’的经济观点一致。

明中睌,中国逐渐成为以经商贸易为主的世界上第一个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帝国就是因为拥有了一批这样具有开拓思想的官员。

从万历开始,中国的各种物资开始频繁的通过海运和陆运走向全世界,茶叶因为是北方少数民族最需要的必需品,更是不可缺少之物。

万历五年从来不要茶的俺答向朝廷请开‘茶市’。

万历八年,俺答向明宣大总督郑洛提出:‘西僧甚多,常吃茶’,要求‘每年准卖一二千’。

同时为女儿出嫁,希望郑洛给予一些夷地不产的礼物,其中包括了‘好茶五百包’(郑洛《抚夷纪略》)。

紧邻中原的蒙古土默特部部首领俺答在此时己径开始认识到了茶的好处,开始讨要了……
《明史-食货志四》记载:‘番(外族)以茶为命。

北狄(蒙古)若得,籍以制番,番必从狄,贻患匪细’。

说明此时蒙古人向中原要茶是为了与外族交易,由于蒙古人的勇猛和骠悍,使明朝害怕蒙古也用茶控制外族,所以朝庭一直没有答应。

蒙古人仍然以饮马奶为主。

可是在万历以后,不仅蒙古上层已经开始嗜茶,普通百姓也开始用茶,明宣大总督萧大享著,刊刻于万历二十二年的《北虏风俗》中这样描述蒙古人用茶方法‘肉之汁既以煮粥,又以烹茶。

茶肉味相反,彼亦不忌也’。

这样看来,茶叶己经开始慢慢融入蒙古普通人的生活。

与此同时,因为对于茶的需求扩大,羊楼洞的周边,南有湖南安化,北有咸宁柏墎都有晋陜茶商前往经营,它们的茶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所产之茶都运到汉口后,再到蒙古等地。

羊楼洞在此前明嘉靖元年(1522年):松峰绿茶,砖茶畅销海外,年产破40万斤。

那么在明代万历年间,以它为中心的周边,如咸宁的柏墩,湖南的安化,茶叶交易火爆。

而点燃这火爆之火的人是离它家乡仅十公里,羊楼洞的物资出来基本上必经水路,在黄盖湖出生的明代重臣方逢时促成的‘隆庆和议’产生的奇妙结果。

隆庆五年至万历二年,方逢时因母病危回到家乡,其母葬在黄盖湖,方逢时在此守孝三年。

此时蒙古已经与中国边贸,羊楼洞在明代嘉靖元年就曾有大量茶销外海外的记载,在这个时候,它会置身其外不参加贸易吗?
此时民间私茶、黑茶兴起,产量多,质量好,对官茶贸易冲击很大,张居正为了严查贩茶私商和惩办违法官员,暂停茶叶边境贸易,竞引发了由蒙古图们札萨图汗与建州女真(满族)联手发动了一场历时三年的清河堡战争,使茶叶贸易重新开市。

隆庆和议后,一些互市交易地点,后来竟然发展成了城市,河北张家口就是典型,而号称‘九省通衢’的汉口,因为从明代开始成为万里茶路集结地而发展成今天的大城市。

有一种说法,说俄国有张地图,上面有羊楼洞,而没有汉口。

如果是这样,羊楼洞的茶就是最早成为万里茶路的源头,因为无论是福建五夷山茶,还是湖南安化,咸宁柏墩的茶都经汉口进入蒙古,它们在汉口的集中才造就了汉口的繁荣,那么地图说明汉口还在名不经传的时候,羊楼洞就蜚声海外,说明它的茶不但最早而且最多销往海外,并且声名卓著,应该算是最早的国际大牌商品了。

然而真正可以看到的是汉口和羊楼洞差不多大的地图,说明那时候羊楼洞的兴盛和汉口差不多,即使这样也说明羊楼洞茶的名气和发展远远超越其他茶产地。

隆庆和议的主要促成人方逢时,他的出生地离羊楼洞仅十数公里,也是羊楼洞商品必经之路的黄盖湖。

早在方逢时出生的头一年,就有准确记载:松峰绿茶,砖茶畅销海外,年产破40万斤。

方逢时家应该是商家,因为父辈能买下大半个嘉鱼县城,从他极力支持‘互市’可以看出。

方逢时对羊楼洞的茶应该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天天从家门前经过,加之羊楼洞茶有药用功效。

据说是朱元璋的
军士征战沙场时,普遍染病,因羊楼洞籍军士随身所带茶叶而祛病康复。

朱元璋登基后,赐名羊楼洞茶为“松峰茶”。

所以羊楼洞被明政府作为官茶销外海外至少在明代有准确记载的嘉靖元年之前。

因为羊楼洞茶可以治病,因而成为附近百姓家家备有的传统,这种传统一直保留到现在。

在古代医疗条件严重不足,几乎每个出门的人都带有可以冶疗常见病症的物品,羊楼洞茶显而易见是属于出门必备品之一。

在羊楼洞一直有一种说法:当地人随将帅在蒙古作战,因水土不服,在食用了随身带去的茶后,解决了问题。

在蒙古当将帅的家乡人显然只有方逢时。

方逢时是守卫蒙古边境的最高行政官员,他与俺与蒙古俺答又是经常来往的人。

隆庆和议后,在互市的张家口-这条晋陕茶商云集,万里茶马古道通往蒙古的最重要必经之地,是方逢时及土兵、商人、蒙古俺答及族人等经常见面的地方。

因为方逢时与俺答的交往,他的土兵中一定有携带羊楼洞茶的家乡兵,他们对蒙古上层和普通民众一定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许是无意识的,我们从明史知道蒙古首领俺答向明朝廷请开茶市了。

随后接任的总督都遇到蒙古上层要茶的要求,也有普通百姓用茶的记载。

说明蒙古人在隆庆和议后,尤其是与方逢时及兵土的接触后,尝到了茶的好处,他们开始改变了自己的饮食结构,逐渐的将茶作为了必需。

随后发生的事情极为其妙,以前以川陕茶为主的官茶销往西藏及西北地区的茶马古道之外,又在中原内陆以湖广为主的另一条线路开始产生了。

在明代万历年间,大量的晋陕茶商云集湖广,羊楼洞周边茶叶贸易达到从来没有的繁荣,明代政府也将‘茶马互市’作为税收的重要手段,因为饮食习惯的原因,茶慢慢已经成为外族的必需品,明政府将茶叶贸易的控制作为控制外族的重要手段之一。

与方逢时同时促成‘隆庆和议’的王崇古在任同宣总督的时候这样描述‘互市’的情况:“布帛、菽粟、皮革远自江淮、湖广辐辏塞下。

”湖广的特产是什么?谁都知道,其中一定有茶。

王崇古作为晋商权利的维护人,为什么晋商不约而同的来到湖广地区经营茶?湖广地区的什么茶在这个时候进入他们的视野?使他们
放弃川陕官茶,改用湖广茶,并且有时候是冒着走私的风险。

王崇古与方逢时是惜惜相惜的人物,晋商与湖农的结合是方逢时至交张居正‘重商重农,农商结合’的经济思想的完美体现。

方逢时是重情重义的人,张居正儿子在天启二年得以平反,就是方逢时儿子的不懈努力的结果。

以方逢时的个性和能力,赤壁羊楼洞的茶可能是方逢时及土兵随身携带使用的一个无意识的行为,让蒙古上下层认识了茶的好处,这种茶应该是带有药性的,所以符合羊楼洞茶的特点。

随后方逢时的好友,同样是权贵的王崇古及其背后的晋商抓住了这一商机,推动了以羊楼洞为中心的湖广茶从汉口到蒙古,从而走向世界的一条新的,影响全世界的‘万里茶马之路’。

所以,综上所述。

羊楼洞应该当之无愧的是最早的‘万里茶马古道’之源头。

以上说法为‘抛砖引玉’。

请大家博引证论,还原真实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