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1:第10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 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的恩格斯,1844年8月在巴黎与 马克思会见,之后这两位历史巨人就结为挚友,共同 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一起奋斗了近40年。
对于马克思的了解,最清楚的莫过于恩格斯;对于马 克思的逝世,最哀痛的莫过于恩格斯;对于马克思逝 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的洞察,最深刻的也莫过于恩 格斯。因而,这篇讲话对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 的悼念,对马克思生前为无产阶级作出的贡献给予 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赞颂。哀悼深切,评价准确,字 字珠玑。
参考答案:作者在评述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的时候 说:“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 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所以 马克思的逝世,首先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不可估量的 损失”。但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 践,所以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说,课文正文部分的 安排是恰当的。所以,从马克思逝世造成的损失上说, 第二段总领部分的安排(先说“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 阶级”,后说“对于历史科学”)是恰当的,在展开论 述时,先理论后实践的安排也是恰当的,两者并不矛 盾。
辨字注音
①雇佣.( ) ②撰.稿( ) ③扼.要( )
④芜.杂( ) ⑤诽.谤.(
) ⑥苍穹.( )
⑦浅尝辄.止( ) ⑧卓.有成效( )
答案:①yōng ②zhuàn ③è ④wú ⑤fěi bàng ⑥qióng ⑦zhé ⑧zhuó
①量
估量( 重量(
豁然开朗( )
) )
②豁 豁出去( )
豁拳(
答案:达尔文的发现是生物界的一场革命,这里用达 尔文的发现与马克思的发现进行类比,目的是说明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是人类社会的一场 革命,同达尔文的发现一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马克思还发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 律”,这个“特殊的运动规律”指什么?这一发现有什 么重大意义?
答案: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就是剩余价值规 律。这个特殊规律的发现,使那些一直“在黑暗中摸 索”的经济学家和社会主义批评家们一下子“豁然 开朗”了。说明了马克思这一发现有着划时代的伟 大意义。
其二,从目的上看,马克思主义者悼念自己的领袖人 物不仅仅是寄托哀思,更主要的目的在于评价领袖 的思想和业绩,以便教育和鼓舞战斗的无产阶级和 广大革命群众。这便决定了作者表达悲痛哀思的方 式是含蓄的。
2.在“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 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个总领性的句子中“欧美战 斗的无产阶级”在前,“历史科学”在后,而文章在 展开论述的时候,却先谈马克思在“历史科学”方面 的贡献,后讲马克思对“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的革 命上的贡献,语序前后不一,这是为什么?
)
③给
供给( 送给(
) )
抹杀(
④抹 抹布(
抹墙(
) ) )
答案:①liɑng liàng ②huò huō huá ③jǐ gěi ④mǒ mā mò
结构图解
重点突破
1.马克思的逝世使恩格斯极度悲痛,但第1段却采用 叙述的方式含蓄表达对马克思的悼念之情,对此该如 何理解? 参考答案:其一,从身份上看,恩格斯是代表全世界 无产阶级来悼念自己的领袖,这种特殊的身份,再加 上特殊的环境,使作者不能把自己异常悲痛的情绪 完全带入悼词,从个人之间的特殊关系来抒发自己 的心情。
叙述可以记清事实,议论可以阐明观点,抒情可以吐 露情怀,三者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使演讲辞的观点 和材料高度统一,而且会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2.结构严谨,衔接自然 悼词的整个结构十分严谨,各部分之间,每层意思
之间充满内在联系:革命家马克思和科学家马克思的 统一;作为科学家,他的两大发现之间的统一,他的科 学研究成果和他对科学事业的看法的统一;作为革命 家,他的斗争事迹和斗争风格的统一,在斗争中他的爱 与憎的联系等。评价时围绕“革命家”和“思想家” 两方面来论述,第2段是个总纲。为了使上下文紧密联 系,有的地方用了过渡段,有的地方用了一些承递性语 句。
而对马克思革命的科学观的评价,就说明了马克思是 一个完全新型的“科学巨匠”,他不是一位远离革命 实践的书斋学者,而是一位将科学与革命斗争密切相 连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这样就把科学家的马克思 和革命家的马克思融合在一起,为下段评价马克思的 革命实践做了铺垫。
观点争鸣
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我们把这一切都考虑过了,如 果我们生活的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 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而现 在好多同学看着社会上流行什么就想着将来从事这一 行业,请你谈谈对将来职业选择的看法。 思路提示一:选择职业可以说是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 第一步,对职业的选择要慎重,不能太过随意,选择正 确的职业,对于顺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很大的帮 助。起点决定高度,职业选择的眼光要高一些。
3.如何理解第6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这一段具有过渡的作用。但是它的特点 是含有两层过渡。“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是 承上,是第5段的总结。“这样”指的是第5段中的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 现”,都“不是浅尝辄止”。“但是这在他身上远 不是主要的”是启下,即过渡到评述马克思的革命 的科学观,这是本段内部的过渡。
比如整个第2段、第4段的“不仅如此”,第6段的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第7段的“因为马克思 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第8段的“正因为这样”等等, 这些语句,不仅使段落过渡自然,文章段落之间的联 系极为紧密,结构严谨,而且使得论述内容重点突出, 层次井然,加强了论述的严密性与完整性。
探究
1..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为什么 要用达尔文的发现作类比?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走近作者
恩格斯(1820—1895),全名弗里德里希·恩格 斯,与马克思同为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 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领袖。 他和马克思共同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在马克思 逝世后恩格斯整理和出版了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 第二、三卷。
写作背景
1883年3月17日,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葬礼 在伦敦郊区的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在葬礼上用英 语发表了这篇演说。
悼词
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或文章,是演讲辞的一种。 悼词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点明悼念对象,通常介绍其生前身份、简历、因何 逝世、逝世时间、终年岁数等。 (2)扼要地介绍逝者生前的事迹,突出其对社会的贡献, 恰如其分地评价其一生。 (3)对逝者表示哀悼,并勉励生者化悲痛为力量,以实 际行动做好工作来纪念逝者。悼词来讲,特别应该学习 马克思志存高远的精神:“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 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 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 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 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 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 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
这些叙述和描写是为下面的议论服务的。叙述、描 写、议论的综合运用,使演讲辞一开始,就表达了作 者对马克思逝世无比悲痛的感情,使听众受到强烈的 感染和震撼。对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多用叙述形 式;对马克思的各种贡献、发现的阐述和评价,采用 议论形式;而在叙述和议论之中,又运用带有强烈感 情色彩的词语或修辞手法,抒发了对马克思的尊敬、 爱戴和悼念的真挚感情。
3.从写作方法的角度看,“两个发现”与“他所研究 的每一个领域”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要写出“两个 发现”后,又写到其他领域?
答案: “两个发现”与“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 是“点”与“面”、“详”与“略”的关系。这样 写表明马克思作为一位科学家研究的领域之广、成 绩之大。
THANKS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 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 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 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 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 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写法借鉴
1.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 式 如第一段,详细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3月14日下 午两点三刻”,接着具体描写了马克思逝世时从容安 详的神态:“安静地睡着了—— 但已经永远地睡 着 了。”第二段用议论的方式阐述马克思的逝世是世界 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巨大损失。通过叙述描写给读者 留下一个鲜明感人的印象——马克思为无产阶级革命 事业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人是坐在安乐椅上 逝世的。
对于马克思的了解,最清楚的莫过于恩格斯;对于马 克思的逝世,最哀痛的莫过于恩格斯;对于马克思逝 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的洞察,最深刻的也莫过于恩 格斯。因而,这篇讲话对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 的悼念,对马克思生前为无产阶级作出的贡献给予 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赞颂。哀悼深切,评价准确,字 字珠玑。
参考答案:作者在评述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的时候 说:“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 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所以 马克思的逝世,首先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不可估量的 损失”。但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 践,所以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说,课文正文部分的 安排是恰当的。所以,从马克思逝世造成的损失上说, 第二段总领部分的安排(先说“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 阶级”,后说“对于历史科学”)是恰当的,在展开论 述时,先理论后实践的安排也是恰当的,两者并不矛 盾。
辨字注音
①雇佣.( ) ②撰.稿( ) ③扼.要( )
④芜.杂( ) ⑤诽.谤.(
) ⑥苍穹.( )
⑦浅尝辄.止( ) ⑧卓.有成效( )
答案:①yōng ②zhuàn ③è ④wú ⑤fěi bàng ⑥qióng ⑦zhé ⑧zhuó
①量
估量( 重量(
豁然开朗( )
) )
②豁 豁出去( )
豁拳(
答案:达尔文的发现是生物界的一场革命,这里用达 尔文的发现与马克思的发现进行类比,目的是说明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是人类社会的一场 革命,同达尔文的发现一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马克思还发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 律”,这个“特殊的运动规律”指什么?这一发现有什 么重大意义?
答案: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就是剩余价值规 律。这个特殊规律的发现,使那些一直“在黑暗中摸 索”的经济学家和社会主义批评家们一下子“豁然 开朗”了。说明了马克思这一发现有着划时代的伟 大意义。
其二,从目的上看,马克思主义者悼念自己的领袖人 物不仅仅是寄托哀思,更主要的目的在于评价领袖 的思想和业绩,以便教育和鼓舞战斗的无产阶级和 广大革命群众。这便决定了作者表达悲痛哀思的方 式是含蓄的。
2.在“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 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个总领性的句子中“欧美战 斗的无产阶级”在前,“历史科学”在后,而文章在 展开论述的时候,却先谈马克思在“历史科学”方面 的贡献,后讲马克思对“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的革 命上的贡献,语序前后不一,这是为什么?
)
③给
供给( 送给(
) )
抹杀(
④抹 抹布(
抹墙(
) ) )
答案:①liɑng liàng ②huò huō huá ③jǐ gěi ④mǒ mā mò
结构图解
重点突破
1.马克思的逝世使恩格斯极度悲痛,但第1段却采用 叙述的方式含蓄表达对马克思的悼念之情,对此该如 何理解? 参考答案:其一,从身份上看,恩格斯是代表全世界 无产阶级来悼念自己的领袖,这种特殊的身份,再加 上特殊的环境,使作者不能把自己异常悲痛的情绪 完全带入悼词,从个人之间的特殊关系来抒发自己 的心情。
叙述可以记清事实,议论可以阐明观点,抒情可以吐 露情怀,三者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使演讲辞的观点 和材料高度统一,而且会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2.结构严谨,衔接自然 悼词的整个结构十分严谨,各部分之间,每层意思
之间充满内在联系:革命家马克思和科学家马克思的 统一;作为科学家,他的两大发现之间的统一,他的科 学研究成果和他对科学事业的看法的统一;作为革命 家,他的斗争事迹和斗争风格的统一,在斗争中他的爱 与憎的联系等。评价时围绕“革命家”和“思想家” 两方面来论述,第2段是个总纲。为了使上下文紧密联 系,有的地方用了过渡段,有的地方用了一些承递性语 句。
而对马克思革命的科学观的评价,就说明了马克思是 一个完全新型的“科学巨匠”,他不是一位远离革命 实践的书斋学者,而是一位将科学与革命斗争密切相 连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这样就把科学家的马克思 和革命家的马克思融合在一起,为下段评价马克思的 革命实践做了铺垫。
观点争鸣
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我们把这一切都考虑过了,如 果我们生活的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 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而现 在好多同学看着社会上流行什么就想着将来从事这一 行业,请你谈谈对将来职业选择的看法。 思路提示一:选择职业可以说是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 第一步,对职业的选择要慎重,不能太过随意,选择正 确的职业,对于顺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很大的帮 助。起点决定高度,职业选择的眼光要高一些。
3.如何理解第6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这一段具有过渡的作用。但是它的特点 是含有两层过渡。“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是 承上,是第5段的总结。“这样”指的是第5段中的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 现”,都“不是浅尝辄止”。“但是这在他身上远 不是主要的”是启下,即过渡到评述马克思的革命 的科学观,这是本段内部的过渡。
比如整个第2段、第4段的“不仅如此”,第6段的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第7段的“因为马克思 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第8段的“正因为这样”等等, 这些语句,不仅使段落过渡自然,文章段落之间的联 系极为紧密,结构严谨,而且使得论述内容重点突出, 层次井然,加强了论述的严密性与完整性。
探究
1..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为什么 要用达尔文的发现作类比?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走近作者
恩格斯(1820—1895),全名弗里德里希·恩格 斯,与马克思同为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 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领袖。 他和马克思共同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在马克思 逝世后恩格斯整理和出版了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 第二、三卷。
写作背景
1883年3月17日,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葬礼 在伦敦郊区的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在葬礼上用英 语发表了这篇演说。
悼词
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或文章,是演讲辞的一种。 悼词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点明悼念对象,通常介绍其生前身份、简历、因何 逝世、逝世时间、终年岁数等。 (2)扼要地介绍逝者生前的事迹,突出其对社会的贡献, 恰如其分地评价其一生。 (3)对逝者表示哀悼,并勉励生者化悲痛为力量,以实 际行动做好工作来纪念逝者。悼词来讲,特别应该学习 马克思志存高远的精神:“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 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 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 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 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 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 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
这些叙述和描写是为下面的议论服务的。叙述、描 写、议论的综合运用,使演讲辞一开始,就表达了作 者对马克思逝世无比悲痛的感情,使听众受到强烈的 感染和震撼。对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多用叙述形 式;对马克思的各种贡献、发现的阐述和评价,采用 议论形式;而在叙述和议论之中,又运用带有强烈感 情色彩的词语或修辞手法,抒发了对马克思的尊敬、 爱戴和悼念的真挚感情。
3.从写作方法的角度看,“两个发现”与“他所研究 的每一个领域”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要写出“两个 发现”后,又写到其他领域?
答案: “两个发现”与“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 是“点”与“面”、“详”与“略”的关系。这样 写表明马克思作为一位科学家研究的领域之广、成 绩之大。
THANKS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 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 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 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 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 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写法借鉴
1.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 式 如第一段,详细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3月14日下 午两点三刻”,接着具体描写了马克思逝世时从容安 详的神态:“安静地睡着了—— 但已经永远地睡 着 了。”第二段用议论的方式阐述马克思的逝世是世界 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巨大损失。通过叙述描写给读者 留下一个鲜明感人的印象——马克思为无产阶级革命 事业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人是坐在安乐椅上 逝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