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告状研究过程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告状研究过程范文
一、研究的缘起。

你知道吗?在幼儿园里呀,那些小不点们可有趣了。

有一天我去幼儿园做志愿者,就发现一个特别好玩的现象——幼儿告状。

就像有个小娃娃跑过来,拉着老师的衣角,奶声奶气地说:“老师,小明抢我的玩具!”那小模样可认真了。

我当时就想,这幼儿告状背后肯定有不少门道呢,于是就决定好好研究研究。

二、研究目标。

我就想搞清楚,这些小宝贝们为什么要告状呀?是真的遇到了不公平的事情,还是有其他的小秘密呢?还有啊,他们告状的时候都在想些什么?不同年龄的幼儿告状又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呢?
三、研究对象。

我选了咱们镇上的三所幼儿园,这里面有小班、中班和大班的小朋友。

总共选了大概100个小朋友作为研究对象呢。

就像从一个装满可爱小糖果的罐子里,挑出了不同口味的100颗小糖果一样。

四、研究方法。

# (一)观察法。

1. 自然观察。

我就像一个小侦探一样,悄悄地躲在幼儿园的角落里观察小朋友们。

在游戏时间,我看到有个小班的小女生,她正拿着一个小布娃娃玩得开心呢。

突然,另一个小男生跑过去,一把抢走了布娃娃。

小女生的嘴巴一下子就瘪了起来,然后“噔噔噔”地跑到老师面前,指着小男生说:“老师,他抢我的娃娃。

”老师就过去处理了这个事情。

通过这样的自然观察,我能看到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告状场景。

2. 事件取样观察。

我专门记录那些有告状行为发生的事件。

比如说,我准备了一个小本子,每次看到有小朋友告状,就赶紧把时间、地点、告状的小朋友是谁、被告状的小朋友做了什么、告状的内容等等都记下来。

就像记录一场场精彩的小短剧一样。

# (二)访谈法。

1. 与幼儿访谈。

我会蹲下来,和小朋友们平视,然后用特别温柔的声音问他们。

比如说,我问一个中班的小朋友:“宝贝,你刚刚为什么要告诉老师小明推你呀?”小朋友就会眨着大眼睛说:“他推我,我疼,老师会批评他的。

”从他们的回答里,我能了解到他们告状的一些想法呢。

2. 与教师访谈。

我也和幼儿园的老师们聊天。

老师们可都是经验丰富的“幼儿专家”呢。

有个老师告诉我:“大班的小朋友告状有时候可有意思了,他们会觉得自己是在维护规则,像个小大人一样。

”老师们的这些经验对我的研究也特别有帮助。

五、研究过程。

# (一)第一阶段:初步观察与记录。

在这个阶段,我就像个勤劳的小蜜蜂一样,整天在幼儿园里跑来跑去观察小朋友们。

我发现小班的小朋友告状大多是因为自己的东西被抢了或者被别人弄疼了。

比如说,有个小班的小男生,他的小卡车被另一个小朋友拿走了,他就立刻哭着去告状。

而中班的小朋友呢,除了这些原因,还会因为觉得别人违反了游戏规则而告状。

就像在搭积木的时候,如果有个小朋友把大家一起搭的城堡推倒了,就会有其他小朋友跑去告诉老师。

大班的小朋友告状就更复杂一些了,他们有时候会因为一些道德方面的事情告状,像有个小朋友说谎了,就会被其他大班小朋友告到老师那里去。

# (二)第二阶段:深入访谈与分析。

我开始和小朋友们还有老师们进行更深入的访谈。

我发现小朋友们告状的时候,心里其实有很多小想法。

有个小班的小朋友告诉我:“老师是最厉害的,她会帮我把玩具拿回来。

”这说明小班的小朋友告状很多时候是为了寻求老师的保护呢。

中班的小朋友则说:“大家都要遵守规则,他不遵守,我就要告诉老师。

”这显示出中班小朋友已经开始有规则意识了。

大班的小朋友就更有自己的想法了,有个大班小朋友说:“说谎是不对的,我要让老师知道,让他改正。

”这表明大班小朋友已经有了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

# (三)第三阶段:总结与归纳。

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研究,我就开始总结啦。

我发现幼儿告状的原因可以分成几类呢。

首先是寻求保护,像小班小朋友被欺负了就找老师告状。

其次是维护规则,中班和大班小朋友在这方面表现得比较明显。

还有就是道德判断,大班小朋友在这方面的告状更多一些。

而且不同年龄的幼儿告状的方式也不一样。

小班小朋友比较直接,哭着就去告状了;中班小朋友会稍微有条理一些,能把事情说清楚;大班小朋友则会像个小大人一样,说得头头是道。

六、研究结果。

1. 告状原因。

寻求保护:小班幼儿告状中这种原因占比较大,他们在遇到自己无力解决的情况,如物品被抢、身体受到伤害时,会第一时间向权威人物(老师)寻求帮助。

维护规则:中班和大班幼儿逐渐有了规则意识,当他们发现其他幼儿违反游戏规则或者班级常规时,会通过告状来维护规则的严肃性。

道德判断:大班幼儿开始有了简单的道德观念,对于说谎、欺负弱小等他们认为不道德的行为会进行告状。

2. 告状方式。

小班幼儿:告状方式比较简单、直接,通常伴随着情绪反应,如哭、拉着老师等,语言表达比较简短,往往只是说出事情的结果,如“他抢我玩具”。

中班幼儿:能够较清晰地描述事件的过程,在告状时情绪相对稳定,会说明是谁做了什么违反规则的事情,如“在玩滑梯的时候,小明不排队就插队了”。

大班幼儿:告状时语言表达完整、有条理,不仅能陈述事件,还能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要求,如“小红说谎了,说谎是不对的,老师应该让她道歉”。

七、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在这个研究过程中呀,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说,我可能没有完全捕捉到每个小朋友告状背后的所有想法,毕竟小朋友的小脑袋里想法可多了,像个神秘的小宇宙。

还有啊,我的研究只是在咱们镇上的三所幼儿园进行的,可能不能代表所有的幼儿。

展望未来呢,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关注幼儿告状这个有趣的现象。

也希望能有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比如说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幼儿告状行为有没有差异呢?或者研究如何引导幼儿正确地处理问题,而不是总是告状呢?这就像打开一扇通往更有趣世界的大门,里面还有好多宝藏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