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有哪些护理观察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后有哪些护理观察要点?
1)根据麻醉类型及手术方式安置患者的体位
(1)根据麻醉类型安置患者的体位:①全麻未清醒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使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易于流出,避免误吸。

②蛛网膜下腔麻醉者,取平卧或头低卧位6〜8h,防止脑脊液外渗而致头痛。

③硬脊膜外阻滞者,平卧6h后根据手术部位安置体位。

(2)根据手术方式安置患者的体位:①颅脑手术者,如无昏迷或休克,可取15。

〜30。

头高脚低斜坡卧位。

②颈、胸部手术者,取半坐卧位,以利于呼吸和引流。

③脊柱或臀部手术者,应取俯卧或仰卧位。

④腹部手术者,取低半坐卧位或斜坡卧位,以减少腹壁张力,减轻患者伤口张力,减轻患者伤口疼痛感,同时便于引流,并可使腹腔渗血、渗液流入盆腔,避免形成膈下脓肿,使炎症局限。

⑤休克患者,取中凹卧位或平卧位,头、躯干抬高20。

〜30。

,下肢抬高15。

〜20。

,以利于增加回心血量。

对于年龄较大、合并有心脑血管功能减退的患者,术后不宜过早下床活动,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卧床休息,对患者应进行体位护理指导并做相关讲解,以预防压疮发生。

2)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监测:手术后对患者常规给予31∕min吸氧及心电监护。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监测意识、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等。

对于中、小型手术患者,手术当日每小时测量
1次生命体征,监测6〜8h至生命体征平稳。

对大手术、全麻及危重患者,必须密切观察,每15〜30min测量生命体征1次直至病情稳定,随后遵医嘱进行定时测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2)中心静脉压监测:如果手术中有大量血液、体液丢失,在术后早期应监测中心静脉压。

中心静脉压正常值为8〜12CmH20,低于8cmH2。

提示血容量不足,应加快输液速度,必要时增加胶体或血制品的输注,以补充血容量。

高于12CInH20提示血容量过多或心功能不全,此时应限制输液总量并使用强心药物。

(3)体液平衡监测:外科手术患者容易发生体液平衡失调,从而出现水、电解质紊乱,也可能发生酸中毒或碱中毒。

因此,应定期进行血电解质测定,发现电解质缺乏时及时补充纠正。

同时术后应观察24h出入量,观察并记录每小时尿量,判断患者是否出入平衡。

(4)其他:特殊监测项目需根据原发病及手术情况而定。

如颅脑手术后的患者监测颅内压及患者意识、瞳孔情况;糖尿病患者术后需定时监测血糖变化;血管疾病患者术后定时观察指(趾)端末梢循环状况等。

3)疼痛的护理
疼痛是患者术后48h内主要并发症,手术后疼痛是临床最常见和最需要紧急处理的急性伤害性疼痛,可直接影响术后的康复。

因此医务人员要及时关注患者的疼痛症状,根据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流程,完善的疼痛评估体系,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的疼痛方案。

按照三阶梯止痛原则,严格遵医嘱给予止痛药,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疼痛的症状,另外镇
痛泵的使用也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

4)饮食和静脉输液
对于局麻患者术后一般都可以普通饮食,无特殊限制。

但在其他麻醉方式下的手术患者因病情不同而有所差异。

腹部手术应根据病情需禁饮食,行胃肠减压,常规静脉输注营养液,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待肛门排气、医生拔除胃管后,少量多次饮水,1〜2日内进流食(如米汤、菜汤、鱼汤等),2日后进半流食(如稀饭、无糖低脂牛奶、鸡蛋羹、面条等),逐渐过渡到软食(汽水肉),然后再恢复至普食。

非腹部手术后,全麻后禁食,完全清醒后4〜6h方可饮水并注意有无呕吐;椎管内麻醉手术6h后可进食。

而后结合专科情况按医嘱给予饮食。

饮食宜清淡,富含营养,品种丰富,以增进患者食欲,少食多餐,促进康复。

凡术后不能进食的患者应给予静脉输液,输液成分主要是葡萄糖、生理盐水和电解质,根据不同的病情做必要的调整。

5)休息与活动
保持室内安静,减少对患者的干扰,保证其安静休息及充足的睡眠。

术后早期活动不仅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促进肺通气,还能预防术后压疮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利于身体恢复、伤口愈合。

早期患者可先在床上活动,如四肢主动运动、翻身、拍背、深呼吸、咳痰等,待病情允许、体力恢复后,可下床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但切勿过量,避免劳累。

6)管道护理
应当妥善保护和正确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发生扭曲和牵拉。

每天更换引流袋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避免逆行感染。

同时,应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做出相应的处理。

胃肠减压管通常在术后2〜3日胃肠道功能恢复,肛门有排气和肠蠕动,引流液量减少之后拔除。

胸部手术后常规放置胸腔引流管,引流出胸腔内的液体和气体,使肺复张,恢复其呼吸功能。

腹腔手术放置的腹腔引流管,若引流液较少,可于术后1〜2日拔除,若作为预防性使用,则需留置至所预防的并发症可能发生的时间后再拔除,一般为术后5〜7日。

7)伤口的护理
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液和渗血情况。

如有活动性渗血、渗液应及时通知医生做好相应处理,并做好心理护理。

注意观察术后切口包扎是否限制胸、腹部呼吸运动或指(趾)端血液循环。

8)用药护理
药物难免会有一定的不良反应,特别是治疗性药物及营养药物,常会有很常见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给患者讲解药物不良反应的状况及其注意事项,以缓解其紧张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