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国家重大专项科技攻关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奶业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技术集成示范”
课题申请指南
科学技术部农业部
二○○二年七月
前言
为贯彻《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精神,依靠科技进步加速畜牧业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迅速提高奶业科技含量,增强奶产品入世后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推动我国奶业优质、高效发展,科技部决定启动“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奶业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技术集成示范”项目。
本项目旨在通过奶业重大关键技术的研究攻关与产业化技术集成示范,以突破制约我国奶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构建我国奶业科技创新体系与现代奶业产业化生产模式,大幅度提升我国奶业科技创新能力,使奶业成为新时期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及支柱产业。
为了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择课题承担单位,充分调动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积极性,依据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实施管理办法,特制定本《指南》。
第一章申请须知
一、申请内容
针对我国奶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奶业发展对高新技术的迫切需求,本项目在奶牛良种快速繁育、营养调控与饲养管理、优质饲草高效生产、疫病防治、乳品加工与质量监测等领域设置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类课题6个,围绕奶业现代化生产示范在大城市郊区、农区、牧区、农牧交错区设置奶业产业化生产技术集成示范类课题8个。
(一)奶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课题
1、奶牛良种快速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2、奶牛现代集约饲养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3、优质饲草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4、奶牛主要疫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5、乳品加工关键技术及设备的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6、乳品质量安全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二)奶业现代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课题
7、北方大城市郊区奶业现代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
8、南方大城市郊区奶业现代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
9、东北农区奶业现代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
10、华北农区奶业现代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
11、西北农区奶业现代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
12、南方农区奶业现代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
13、农牧交错区奶业现代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
14、北方牧区奶业现代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
二、申请管理
1、由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牵头,成立奶业专项管理办公室。
成员由科技部有关司局(中心)和农业部有关司局的负责人组成。
办公室设在科技部农社司,由科技部农村中心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2、专项管理办公室聘请有关专家组成课题评审专家组,负责课题的评审工作。
3、按照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管理的有关规定,遵循公平、公开、公正、择优的原则进行评审,选择课题承担单位。
三、资金来源
项目国家拨款15000万元。
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课题平均经费700万元,现代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课题平均经费1000万元。
现代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课题,要求申请单位所在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新疆兵团按国拨经费1∶1的比例提供配套资金,申请单位按国拨经费1∶2的比例提供自筹资金,国拨经费主要用于技术依托单位的技术攻关研究与示范。
四、实施年限
本项目实施年限为4年(2002年-2005年)
五、申请资格
1、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不包括外资企业及外资控股企业)、事业单位均可申请,不接受个人申请。
共性关键技术课题申请单位原则上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为主,联合相关企业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申请。
现代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课题申请单位须以企业(应以奶产品加工、奶牛养殖、饲草种植加工等本项目涉及的业务为主)为主体,以地方政府为依托,联合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申请,并经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审核。
示范区建设原则上由企业、地方政府、技术依托单位共同主持。
2、课题负责人须是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科学技术人员,原则
上年龄不超过55周岁,同一申请人不能同时作为两个课题的负责人。
3、所申报的课题要有先进、创新的研究思路,科学、可行的技术路线,明确、可考核的目标;超出申请指南范围要求的申请材料不予受理。
4、联合申请各方须签定共同申请协议,明确规定各自所承担的工作和责任。
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科委、科技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委或所属部门科技(科教)司审定后,进行申报。
每一个联合申请方原则上不超过5个单位,其中企业不超过2-3个,科研院所(或大专院校)不超过2-3个。
六、申请文件的编制与递交
1、申请文件编写:以中文编写,要求语言精炼,数据真实、可靠。
2、申请文的规格要求:一律用A4纸,仿宋体四号字打印并装订。
3、申请文件构成:
(1)申请函
(2)申请人资格审查文件
(3)申请书
(4)附件
4.申请书及有关资料应有法定代表人(或委托授权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全部申请文件须包装完好,封皮上写明申请课题、申请单位名称、地址、邮政编码、电话、联系人及注明“不准提前启封”字样,并加盖单位公章。
5.申请文件一式10份,正本1份,副本9份,在每份申请书上要注明正本和副本,正、副本分别封装并在封面上注明。
一旦正本和副本不符,则以正本为准。
6.申报工作自本公告公布之日起开始,欲申报单位必须根据《申请指南》要求参与申报活动。
《申请指南》及课题申请书可向科技部农村中心索取,或从科技部网站()上直接下载。
7、寄送申请文件的截止日期:2002年7月21日;寄送地点: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生物资源处586房间(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北京2143信箱。
邮编:100045)
8、联系人和电话: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陈兆波崔玉亭(010)68511865
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
魏勤芳郭志伟(010)68512644 (010)68512651
9.只接收在申请截止日期前由申请人或委托代理人面交或邮寄的申请文件。
邮寄时间以北京邮局签收日为准。
项目管理办公室对申请文件在邮寄过程中出现的遗失或损坏不负责任。
七、课题管理
1.经专家评审、择优选定的课题承担单位,按项目管理要求与科技部签定“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任务书。
2.按照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管理办法对课题承担单位进行管理,国拨经费将根据每个课题进展情况按年度分批拨付到承担单位。
3.课题执行期间,项目管理办公室将组织专家对课题进展情况进行阶段性考核,对未按合同执行,达不到阶段考核目标,配套和自筹资金不到位的课题,专项管理办公室有权终止合同。
4.课题完成后,由专项管理办公室对课题进行评估和验收。
第二章申请课题内容与目标
课题1、奶牛良种快速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一、攻关内容
研究高产奶牛快速繁育的综合技术体系;研究选择奶牛产奶性能的分子遗传标记;研究选育优秀种公牛和高产奶牛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研究应用胚胎工程技术建立奶牛良种繁育体系的“最优化”方案;
研究提高奶牛体内胚生产效率的技术体系,包括高效超数排卵技术、胚胎切割、冷冻保存和解冻直接移植技术;研究工厂化生产奶牛胚胎的技术体系,包括活体采卵和体外受精技术,胚胎性别鉴定与性别控制技术,胚胎细胞克隆和胚胎干细胞系技术;研究和开发奶牛胚胎移植药物和器械的产业化生产技术体系。
二、攻关目标
建立我国奶牛良种选育和快速扩繁技术体系和规程,建立高产奶牛核心群25000头以上;培育后备种公牛1500头以上,并经严格的遗传评定选育出优秀种公牛100头以上;在现有后备公牛群中选育出优秀种公牛20-30头;通过优秀种公牛冷冻精液的应用推广获得改良奶牛120-150万头,一代改良牛年产奶量提高500-800千克;
在已有基础上形成2-4个奶牛工厂化胚胎移植中心,年提供奶牛可用胚胎2-3万枚,每头供体牛一次提供可用胚胎5枚以上,体内胚移植受胎率鲜胚达到55%,冻胚达45%,体外胚移植受胎率达到40%;开发奶牛胚胎性别鉴定的PCR试剂盒,鉴定准确率达到90%以上;实现胚胎工程主要药物和器械国产化、商品化生产,性能指标达国际同等水平,成本比国外产品低30%。
申请专利2-3项。
课题2、奶牛现代集约饲养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一、攻关内容
研究奶牛瘤胃发酵优化与定向调控技术、过瘤胃营养素调控技术;研究奶牛乳腺养分合成机制以及提高乳腺养分合成效率、改善牛奶品质的营养调控技术;研究奶牛不同产奶阶段的营养参数,建立奶牛营养平衡评价模型。
制定现代奶牛饲养标准;研究奶牛精料补充料
及添加剂加工技术,开发新型安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研究高产奶牛阶段饲养技术、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技术及工艺;研究奶牛健康长寿饲养管理综合技术体系;研究开发集约化奶牛场自动化管理系统。
二、攻关目标
提出奶牛不同产奶阶段的营养参数和现代饲养标准草案1套,有关内容被行业标准采用;提出优化高产奶牛瘤胃发酵的调控技术1套,示范应用规模达到5000头以上,增加微生物蛋白质合成量15%以上,提高纤维消化率10%以上;提出改善牛奶质量的关键营养调控技术1套,使乳脂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5个百分点,共轭亚油酸含量提高2倍以上,示范应用规模达到5000头;开发奶牛专用安全饲料添加剂预混料2-3种,获得产品生产许可证,年产量达到1000吨以上;开发奶牛专用的过瘤胃补充饲料产品2-3种,年产量达到1万吨以上;提出高产奶牛阶段饲养、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及工艺1套,开发集约化奶牛场自动化管理系统1套,在示范区应用规模达到1万头以上;申请专利2-3项。
课题3、优质饲草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一、攻关内容
针对我国不同奶牛产区的生态条件,筛选优质、高产、抗逆紫花苜蓿新品种,进行紫花苜蓿良种优质、高产扩繁技术研究,种子清选加工、检测和储藏技术研究;研究应用细胞融合、基因工程生物技术选育优良紫花苜蓿新品种;研究苜蓿田间高效生产技术;研究苜蓿优质干草收获加工贮存技术;研究饲用玉米、苜蓿青贮新技术,包括饲用玉米整株青贮技术、紫花苜蓿半干裹包青贮技术等,开发微生物添加剂等改善青贮质量的添加剂。
二、攻关目标
筛选培育适合于不同区域条件的苜蓿新品种7~8个,其中3-4个通过审定;
研究提出苜蓿良种繁育、清选加工、贮藏技术1套,辐射推广5000公顷;建立紫花苜蓿种子生产基地3-6个,每个基地面积达到200公顷以上,种子平均产量达1吨/公顷;年提供苜蓿种子5000吨以上。
研究提出适合于不同区域条件的优质苜蓿高产栽培技术、优化配置模式和方案4~5项,使干物质产量提高20%以上;提出苜蓿主要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一套,使苜蓿产量损失下降30%;建立紫花苜蓿高产示范田1000公顷以上,干草产量达15吨/公顷以上;在
有关试区示范推广集成技术10万公顷,年产干草100万吨以上。
提出苜蓿优质干草收获、加工、调制技术及工艺3~5种,2-3种核心设备研制取得产品检测报告,并建立完善的生产线,干草捆粗蛋白含量达到18%以上,牧草田间收获干物质损失率下降10个百分点。
研究提出奶牛饲用玉米青贮技术及产业化生产工艺2套,开发微生物青贮添加剂1-2种,提高青贮饲料养分保护率10%以上;半干裹包苜蓿青贮的粗蛋白含量20%以上,年应用处理青饲料20万吨以上。
申请专利2-3项。
课题4、奶牛主要疫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一、攻关内容
研究制订奶牛重大疫病检疫技术标准;研究制订适用于我国各种类型和规模的奶牛场的奶牛主要疫病监测和防控技术体系;研究并产业化开发奶牛隐性乳房炎、隐性子宫内膜炎、传染性胸膜肺炎、布鲁氏菌病、结核、蹄病等常见疫病的特异、灵敏和快速诊断技术;开发上述疫病高效疫苗,中草药制剂等。
二、攻关目标
提出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有关规定接轨的奶牛重大疫病检疫技术标准1套;制定出适合我国城郊、农、牧区等不同生产模式的主要疫病防治技术规范各1套,在各主要示范区推广应用,示范总规模达到10000头以上,疾病发病率降低50%;建立奶牛隐性乳房炎、隐性子宫内膜炎等疫病的快速诊断技术5-6套,开发出诊断试剂盒4-6个,其中2-3个取得中试批文,2-3个获得新兽药证书,每个试剂盒在示范区推广应用5万份以上,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达到95%以上;开发出高效疫苗3-5个,其中2-3个取得中试批文,1-2个获得新兽药证书,每个疫苗在示范区应用3万份以上;开发中草药制剂或中西结合药剂2-3种,并取得新兽药证书,每个产品商品化生产50吨以上,疗效达到90%;申请专利2-3个。
课题5、乳品加工关键技术及设备的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一、攻关内容
研究开发新型婴儿配方奶粉和功能性配方奶粉生产工艺与技术;研究适合中国市场消费的干酪制品加工技术与工艺;筛选、培育、优化生产发酵奶的菌种;开发直投式发酵乳生产技术和乳蛋白改性技术;研究膜技术在乳品加工中的应用及其配套设备的开发;研究开发奶粉全自动充氮包装机和液体奶无菌灌装机。
开发新型婴儿奶粉品种2-3种,功能性奶粉3-5种,年产量达6000吨以上;干酪产品2-3种,年产量达1000吨以上;建立发酵剂优良菌种资源库,并开发新型直投式发酵剂2-3种,每年应用生产发酵乳制品6万吨以上;开发改性蛋白制品1-2种,年产量达500吨以上;建立高效低耗的膜技术应用示范线1条;开发新型奶粉全自动充氮包装机和液体奶无菌罐装机各1套,年销售量达到50台以上,产品质量达到90年代末国际先进水平,价格比国际同类产品低30%以上;申请专利2-3项。
课题6、乳品质量安全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一、攻关内容
研究、制定原料奶和液态奶的GMP规范,包括乳制品加工GMP 规范通则、专用规范和认证体系;制定乳制品加工GMP推广与追踪检查机制;研究制定原料奶及液态奶加工的HACCP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研究开发原料奶营养成分的快速检测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抗生素残留、农药残留、霉菌毒素和主要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制定指标体系和检测标准;研究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全国奶业质量检测网。
开发原料奶质量现场快速测定技术和仪器1-2套,年产40套以上,并建立测定技术规程;建立常用抗生素、农药残留、霉菌毒素的快速检测方法及相应的技术标准,研制与开发3-5个快速检测试剂盒,实现商品化生产;建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及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主要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开发出2-4个快速高效检测试剂盒,实现商品化生产;建立原料奶的HACCP控制体系,原料奶菌落总数控制在10万个/毫升以内,构建液态奶生产HACCP控制体系,在主要示范区推广应用。
课题7、北方大城市郊区奶业现代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
一、攻关内容
研究优质高产饲草和饲料作物产业化生产、加工与贮存技术;核心高产牛群选育与快速扩繁技术;全混合日粮饲养技术;奶牛场生产自动化与智能管理技术;北方规模化奶牛场疫病防治技术规程;废气物无害化处理与利用技术;生产过程在线安全监测技术。
二、攻关目标
示范区奶牛存栏数达到3万头;成母牛平均年单产达到8500千克,乳脂率3.5%以上、乳蛋白3.1%以上。
示范区内机械挤奶比率达到100%,智能管理程度达到90年代末国际先进水平,劳动生产效率提高5倍以上。
参加DHI测定的奶牛头数达到1.5万头,适繁母牛年繁殖率大于85%,培育核心高产奶牛1万头,每年为示范区外提供良种奶牛3000-5000头。
生产精料配合饲料6万吨。
筛选引进优质苜蓿、青贮玉米和小黑麦品种2-3个,建立苜蓿生产基地1万公顷,干草产量达到每亩1吨以上,饲用玉米生产基地1万公顷,腊熟期鲜草产量达到每亩5吨以上,小黑麦生产基地5000公顷,干草产量达到每亩500千克以上。
建立北方地区规模化奶牛场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技术方案,主要疾病年发病率低于8%,死亡率控制在2%以下,奶牛场污物排放达到国家环保要求。
建立原料奶和奶产品安全控制检测体系,形成以液态奶为主体的牛奶加工技术体系,开发液态奶和高档奶酪等新产品5-8种。
课题8、南方大城市郊区奶业现代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
一、攻关内容
研究克服奶牛热应激的环境控制和营养调控技术;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奶牛个体识别与自动化饲喂技术;高产奶牛营养代谢病的综合防治技术;奶牛场信息化管理技术;规模化奶牛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生产过程在线监测技术;筛选推广适于我国南方炎热和多雨气候条件的优质高产青贮饲料品种。
二、攻关目标
示范区奶牛存栏数达到3万头,成母牛平均年单产达到9000千克,乳脂率3.6%以上、乳蛋白3.1%以上。
示范区内机械挤奶比率达到100%,智能管理水平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
参加DHI测定奶牛头数达到1.5万头,适繁母牛年繁殖率大于80%,通过胚胎移植和核心群选育技术,使核心高产奶牛达到1万头,每年为示范区外提供良种奶牛3000-5000头。
建立规模化奶牛场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技术规范,主要疾病年发病率低于10%,死亡率在3%以下,奶牛场废弃物排放达到国家环保
要求。
生产精料配合饲料6万吨。
筛选引进优质苜蓿和饲用玉米新品种2-3个,建立苜蓿生产基地1万公顷,干草产量达到每亩1.2吨以上,饲用玉米生产基地1万公顷,腊熟期鲜草亩产量达到5吨以上。
建立原料奶和奶产品安全控制检测体系,实现奶产品质量在线监控,形成以液态奶为主体的牛奶加工技术体系,开发液态奶新产品和高档奶制品等新产品5-8种。
课题9、东北农区奶业现代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
一、攻关内容
研究奶牛良种选育与快速扩繁技术体系;东北寒区高产饲草与饲料作物品种筛选及产业化生产技术;规模化和农户规范化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寒冷地区犊牛冬季腹泻等主要疾病的防治技术;乳品质量快速检测技术体系;牛舍冬季防寒保温技术;防疫、机械挤奶、牛奶收集、饲料生产等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配套。
二、攻关目标
示范区良种及改良奶牛存栏数达到15万头,成母牛平均产奶量
达到6500千克以上,乳脂率3.5%以上、乳蛋白3.0%以上,奶牛繁殖率80%以上。
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培育高产核心母牛群1万头以上,平均产奶量达到8000千克,鲜胚移植受胎率55%以上,建立奶牛良种登记制度与高产奶牛选育技术体系。
生产精料配合饲料30万吨。
筛选引进适合东北寒冷气候条件的优质高产苜蓿与饲用玉米品种3-4个,建立苜蓿生产基地5万公顷以上,干草产量达到每亩700千克以上,建立青贮玉米生产基地5万公顷以上,腊熟期青贮玉米鲜草产量达到每亩6吨以上。
建立东北农区的疫病防治、饲料生产与供给、集中机械挤奶与收集的社会综合配套技术服务体系和相应技术规范,使主要疫病发病率减少到10%以内,犊牛死亡率低于5%,80%以上的奶牛采用机械挤奶。
建立东北地区牛奶质量快速监测技术体系,开发4-5种新型乳制品品种。
课题10、华北农区奶业现代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
一、攻关内容
研究应用常规人工受精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提高和扩大优秀核心种群覆盖率;华北地区优质饲草和饲料作物品种筛选及产业化生产技术;优质青贮饲料调制与高效利用技术;秸秆加工调制技术;奶牛精料配合与加工技术体系;产科疾病快速检测与防治技术;牛奶质量快速检测技术;防疫、饲料配给、机械挤奶与牛奶收集等先进适用技术的组装配套;制订奶牛养殖小区规范化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二、攻关目标
示范区良种及改良奶牛存栏数达到8万头以上,成母牛平均产奶量达到6500千克以上,乳脂率3.4%以上、乳蛋白3.1%以上,奶牛繁殖率80%以上。
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培育高产核心母牛群1万头以上,平均产奶量达到8000千克,鲜胚移植受胎率55%以上,建立奶牛良种登记制度与高产奶牛选育技术体系。
生产精料配合饲料16万吨。
筛选引进优质高产苜蓿和饲用玉米品种2-3个,建立高产苜蓿生产基地3万公顷以上,苜蓿干草产量达到每亩1吨以上;建立青贮玉米生产基地5万公顷以上,腊熟期青贮玉米鲜草产量达到每亩5吨以
上。
建立华北地区奶牛“统一防疫、统一饲料配方、统一管理、集中机械挤奶与牛奶收集”的综合配套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相应技术规范,使主要疾病发病率降低到10%以内,死亡率5%以内,配合饲料入户率达到90%以上,机械挤奶比例达到80%以上。
建立华北地区牛奶质量快速监测技术体系,开发4-5种新型乳制品品种。
课题11、西北农区奶业现代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
一、攻关内容
研究应用奶牛良种快速繁育技术;规范化饲养管理技术;耐干旱优质牧草和青贮玉米品种筛选及产业化生产技术;牛奶质量快速检测等关键技术;特色乳制品开发与商品化生产;防疫、机械挤奶、牛奶收集、饲料生产等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配套。
二、攻关目标
示范区内存栏良种和改良牛4万头,成母牛单产达到6000千克以上,乳脂率3.5%、乳蛋白3.0%以上,繁殖率80%以上。
培育核心高产奶牛1万头,平均单产8000千克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