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的康复医疗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之,病情過於嚴重,根據經驗
或有明確的依據表明:無論何種康復 措施都不可能使神經功能的嚴重缺損 獲得有意義的恢復(特別是在必須考 慮投入--產出的效益分析)時,如植 物狀態、嚴重的完全性失語或認知功 能障礙、身體過於虛弱等則不應當選 來作為康復的對象,但可轉到長期照 顧機構內。這時需要的是長期的護理 照顧,而不是主動性的康復訓練。
2 .下肢功能的恢復:一般認為,95%的患 者恢復到平臺期的時間為發病後4-11周。 由於各研究的方法不同,下肢功能恢復的 百分比也不同。能夠恢復獨立步行者的百 分率為53%-80%。而有研究將患者按下肢 癱瘓程度分為無、輕度、中度、重度、和 極度癱瘓五組,結果發現無癱瘓的患者恢 復獨立步行的百分率為92% (如有嚴重的 平衡、深感覺和認知功能障礙等能影響步 行),輕度癱瘓者為89%,而極度癱瘓者 只有24%。
(二) 言語和認知功能 的恢復過程
這些併發症中,最常見也最危險的是吸入 性肺炎。它大多發生在腦幹或雙側腦半球損傷 (但也有時發生在較重的一側半球損害)時, 由於吞咽障礙而引起的誤吸之後。吞咽問題可 以出現在食物的口腔準備期,也可以出現在咽 喉期,但都是由於吞咽反射障礙所致。昏迷和 嘔吐時,尤其易於發生誤吸。如果患者的咳嗽 反射存在,誤吸後會引起嗆咳。但有相當數量 的患者咳嗽反射減弱甚至喪失,因而即使有嚴 重的誤吸,也沒有嗆咳發生,但隨即發生劇烈 的肺部感染。患者高燒不退,出現呼吸困難, 神經病學症狀迅速加重,甚至出現休克狀態和 嚴重的腦病,致患者於死命。
腦卒中的康復醫療主要涉及:
1 預防、認識和處理腦卒中時的各種神 經功能缺損和合併症、併發症, 避免“廢 用
綜合征”和“誤用綜合征”。
2 使患者最大程度的生活獨立。 3 使患者和家庭在心理上獲得最大程度 地適應。
4 通過社會的參與(如回到家裏和家人 成員一起生活、參與娛樂性活動和職業性
活動等)預防續發性殘疾。
早期監測好心血管系統 的合併症、併發症在這裏是 至關重要的。下表列出了禁 止康復性活動的心臟問題的 主要指征:
① 出現新的心肺症狀; ② 心律較基線減少超過 20%;
③ 心律較基線增加超過50% ( 對安靜時心律高於正常值者,
應小於50% ;對使用β受體阻滯 劑者,不應高於安靜時心率20次/ 分以上)
這些問題不僅會在腦卒中急性發作時
症狀惡化(如出現心絞痛、難以控制的高 血壓、血壓過低、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 衰竭、心房纖顫、室性心律失常等),因 而對腦卒中患者的功能預後有著重要的影 響,有時甚至還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即使 問題沒有那麼嚴重,也常會嚴重影響康復 治療活動的進行。仔細地監測、及時地診 斷和恰當地治療,創造康復的必要條件, 是臨床神經科和臨床康復醫學科醫生在進 行搶救處理之後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複醫院,或是
護理之家和家



庭程式
去有強化康 回家或門診程式;
到護理之家或
複和急性醫 如有多種或複雜
中間設施機構
療的康復醫 的功能缺損,可
暫短住院
院或護理單 到護理之家或醫
位住院
院暫短住院
摘自:美國AHCPR:腦卒中後康復臨床指南 1995
(二)禁忌征: 1. 病情過於嚴重或在進行性加重中,如
深度昏迷、顱壓過高、嚴重的精神障礙、 血壓過高、神經病學症狀仍在進行發展中 等;
控制好腦卒中的病情、合併症和併發 症是早期康復的基本條件。
有許多腦卒中患者存在著基礎疾患, 如動脈硬化、高血壓、心臟病(瓣膜病、 心臟附壁血栓等)、糖尿病等。約75%的 腦卒中患者患有心血管疾病,如50~84% 有高血壓;約65%有冠狀動脈性心臟病; 還有一小部分腦梗死由心源性栓子引起。 患者還可能有心房纖顫、心律紊亂、瓣膜 病、心肌病、心內膜炎、心房黏液瘤,甚 至心肌梗死。
2. 伴有嚴重的合併症,如嚴重的感染 (吸入性肺炎等),糖尿病酮症、急性心 肌梗死等;
3. 存在嚴重的系統性併發症,如失代倘 性心功能不全、心絞痛、急性腎功能不全、 活動風濕,嚴重的精神病等。
總之,從病情考慮選定為康復醫療的
對象後,還要掌握好主動性康復的適應症 和禁忌症。也就是說:只有患者確實具備 了可以進行康復醫療的主、客觀條件,主 動性康復訓練的安全性得到了保證時才能 開始實施康復醫療。臨床醫生和康復醫生 應當努力地合作,儘快創造可以開始主動 性康復的條件。康復醫生不能忽視安全性 考慮而蠻幹,但也不應過於拘泥於過去的
腦血管病的康復醫療
一 概述
雖然近年來人們對腦卒中的治
療進行了很多臨床和基礎研究,也 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績,但是被證 明為有效的治療手段卻不多,特別 是在卒中後功能的恢復方面。近年 來,臨床經驗和觀察認為:腦卒中 的康復醫療是一種可以降低死亡率 和改善患者功能的有效手段。
卒中單元(stroke unit) 被循證醫學證明是腦卒 中醫學處理中最有效的 方法。其中大量的工作 內容是與康復醫學密切 相關的。
患者病情 穩定嗎? 是
不 推遲康復 至病情穩定
患者有功 能殘疾嗎?

無 不需要康復
患者能夠 學習嗎?

不能 去後遺症 照顧機構
患者能堅持支撐
到低強度康復
坐位一小時和參 不能 機構(護理之家
加康復活動嗎? 或家庭程式中)


中度的
到低強度康 患者能耐受 完全的 患者活動和
患者能完成飲 如需要可回
複機構(護 不能每日3h以上 幫助 ADL需要多 獨立 食、打電話、 能 家或去康復
在“腦的十年”中,
對 “腦的可塑性”又進行了較 為 深入地研究,從而為腦卒中 的康復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基 礎。因此,康復醫療現在已 經成為腦卒中現代綜合醫學
正確地實施腦卒中的康 複,有五個基本原則:
1.選好適應症和禁忌症。 2.爭取及早的開始。 3.按不同階段進行。 4.按一定程式進行。 5.進行全面的康復。
的傳統而延誤最佳時機,以為較長時間的 臥床就比較安全了。在這裏,從事康復醫 療的醫師本身的素質和能力十分重要。

早期開始的 康復醫療
現在一般認為:病情(包括
基礎疾患、原發疾患、合併症、 併發症等)穩定48--72小時後,即 可開始主動性的康復處理。缺血 性腦卒中可早一些,出血性腦卒 中可稍晚一些,一般在一周內 (5—7天)開始,不拖過兩周(防 止出現“廢用”)。
(一)運動功能的恢復過程 Brunnstrom描述了腦卒中運動恢
復過程的六個階段:Ⅰ期 無肌肉的收 縮;Ⅱ期 開始有聯合反應和痙攣; Ⅲ 期 開始出現共同運動和加強,痙攣明 顯;Ⅳ期 開始出現分離運動;Ⅴ期 分 離運動更為明顯,痙攣減弱;Ⅵ期 接
近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功能恢復可以 停留在任何階段。
1 .上肢功能的恢復:一般認為,95% 的患者恢復到平臺期的時間為發病後 6-10周。由於各研究的方法不同,上 肢功能恢復的百分比也不同。上肢功 能完全恢復者約為14%-26%,部分恢 複者約為25%-50%。而有研究將患者 按上肢癱瘓程度分為輕度癱瘓和重度 癱瘓兩組,結果發現輕度癱瘓的在病 後四周時上肢功能完全恢復者有 77%,而重度癱瘓者只有11%。
④ 收縮期血壓≥ 220 mmHg ⑤ 收縮期血壓較平日下降≥30 mmHg或 < 90 mmHg ⑥ 舒張期血壓升高達到110
mmHg
所以,在開始實施主
動性康復訓練時,每天訓 練前均應測量血壓;有條 件的可使用心電遙測,以 確保心臟情況的穩定。心 臟情況不穩定時,應推遲 主動性康復的時間。
此外,要處理好併發症。 腦卒中發生之後,約有6094% 的患者會出現一些系統性 併發症。常見的有:
理之家或家
的強化康復
少幫助?
乘交通工具
門診
庭程式中)
嗎?
等 IADL嗎?

監護或
不能
少量幫助
到強化康復和 患者需要24 患者有適當 在護理之家或中 患者有適當 需要時可
有醫療保險的 不 小時的醫療
的家庭支持 無 間設施中實施暫 的家庭支持 有 回家或去
Hale Waihona Puke 機構,或是康 和監護嗎?嗎?
短住院程式
嗎?
康復門診
早期及時的評定吞咽功能,及早放置
鼻飼管是唯一的辦法。早期有二便失禁的 患者還經常留置導尿管。但是,鼻飼管和 導尿管的保留並不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患 者主動性康復訓練。然而,如果有了吸入 性肺炎或嚴重的泌尿系感染,那麼主動性 康復訓練就必須停止而全力以赴地處理感 染問題。可見,早期處理好系統合併症是 開展早期康復的基礎。有關合併症和併發 症的康復處理將在以後的章節另述。
臨床性康復
卒中單元,神經 重症監護病房,康 復病房……
“預防性康復”
比產生嚴重殘疾後 再“康復”好得 多
例如:體位的擺放以 預防痙攣或攣縮、肩關節 的保護以預防肩部合併症、 防止髖外旋預防內收肌損 傷、盡可能地保存吞咽功 能以預防誤吸、用彈力襪 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等。
主動性康復為主 被動性康復為輔
WHO 1990

適應征 和 禁忌征
並不是所有腦卒 中患者都應該進行康 復醫療,也不是康復 醫療可以解決腦卒中 的所有問題。
例如:一過性腦缺血發作 (TIA)和可逆性缺血性神經功能 缺損(RIND)的患者,只是作為 腦卒中發生或復發的危險因素;後 者症狀很輕,不需要主動性康復訓 練,其各種神經功能就可以在一兩 周內自行恢復。對這部分患者,應 當做適當的醫學處理並進行諮詢和 宣教,改變其不恰當的生活方式, 而不需要特殊的康復訓練。
腦卒中後及早的、正確的康 復處理,可以避免廢用綜合症和 誤用綜合症的發生,並且能使合 併症和併發症降低到最低限度, 因而可以使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 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復。但是,早 期開始的康復處理必須具備一定 的條件,否則就是不安全的,甚 至是冒險的。
問題的關鍵是 : 創造早期康復 的條件(臨床 醫師的水準)
5 盡可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 6 預防腦卒中和其他血管性疾病再發。
為了實施這些工作,臨床上主要應做 到:正確地進行康復性功能評定、正確地 實施康復治療和形成恰當的康復體系。雖 然腦卒中的康復醫療效果目前還只是臨床 經驗性的,而不是應用盲法隨機對照研究 所得到的科學評測結果,然而人們,包括 學術界,已經確信:康復醫療能夠在一定 程度上預防殘疾的發生,並幫助和加快受 損功能的恢復;主動性的再訓練和矯形支 具等康復措施能使患者更好地利用個人和 環境的資源,以實施其各種日常生活活動; 康復能使患者最大程度恢復並參與社會生 活和提高其生活品質。
(一)適應征: 1. 病情穩定,即神經功能缺損不再惡化,
合併症、併發症穩定和得到控制; 2. 有明顯的持續性神經功能缺損,如運
動功能障礙、自主活動障礙、言語交流障 礙、大小便控制障礙、認知功能障礙或吞 咽障礙等;
3. 有充分的認知功能可以完成學習活動; 4. 有充分的交流能力可以和治療師完成 交流性活動; 5. 有耐受主動性康復訓練的體質:如支 撐坐位可達一小時或可從事康復活動; 6. 預計可以達到康復治療的目的。
所以,根據功能恢復可以將患者分為
三類:
1 不需要康復就可以自然恢復者,如:暫 時性腦缺血發作(TIA)和可逆性缺血 性神經功能缺損(RIND);
2 需有正確的康復才能得到滿意恢復者; 3 無論進行哪一類康復治療都不會有滿意
恢復者。
只有第二類患者才是康復治療的對象。
在臨床實踐中,有時很難確定哪些患者可 從康復治療中受益。可以在嘗試1至2周康 復治療後,再確定是否繼續進行康復治療。
① 吸入性肺炎 發生率約40%; ② 泌尿系感染 發生率約40%; ③ 抑鬱症 發生率約30%; ④ 肌肉骨骼疼痛(包括反射性交感 性營養不良) 發生率約30%
⑤ 跌倒 發生率約25% ⑥ 營養不良 發生率約16% ⑦ 中毒性或代謝性腦病 發生率約
10% ⑧ 深靜脈血栓形成 發生率約6% ⑨ 癲癇發作 發生率約4% ⑩ 褥瘡 發生率約3%
強化性康復
時間依賴性 劑量依賴性
長期性康復

腦血管疾病的 恢復過程
大多數學者都認為腦卒中恢復的時間 基本上是在3個月以內(即三個月後進入 平臺期),在最初幾周恢復最快。經驗表 明腦卒中6個月後癱瘓肢體的運動和步行 功能的進一步改善的可能性減小,但是言 語、認知、家務及工作技能在2年內都還 有進一步的恢復的可能。約有5%的患者 會有持續性恢復。但腦的可塑性理論(特 別是豐富環境學說和突觸的可塑性理論) 支持持續性長期恢復的實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