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的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工业与系统工程概论复习提纲

工业与系统工程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10条)1、零件互换性和劳工专业化使得大批量生产成为可能。

2、五个基础工业学科:土木工程、化学工程、电气工程、工业工程、机械工程。

3、对更加管理系统的需要导致工业工程学科的发展。

4、分析:把整体分解为基本要素。

综合:将要素结合成一个整体。

5、工程过程包括综合与分析。

6、互换性生产和概念生产是导致现代大规模生产系统产生的关键一步。

7、泰勒提高效率的三个阶段:分析与改进工作方法;减少所需时间;制定所需时间标准。

8、吉尔布雷斯对工业工程的主要贡献:确认、分析和测量完成工作的基本动作;基本动作分为分、装、运等基本动作。

9、IIE是工业工程师协会简称。

10、工业工程定义:由人力、物资、信息、设备和能源组成的集成系统设计、改善和实施。

它利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学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并运用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及方法来说明、预测和评价从上述系统中所获得的结果。

(简答题)第二单元(4条)1、工业与系统工程的两个层次:人类活动系统和管理控制系统。

2、系统定义:通过某种形式的交互作用而相互关联的、为实现某一目标或目的而一汽行动的一系列要素的结合体。

(要素是共同组成系统的独立部分或元素;相互关联是指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因果依赖关系;系统的目标或目的是系统要达到的状态或想要得到的结果。

)(简答题)3、系统的分类: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静系统和动系统;实体系统和抽象系统;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

4、管理控制系统成功运行的关键思想:反馈思想。

第三单元(8条)1、制造系统定义:对产品生产流程设计、生产或制造过程,包括与生产过程有关的一切问题。

具体包括如下功能:评估产品的可制造性;选择工艺并设定参数例如切削工具的材料、尺寸、形状、切削速度和深度;设计工艺装备(如家具和固定器具)以保持和欧诺个只工件在生产过程中的位置;估计零件的生产成本;保证零件的生产质量。

(简答题)2、产品设计师应该一开始就与制造工程师一起工作,以保证产品的可生产性。

系统工程复习资料

系统工程复习资料

系统工程复习资料第1章系统理论概述1..0管理系统工程是以企业管理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组织管理技术,也是一门以系统科学、运筹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主体的综合交叉性课程。

(其基本思想是坚持整体观念、统筹兼顾,运用有关优化分析方法,实现管理系统整体功能的提高。

)2.0系统工程顾名思义就是研究系统的工程技术,它是在系统和系统理论逐渐发展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系统方法论。

2.01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0系统思想在辩证唯物主义那里获得了哲学的表达形式,在运筹学和其他学科中获得了定量的表达方式,并在系统工程应用中不断充实自己实践的内容,系统思想方法从一种哲学思维逐步形成为专门的科学——系统科学。

4.01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02系统的特征:1)整体性2)相关性3)目的性4)环境适应性4.03“黑箱理论”是在系统外部描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考察系统的方法。

4.04控制理论的具体内容:1)最优控制理论2)自适应、自学习和自组织系统理论3)模糊理论4)大系统理论4.05控制论的四大分支:工程控制论、生物控制论、社会控制论(包括管理控制论、经济控制论)、智能控制论5.0系统思想的代表性的理论包括: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理论、突变理论等6.0.0耗散结构: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某一特定阈值时,量变可能引起质变,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能量与物质,就可能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的有序状态,这种远离平衡态的、稳定的、有序的结构称为耗散结构”7.0耗散结构理论的几个观点(比利时*普利高津)1)开放系统是形成耗散结构的基础,使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关键2)非平衡态是有序之源,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之源3)涨落导致有序,导致企业继续发展8.0硬系统方法论(1969年美国学者霍尔提出的三维结构体系,又称为硬系统方法论)“三维结构体系”1)时间维2)逻辑维3)知识维9.0软系统方法论不是最优化,而是进行比较,强调找出可行、满意的结果。

《系统工程》考试大纲的梳理

《系统工程》考试大纲的梳理

《系统工程》考试大纲的梳理一、概念与定义1.系统2.系统工程3.系统分析4.模型5.模型化6.系统的状态7.系统的状态变量8.系统仿真9.冲突分析10.因素集、评定(语)集、隶属度矩阵、权重向量二、识记的知识点1.系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2.系统的类型3.系统工程方法的特点4.系统分析的六要素5.模型的特征6.模型化的作用7.模型的分类8.系统仿真的实质9.系统评价问题的构成10.决策分析的四个活动阶段11.冲突分析的基本要素12.我国战略研究的模式三、理解的知识点1.系统的一般属性2.霍尔三维结构的内容3.切克兰德方法论处理问题的思路4.应用系统法分析的原则5.提问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群众决策支持系统、情景分析法五大技术的运用过程6.建模的基本步骤7.模型化的基本方法8.系统结构的基本表达方式9.ISM技术的基本思路10.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思路与计算过程11.聚类分析法的基本思想与计算过程12.模糊逻辑控制、人工神经网络、禁忌搜索算法、模拟退火算法、蚁路算法的主要思想13.系统动力学的一般工作过程14.系统动力学的基本要素、基本变量、基本思想15.因果关系图的要素16.流程图的构成要素17.系统动力学结构模型的建模步骤18.掌握古林法的运用过程19.层次分析法的思想和实施步骤20.决策分析的基本类型21.运用决策树方法计算信息的价值22.效用曲线的应用和效用期望值的计算23.战略研究的分析方法24.计算综合隶属度向量和综合评定值四、应用的知识点1.逐对比较法的计算过程(课本内容:第115页的例5-1,第135页的第10题)2.根据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课本内容:第122、127页的内容,第136页的第12题)3.利用期望值法做决策分析(课本内容:第142页的例6-1,第166页的第11题的(2))4.决策树法的应用(课本内容:第144页的例6-1和例6-2,第166页的第12题)。

安全系统工程复习提纲

安全系统工程复习提纲

二、不定项选择题
1、预先危险分析方法的步骤包括( )。 、预先危险分析方法的步骤包括( A.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 . B.制定事故的预防性对策措施 . C.对确定的危险源分类,制成预先危险性 .对确定的危险源分类, 分析表 D.进行危险性分级,排出重点和轻、重、 .进行危险性分级,排出重点和轻、 急次序, 缓、急次序,以便处理
安全系统工程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安全系统工程介绍 系统安全分析 事故树分析 系统安全评价
系统危险控制技术
第一章 概

第一节、 第一节、基本概念 安全、风险、事故、系统、系统具备的特征、 安全、风险、事故、系统、系统具备的特征、 系统工程、系统安全、安全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系统安全、安全系统工程、
蒙德法(Mond)、 蒙德法(Mond)、单元危险性快速排序法与道化 (Mond) 法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危险分级有何不同) ?(危险分级有何不同 法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危险分级有何不同)
第五章 系统危险控制技术
1.了解危险控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 1.了解危险控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 了解危险控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 2.掌握安全决策、 掌握安全决策 2.掌握安全决策、固有危险控制技术和 安全措施。 安全措施。 3.熟悉灾难性事故的应急措施 3.熟悉灾难性事故的应急措施 熟悉 4.会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4.会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事故树 事件数
四、分析题
某油漆厂现拟新建一储存甲类火灾危险性的原 料仓库,根据学过的专业知识, 料仓库,根据学过的专业知识,针对仓库内可 能发生的火灾 爆炸、中毒、物体打击、 火灾、 能发生的火灾、爆炸、中毒、物体打击、电气 伤害等事故 编制该仓库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等事故, 伤害等事故,编制该仓库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要求预先危险性分析表格式恰当,论证充分, 要求预先危险性分析表格式恰当,论证充分, 分析准确。 分析准确。

系统工程复习要点

系统工程复习要点

系统工程复习要点1、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一般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等特征。

2、管理系统工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提高管理科学性的一门组织管理技术。

3、管理系统分析就是对管理系统内的基本问题,用系统观点思维推理,在确定和不确定的条件下,探索可能采取的方案,通过分析对比,为达到预期目标选出最优方案的一种辅助决策的方法。

4、系统的结构:指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秩序,即各要素在实践或空间上排列和组合的具体形式。

5、系统的功能:反映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表达出系统的性质和行为。

6、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结构是功能的内在依据,功能是要素与结构的外在表现。

一定的结构总是表现出一定的功能,一定的功能总是由一定的结构系统产生的。

因此,没有结构的功能和没有功能的结构都是不存在的。

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结构的变化制约着系统整体的发展变化。

结构的改变必然引起功能的改变。

结构对功能之所以起主要决定作用,原因有二:一是结构使系统形成了不同于它的诸要素的新质;二是组成要素的行为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的协同作用决定着系统的功能,“约束”和“协同”是由系统的结构赋予的。

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而功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功能对结构不仅具有相对性,而且对结构有巨大的反作用。

7、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完全不可知的情形,即没有概率分布能与所考察的事件的结果相联系大的情形。

8、不确定性的四个层次:环境前景清晰明显、环境前景有几种可能、环境前景有一定范围、环境前景不明确。

9、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即模仿自然生态系统,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得经济系统和谐地融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10、循环经济原则:减量化原则;再利用原则;资源化原则。

安全系统工程复习提纲

安全系统工程复习提纲

《安全系统工程》复习提纲(仅供参考)一、应掌握的基本概念:系统,系统工程,安全系统工程,事故,生产事故,工伤事故,事故模式理论,事故树的割集、径集、最小割集、最小径集,结构重要度,概率重要度,临界重要度,系统的可靠性、可靠度、维修度、有效度,故障,故障率,安全,风险率,危害,预先危险性分析,事故树分析,事件树分析,系统安全预测,系统安全评价,安全标准、安全决策,重大危险源,固有危险源,安全目标管理,灾难性事故。

二、简述及问答题:1.如何理解安全的相对性;2.在解决安全问题上,安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与传统分析方法有何区别;3.系统的基本特点或属性;4.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内容及研究方法;5.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事故的构成要素是什么?6.事故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如何理解其在事故预防中所起的作用?7.掌握各种事故模式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在事故预防中的指导意义;8.事故的预防原则有哪些?9.事故统计分析的目的;10.常用的事故统计方法和指标有哪些?进行事故统计分析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11.选择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时应考虑哪些问题?12.各种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的目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13.ETA、FTA、PHA和FMEA分析的基本程序是什么?14.系统的可靠度、维修度和可靠度之间有什么关系?提高系统有效度的途径有哪些?15.对不可修复系统,当故障率为常数λ时,系统的平均寿命为多少?16.冗余设计需考虑哪些问题?17.简述系统故障率变化的三个阶段及FMECA包含哪两个方面;18.安全预测的种类及安全预测的基本原理;19.简述线性回归分析和灰色预测模型计算的主要步骤;20.简述安全评价的一般程序;21.安全评价的依据和原则有哪些?22.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事故严重度的措施有哪些?23.如何识别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是如何定级的?24.危险控制的目的是什么?基本原则有哪些?25.控制危险的方法有哪些?26.造成人为失误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控制人为失误?27.简述制定应急计划的目的、要求和内容?28.简述防护法、隔离法、保留法和转移法的基本思路和适用条件;29.我国目前安全生产状况严峻,重大事故时有发生;试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30.举出你所熟悉的某种事故,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分析方法,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系统工程考试复习重点

系统工程考试复习重点

1.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是:组织化的大规模复杂系统;2.系统的定义:由两个以上的有机联系、相互自作用的要素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结构很环境的整体;3.该定义的四个要点:系统及其要素、系统和环境、系统的结构、系统的工程;4.系统的一般属性: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最核心的特性、是系统性最集中的体现;、关联性构成系统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环境适应性、目的性、层次性;简答:1.说明系统的一般属性的含义,并据此归纳出若干系统思想或观点;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最核心的特性,是系统性最集中的体现;关联性:构成系统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同时,所有要素均隶属于系统整体,并具有互动关系; 环境适应性:环境的变化必然引起系统功能及结构的变化;系统必须首先适应环境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使环境得到持续改善;目的性、层次性系统思想或观点:比如:从综合系统的整体性和目的性,可归纳出整体最优的思想;5.系统工程所研究对象系统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系统工程工程和属性多样性,由此带来的多层目标间经常会出现相互消长、或冲突的关系;系统通常由多维且不同质的要素所构成;一般为人—机系统,而人及其组织或群体表现出固有的复杂性;由要素间相互作用关系所形成的系统结构日益复杂化和动态化;大会莫复杂性系统还具有规模庞大及经济性突出等特点;6.系统的类型: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动态系统和静态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举例:现在工业企业及其生产经营活动具有许多系统性特征;首先,工业企业及其生产经营是一个由人、财、物信息等基本要素构成的整体性系统;其次工业企业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第三,工业企业是个开放系统;第四,宫爷爷接生产经营过程形成一个具有自适应能力的动态系统过程;7.系统工程的概念:指是从整体出发、合理开发、运行和革新一个大规模复杂系统所需思想、理论、方法论、方法和技术的总称,属于一门综合性的工程技术;8.系统工程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9.系统工程方法的思想和及应用要求:需要确立系统的观点系统工程工作的前提、总体最优及平衡协调的观点目的、综合运用方法和技术的观点解决问题的手段、问题导向和反馈控制的观点有效的保障;10.系统工程方法的特点:系统工程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系统工程是一般采用先决定整体框架、后进入内部详细设计的程序;系统工程试图通过将构成事物的要素加以适当配置来提高整体工程,其核心思想是“综合即创造”;系统工程属于“软科学”;科学性与艺术性兼容;多领域,多科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集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需要有关各方面的人员,组织等的协作;11.系统工程方法论:指分析和解决系统开发、运作及管理实践中的问题所遵循的工作程序、逻辑步骤和基本方法;踏实系统工程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总体框架;12.系统工程的应用领域: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工程;研究工程项目的总体设计、可行性、国民经济评价、工程进度管理、工程质量管理、风险投资分析、可靠性分析、工程成本效益分析等;13.霍尔三维结构集中体现了系统工程方法的系统化、结合化、最优化、程序化和标准化等特点,是系统工程方法论的重要基础内容;14.霍尔三维:时间维:是系统工程的工作阶段或进程;系统工程工作从规划到更新的整个过程或寿命周期分为七个阶段:规划阶段、设计阶段、分析或研制阶段、运筹或生产阶段、系统实施或“安装”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逻辑维:是指系统工程每阶段工作所应遵循的逻辑顺序和工作步骤;一般分为七步:百名问题、系统设计、系统综合、模型化、最优化、决策、实施计划;知识维和专业维15.霍尔三维结构核心内容是最优化;其特点:强调目标明确、核心内容是最优化、认为现实问题基本上度可以归纳为工程系统问题、应用定量分析手段求最优解、研究方法上的整体性三维、技术运用上的综合性知识维、组织管理上的科学性时间维和逻辑维、系统工程工作的问题导向性;16.切克兰德方法论主要内容和工作过程:认识问题、根底定义、建立概念模型、比较及探索、选择、设计与实施、评估与反馈;17.霍尔三维结构和切克兰德方法论的异同点:相同点:均为系统工程方法论,均以问题为起点、具有相应的逻辑过程不同点:霍尔方法论主要以工程系统为研究对象,而切克兰德方法论更适合对社会经济和经营管理等“软”系统问题研究;前者的核心的问题是优化问题,而后者的核心内容是比较学习;前者更过的是关注定量分析,后者比较强调定性或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的基本方法; 18.系统分析的定义:指是运用建模及预测、优化、仿真、评价等技术对系统的各有关方面进行定性与定量两结合的分析,为选择最优或满意的系统方案提供决策依据的分析研究过程19.系统分析的基本要素:问题、目的及目标目的具有整体性和唯一性,目标具有从属性和多样性、方案、模型、评价、决策者简答:.4、系统分析的要素有哪些并简述各自的含义;系统分析的6个基本要素:问题:一方面代表研究对象,或称对象系统;另一方面表示现实系统与目标系统的偏差;目的及目标:目的是对系统的总要求,具有整体性和唯一性;目标是系统目的的具体化,具有从属性和多样性;方案:方案是达到目的及目标的途径;模型:由说明系统本质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构成;是研究与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起到帮助认识系统、模拟系统和优化与改造系统的作用,是对实际问题的描述、模仿和抽象;评价:即评定不同方案对系统目的的达到程度;决策者:系统问题中的利益主体和行为主体;5、如何正确理解系统分析的程序系统分析的基本过程:认识问题→探寻目标→综合方案→模型化→优化或仿真分析→系统评价→决策;并非对所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都要履行这些环节,而是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有所侧重或只涉及其中一部分环节;但认识问题、综合方案、系统评价等过程通常必不可少;6、初步系统分析有何意义如何做好这项工作认识问题、探寻目标及综合方案构成了初步的系统分析;What:研究哪些问题,问题与哪些因素相关why:为什么要研究该问题,期望达到的状态是什么where:系统边界和环境如何when:分析的是什么时候的情况who:问题与谁直接相关how:如何实现系统的目标状态这些是使系统分析走上正轨的过程,又是使系统分析人员和决策者一起进入角色的过程;8、进行系统分析的原则和要求有哪些为什么1坚持问题导向:帮助决策者解决实际问题,是系统分析的目的2以整体为目标:以整体最优为核心的系统观点是系统分析得前提条件;3多方案模型分析和选优:对多个方案进行模型化及优化或仿真计算,尽可能得到定量化的分析结果,是系统分析的核心内容;4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系统分析的基本手段;5多次反复进行:系统分析成功的重要保障;20.系统分析的程序:认识问题、探寻目标、综合方案、模型化、优化或仿真分析、系统评价、决策;前三个为初步分析定性分析,第四五个为规范分析定量分析,第六七个为综合分析评价21.应用系统分析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着眼整体、权衡优化、方法集成其主要特点及相应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以整体为目标、多方案模型分析和选优、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多次反复性进行;22.创新方案的产生技术:提问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群体决策支持系统、情景分析发;23.模型的三个特征:它是现实世界部分的抽象或模仿、它是由那些与分析的问题有关因素构成的、它表明了有关因素间的相互关系;24.模型化就是为了描述系统的构成和行为,对实体系统的各种因素进行适当筛选,用一定方式数学、图像等表达系统实体的方法;简答:1、系统模型有哪些主要特征模型化的本质和作用是什么主要特征:它是现实世界部分的抽象或模仿;它是由那些与分析问题有关的因素构成的;它表明了有关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模型化的定义:为描述系统的构成和行为,对实体系统的各种因素进行适当筛选,用一定方式数学、图像等表达系统实体的方法;本质:利用模型与原型之间某方面的相似关系,在研究过程中可以用模型来代替原型,通过对模型的研究得到关于原型的一些信息;作用:模型本身是人们对客体系统一定程度研究结果的表达;这种表达是简洁的、形式化的;模型提供了脱离具体内容的逻辑演绎和计算的基础,这会导致对科学规律、理论、原理的发现;利用模型可以进行“思想”试验;。

系统工程复习重点

系统工程复习重点

《系统工程》复习要点1系统概念与系统思想(1)系统基本概念(系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环境、功能和结构的整体),要素、联系(2)功能(系统受环境作用下表现出的功效和能力)(输入、输出)、结构(系统要素之间的组织和秩序)、环境(系统周围的与其相关的因素的集合)(3)系统的6特点(集合性、相关性、层次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整体性)2.系统工程基本概念(1)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大规模复杂系统)(2)系统的思想特点⏹系统结构是系统整体效应和系统功能的内在联系;⏹系统功能是系统与环境事件能量、物质和信息之间的变换关系;⏹系统结构是内在作用、功能是外在作用;⏹系统功能是系统内部本身能力的外部表现;⏹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决定价值,价值影响生存与发展;⏹系统功能取决于系统的结构与环境;⏹系统和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变换的。

3.系统工程方法论(1)霍尔三维结构方法:三个维度是什么?(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系统生命周期七个典型阶段?(策划、方案、研制、生产、安装、运行、更新)逻辑顺序的七个典型步骤?(明确问题、确定目标、系统综合、模型化、最优化、决策、实施计划)(2)切克兰德方法论:工作流程(了解问题意图、根底定义、建立概念模型、比较、寻求改善方案、设计、评价、决策、实施)(3)切克兰德方法论:软系统、无结构问题的特点(难以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可以找到一个有效的方案来达到特定的目的”)、根底定义的概念(将系统的重要特征用结构化的语言来描述,A system to …by …in order to),CATWOE分析六要素(Customer, Actor, Transformation, Waltonschauung, Owner, Environment)(4)霍尔三维结构和切克兰德方法论不同点,要理解(霍尔)哪种方法更适合研究“硬”系统?(切克兰德)哪种方法更适合研究“软”系统?4. 系统分析(1)系统分析的定义和6要素(问题现状、目的和目标、模型、评价、方案、决策者)(2)系统分析的程序(初步分析(明确问题、确定目标、问题综合),规范分析(模型化,系统优化,系统仿真),综合分析(评价、决策))(3)系统分析的特点5. 初步分析(1)工作内容(2)Triz:技术矛盾(两个工程参数的矛盾)、39工程参数、矛盾矩阵(描述所有的技术矛盾,通过以往的例证提供相应的发明原理)的概念6.系统模型(1)规范分析包括哪三项工作内容?(2)模型:定义(现实问题和系统的代替物)、特征(系统部分的抽象、只考虑和要分析问题相关的因素)(3)模型化:一般原则(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意义(提供了脱离现实系统的推理和计算基础、快速方便经济可重复)、局限性(要拿回现实重新试验)7. 系统结构模型(1)系统结构模型的三种表示方式(最重要的是矩阵表达方式)(2)二元关系:概念、传递性、强连接关系(3)邻接矩阵、可达矩阵(4) 可达矩阵上的集合分析:可达集、先行集、共同集、起始集、终止集(5)ISM:区域划分、级位划分、提取骨架矩阵(又细分为3步、理解越级的二元关系)、会画多级递阶有向图8. 优化与仿真(1)会根据问题建立动态规划模型,指导如何递推计算及求出结果(2)离散事件系统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实体、属性、状态、事件、活动、进程(3)事件、活动、进程三者之间的关系(4)仿真模型的验证、校核和确认含义验证(Verification):确定仿真模型本身是否存在语法和逻辑错误;认证(Validation):确定仿真模型是否精确代表理论模型;确认(Accreditation):确定仿真模型是否真实反映实际系统,能否被实际需要和特定目的所接受。

《系统工程》复习资料

《系统工程》复习资料

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判断)(一)、选择部分A.C.附2.A.C.附)一词。

3.附4.中国系统工程发展的主要标志和集中代表有(ABC)A.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B.华罗庚的《统筹法》C.许国志的《运筹学》D.陈省身的《微分流形》★考核知识点:系统工程在中国的发展,参见P4附1.1.4(考核知识点解释):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国的一些研究机构和着名学者为系统工程的研究和应用作了理论上的探讨、应用上的尝试和技术方法上的准备,其主要标志和集中代表是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华罗庚的《统筹法》和许国志的《运筹学》。

5.系统的基本属性包括(BCD)A.科学性B.整体性C.关联性D.环境适应性★考核知识点:系统的一般属性,参见P6附1.1.5(考核知识点解释):系统的基本属性包括整体性、关联性和环境适应性。

除了以上三个基本属性之外,很多系统6.A.附7.A.附8.A.★考核知识点:Hall三维结构,参见第二章ppt,P5附1.1.8(考核知识点解释):霍尔三维结构是将系统工程整个活动过程分为前后紧密衔接的七个阶段和七个步骤,同时还考虑了为完成这些阶段和步骤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

?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专业维)9.下列哪个因素不属于5W1H分析法(B)A.WhyB.WhoC.WhichD.How★考核知识点:5W1H分析法,参见第二章ppt,P10附1.1.9(考核知识点解释):5W1H分析法也叫六何分析法,是一种思考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创造技法。

是对选定的项目、工序或操作,都要从原因(何因)、对象(何事)、地点(何地)、时间(何时)、人员(何人)、方10.A.附11.A.B.C.D.★考核知识点:主成分分析法,参见第三章中ppt,P4-6附1.1.11(考核知识点解释):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也称为主分量分析或者矩阵数据分析,是一种统计分析中常用的方法。

系统工程复习重点

系统工程复习重点

第一章1、传统科学是以“事物”为主题进行研究的;而系统科学是研究横贯于宇宙间一切物质运动形式中的某些共性现象。

2、“老三论”理论概述——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新三论”理论概述——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3、系统科学是用哲学的观点、用数学的思想去认识、分析系统性问题,研究系统的功能、结构关系等,并进行分析、设计、管理和实践应用。

4、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简而言之,系统工程是一门组织管理的技术。

5、系统工程的实践应用:都江堰水利工程、抗击SARA、西部开发、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

6、系统工程的特点:(1)整体性也称为系统性(2)关联性也称为协调性(3)综合性也称为交叉性(4)满意性也称为最优化[系统工程追求的是系统整体性能的满意解,而不是其中各自部分的最优]7、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以某种分布形式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朝着特定功能、朝着特定目标运动发展的有机整体。

8、输入是指外界环境供给系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输出是指向外界输出的系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系统的功能则是将输入转换为人们所需要的输出,这种处理(转换和加工)的能力就是系统的功能。

9、依据系统和环境的关系属性对系统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按照认知程度对系统进行分类,系统可以被分为黑色系统、白色系统和灰色系统。

10、系统的特性:(1)整体性(2)层次性(3)目的性(4)适应性11、框图描述法是一种侧重从系统外部对系统进行描述的方法,它不研究系统内部的构成,只考虑系统周围的环江及系统边界对系统的影响,分析系统的输入和输出;而集合描述法侧重描述系统的内部,着重分析系统的元素以及元素之间的各种关系。

12、系统的集合描述法告诉我们,作为一个系统,必须包括元素的集合、元素之间关系的集合和元素的组织结构。

安全系统工程复习提纲

安全系统工程复习提纲

安全系统工程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安全系统工程概述一、基本概念系统(钱学森)、系统的特点、系统工程、安全系统工程(理解、掌握)二、系统的分类(熟悉)三、系统原理(理解)系统原理-整分合原理、反馈原理、封闭原理、弹性原理人本原理-能级原理、动力原理、激励原理四、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理解、熟悉)第二章系统安全分析第一节概述系统安全分析的含义及内容、系统安全分析的方法(掌握)。

第二节安全检查表法了解、熟悉安全检查的目的和作用、安全检查表的内容及形式掌握安全检查表分析的核心及编制依据。

了解、熟悉安全检查表的优点。

熟悉安全检查表编制程序会编制简单的安全检查表。

第三节预先危险性分析掌握预先危险性分析的概念及应用范围;理解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特点、理解预先危险性分析的分析步骤。

会使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对给定事件进行危险性识别第四节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掌握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的概念及适用范围理解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的特点、故障、故障类型、致命度分析。

熟悉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的分析步骤第五节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危险和操作性研究的概念、应用范围、特点。

理解并掌握危险和操作性研究的分析步骤。

熟悉危险和操作性研究的优、缺点。

第六节事件树分析事件树分析概念、特点;理解并掌握事件树的分析步骤;会建造事件树并进行定量计算第三章事故树分析第一节事故树分析概述事故树分析的概念、特点、该方法的优、缺点;了解事故树分析的基本程序、事故树的符号及其意义。

第二节事故树编制事故树编制方法;根据给定条件会编制事故树。

第三-五节事故树的定性、定量分析理解并掌握下列概念:割集、最小割集、径集、最小径集、结构重要度理解概率重要度、临界重要度会用布尔代数法化简事故树;会计算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会画用最小割集或最小径集表示的等效事故树;理解并掌握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概率重要度、临界重要度分析的过程和方法;掌握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在事故树分析中的作用;会计算顶上事件发生的概率第四章系统安全评价基本概念(理解):安全评价的程序、安全评价的种类、安全标准、故障浴盆曲线的意义、风险率。

系统工程复习提纲

系统工程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4-5个)
1、系统:具有一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由许多要素或构成部分组合的一个整体。
系统工程: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跨学科的考虑问题,运用工程的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各种系统问题,以实现系统目标的综合最优化。
2、可行解:在线性规划中,满足约束条件和非负条件的决策变量的一组取值。
可行解集:所有可行解的集合
设工厂日产A、B产品分别为x1,x2单位,可获利润为z,
则:Max Z=31*x1+22*x2
6*x1+2*x2≤180
4*x1+10*x2≤400
3*x1+5*x2≤210
x1≥0,x2≥0
MATLAB函数及输入参数:
[x,val]=linprog(c,a,b,aeq,beq,lb)
C=[-31 -22]; a=[6 2; 4 10; 3 5];b=[180;400;210];aeq=[];beq=[];lb=[0;0];
出基变量满足如下关系:
(最小比值原则),则选 为换入变量,相应的列为主元列,主元行和主元列交叉处的元素 为主元素。
3)按主元素进行换基迭代(旋转运算),将主元素变成1,主元列变成单位向量,得到新的单纯形表。
对偶单纯形法的步骤如下:
1)建立初始单纯形表,计算检验数行。
2)基变换:
先确定换出变量——b列中的负元素(一般选最小的负元素)对应的基变量出基;即
相应的行为主元行。
然后确定换入变量
第1,为了使下一个表中的第r行基变量为正,
因而只有的对应非基变量才可以考虑作为换入基的变量.
第2,为了使下一个表中的对偶问题的解仍为可行解。
5)确定出基变量。
6)把基变量所在的基化为单位矩阵。

系统工程期末复习资料

系统工程期末复习资料

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是组织化的大规模复杂系统。

P5★系统的定义:是由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且具有特定功能、结构、环境的整体。

有以下四个要点:(1)系统及其要素。

系统是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整体,构成这个整体的各个要素可以是耽搁事物(元素),也可以是一群事物组成的分系统、子系统等。

系统与其构成要素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取决于所研究的具体对象及其范围。

(2)系统和环境。

任一系统又是它所丛书的一个更大系统(环境或超系统)的组成部分,并与其相互作用,保持较为密切的输入输出关系。

系统连同其环境超系统形成的系统总体。

系统与环境也是两个相对的概念。

(3)系统的结构。

在构成系统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有机联系,这样在系统的内部形成一定的结构和秩序。

结构即组成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

(4)系统的功能。

任何系统都应有其存在的作用与价值,有其运作的具体目的,也即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系统功能的实现受到其环境和结构的影响。

系统的一般属性:P6(1)整体性: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最核心的特性,是系统性最集中的体现。

(2)关联性:构成系统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同时,所有要素均隶属与系统整体,并具有互动关系。

关联性表明这些联系或关系的特性,并且形成了系统结构问题的基础。

(3)环境适应性: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与环境之间产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

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引起系统功能及结构的变化。

系统必须首先适应环境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使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管理系统的环境适应性要求更高,通常应区分不同的环境类(技术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和不同的环境域(外部环境、内部环境等)。

★大规模复杂系统的主要特点:P6(1)系统的功能和属性多样,由此而带来的多重目标间经常会出现相互消长或冲突的关系。

(2)系统通常由多为且不同质的要素构成。

(3)一般为人—机系统,而人及其组织或群体表现固有的复杂性。

(4)由要素相互作用关系所形成的系统结构日益复杂化和动态化。

系统工程复习提纲

系统工程复习提纲

1、什么是系统?①系统的定义:系统是由两个以上互相联系的要素所构成,且具有特定功能、结构、环境的整体。

·系统是整体·整体由两个以上要素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具有功能、结构、环境②组成系统的三个条件:定义即条件·两个以上构成要素·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以整体形式完成特定功能③系统的特性:集合性、相关性、阶层性、整体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

·一般属性:整体性、关联性、环境适应性·集合性和整体性的区别:集合性指系统由要素组成,各要素有各自的功能。

整体性指“一般系统论是关于整体的一般科学”。

④社会系统的特性:⑤大规模复杂系统的特点:·秩序·混沌·超越混沌自组织系统2、系统的类型①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②实体系统与概念系统③动态系统与静态系统④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SE研究对象:大规模复杂系统3、系统工程的定义:系统工程是为了更好地达到系统目标,而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流动和控制机制等进行分析与设计的技术。

①系统工程是技术②目的是更好地达到系统目标③对象是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流动和控制机制。

(点、线、流量和面)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①系统工程是科学方法②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的技术③对所有系统具有普遍意义4、系统工程的内容:用来开发、运行、革新一个大规模复杂系统所需要的思想、程序、方法的总和。

5、系统工程的特点:一个系统,两个最优:以系统为研究对象,效果最优,方法最优;以软为主,软硬结合;跨学科性,综合性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宏观研究为主,兼顾微观研究。

6、系统分析的概念及其与系统工程的关系:①概念: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复杂、不确定条件下的优化,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

对系统问题现状及目标充分挖掘的基础上,运用建模及预测、优化、仿真、评价等方法,对系统的有关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为决策者选择满意的系统方案提供决策依据的分析研究过程。

[经济学]系统工程复习大纲

[经济学]系统工程复习大纲

系统工程复习大纲第一章系统与系统工程§1-1 系统的概念一、系统的定义(重点掌握)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要素所构成,且具有特定功能、结构、环境的整体。

/系统是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整体。

二、系统的特性(重点掌握)集合性;相关性;阶层性;整体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

SE强调以下基本特点:(1) 大规模复杂系统(研究对象)(2) 总体最优或平衡协调(目的)(3) 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手段)(4) 问题导向及反馈控制(保障)§1-2 系统工程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对于本节应偏重于理解,通篇阅读。

了解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及未来发展方向。

第二章系统工程方法论掌握系统分析的五个环节,及各个环节的主要内容。

(重点)(1)阐明问题(2)谋划备选方案(3)预测未来环境(4)建模和估计后果(5)比较备选方案第三章结构模型化技术(选学)第四章分析模型§4-1 模型的概念(1)模型的概念及其分类(重点)模型是对实体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表征或者抽象,而且往往是对实体中那些所要研究的特定的特征的抽象。

模型分为实体模型(包括实物模型和模拟模型)和抽象模型。

(2)现实世界与模型的关系(重点)(3)建模的原则及步骤(重点)原则:既要准确反映实物,有易于研究和解决问题。

即:现实性;简洁性;适应性;强壮性。

步骤:1、形成问题;2、选定问题;3、变量关系的确定;4、确定模型的数学结构及参数辨识;5、模型真实性检验。

§4-2 图及网络一、掌握图的概念、有向图和无向图及树的概念等;二、掌握如何求一个连通图的最小支撑树,掌握破圈法和避圈法。

(重点)三、掌握最短路求法(迪克斯屈拉算法)(重点!!!§4-3 其他建模方法一、对于图解法,掌握该方法的具体作用(平衡点分析及稳定性分析)。

二、拟合法,掌握最小二乘法的计算。

可按书中P175或课堂上所列公式计算(重点!!!)。

《管理系统工程导论》复习提纲

《管理系统工程导论》复习提纲

《管理系统工程导论》课程提纲第一章系统的概念1.1 系统思想来源、含义1.2 系统定义1.3 系统特性1.4 系统分类钱学森:一般系统分类及处理热力学第二定律;耗散结构理论第二章系统工程概论2.1 系统工程的概念定义;归纳:对象、理论、方法、内容、目的2.2 钱学森谈系统工程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组织管理的技术2.3 系统工程的发展第三章系统工程方法论基本概念3.1 霍尔“三维结构”模式思想、内容、霍尔管理矩阵、应用3.2 切克兰德的“调查学习”模式思想、内容、应用3.3 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思想、内容、应用3.4 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统方法论思想、内容、应用3.5 并行工程方法学了解第四章系统分析4.1 系统分析的概念定义、要素、步骤、方法4.2 系统环境分析内容、意义、分类;方法(SWOT、情景分析)4.3 系统目标分析内容、意义、分类、方法;目标冲突与协调(利益分配法、评定等级法);目标间的价值权衡(两两比较法)4.4 系统结构分析概念、内容(要素分析、相关性分析、阶层性分析、整体性分析)4.5 系统评价概念、原则、步骤;评价指标体系;常用方法(Delphi、可能-满意度法、关联矩阵);权重系数确定(相对比较法;连环比率法;两两比较法(判断矩阵法);专家调查法)、AHP第五章系统模型与仿真5.1 系统模型基本概念定义、分类5.2 模型的构造原则、方法、步骤5.3 系统分析主要模型结构模型:结构模型的表达及特性(有向图、邻接矩阵、可达矩阵);结构模型的建立(解释结构模型化技术(ISM)—系统递阶结构模型的建立方法)系统动力学模型思想、特点、建模步骤(因果关系分析、流程图、结构方程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工程的概念 1.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2.系统工程是从总体出发,合理开发运行和革新一个大规模复杂系统所需思想理论方法与技术的总称,属于一门综合性的工程技术。

系统工程方法论:就是分析和解决系统开发、运行及管理实践的问题所应遵循的工作程序逻辑步骤和基本方法。

霍尔三维结构 1.时间维(1)规划阶段(2)设计阶段(3)分析或研制阶段(4)运筹或生产阶段(5)系统实施或安装阶段(6)运行阶段(7)更新阶段2.逻辑维7步(1)摆明问题(2)系统设计(3)系统综合(4)模型划(5)最优化(6)决策(7)实施计划 3.知识维或专业维
切克兰德方法论1.认识问题2.根底定义3.建立概念模型4.比较及探寻5.选择6.设计与实施7.评估与反馈
两种方法论的比较相同点:均为系统工程方法论,均以问题为起点,具有相同的逻辑过程。

不同点:(1)霍尔方法论主要以工程系统为研究对象,而切克兰德方法更适合于对社会和经营管理等软系统问题的研究。

(2)前者的核心内容是优化分析,而后者的核心内容是比较学习。

(3)前者更多地关注定量分析方法,而后者比较强调定性或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的基本方法。

创新方案的产生技术1.提问法(1)5W1H法是对某件事情从目的(Why)对象(What)场所(Where)人员(Who)手段(How)等六个方面提出问题。

2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原是精神病理学上的术语,指精神病患者精神错乱时的胡思乱想;这里转意为无拘无束自由奔放地联想。

在融洽轻松的会议气氛中,与会者敞开思想,各抒己见,自由联想,畅所欲言,互相启发,互相激励,使创造性设想起连锁反应,从而获得众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3.德尔菲法4.群体决策支持系统5.情景分析法
建模的基本步骤(1)明确建模的目的和要求(2)对系统进行一般的语言描述。

(3)弄清系统中的主要因素(变量)及其相互关系(结构关系和函数关系),以便使模型准确地表示现实系统。

(4)确定模型的结构。

(5)估计模型的参数。

(6)实验研究。

(7)必要修改。

模型化的基本方法1.分析法 2.实验法3.综合法4.老手法5.辩证法
系统工程模型技术的新进展:软件当中所应用到的Meta-Heuristic算法(1)禁忌搜索法(TS);(2)模拟退火算法(SA);(3)遗传算法(GA);(4)蚁路算法(AS)。

蚁路算法,其基本原理 1.能察觉小范围区内的状况病判断出时候有食物或其他同类的信息素轨迹;2.能释放自己的信息素;3.所一流的信息素会随时间而逐步减少。

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所谓系统仿真,就是根据系统分析的目的,在分析系统各要素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能描述系统结构或行为过程的,且具有一定逻辑关系或数学方程的仿真模型,据此进行实验或定量分析,以获得正确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

几类基本决策问题的分析 1.确定型决策 2.风险型决策 3.不确定型决策 4.对抗型决策5.多目标决策
战略研究的三部曲是“总结历史”,“认识现状”,“把握未来”,可通过以下六个具体步骤来实现:(1)明确系统的使命和目标。

(2)实施战略的总结。

(3)现状分析。

(4)新战略形成和战略评价。

战略研究方法论1.战略研究的三部曲“总结历史,认识现状,把握未来”。

(1)明确系统的使命和目标;(2)实施战略的总结;(3)现状分析(包括战略主体和周围环境等);(4)未来预测和战略趋势的确定;(5)新战略形成和战略评价;(6)战略筹划与实施。

2.我国战略研究的模式(1)前馈型眼界模式;(2)反馈型研究模式;(3)学习控制研究模式。

3.战略研究的分析方法(1)SWOT分析,即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
会),threat(威胁);(2)PEST分析,即political(政治),economic(经济),technological (技术),social(社会);(3)波特五力分析;(4)波特价值链分析。

战略研究与战略管理与系统工程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