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一荣枯_从人生视角解读王安忆的_长恨歌_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学报,2004 年第 6 期. 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167 页.
11 2 0 1 0 年 第 期 安徽文学
123
间中流露出的是一种人生命运的神秘性,而这种神秘性不是
人生的意义本来就存在着悖论:“从终极视角看,人生是
由某个“人格神”支配的,而是来源于人无法掌控的超人力量。 无意义的,从社会视角看,人生是有意义的。”“即人生是有意
这种超人力量其实是人世,或者更深远点说即宇宙间万千错 义的无意义,无意义的有意义。” 关键在于你想用一种什么
人。”“这城市里最深藏不露的罪与罚,祸与福,都瞒不过它 这个“难”中活出属于自己的一份人生要义。
们的眼睛。”“鸽子是这无神论的城市里神一般的东西,却也
《长恨歌》虽以悲剧收场,并浸染了过多的悲情因子,但
是谁都不信的神,它们的神迹只有它们知道。” 有的评论者 仔细梳理全篇,我们也不难发现,其中也隐含着作者的理想
有实利原则。当二者发生冲突的时候,实利原则往往压倒美 的原则而使美遭到摧残和毁灭。”
无论是王琦瑶等人的欲望之途,还是他们之间的情爱纠 葛,王安忆都寄寓了无限同情,她有自己的理由:“王琦瑶是 一个生命力极其顽强的女人,她和上海一样非常能受委屈, 但她百折不挠。她在小事情上很能妥协,但在大目标上决不 妥协。眼看没有路了,她又能走出一条生路。”“我比较喜欢 那样一种女性,一直往前走,不回头的,不妥协。但每个人, 每个人物都有它的局限性,一直往前走,也可能最终把她自 己都要撕碎了。就像飞蛾扑火一样。” 对于王琦瑶和康明逊 的爱而不能长相守,王安忆还表达了这样的人生观:“虚无就 虚无,过眼就过眼,人生本就是攒在手里的水似的,总是流逝, 没什么千秋万载的一说。” 类似的语调在《长恨歌》中不只一 处,因而便有论者对此大加批判:“人物对快乐的追逐与生命 之中长恨的感慨共存,日常生活的认真与不顾未来的苟且偷 安相容。” 这一责难也并非全无道理,但不免有过激之嫌,似 乎给《长恨歌》作了太高的定位,更何况欲望无限,而实现欲 望的能力却有限,这是人生的根本困境。无论是再有雄心抱 负的圣人,还是普通的民众,都突破不出这个怪圈,况且王安 忆并非让她笔下的人物虚无放纵到底。有人如此评价王琦 瑶:“正是欲望的存在,她才敢于不怕被抛弃,承担了一切,体 现出她性格中坚韧的一面。” 因而,我们无需固守着传统道 德规则对此大加挞责,重要的是在尊重生命的基础上,去认 识人性的本质,继而努力达到最终的超脱。
命”“定数”的谈论,最终让每个人“心里都有些生畏,又不知 和坚忍。” 而且“把人生视为一个过程的人生观”,告诉我们
畏惧什么。”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是大部分人都会有的体 “对待生活一定要重生存而不重占有,重过程而不重目的,重
验或念头,王安忆借此传达了出来。笔者认为从她的字里行 感受(体验)而不重理念”。
门之时,不会生出一些索性放任自流的心绪呢?
再来,循回不已,为那亘古添砖加瓦”,而薇薇与小林的美满
对于《长恨歌》中人物的行为,王安忆让它们根据需要发 婚姻又是她寄希望于未来的讯息。在他们的身上,如花草的
展着,但她并非对一切人事都是无动于衷的,“鸽子”便当了 一季季荣枯般,有着生命传承、代代繁衍不息的真谛,亦有着
她的代言人。事态每前进一步,就有鸽群飞起,直至王琦瑶 洞悉人生三昧的真义。
的死,它们也是唯一的见证人。它们在高空中飞舞着,提醒 着人们,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它们的发生常常 可能是神不知鬼不觉的。
三、人生的意义 《长恨歌》写出了普通人(王琦瑶虽有过做“上海小姐”的 不平常的荣耀,但那只是一场繁华梦,为后两部的情节作铺 垫的。)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自然也传达出了小人物的人 生真义:在平淡的日子中坚韧地活着。他们“不想创造历史, 只想创造自己的,没有大志气,却用尽了实力的那种。”“日 子很仔细地过着,上海屋檐下的日子,都有着仔细和用心的 面目。”“在这仔细的表面下,是有着一股坚忍。” 这就是那 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 人生。与那些为了一个美好的前 程而轰轰烈烈去追求的人生相比,它似乎是有些“小家子气”, 不堪一提了,甚至有些“猥琐”了,因此就被人批评为:“对小 市民生活的积极肯定又因价值的缺席而沦为一种活命哲学。”
综复杂的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人对此完全无法 样的心态去创造一种怎样的意义。正如胡适所说:“人生的
掌控,无可奈何,所以感到无限神秘。史铁生对此有一个精 意义全是各人自己寻出来、造出来的:高尚、卑劣、清贵、污浊、
彩的总结:“不知道命运是什么,才知道什么是命运。”
有用、无用……全靠自己的作为。” 柏拉图在经过了一番推
当初在片厂看到的那一幕,“她这才明白,这床上的女人就是 命始终被流离的生存和情感的饥渴牵引和摆布。幸福始终
她自己,”这些串连起来的线索无不充斥着一股宿命的味道。 是个陌生的字眼。……但幸福真正的价值恰恰就在于人生
而且在王琦瑶与康明逊、严师母三人打牌时,几人那一番“天 的辗转反侧颠沛流离吧,她的珍贵在于一种遗世独立的孤独
当代颇负盛名的女作家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一 问世便引来了诸多品评。人们站在各个角度去阐释、评价《长 恨歌》,其中有褒有贬,并不乏犀利睿智之言、真知卓见之辞。 就笔者所收集到的材料来看,尚未有从人生角度去评价的文 论(恕我孤陋寡闻)。若按王安忆的原意,她说她“要写的其 实是一个城市的故事”, 但城市是由人创建的,她笔下的王 琦瑶及其他人物也是一类人的代表,他们传达出了那种“最 能反映普遍的生存状况” 的人生。本文拟就《长恨歌》中所 充盈着的种种人生况味作出阐述,但愿能给存在于世间的普 通民众的人生一个有益的注解。
经典重释
一岁一荣枯
——从人生视角解读王安忆的《长恨歌》
◎谢丽娟
(河南大学中文系 河南·开封 475001)
摘 要 王安忆的《长恨歌》对上海的普通市民投注了深深的一瞥,表达出一种真诚而坚忍地“活着”的人生态度。本文从 人生视角解读作品,从人生而有欲、人生的神秘性、人生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挖掘《长恨歌》的人生意蕴,并在这一过 程中,彰显人生的多样呈示方式,以期给世人的人生有所启示。 关键词 王安忆 《长恨歌》 人生 文章编号 1671-0703(2010)11-122-02
二、人生的神秘性 《长恨歌》中还带了一点宿命的味道,但这并非是什么迷 信思想,而是在现实生活中显示出的一些令人迷惑不解的现 象。这些现象的始作俑者西方称之为“上帝”或“造物主”,我 国古代称之为“天”或“道”。它们担当着全知全能的角色,拥
Hale Waihona Puke 12211 2 0 1 0 年 第
期 安徽文学
经典重释
有着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奇异功能。《长恨歌》中时不时地 我们的确应该提倡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但价值和意
注释:
王安忆.王安忆说.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 年版,第 75,89,230,90 页.
徐岱.感悟存在.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2 年版,第 227 页. 王安忆.长恨歌.北京:人民文学出
版社,2004 年版,第 49,51,184,360,152,15,17,18,11,230,231, 332,127 页.
一、人生而有欲 人生而有欲,欲望是人类生活的驱动力,是人类戏剧的 总导演。王安忆在《长恨歌》中毫不掩饰地将欲望赋予了她 笔下几乎所有的人物,尤其是以王琦瑶为代表的女性。她们 虽生在普通的上海弄堂里,骨子里却崇拜时尚,“渴望出人头 地,有着名利心,而且行动积极,不是光说不做的。她们甚至 还更坚忍,不怕失败打击。” 这种锲而不舍地追逐欲望的劲 头,在王安忆那里,不但是堂而皇之、名正言顺的,而且还让 人生出几分莫名的感动。 也许是承继了“爱美是人的天性”这一亘古不变的传统 观念,王安忆以宽容的目光对她小说中的人物静静作壁上观: 王琦瑶虽带着几分貌似平静的理性去片厂拍戏,让程先生给 她拍照,去竞选“上海小姐”,但最终还是禁不住诱惑,“真正 地起了奢望”, 义无反顾又带些壮士的悲情去参加决赛,并 自此一步步真正走向“欲望不归路”。国民党军政要员李主 任也是本着爱美的天性将王琦瑶养为“金丝雀”;康明逊、老 克腊则是凭着一种感时伤怀的“怀旧”情结,将王琦瑶视作上 海繁华的旧梦而互生出惺惺相惜之情,而这种爱终如美丽的 泡影般骤生骤灭,因为“在现实社会中,不只有美的原则,还
胡山林. 文学欣赏导引.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年版,第 160 页.
张公善. 王安忆〈长恨歌〉批判. 中国包头:职大学报,2008 年第 4 期.
韩璇.论王琦瑶悲剧命运的根源.学林漫录,2007 年 04 期. 胡山林.文学与人生.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第
95,61,68 页. 史铁生.务虚笔记.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年版,第 405 页. 崔颖. 风雨飘摇总是花——体悟王琦瑶的“幸福”. 济南教育学
王安忆让“鸽子”承载了这一任务。她说:“鸽子是这城 理和寻觅后,得出了“美是难的”的结论,其实人生也是“难”
市的精灵。……它们是惟一的俯瞰这城市的活物,有谁看这 的,虽然许多前辈在多方探索与求证后,总结出了一些人生
城市有它们看得清晰和真切呢?许多无头案,它们都是证 的规律,但每个人的人生又是各异的,重要的是我们怎样在
透露出这种宿命的气息。从王琦瑶第一次进片厂看到一个 义的大小因人而异。《长恨歌》写的是一组小市民的生活,可
女人躺在床上拍戏,到她搬进爱丽丝公寓见到里面的双人床, 又是一类顽强地生活着的小市民,即便是一种“走了样的快
及重回上海后去集雅公寓打针,直至她将死之时再次回忆起 活,”他们也要努力地去争一争。就王琦瑶的一生来说,“生
认为《长恨歌》“有伦理失范的倾向”,这不能不说有失公道, 与希望。王琦瑶外婆的那一番慨叹之辞透露了作者对传统
虽然王安忆的语句中流露出虚无、随性的态度,但那应该归 女性幸福人生的肯定,并评议外婆出嫁时的那一身红装时说:
为应景的需要吧,再说又有哪一个人在遭遇不顺而又求救无 “这红是亘古不变的世界的一瞬,也是衬托那亘古的,是逝去
2008 年版,第 167 页.
11 2 0 1 0 年 第 期 安徽文学
123
间中流露出的是一种人生命运的神秘性,而这种神秘性不是
人生的意义本来就存在着悖论:“从终极视角看,人生是
由某个“人格神”支配的,而是来源于人无法掌控的超人力量。 无意义的,从社会视角看,人生是有意义的。”“即人生是有意
这种超人力量其实是人世,或者更深远点说即宇宙间万千错 义的无意义,无意义的有意义。” 关键在于你想用一种什么
人。”“这城市里最深藏不露的罪与罚,祸与福,都瞒不过它 这个“难”中活出属于自己的一份人生要义。
们的眼睛。”“鸽子是这无神论的城市里神一般的东西,却也
《长恨歌》虽以悲剧收场,并浸染了过多的悲情因子,但
是谁都不信的神,它们的神迹只有它们知道。” 有的评论者 仔细梳理全篇,我们也不难发现,其中也隐含着作者的理想
有实利原则。当二者发生冲突的时候,实利原则往往压倒美 的原则而使美遭到摧残和毁灭。”
无论是王琦瑶等人的欲望之途,还是他们之间的情爱纠 葛,王安忆都寄寓了无限同情,她有自己的理由:“王琦瑶是 一个生命力极其顽强的女人,她和上海一样非常能受委屈, 但她百折不挠。她在小事情上很能妥协,但在大目标上决不 妥协。眼看没有路了,她又能走出一条生路。”“我比较喜欢 那样一种女性,一直往前走,不回头的,不妥协。但每个人, 每个人物都有它的局限性,一直往前走,也可能最终把她自 己都要撕碎了。就像飞蛾扑火一样。” 对于王琦瑶和康明逊 的爱而不能长相守,王安忆还表达了这样的人生观:“虚无就 虚无,过眼就过眼,人生本就是攒在手里的水似的,总是流逝, 没什么千秋万载的一说。” 类似的语调在《长恨歌》中不只一 处,因而便有论者对此大加批判:“人物对快乐的追逐与生命 之中长恨的感慨共存,日常生活的认真与不顾未来的苟且偷 安相容。” 这一责难也并非全无道理,但不免有过激之嫌,似 乎给《长恨歌》作了太高的定位,更何况欲望无限,而实现欲 望的能力却有限,这是人生的根本困境。无论是再有雄心抱 负的圣人,还是普通的民众,都突破不出这个怪圈,况且王安 忆并非让她笔下的人物虚无放纵到底。有人如此评价王琦 瑶:“正是欲望的存在,她才敢于不怕被抛弃,承担了一切,体 现出她性格中坚韧的一面。” 因而,我们无需固守着传统道 德规则对此大加挞责,重要的是在尊重生命的基础上,去认 识人性的本质,继而努力达到最终的超脱。
命”“定数”的谈论,最终让每个人“心里都有些生畏,又不知 和坚忍。” 而且“把人生视为一个过程的人生观”,告诉我们
畏惧什么。”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是大部分人都会有的体 “对待生活一定要重生存而不重占有,重过程而不重目的,重
验或念头,王安忆借此传达了出来。笔者认为从她的字里行 感受(体验)而不重理念”。
门之时,不会生出一些索性放任自流的心绪呢?
再来,循回不已,为那亘古添砖加瓦”,而薇薇与小林的美满
对于《长恨歌》中人物的行为,王安忆让它们根据需要发 婚姻又是她寄希望于未来的讯息。在他们的身上,如花草的
展着,但她并非对一切人事都是无动于衷的,“鸽子”便当了 一季季荣枯般,有着生命传承、代代繁衍不息的真谛,亦有着
她的代言人。事态每前进一步,就有鸽群飞起,直至王琦瑶 洞悉人生三昧的真义。
的死,它们也是唯一的见证人。它们在高空中飞舞着,提醒 着人们,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它们的发生常常 可能是神不知鬼不觉的。
三、人生的意义 《长恨歌》写出了普通人(王琦瑶虽有过做“上海小姐”的 不平常的荣耀,但那只是一场繁华梦,为后两部的情节作铺 垫的。)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自然也传达出了小人物的人 生真义:在平淡的日子中坚韧地活着。他们“不想创造历史, 只想创造自己的,没有大志气,却用尽了实力的那种。”“日 子很仔细地过着,上海屋檐下的日子,都有着仔细和用心的 面目。”“在这仔细的表面下,是有着一股坚忍。” 这就是那 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 人生。与那些为了一个美好的前 程而轰轰烈烈去追求的人生相比,它似乎是有些“小家子气”, 不堪一提了,甚至有些“猥琐”了,因此就被人批评为:“对小 市民生活的积极肯定又因价值的缺席而沦为一种活命哲学。”
综复杂的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人对此完全无法 样的心态去创造一种怎样的意义。正如胡适所说:“人生的
掌控,无可奈何,所以感到无限神秘。史铁生对此有一个精 意义全是各人自己寻出来、造出来的:高尚、卑劣、清贵、污浊、
彩的总结:“不知道命运是什么,才知道什么是命运。”
有用、无用……全靠自己的作为。” 柏拉图在经过了一番推
当初在片厂看到的那一幕,“她这才明白,这床上的女人就是 命始终被流离的生存和情感的饥渴牵引和摆布。幸福始终
她自己,”这些串连起来的线索无不充斥着一股宿命的味道。 是个陌生的字眼。……但幸福真正的价值恰恰就在于人生
而且在王琦瑶与康明逊、严师母三人打牌时,几人那一番“天 的辗转反侧颠沛流离吧,她的珍贵在于一种遗世独立的孤独
当代颇负盛名的女作家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一 问世便引来了诸多品评。人们站在各个角度去阐释、评价《长 恨歌》,其中有褒有贬,并不乏犀利睿智之言、真知卓见之辞。 就笔者所收集到的材料来看,尚未有从人生角度去评价的文 论(恕我孤陋寡闻)。若按王安忆的原意,她说她“要写的其 实是一个城市的故事”, 但城市是由人创建的,她笔下的王 琦瑶及其他人物也是一类人的代表,他们传达出了那种“最 能反映普遍的生存状况” 的人生。本文拟就《长恨歌》中所 充盈着的种种人生况味作出阐述,但愿能给存在于世间的普 通民众的人生一个有益的注解。
经典重释
一岁一荣枯
——从人生视角解读王安忆的《长恨歌》
◎谢丽娟
(河南大学中文系 河南·开封 475001)
摘 要 王安忆的《长恨歌》对上海的普通市民投注了深深的一瞥,表达出一种真诚而坚忍地“活着”的人生态度。本文从 人生视角解读作品,从人生而有欲、人生的神秘性、人生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挖掘《长恨歌》的人生意蕴,并在这一过 程中,彰显人生的多样呈示方式,以期给世人的人生有所启示。 关键词 王安忆 《长恨歌》 人生 文章编号 1671-0703(2010)11-122-02
二、人生的神秘性 《长恨歌》中还带了一点宿命的味道,但这并非是什么迷 信思想,而是在现实生活中显示出的一些令人迷惑不解的现 象。这些现象的始作俑者西方称之为“上帝”或“造物主”,我 国古代称之为“天”或“道”。它们担当着全知全能的角色,拥
Hale Waihona Puke 12211 2 0 1 0 年 第
期 安徽文学
经典重释
有着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奇异功能。《长恨歌》中时不时地 我们的确应该提倡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但价值和意
注释:
王安忆.王安忆说.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 年版,第 75,89,230,90 页.
徐岱.感悟存在.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2 年版,第 227 页. 王安忆.长恨歌.北京:人民文学出
版社,2004 年版,第 49,51,184,360,152,15,17,18,11,230,231, 332,127 页.
一、人生而有欲 人生而有欲,欲望是人类生活的驱动力,是人类戏剧的 总导演。王安忆在《长恨歌》中毫不掩饰地将欲望赋予了她 笔下几乎所有的人物,尤其是以王琦瑶为代表的女性。她们 虽生在普通的上海弄堂里,骨子里却崇拜时尚,“渴望出人头 地,有着名利心,而且行动积极,不是光说不做的。她们甚至 还更坚忍,不怕失败打击。” 这种锲而不舍地追逐欲望的劲 头,在王安忆那里,不但是堂而皇之、名正言顺的,而且还让 人生出几分莫名的感动。 也许是承继了“爱美是人的天性”这一亘古不变的传统 观念,王安忆以宽容的目光对她小说中的人物静静作壁上观: 王琦瑶虽带着几分貌似平静的理性去片厂拍戏,让程先生给 她拍照,去竞选“上海小姐”,但最终还是禁不住诱惑,“真正 地起了奢望”, 义无反顾又带些壮士的悲情去参加决赛,并 自此一步步真正走向“欲望不归路”。国民党军政要员李主 任也是本着爱美的天性将王琦瑶养为“金丝雀”;康明逊、老 克腊则是凭着一种感时伤怀的“怀旧”情结,将王琦瑶视作上 海繁华的旧梦而互生出惺惺相惜之情,而这种爱终如美丽的 泡影般骤生骤灭,因为“在现实社会中,不只有美的原则,还
胡山林. 文学欣赏导引.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年版,第 160 页.
张公善. 王安忆〈长恨歌〉批判. 中国包头:职大学报,2008 年第 4 期.
韩璇.论王琦瑶悲剧命运的根源.学林漫录,2007 年 04 期. 胡山林.文学与人生.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第
95,61,68 页. 史铁生.务虚笔记.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年版,第 405 页. 崔颖. 风雨飘摇总是花——体悟王琦瑶的“幸福”. 济南教育学
王安忆让“鸽子”承载了这一任务。她说:“鸽子是这城 理和寻觅后,得出了“美是难的”的结论,其实人生也是“难”
市的精灵。……它们是惟一的俯瞰这城市的活物,有谁看这 的,虽然许多前辈在多方探索与求证后,总结出了一些人生
城市有它们看得清晰和真切呢?许多无头案,它们都是证 的规律,但每个人的人生又是各异的,重要的是我们怎样在
透露出这种宿命的气息。从王琦瑶第一次进片厂看到一个 义的大小因人而异。《长恨歌》写的是一组小市民的生活,可
女人躺在床上拍戏,到她搬进爱丽丝公寓见到里面的双人床, 又是一类顽强地生活着的小市民,即便是一种“走了样的快
及重回上海后去集雅公寓打针,直至她将死之时再次回忆起 活,”他们也要努力地去争一争。就王琦瑶的一生来说,“生
认为《长恨歌》“有伦理失范的倾向”,这不能不说有失公道, 与希望。王琦瑶外婆的那一番慨叹之辞透露了作者对传统
虽然王安忆的语句中流露出虚无、随性的态度,但那应该归 女性幸福人生的肯定,并评议外婆出嫁时的那一身红装时说:
为应景的需要吧,再说又有哪一个人在遭遇不顺而又求救无 “这红是亘古不变的世界的一瞬,也是衬托那亘古的,是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