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杞人忧天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杞人忧天》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及其特点。

2、通过注释梳理文意,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梳理文意,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够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也有人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更有人说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

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学生畅所欲言)那么我展示几X图片,看大家能不能对号入座。

同学们知道这么多寓言故事,那寓言究竟有什么特点呢?
寓言大多使用借喻,暗示它所蕴含而未直接表露的意思。

它往往用虚构的手法将动物或其他自然物拟人化,用简单明了的故事来揭示生活哲理或道德教训,具有讽刺或讽喻意味。

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结构单一,想象丰富,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的寓意便是其中心所在。

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寓言《杞人忧天》(板书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二、学
(1)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学生互相提问,解释字词意思。

2、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3、重点句子的翻译。

①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又有一个人为这个担忧的人而担忧,于是前去开导他。

②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四处都塞满了土块,没有地方没有土地。

③奈地坏何?
大地崩塌怎么办呢?
④奈何忧其坏?
为什么要担心大地崩塌呢?
(2)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起因、经过、结果
(3)这则寓言以对话的形式讲述故事,那么,我们读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杞人:害怕、担忧
晓之者:耐心
请同学来演示,两个版本:文言文版和白话文版
全班齐读。

三、教
1、两个人都“舍然大喜”,各自的原因是什么?
一个因忧虑解除而高兴,另一个因帮助他人解除了忧虑而高兴。

2、这个寓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不要毫无根据地担忧和担心,给自己增添不必要的烦恼。

同时也讽刺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3、与“杞人忧天”意思相近的成语
近义词:
庸人自扰:自扰:自找麻烦。

指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

伯虑愁眠:伯虑:国名;愁:忧愁。

伯虑国的人忧虑睡眠。

形容太过忧虑。

鳃鳃过虑( xǐ xǐ guò lǜ):鳃鳃:恐惧的样子。

形容过于忧虑和恐惧的样子。

反义词:无忧无虑
四、扩展延伸
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那么,你认为从现在来看,我们要不要“忧天”?(展示图片)
从现在来看,杞人忧天的行为似乎并不能简单地看成傻子行为,从新的宇宙观、环保观来说,还是有理由的。

比如大气污染、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全球气温升高等问题就值得我们忧虑。

所以我们要“忧天”。

五、练
杞人和晓者看到现代社会“战火纷起、环境恶化、人口急增、旱涝灾害、火灾频发、交通事故、过度抽取自来水,造成地面塌陷……”等现象,深感责任重大,忧郁之心渐长。

当他们又一次相遇时,他们却共同诉起了各自的忧愁。

请你展开你的想象,以《<杞人忧天>后传》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