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炉煤气综合治理及开发利用需要“两手”都“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炉煤气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需要“两手”都“硬”
近两年来,随着世界范围经济高速增长,钢铁的需求和产量不断增长,带动了国内焦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而焦炭生产过程中伴生的焦炉煤气绝大部分被直接排空或燃烧,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和重大资源浪费。
虽然利用焦炉煤气发电、制甲醇等工业技术日趋成熟,但在焦化企业中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记者通过调查分析认,焦炉煤气开发利用一方面需要市场机制这只“无形之手”来引导调节,更需要政府这只“有形之手”进行强制性干预。
“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相互配合才能彻底解决焦炉煤气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每年烧掉两个“西气东输”工程还不算,环境污染代价更高山西省环保局原副总工程师易植刚算了这样一笔账:从目前流行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来看,生产一吨焦炭约产生400立方米焦炉煤气,其中约200立方米通过管道返回焦炉用于炼焦热源,其余的200多立方米则被直接排空,或点了“天灯”。
据统计,2003年我国焦炭产量已经达到1.8亿吨,2004年实际产量已经超过2亿吨。
这意味着有超过400亿立方米的焦炉煤气被白白浪费。
而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项目设计年输气量才120亿立方米。
焦炉煤气造成巨大资源浪费的同时,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更让人触目惊心。
在山西省河津、介休等焦化工业集中的地区,空气中弥漫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烟雾和硫化氢的臭味,造成当地呼吸道疾病的蔓延,肺癌发病率持续走高,严重危害到当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对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纵贯山西南北的大运
高速公路两边,也经常可以看到机焦、土焦浓烟滚滚、烈焰飞腾。
山西省环保局副局长关存先告诉记者,焦炉煤其中含有的某些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比其他行业污染量的总和还多。
据业内人士透露,虽然这两年焦化企业从立项开始就要求必须上马配套的环保、化产回收或发电设施,但在实际中这些附属设备能够有效运转的企业并不多。
有的焦化企业在规划中列入了焦炉煤气综合利用项目,却以所谓“二期工程”的名义不能购置相关的机器设备;有的企业虽然象征性地购置了发电、回收等装置,但受技术、工艺以及短期利益的影响,真正能正常运转的并不多。
炼焦的原料是煤炭。
2003年中国的煤炭生产能力达到16亿吨,根据预测,2020年中国需要煤炭约29亿吨,而煤炭工业联合会正在进行的规划研究中到2020年中国煤炭工业可能达到的最大产量为20.5~22.1吨,考虑环境制约因素和其他限制条件,专家预测中国产煤的最高峰值仅在25亿吨左右。
按照现在的开采和利用方式,被称为资源大省的山西,可用煤炭资源也只能维持40年,而有关专家认为全国的煤炭资源也仅能维持60年左右。
专家指出,中国煤炭资源供给的基本态势是总量丰富,但有效供给能力明显不足。
再加上人口因素,人均实际可利用的煤炭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而且我国能源分布与经济发展布局呈现出严重的不平衡态势,东部发达地区所需要的煤炭、电力资源大部分需要从西部长途调运,从而形成了“煤电油运”全面紧张的严峻态势。
在目前我国能源紧张的情况下,如何能够有效利用炼焦伴生煤气
资源,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它不仅仅是治理环境污染,更主要的是能够节约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缓解目前的电力、煤炭供应紧张局面,维持国家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大因素导致焦炉煤气利用步履艰难
目前焦化煤气治理和利用的技术都已经成熟,之所以不能大范围推广应用,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厂家只重视短期利益和个人利益;二是政府部门干预力度不够,有的地区甚至存在地方保护主义。
目前焦化煤气的利用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化工原料,另一个是直接作为燃料燃烧发电与供热。
用于化工的重要用途是转换成为甲醇及二甲醚等石油代用燃料。
据太原市经委的专家介绍,目前甲醇汽油技术已经成熟,该市扶持的“高比例掺烧”甲醇汽车和“全甲醇”汽车已经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
我国政府、企业及相关科研院所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相继展开甲醇燃料技术的研究,山西省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测定,将15%的甲醇掺入汽油中使用(称为M15清洁燃料),不需要增加其他添加剂,也不用改造发动机,对于汽车、动力性和环境都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尾气排放指标也有明显的环保优势。
据了解,山西省在太原、阳泉、临汾、晋城四个市进行了甲醇汽油推广试点工作,全省有近5万辆车次使用了甲醇汽油,涉及近50种车型。
山西省政府前不久还决定,将在全省11个城市推广甲醇汽油。
由于目前世界和国内油价持续居高不下,今日山西地区93#汽油市场零售价格接近4元,这么高的价格为甲醇汽油进入市场创造了机遇。
焦炉煤气作为燃料燃烧发电与供热也有很大的优势。
太原市等城市的居民日常烧水做饭主要就取自焦炉煤气,但大多数焦化企业离城区较远,而且分布很不均匀,大规模利用不太可能。
专家指出,焦炉煤气发电已有较成熟的技术,在目前全国出现大范围电力和煤炭供应紧张局面下,利用不被大多数焦化企业重视的焦炉煤气发电不仅具有经济意义,更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焦炉煤气有这么广泛的用途,为什么没能在实践中大规模应用呢?专家分析认为,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我国八、九十年代焦化企业快速发展起步时,社会各界对环保问题和资源问题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小土焦就不用说了,就是大型机焦炉,也没有完善的资源回收和污染处理设计,造成多年来污染逐年积累和资源严重浪费的现状,近年来焦化企业虽然在环保部门的督查下增加了一些污染处理设施,部分企业也上马了化产回收设备,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焦化企业的“面貌”;二是化产回收、发电连醇等设备装置的初期投资昂贵,中、小焦化企业无力投资,大型焦化企业也徘徊犹豫。
以国外大量采用的“干法熄焦”为例,一个年产100万吨的焦化厂的“干熄焦”发电系统需要投资2亿元。
近两年来焦炭价格一路高涨,可谓“日进斗金”,企业普遍的心态是开足马力赶紧生产。
近两年来,随着世界范围经济高速增长,钢铁的需求和产量不断增长,带动了国内焦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而焦炭生产过程中伴生的焦炉煤气绝大部分被直接排空或燃烧,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和重大资源浪费。
虽然利用焦炉煤气发电、制甲醇等工业技术日趋成熟,但在焦
化企业中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记者通过调查分析认,焦炉煤气开发利用一方面需要市场机制这只“无形之手”来引导调节,更需要政府这只“有形之手”进行强制性干预。
“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相互配合才能彻底解决焦炉煤气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每年烧掉两个“西气东输”工程还不算,环境污染代价更高山西省环保局原副总工程师易植刚算了这样一笔账:从目前流行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来看,生产一吨焦炭约产生400立方米焦炉煤气,其中约200立方米通过管道返回焦炉用于炼焦热源,其余的200多立方米则被直接排空,或点了“天灯”。
据统计,2003年我国焦炭产量已经达到1.8亿吨,2004年实际产量已经超过2亿吨。
这意味着有超过400亿立方米的焦炉煤气被白白浪费。
而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项目设计年输气量才120亿立方米。
焦炉煤气造成巨大资源浪费的同时,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更让人触目惊心。
在山西省河津、介休等焦化工业集中的地区,空气中弥漫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烟雾和硫化氢的臭味,造成当地呼吸道疾病的蔓延,肺癌发病率持续走高,严重危害到当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对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纵贯山西南北的大运高速公路两边,也经常可以看到机焦、土焦浓烟滚滚、烈焰飞腾。
山西省环保局副局长关存先告诉记者,焦炉煤其中含有的某些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比其他行业污染量的总和还多。
据业内人士透露,虽然这两年焦化企业从立项开始就要求必须上马配套的环保、化产回收或发电设施,但在实际中这些附属设备能够有效运转的企业
并不多。
有的焦化企业在规划中列入了焦炉煤气综合利用项目,却以所谓“二期工程”的名义不能购置相关的机器设备;有的企业虽然象征性地购置了发电、回收等装置,但受技术、工艺以及短期利益的影响,真正能正常运转的并不多。
炼焦的原料是煤炭。
2003年中国的煤炭生产能力达到16亿吨,根据预测,2020年中国需要煤炭约29亿吨,而煤炭工业联合会正在进行的规划研究中到2020年中国煤炭工业可能达到的最大产量为20.5~22.1吨,考虑环境制约因素和其他限制条件,专家预测中国产煤的最高峰值仅在25亿吨左右。
按照现在的开采和利用方式,被称为资源大省的山西,可用煤炭资源也只能维持40年,而有关专家认为全国的煤炭资源也仅能维持60年左右。
专家指出,中国煤炭资源供给的基本态势是总量丰富,但有效供给能力明显不足。
再加上人口因素,人均实际可利用的煤炭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而且我国能源分布与经济发展布局呈现出严重的不平衡态势,东部发达地区所需要的煤炭、电力资源大部分需要从西部长途调运,从而形成了“煤电油运”全面紧张的严峻态势。
在目前我国能源紧张的情况下,如何能够有效利用炼焦伴生煤气资源,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它不仅仅是治理环境污染,更主要的是能够节约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缓解目前的电力、煤炭供应紧张局面,维持国家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大因素导致焦炉煤气利用步履艰难目前焦化煤气治理和利用的技术都已经成熟,之所以不能大范围推广应用,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厂家只
重视短期利益和个人利益;二是政府部门干预力度不够,有的地区甚至存在地方保护主义。
目前焦化煤气的利用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化工原料,另一个是直接作为燃料燃烧发电与供热。
用于化工的重要用途是转换成为甲醇及二甲醚等石油代用燃料。
据太原市经委的专家介绍,目前甲醇汽油技术已经成熟,该市扶持的“高比例掺烧”甲醇汽车和“全甲醇”汽车已经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
我国政府、企业及相关科研院所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相继展开甲醇燃料技术的研究,山西省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测定,将15%的甲醇掺入汽油中使用(称为M15清洁燃料),不需要增加其他添加剂,也不用改造发动机,对于汽车、动力性和环境都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尾气排放指标也有明显的环保优势。
据了解,山西省在太原、阳泉、临汾、晋城四个市进行了甲醇汽油推广试点工作,全省有近5万辆车次使用了甲醇汽油,涉及近50种车型。
山西省政府前不久还决定,将在全省11个城市推广甲醇汽油。
由于目前世界和国内油价持续居高不下,今日山西地区93#汽油市场零售价格接近4元,这么高的价格为甲醇汽油进入市场创造了机遇。
焦炉煤气作为燃料燃烧发电与供热也有很大的优势。
太原市等城市的居民日常烧水做饭主要就取自焦炉煤气,但大多数焦化企业离城区较远,而且分布很不均匀,大规模利用不太可能。
专家指出,焦炉煤气发电已有较成熟的技术,在目前全国出现大范围电力和煤炭供应紧张局面下,利用不被大多数焦化企业重视的焦炉煤气发电不仅具有经济意义,更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焦炉煤气有这么广
泛的用途,为什么没能在实践中大规模应用呢?专家分析认为,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我国八、九十年代焦化企业快速发展起步时,社会各界对环保问题和资源问题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小土焦就不用说了,就是大型机焦炉,也没有完善的资源回收和污染处理设计,造成多年来污染逐年积累和资源严重浪费的现状,近年来焦化企业虽然在环保部门的督查下增加了一些污染处理设施,部分企业也上马了化产回收设备,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焦化企业的“面貌”;二是化产回收、发电连醇等设备装置的初期投资昂贵,中、小焦化企业无力投资,大型焦化企业也徘徊犹豫。
以国外大量采用的“干法熄焦”为例,一个年产100万吨的焦化厂的“干熄焦”发电系统需要投资2亿元。
近两年来焦炭价格一路高涨,可谓“日进斗金”,企业普遍的心态是开足马力赶紧生产。
虽然附加设备的投资也可以带来收益,但见效慢而且不直接,“焦老板”们宁愿要“到手的银子”,也不愿意等待“隔夜的金子”;三是焦化行业缺乏自律意识,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也存在漏洞,有的干脆就受到地方政府的保护。
--治理焦炉煤气,“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都要硬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一个企业,必然追求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高的利润。
靠企业自身的自觉性来实现资源利用的合理化和环保效益的最大化显然行不通。
作为一个具有高度污染特性的特殊行业,焦化行业尤其需要国家有关部门依法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用“有形之手”采取强制手段迫使其在追求短期现实利润的同时兼顾环境、资源,并负担应有的环境成本;同时,国家应当通过产业、价格等政策让焦化企业在治
理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尝到甜头,用“无形之手”引导焦化企业放眼长远,克服短期行为。
近两年我国对焦化行业的清理整顿始终没有停止过。
去年6月,发展改革委专门下发了《关于清理规范焦炭行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全面清理整顿,优化结构,减少环境污染,统筹规划,控制总量,抑制盲目扩张,严格市场准入,加强规范管理和引导。
其中特别强调,要依靠科技进步,进行焦炉节能环保改造,鼓励大型企业积极采用装入煤水分调节、煤捣固炼焦、配型煤炼焦、干法熄焦、导热油换热、炼焦装煤除尘、推焦除尘、废水处理、煤气脱硫脱氰等节能环保新技术,对现有焦炭企业进行改造,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加大对煤焦油、粗轻苯的集中加工和深加工,降低能源消耗,改善环境。
2003年是山西焦炭产能大扩张的一年。
新增焦炭生产总量在2000万吨左右。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山西省有关部门针对违规、违法上马焦化项目问题比较严重的实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取缔关闭土焦、改良焦炉行动,并对焦化等行业的污染治理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
去年山西各级政府根据国务院及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大了焦化行业的清理整顿力度。
一方面取缔非法生产建设的土焦和改良焦,限期淘汰中小型焦,停建违规违法大机焦建设项目,严格焦化项目审查程序,遏制焦化行业产业规模无序扩张;另一方面,取缔污染严重的焦化企业、建立严格的排污收费制度,限期配套建设污染治理设施,遏制焦化产区污染回头的趋势。
治理整顿使得土小炼焦企业大部分被淘汰出局。
据统计,2年来山西省共取缔、关闭小土焦、改
良焦焦炉近2千家。
但大机焦的焦化煤气综合利用方面却进展缓慢。
只有少部分大型焦化企业上马了煤气发电和化产回收设备。
而且在巨额利益驱动下,最近山西等地的土焦又出现了反弹。
对此,建议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焦化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大对浪费资源、环境污染焦化企业的处罚力度,同时制定有利于焦化企业长远发展的政策环境。
政府“有形之手”一定要硬,而且要重拳出击,对所有焦化企业一视同仁,特别是对那些为了地方增加税收而不顾产业政策和国计民生的主管领导要进行严肃追究。
同时要在焦炉煤气利用方面进行政策衔接,如对焦炉煤气发电进行入网补贴,对甲醇汽车等焦炉煤气的下游产业进行政策扶持等等,让市场中“无形之手”发挥主导作用。
“两手”并用、两手都硬,才能引导焦化企业充分利用好焦炉煤气,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造福社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