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乌头的炮制及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样的影响,也必然给中医学带来新课题,如巴比妥中毒、有机磷农
药中毒等病名,不如此命名又将奈何?5 中医病名整理中的若干具体方法5.1 继承继承原有中医病名。

如水痘、疟疾、痢疾、哮喘、闭经等,现代医学也予以认同。

5.2 充实原为中医病名,稍为合理充实与提高,便可更准确地反映病情的。

如时行感冒、时行肝病、时行红眼症的命名等。

5.3 撮合原为中医解剖名词和病理生理名词,但缺乏有机联系的病名,现予撮合成名。

如胃癌、肺癌、肝破裂、脾破裂等的命名。

5.4 语言现代化原为中医病名但文字古奥,现内容不改变,更以现代化语言描记之。

如乳岩更为乳腺癌,子肿更为妊娠水肿,痄腮更为时行腮腺炎等。

5.5 另立特指原为中医病名,但一名中包括多个病,将主要字义最相近的病位者定一病名,其他病名一一另立。

如胃脘痛专指胃溃疡,余者另立。

5.6 依据病情用中医固有脏腑名称加上该脏腑解剖位置或脏腑
形态变化状况以命名。

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胃扩张、肠梗阻等。

5.7 中西通用中医有病证而无病名,但西医已有准确而被中医通用的病名。

如中医有“头痛”“眩晕”“肝阳”“中风”等证名,可借用现代医学“高血压病”命名之。

5.8 确立中毒病名毒物中毒则以毒物、化合物名称加中毒一词命名之。

如砷中毒、甲醇中毒等。

5.9 借鉴现代科学中、西医学中原无此病名者,
则随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而命名,如艾滋病、军团性肺炎是也。

中医病名的研究、整理和审定是中医学面向新世纪实现科学化、系统化、现代化一个重大的基础工程,它将从根本上提高中医学核心内容质量和外部形象感观。

但愿同仁贤达共襄义举,使其日臻完善。

收稿日期:2000211210; 修订日期:2000212215
(制剂与炮制(
中药乌头的炮制及临床应用
李万红
(江苏省海安县中医院 226600)
乌头始载于《本经》,但未分川乌与草乌。

李时珍谓:“乌头有两种,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谓之川乌头是也。

……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乃《本经》所列乌头,今人谓之草乌头者是也。

”乌头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或同科多年生野生植物北乌头的块根。

前者称川乌,主产于四川,多为栽培;后者称草乌,主产于浙江、湖北、湖南、安徽、江苏、辽宁等地,多为野生。

1 炮制与毒性
1.1 炮制夏至到立秋间采挖,除去子根、须根及泥土;晒干,炮制后入药。

炮制方法:取净乌头,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4~6h (或蒸6~8h ),至取大个及实心者切开内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或闷润后切厚片,干燥。

1.2 毒性生乌头有大毒,多外用。

制后毒性降低,可供内服,川乌1.5~4.5g ,草乌1.5~3.0g 。

入汤剂应先煎30~60m in ,以减低毒性。

服用过量、煎煮时间过短均可引起中毒。

中毒症状可见流涎,恶心,呕吐,腹泻,头昏眼花,口干,四肢及全身发麻,脉搏减缓,呼吸困难,手足搐搦,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血压及体温下降,心律紊乱,室性期前收缩、呈二联律,或窦性心律伴以多源性的室性期前收缩和窦房停搏。

临床应用大量阿托品可减轻症状,使心电图恢复正常。

利多卡因可显著降低动物乌头碱中毒的死亡率。

中药甘草、干姜、绿豆可减低附子毒性。

1.3 炮制与毒性关系乌头的有毒成分为乌头生物碱类,以乌头碱、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为主,其中双酯型乌头碱类毒性最强,苯甲酰单酯型乌头碱类毒性较小,乌头原碱类毒性很弱,或几乎无毒性,酯碱型乌头碱毒性比双酯型乌头碱小,但还有相当的毒性。

通过加水加热处理,使极毒的双酯型乌头碱类转化成毒性小的苯甲酰单酯型生物碱类或几乎无毒性的乌头原碱类,或由于炮制过程中脂肪酰基的取代,生成酯碱,从而降低毒性。

其炮制工艺,大致可分为水处理、干热处理,和湿热处理三种类型,但以蒸、煮等湿热处理方法去“毒”效果最好。

2 临床应用
乌头性味苦辛,大热,有大毒,归心、肝、脾经。

具有祛风湿,散
寒止痛之功。

川乌、草乌均有祛风、散寒、止痛作用,适用于风寒湿邪所致的痹痛、头痛、腹痛等证。

风寒湿痹,常以其与活血通络药同用。

《金匮要略》乌头汤,治历节疼痛,不可屈伸,川乌与麻黄、芍药、黄芪等同用。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活血丹,治风寒湿邪或痰湿瘀血留滞经络,肢体经脉挛痛,关节屈伸不利,以川乌、草乌配地龙、乳香、没药等。

本品治痹痛,不仅可内服,亦可外敷,《太平圣惠方》治腰脚冷痹疼痛,以一味川乌为末,用醋调敷贴。

治头风头痛,可内服或外用。

《百一选方》以川乌、南星为末,白梅、生姜煎汤送服;《经验方》以川乌、南星为末,葱汁调涂太阳穴取效。

乌头亦常用于阴寒内盛所致的心腹冷痛。

《金匮要略》乌头赤石脂丸,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附子同用,并配蜀椒、干姜、赤石脂。

川乌、草乌具辛散温通之性,外用能消肿溃坚、祛腐,用治寒湿阴疽,以坚肿不溃或溃后顽腐不化者为宜。

《外科正宗》四虎散,治阴疽肿硬,用草乌与南星、半夏、狼毒为末,猪脑捣敷。

用以祛腐,《古今录验》治痈疽肉突,用乌头以浓醋渍三日外洗。

此外,川乌亦可用治卒中不省人事,口眼歪斜,痰气上壅,喉中喘鸣,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生饮,以生川乌与生附子、生南星及木香同用。

3 小结
乌头碱毒性很强,其小鼠皮下注射的LD 50为0.295m g kg ,但加热使毒性降低,如熟附片煎剂小鼠口服和静注的LD 50分别为17.42g kg 和3.516g kg 。

所以临床应用时,在严格控制用药量,如法炮制并注意配伍禁忌(与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相反)的情况下可以广泛使用,不必一味拘泥于其毒性较大而不敢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乌头的研究还必定更加深入,其应用将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1] 任仁安.中药鉴定学[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73.
4
43时珍国医国药2001年第12卷第4期L ISH IZH EN M ED I C I N E AND M A TER I A M ED I CA R ESEA RCH 2001VOL .12NO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