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的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篇•课题荟萃箱莎基于语丈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的探素
丁东彦赵娟
(甘肃省平凉市第二中学,甘肃平凉)
摘要:中国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美妙的诗文。
古诗词内容广博,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诗词教学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时,教师应注重方法的指导,情感的体味,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强调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古诗词学习正是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力的载体。
古诗词以其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各异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真挚的情感,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
如何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接受美的熏陶,培养其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感悟;朗读;意象;兴趣
一、用朗读加深理解
“书声琅琅”历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道出了朗读的重要性。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通过吟咏诵读可以感悟诗文真谛,在不经意间对语言中表现出的那种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有了深切的体验,进入一个美妙的境界,可以丰富语汇、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及人文修养。
老师还应示范朗读。
范读胜于讲解,在教学中,我尽量把握诗歌的感情去朗读,如教杜甫《登高》这首诗时,我先用深沉凝重的语调给学生背诵这首诗,当背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时,教室里非常安静,同学们眼前仿佛看到了这样一幅景象:叶落纷纷,萧萧有声的深秋原野,肃杀之气甚浓;源远流长.气势磅礴的长江汹涌而来,一股悲怆之情涌上心头,无以名状。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果”,为此我下功夫,每节课都示范朗读,读后学生都会鼓掌喝彩,并且跃跃欲试,我趁势引导,激发了他们朗读的热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和想象力,在顿挫有致、声情并茂中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二、用音乐承载意蕴
在诗词教学中.让音乐融入课堂。
诗歌本身具有音韵美,事实上,中国古代素有“和诗以歌”的诗乐传统。
中国古代的著名诗篇《诗经》《离骚》就是吟唱出来的,唐诗、宋词、元曲大多都是亦诗亦歌、亦吟亦唱的作品。
诗歌唱起来更容易进入意境,如李煜的《虞美人》、柳永的《雨霖铃》、白居易的《琵琶行》、李清照的《声声慢》.效仿最近特别流行的《经典咏流传》节目,我们就可以用凤凰传奇演唱的《将进酒》,任嘉伦演唱的《琵琶行》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中以及用《三国演义》片头那豪放、悠远而略带苍凉的歌声引入《念奴娇•赤壁怀古》展示“赤壁之战”的精彩片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这雄浑的旋律,似乎回到了那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无数英雄豪杰在神州大地上纵横驰骋,在历史舞台上尽显风流,他们上演了一幕幕令后人惊心动魄、热血澎湃的历史故事,而其中的赤壁之战更是流传千古的著名战役.我们似乎能感受到那火光冲天、呼喊动地的激烈。
用音乐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在音乐旋律中感悟诗词意境,让诗歌潜入心扉。
用现代音乐激活古诗词,在要求背诵时让同学们跟唱,很多同学很快就会背诵了。
三、用意象把握情感
意象是分析、研究诗歌的一把钥匙o“一切景语皆情语”,诗词主要靠意象来传达诗的意蕴并抒发作者的情感。
某些景物在被诗:人频繁地引用中已经有了特定的意象,因此积累常见的意象对诗:词鉴赏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柳永的《雨霖铃》就运用了大量的意象:渲染表达了词人的离愁别绪:虽然作者开篇没有直接提及别离,:但寒蝉的悲凉已使“凄凄惨惨戚戚”之感悄然升起,营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接着又用送别地的代名词长亭衬托离情■别绪之绵长。
而漂泊的兰舟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也许此去便是:远离,便是浪迹天涯,便是无穷无尽的思念和悲愁,至此虽然文章:只字未提离别,但离情的凄楚已跃然纸上。
此时凄迷暗淡的暮霭,:更使主人公暗淡的心情平添了几分灰暗的色彩。
而酒是别离中不:可或缺之物,正可谓:“举杯消愁愁更愁”“醉不成欢惨将别”。
最后:蕴含着惜别之情的杨柳和还未隐去的一弯残月将离别之苦推向:了高潮。
感知诗词中的意象,才能从平常中体会出浓情,才能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因此解读诗词时以熟知的诗歌意象1为突破点,去领悟诗中意象的意蕴,进入诗歌的意境,深入品味诗:中蕴涵的情感。
我们只要广积博览,提高文化素养,就能较为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情感,提高鉴赏水平。
■四、用比赛激发兴趣
配合诗歌教学,举办诗歌朗诵与创作比赛。
通过比赛找到学:习诗词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培养他们广泛的爱:好和特长,给他们展示自我的空间,学生从诵诗、品诗,到悟诗、写:诗,感悟能力和文学素养不断提升,从而在诗歌的海洋中滋养美:好性情,在文学殿堂里陶冶高尚情操,在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上:放飞心灵。
: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就是对学1生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
诗词留给人们想象的空间最为开阔,这:表现在诗人创作诗词时,只有通过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联想和幻;想,才能突破物我之间、时空之间的界限,才能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心灵感受和丰富情感表现出来。
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充分运用再想象和创造想象,去感受作品中诗人的情怀:和审美意象.以此为契机挖掘学生的创造源泉,并逐步培养成一:种能力。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殿堂中一朵奇葩,通过加强朗诵、品:味语言、感知意象、领悟意境,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不断提升。
注:本文系2018年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人教版高中语:文梳理与探究课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以平凉二中为例》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2854。
:•编辑张佳琪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