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优
化策略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时期是学生智力开发以及思维运用的初期阶段,因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有效性,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教育的灵活度,发挥其辅助教学的重要作用,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任务之一。

优化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后作业设计有助于实现数学初级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优化
课后作业的设置是为学生能够通过课后的习题对于课上知识进行温习回顾,增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度与熟练度,做到教材知识与主观能动的有效结合。

数学学科相比于其他学科而言,灵活度更高,可变性更强,因此,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设计也应符合学科特点进行优化,从而使课后作业成为真正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巩固知识运用的介质。

1.
小学数学低年级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现状以及问题所在
根据当今教育发展趋势来看,小学课业愈来愈重,学生的负担,家长的压力愈来愈大。

很多小学将刷题量大,以及习题的准确率高看做成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这很大程度上造成教育压力低龄化,造成学生对于学习产生消极心理的负面结果,与此同时,对教学体系,教师资源,设备管理的发展等均会形成较大阻碍,成为小学教育中的失败案例。

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后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课后作业的设计不合理。

主要表现为作业量过多,作业难度超纲。

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尤其是低年级的数学教育,学校应基于对学生精力、脑力等多方面的了解后进行布置作业。

如果一味增加作业量,增加作业难度,会造成学生对完成作业产生消极情绪,甚至草草了之,应付了事,然而在初级阶段就产生此
类心理,是对教育失败最大的教训。

以作业量和作业难度定胜负,无法起到小学
数学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头脑运用能力的作用。

其次,课后作业的资源较少,设计单一,内容固定。

例如:小学数学作业的
设计大多集中在教材习题和部分指定练习册中的对应习题,且市面上练习册资源
有限,这使课后作业的选择具有一定限制性。

不同教材的配套习题又存在着题材
老旧,题目老套,未能与时俱进进行更新。

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它们已
经不能够很好地满足现阶段教育教学的需求。

再者,课后作业的质量参差不齐,习题内容编写不合理,缺乏真实性,实用性。

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文化、思维、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等。

而部分习题中的题目设计不合理,
题目答案设置不合理,超出学生可以理解的思维范畴,形成大众对于小学数学习
题过于难解,不合实际的吐槽心理。

此外,课后作业习题的印刷质量不能保障,
存在答案“略”,答案印刷对应错误,而使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产生思维错误,
对其以后的学习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1.
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2.1针对低年级进行合理化的作业安排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可能存在诸多种困难,对于数学这类需要动
脑思考的学科,教师应将作业量设置在符合低年级学生心理的程度。

有效规划小
学数学作业量能够增加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这也是优化的首要策略。

作业既不能过多,打消学生学习积极性;亦不能过少,无法起到巩固复习的
真正作用。

因此,设定合理的作业量需要教师按照教学安排和实际进度进行把握,精简中和,将重要的知识点所涉及到的习题标明,挑选习题集中于适合该阶段学
习内容的题目作为课后作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习题需满足学生对知识
的进一步掌握,引发学生对知识与习题间关系的思考,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
提高。

所选习题还应在基础之上有适当提高,这类习题作为拔高内容,也是对于学
生自我思维,动脑能力的考验,同时也能够让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发散
思维程度进行初步了解,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开发。

例如:在一年级上
册(北师大版)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安排课后作业时,
不仅要考虑到教材课后习题,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同属于本课时其他题型的习题,拓宽学生们的眼界,同时也增添课堂作业的丰富感,使学生对于作业保持一种积
极活跃的状态。

2.2扩充课后作业的形式,充分利用信息化设备资源
小学教育是学生进入到真正知识体系的第一步。

在此阶段,学生大多保持着
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兴趣,尤其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更为明显。

为了使课堂不局
限于教师的口述和板书,学校可以对教师教学形式、课后作业形式进行一定优化
改革。

目前,信息化教学设备已经应用在教育的方方面面,在小学教育中运用此类
高级设备,也是一种提升教学能力,丰富教学资源的措施。

当然,在设计课后作
业方面,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的某些案例以信息化设备展现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生通过这种吸引注意力的方式使自身注意力集中,有利于
加强思维训练,同时这类创新性的课后作业设计,还能增加学生面对现实生活中
存在的各类情况的反应灵敏度,能够促进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也达到了使“知
识用于实践”的教学目的。

但要注意,书面作业与网络作业相结合的方式也需要
适度,避免学生对于信息化设备过于依赖,也避免教师为了方便而过度使用信息
设备,减弱教学效果。

2.3课后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实现趣味性和知识性的有机结合
经过实战教学后,教师大多能够发现一部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较强,但是动
手实践能力较差,也就是说在个人能力上,学生在初级阶段存在着“偏科”的状况。

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

因此,在课堂不能满足实践的条件下,可以采取课后作业增加课下实践等用以提
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在学习《观察与测量》这一单元时,教室可以布置给学生观察测量身
边事物的课后作业,学生在完成各种测量的同时,既对单元知识以及正确的测量
方法有所实践,也对生活中的基础知识有初步认识。

在实际的观察与测量中,学
生会对不同测量单位产生不同测量结果产生疑问,进行思考,最终对不同单位之
间的换算关系以及生活用途进一步掌握,达到实践学习的效果,同时也增加了学
习知识的趣味性。

在《有趣的图形》一课中,学生会学习立体图形,平面图形,认识正方形,
长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

在教师讲授过后,可以布置给学生课后动手剪出不
同的图形,并找到与图形相符的实际事物。

学生在课后实践的过程中会对周边的
各类图形产生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也能够在生活中实现与图形世界的知识联系。

2.4针对性分层式课后作业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存在学生知识接受能力不同,部分特困生跟不上教学进度,未能学明白课本知识的情况。

因此,采取分层式课后作业设计是解决此类困
难的有效途径。

对于部分特困生来说,教师应根据他们实际的知识掌握能力进行
个性化的课后作业安排,例如作业量适当减少,作业难度减弱,且要进行适当地
心理激励,尽可能激发出学生的思维能力。

而对于思维能力较为突出,成绩较为
优秀的学生来讲,教师可适当地进行提高训练,在本课的基础上设置一些难度较
高的题型加以训练,促进学生养成多动脑,不松懈的思维习惯。

结语: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断变革,尤其
在低年级阶段,更是学生迈入知识领域的第一阶梯,教师对于课后作业的设计需
要秉持合理化、丰富化、灵活化、趣味化、实践化、个性化的思路,才能有效增
强课后作业的实用性,知识的熟练性,达到促进学生思维训练的最优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菊娟.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和策略[J].内蒙古教
育,2020,(09):62-63.
2.
顾敏娟.小学数学课后作业优化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19,(10):93.
3.
袁艳光.浅谈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J].办公室业
务,2017,(12):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