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本课程开发与特色课程建设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页/共56页
但园本课程开发、园本特色创建不是自行其是, 更不是无视国家的各种课程政策、法规。幼儿园可以 在立足于幼儿园自己的基础、现状,包括幼儿园的园 风、教师、园长的状况,本园幼儿的发展需求及家庭、 社区资源的前提下确立自己的有特色的课程。而这样 的课程是在依据国家有关课程政策、法规的前提下, 在尊重幼儿一般发展规律的同时,从特定地区、或特 定幼儿园出发,尤其是从特定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出 发来确立的。这才是我们所言的“特色课程”。
第28页/共56页
4.特色化
在“园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展现自己独特的个性、实现自己独特的价值; 应该更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刻意地去利用本园的独特条件,更精心地 去优化本园课程的独特个性。
第29页/共56页
园本课程不同于特色课程。特色课程彰显的是某 一幼儿园异于另一幼儿园的特点。有特色的课程并不 一定是适合幼儿园或适合幼儿的课程。它只是从某一 方面标示了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所以不能把园本课程 与特色课程划等号。当前,有些幼儿园将彰显特色作 为园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这本无可非议,但有的 幼儿园在招生广告上赫然写着:特色课程——英语 (有外籍教师)。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 即幼儿园课程特色是不是就是在现有的课程中加一项 内容?如果这也是特色的话,那幼儿园还可以制造出 很多特色,如计算机、识字、读经、珠心算、分享阅 读等。所以,这种外在贴加的标签绝不是真正的特
由此可见,课程从规划、设计到实施,从课程决策者、 编制者到教师和学生,经历了好几次转换。假如我们在探 讨课程时,不考虑每一种课程定义的社会背景、认识论基 础和方法论依据,或只注意某一层次而完全忽略其他,则 不但见不到课程的全貌,更有扭曲课程的危险。
第6页/共56页
3.开发(development)
第27页/共56页
情景化案例2:《幼儿英语学习》
“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和接受能力,我们采用了 创设情景法、自然生活体验法等方式来教孩子学习英 语。”
如果幼儿在某段时间内对交通工具产生了兴趣, 这时,幼儿教师便可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组织一个 “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的主题活动。可以先带幼儿 观察并认识马路上的各种汽车,教幼儿区分小汽车 (car)、公共汽车(bus)、大卡车(truck)等, 然后创设“红绿灯”的活动情景,就很容易激发起幼 儿当“小司机”的欲望。让幼儿在园中开着小汽车,
也可指编制出一套教学大纲及其配套资料,以供 班级教学使用,特别是指教科书、教参的编写以及教 具的配备等。有时还包括课程目标的评价手段。
这样,所有保证某项计划及其配套资料的有效性 和充分性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课程开发活动。因此, 课程开发活动可能始于教学大纲的准备,但通常开发 活动是继现有的教学大纲之后的。
“一项计划、方案的具体细节的确定或小说情 节的完全展开”——《牛津英语词典》
课程 计划的准备阶段不属于“开发”,而课 程计划的制定及实施属于开发。然而,按日常的用 法,“开发”既包括一项制定好了的计划,也包括 这项计划中具体内容的确定等。
第7页/共56页
“课程开发”可能指准备一项可操作的计划,以 便去运用现有的教学大纲,包括教科书和教学材料的 动、农村种植主题活动、 商场交易主题活动等
第20页/共56页
生活化案例2
大 蒜 为 什 么 不 发 芽
第21页/共56页
大 蒜 为 什 么 不 发 芽
第22页/共56页
大 蒜 为 什 么 不 发 芽
第23页/共56页
大 蒜 为 什 么 不 发 芽
第5页/共56页
上述第一、二种属于正式的课程,即指由教育行政部 门规定的,列入学校课程表中的课程。许多人理解的课程 就是这类课程。第三种解释是属于课堂运作的课程,它是 以学校为本的,对每一位教师或班级来说都是独特的。而 第四、五种解释则属于经验的课程,它对每个个体来说是 独特的,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换句话说,也即同一 班级的两个人同时听一门课,可能会有不同的体验或学习 经验。
第3页/共56页
2.课程(curriculum)
“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 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意为“跑道(race-
course)”。 根据这个定义,课程是指“学习的进程”,
简称“学程”,即可指一门学程,也可指学校提供 的所有学程。
后来演变为教程和学程的统称。
第4页/共56页
关于课程的5种解释(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等) ① 有目的课程或课程计划和大纲,通常称之为教学大纲。 ② 教学材料,即师生在实现教学计划时所使用的材料。 ③ 在班级中发起和实施的教学活动。这些活动不一定要和
那些在材料中提供的特定活动完全一致,其中一些活动 可能没有进行,或者被新的活动所代替,抑或进行过修 改。 ④ 学习者的个人经验。它可能只与课堂上实施的一系列的 具体活动有关。在一个特定的课堂活动中,学习者可能 对具体事件不感兴趣、没有理解或者产生误解。 ⑤ 课程实施的最终结果或学习者所达到的课程目标的掌握 程度。
报告目录
一、园本课程开发的含义 二、园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三、园本课程开发的途径 四、园本课程开发的标准
第1页/共56页
一、园本课程开发的含义
1.园本(kindergarten-based)
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过程。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 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的 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 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
第24页/共56页
大 蒜 为 什 么 不 发 芽
第25页/共56页
3.情景化
在园本课程开发中,随处可见故事表演的身影。它有时是一个单独的故事表演活 动,有时是渗透到各领域教育活动中的一种教与学的组织形式,有时甚至是一个完整 的主题活动。
第26页/共56页
情景化案例1:《葫芦兄弟》
主题活动动画片《葫芦兄弟》,这个主题中包括了多个不同领域的活动:欣 赏童话剧、欣赏葫芦娃的艺术形象、创编葫芦兄弟的故事、讨论童话剧剧情、角 色报名、了解评委的工作、葫芦娃角色竞选、制作舞台场景及道具、欣赏各类门 票、设计请柬、制作张贴海报、创编集体舞、分组彩排、演出。
课程开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幼儿园课程
开发指的是幼儿园及教师对现有课程的处理及决策,
这种行为在日常中比较常见。狭义的幼儿园课程开发
则是指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各方共同参与课程的决策
过程。
第10页/共56页
第11页/共56页
第12页/共56页
二、园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1.园本课程开发的民主性
从参与园本课程的人员来看,园长、教师、课程专家、幼儿及 家长和社区人员,都有权提出自己关于课程方面的意见,因 此,园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也就必然体现出教育的民主性。
第17页/共56页
本土化案例1 新疆瓜果的系列主题活动:看看、闻闻、摸摸、尝 尝、说说,参观果园等
本土化案例2 民俗习惯的补充:新疆少数民族节日、少数民族礼 仪等
本土化案例3 教材的改编:有些内容与本地实际情况的不相符,
第18页/共56页
2.生活化
关注幼儿本身、关注幼儿的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生成新的有价值的活动内 容,让我园的课程体现幼儿的生活、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2.园本课程开发的弹性(灵活性)
园本课程鼓励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幼儿园 的课程建设,容易融进最新出现的相关课程,因 而具有一定的弹性。同时,园本课程的开发使幼 儿园、家庭、社区、社会紧密连在一起,促进了 幼儿课程的多样化和乡土化。
第14页/共56页
3.园本课程开发的多样性
园本课程开发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园长、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师资 条件、幼儿园环境等)对幼儿园的课程进行选择、改编、整合、补充、 拓展和新编。即园本课程的开发是灵活多样的,不是固定不变的。
第31页/共56页
现在还有一种错误的倾向,即一些幼儿园在创建 园本特色时往往由幼儿园自己说了算。有的幼儿园以 创建特色为幌子,无视《纲要》中的基本目标和内容 要求,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出现了明显的缺损或过度的 重复,或在背离幼儿一般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过度扩张 部分内容,致使课程出现严重的偏倾和失衡,幼儿的 全面和谐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如有的幼儿园外语课占 1/3,甚至占了一半;有的幼儿园每周数学活动2次, 珠心算活动3次;有的幼儿园每周美术活动5次。这与 国家有关幼教的法规要求是相背离的。的确,园本课 程的开发、园本特色的建设需要课程决策的自由度。 而且,事实上,今天中国的幼儿园在课程开发上比以
对课程进行新编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活动,幼儿园新编课程通常以专题的形 式进行,如园庆活动、迎国庆、三八妇女节等等,形式多样,既适合幼
第15页/共56页
4.园本课程开发的独特性
每个幼儿园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办园宗旨有可能不同,加上各个 幼儿园的师资条件和幼儿园环境各异以及本来就存在的地区 差异,使得开发出来的园本课程具有明显的差异,即每个幼 儿园园本课程有独特性。这种独特性的表现可归于幼儿园的 办园特色。
第8页/共56页
根据课程开发的内容来源,可以把课程开发活动分为两类: 一类是新编,即所有的课程成分都是新开发的,没有依赖现有的课程材料; 另一类是改编,即从现有课程材料中选择合适的成分并稍加改进,如课程选择、拓 宽、加深、整合等。
第9页/共56页
园本课程开发是以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为指导, 以幼儿园现实的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幼儿现实的需 要为出发点,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新编和改编幼儿园 课程的过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第2页/共56页
园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课 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
园长、教师、课程专家、幼儿及家长和社区人 士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等 活动。
在园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是主体, 但又只是参与性的,而最终的决策应当由所有参与 教育经验综合的人共同决定。
第33页/共56页
特色化案例1:因地制宜
在农村,开展种植认识和培养,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动植物方面可以突出并特色 加强。
在城区交通便捷,经济繁荣。交通安全方面可以突出并加强。
第34页/共56页
特色化案例2:《我们的小镇》
如浙江某县幼儿园主题活动《我们的小镇》中, 组织幼儿游览家乡的橄榄岛、明清街、一线天胡同、 古石桥、吴晓邦故居、陆进士住宅等,使幼儿亲身 感受家乡悠久的历史乡土文化;参观新建的农民别 墅小区、大型超市,感受家乡不断发展的现代文明。 幼儿对自己的家乡有了全面的认识,更激起了他们 建设家乡的愿望,他们用各种各样的废旧纸盒制作 再现了家乡的街道、住宅小区。
长期以来,我国各地幼儿园在条件千差万别的情况下,形成了 几乎完全一样的幼儿教育模式,同时,使得我们的教师习惯 于模仿而不善于创新(这与我国的教育体制有很大的关系), 由于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我国幼儿园园本课程在目 前很难表现出独特性。
第16页/共56页
三、园本课程开发的途径
1.本土化
从当地的人文、社会、经济及历史出发,寻找园本课程资源,结合儿童发展的需 要进行开发。
一般来讲,课程选择是众多幼儿园普遍进行的园本课程决策行为。幼儿园 园长、教师根据自己对传授幼儿知识的要求及自身的条件从众多的供选 课程中选择合适的课程。
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教师有时也会补充一些课程材料以增加幼儿对课程 知识的感知,有时教师还会把课程进行延伸、拓展以发展幼儿的个性, 这方面的活动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比较常见,但是对教师的素质要 求比较高。
第30页/共56页
园本课程开发的核心不是简单的课程内容的增 减,而是在实践基础上的优化。优化的标准是幼儿 获得更好的、真正全面和谐的发展。对于幼儿园来 说,当前最需要的不是挖空心思找特色,而是在踏 踏实实地全面开发园本课程的过程中自然地呈现特 色。特色源自课程内在的力量,而不是外在贴加的 标签。从这个意义上讲,良好的幼儿园课程应该是 园本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园本特色都是适宜幼儿的 园本课程。
由于幼儿年龄尚小,还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决策,家长的意 见常常成为幼儿园园本课程决策的重要依据。如教师欲组织 一次户外活动,他(她)必须事先征求家长的意见,如果家 长不同意他的小孩子参与,教师则不能带这个小孩子出去。 我国的幼儿园在组织类似的活动时往往把家长抛在了一边, 忽视家长对课程的决策权。
第13页/共56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