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详注及集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词详注及集评
柳永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
[宋]柳永
暮景萧萧雨霁。
云淡天高风细。
正月华如水。
金波银汉,潋滟无际。
冷浸书帷梦断,却披衣重起。
临轩砌。
素光遥指。
因念翠蛾,杳隔音尘何处,相望同千里。
尽凝睇。
厌厌无寐。
渐晓雕阑独倚。
注释:
【1】佳人醉:词牌名,《乐章集》注“双调”。
双调七十一字,上片七句五仄韵,下片八句六仄韵。
【2】暮景:傍晚的景色。
杜牧《题敬爱寺楼》:“暮景千山雪,春寒百尺楼。
”
【3】萧萧:萧条,寂静。
【4】雨霁(jì):雨过天晴。
【5】月华:月光。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
【6】金波:本谓月光,月光浮动若金之波流,借指月亮。
白居易《对琴待月》:“玉轸临风久,金波出雾迟。
”
【7】银汉:银河。
温庭筠《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
”
【8】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
此指星光月光交相辉映。
【9】书帷:书斋中的帷帐,代指书斋。
高启《题天池石辟图》:“乃知别有缩地术,坐移胜景来书帷。
”
【10】轩砌:屋前台阶。
杜甫《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重叙东都别,朝阴改轩砌。
”
【11】素光:月光。
【12】翠蛾:妇女细而长曲的黛眉,泛指美女。
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翠娥婵娟初月晖,美人更唱舞罗衣。
”
【13】杳隔:远隔。
杜光庭《川主相公周天后土诸神醮词》:“志切匡君,难申嵇绍之忠;山川杳隔,空抆袁安之泪。
”
【14】音尘:音信,消息。
白居易《忆微之》:“三年隔阔音尘断,两地飘零气味同。
”
【15】凝睇:凝望,注视。
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一折:“你看他嚬眉凝睇,如有所待。
”
【16】厌厌:无精打采。
【17】雕阑:用彩画装饰的阑干。
作品赏析:
上片先写夜景。
“暮景萧萧雨霁”两句写玉宇在暮雨初霁之后的恬静、幽美和辽阔。
“云淡天高”让人体味出阔大,而只有在静境中才会感觉到“风细’。
前句的“萧萧雨霁”作为时间背景也烘托了后句的环境氛围。
正是“萧萧”雨声之止才让人更鲜明地体察到“云淡天高风细”之景。
下
面三句紧承“暮景”二字,着力描写月色,“正月华如水。
金波银汉,潋
滟无际”。
夜空中,明月与银河交相辉映,波光闪闪,在这如水的月色中,天地如同浸入水中的玻璃世界。
“月华”、“银汉”原本既是博大又壮丽
的自然意象,词人在这里更以“潋滟无际”四字来有意识地突出它们的浩
瀚与无限。
柳永是善于描写月色的,像流传千古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寒蝉凄切》),融情入景,在一弯残月中寄
托了万种离情;而《倾杯乐·皓月初圆》一词又在“皓月初圆,暮云离散,分明月色如晴昼”中写尽了女主人公的离愁别恨。
这首词则以如水的月光
多方烘托词人的怀人之情。
接下来,“冷浸书帷梦断”三句写词人因冷气
侵入房中而从梦中醒来,披衣来到台阶上。
这三句远承“风细”二字,由
自然景物写及人的认为方式,以“冷浸书帷”来体现“风细”,并修饰
“梦断”,给人的感觉似乎是词人因难耐月夜的清冷之气,而从梦中醒来,其实不然,下面一句“披衣重起”的“重”字暗示了其中端倪。
“重”是
又一次,再次的意思,说明词人在这一夜中已不是第一次“梦断”而起。
那么,词人为何一次次地从梦中醒来?不停打断他梦境的又是什么?
过片首句继续写景,“素光遥指”,但“遥”字已透出念远怀人之意。
“因念翠蛾”三句道出了上片词人梦断重起的真正原因,所思的女子远在
千里,音讯难通。
一同沐浴着如水的月光,“杳隔音尘”的她显得若近若远,若即若离,这正契合了词人此刻思之而不得的惆怅。
接下来一句“相
望同千里”,远承“月华”,近承“素光”,从双方着笔,同望明月,借
月传情。
典出自谢庄《月赋》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又与苏轼的“但愿
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柳永不是苏轼,他是没有苏轼的旷达的,所以他“尽凝睇。
厌厌无寐。
渐晓雕阑独倚”,一直注视着夜空中的明月,孤独惆怅,难以入眠,天色
将明,仍独倚雕阑,其内心的哀伤由此可见。
全词以明月为主线贯穿情思,虽叙相思,却逸怀超尘,语言清雅,乃
柳永词中之佳作。
[宋]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
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
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
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注释:
【1】雨收云断:雨停云散。
【2】萧疏:清冷疏散,稀稀落落。
【3】堪:可以。
【4】宋玉悲凉:指宋玉《九辩》,引申为悲秋。
宋玉《九辩》有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5】蘋花:一种夏秋间开小白花的浮萍。
【6】遣情伤:令人伤感。
遣:使得。
【7】文期酒会:文人们相约饮酒赋诗的聚会。
期:约。
【8】几孤风月:辜负了多少美好的风光景色。
几:多少回。
孤:通“辜”,辜负。
风月:美好的风光景色。
【9】屡变星霜:经过了好几年。
星霜:星一年一周天,霜每年而降,因称一年为一星霜,亦以之喻年月也。
【10】潇湘:湘江的别称。
这里指所思念的人居住的地方。
【11】暮天:傍晚时分。
【12】空:白白地。
【13】归航:返航的船。
【14】立尽斜阳:在傍晚西斜的太阳下立了很久,直到太阳落山。
【评解】
此首风格与《八声甘州》相近,为柳词名篇。
词中抒写了对远方故人
的怀念。
上片以景为主,景中有情。
诗人面对凄凉的秋景,凭栏远望,触
景生情,写出了思念故人的惆怅与哀感。
下片插入回忆,以情为主,而情
中有景。
妙合无垠,声情凄婉。
以昔日之欢会反衬长期分离之苦,从而转
到眼前的思念。
波澜起伏,错落有致。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水风”二句善状萧疏晚景,且引起
下文离思。
“情伤”以下至结句黯然魂消,可抵江淹《别赋》,令人增
《蒹葭》怀友之思。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望处”二字,统撮全
篇。
起言凭栏远望,“悄悄”二字,已含悲意。
“晚景”二句,虚写晚景
足悲。
“水风”两对句,实写蘋老、梧黄之景。
“遣情伤”三句,乃折到
怀人之感。
下片,极写心中之抑郁。
“难忘”两句,回忆当年之乐。
“几孤”句,言文酒之疏。
“屡变”句,言经历之久。
“海阔”两句,言隔离之远。
“念双燕”两句,言思念之切。
末句,与篇首相应。
“立尽斜阳”,伫立
之久可知,羁愁之深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