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教案】
混合运算第1课时小熊购物一、探究新知1、说一说通过看图获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1)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食品专柜,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到信息。

(出示食品单价课件)面包每个3元饼干每包4元蛋糕每个6元花生每包7元糖果每袋5元(2)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什么东西呢?(指名回答)(3)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什么呢?(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准备。

上面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是本课的知识点,会让学生对课堂兴趣浓厚,积极性高)2、算一算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1)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胖胖要买什么食品?(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再小组交流汇报)(2)那么,小熊胖胖该付多少钱?请你帮它算一算。

教师引导学生经历把分步式写成综合式的过程。

说一说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算式中,要先算什么?(组织学生讨论:
3×4+6或6+3×4各表示什么意思?)(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3×4+6= 6+3×4= 提问: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讨论:含有乘法和加法的计算的分布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3、想一想,议一议(1)小熊壮壮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出示壮壮课件)同桌互相探究,并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2)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总结: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式计算中,应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二、巩固练习(1)课件出示练一练第1题。

大家能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列出什么算式呢?老师点名学生回答。

(2)课件出示练一练第2题。

4×6+25= 54+36-18= 42+8×4= 9×8+22= 100-75+25= 33+7×3=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强调书写格式。

三、课堂总结1、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计算题时,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而且还有乘法的两步式计算题,我们把它也叫做“混合运算”(板书:混合运算)四、作业设计完成练一练3--6题。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小熊购物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12+6 =6+12 =18(元)=18(元)答:该付18元。

为学习数学的主体。

第2课时买文具一、复习1.口算(开火车)40÷8 28÷7 36÷6 24÷8 81÷9 15÷3 2.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二、探索新知出示P5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 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3. 解决问题。

(1)列算式。

笑笑:
18÷3+4 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3 -10÷5 =6+4 =3-2 =10(元)=1(元)(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小组讨论:3-10÷5 表示的意思。

算式“3-10÷5”中的“10”表示5本算术本10元,“10÷5”表示1本算术本多少元。

所以“3-10÷5”表示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因此计算“3-10÷5”的时候,应先算10÷5=2,再算3-2=1,用脱式计算式。

(3)引导学生发现:有减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4.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买1本算术本和1本英文本共花多少元?(2)让学生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5.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三、巩固练习1.P6“练一练”第1题。

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2.P6“试一试”第2题。

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四、总结1、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计算题时,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而且还有除法的两步式计算题,我们把它也叫做“混合运算”(板书:混合运算)五、作业布置课本6-7页练一练第1、3、4、5、6题。

板书设计:买文具(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解法一:
18÷3=6(元)6+4=10(元)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解法二:
18÷3+4 =6+4 =10(元)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第3课时过河一、复习巩固1、口算6×9=30+15=42÷6=2 、脱式计算7×2+30 46-6×4 63÷9+7 二、解决新知1.合作探究数学问题。

小组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自行编写完整的数学问题。

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例如:二年级*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大船限乘客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大船?2.展示思维,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年级*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大船限乘客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大船?思维:总人数----限乘客人数----需要多少条大船分步计算:
29+25=54(人)54÷9=6(人)综合算式:29+25÷9 思考:这样列式就要依照我们学习的混合运算方法来计算,计算的结果却与我们的分步计算结果不一样。

你有怎样的办法呢?这里我们需要先计算加法。

引入:“()”----小括号----先计算小括号,再计算除法。

看看这样的方法,计算结果怎样呢?学生独立完成,感受这样的方法带来的成功喜悦。

(29+25)÷9 =54÷9 =6(条)答:至少需要6条大船。

一句话:有小括号真好!理论,记忆理解: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分段理解,记忆)每条小船比大船少坐学生3人,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你会做吗?三、体验知识,形成模块1、说一说先算什么,在算什么,并计算结果。

5×(36-29)(46+17)÷7 81÷(16-7)完成之后,再次体验: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注意:做完括号里的运算之后,不再要括号。

四、课堂小结1.知道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

2.完整把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阅读记忆: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3.数学符号要正确书写。

五、作业设计1.记忆: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2.完成试一试、练一练。

板书设计:
过河(混合运算)混合运算预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法一:29+25=54(人)有小括号54÷9=6(条)先算小括号里,法二:
(29+25)÷9 再算小括号外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看一看(一)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
淘气和妙想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二、探索新知(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在观察、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二)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淘气、笑笑和妙想观察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

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观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3、学生同桌间游戏,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4、学生交流。

三、学习检测: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教材13页下面的情境图)请同学们先看一看,再想一想,然后找出下面四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将自己的结果和同学交流。

四、教师精讲点拨教师针对学习检测情况进行精讲。

五、学生全课总结,拓展升华说一说:今天有什么收获?六、作业布置1、搭建组合图形,并从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2、完成P14页“练一练”第1、2、
3、4题。

板书设计:
看一看(一) 站在不同的位置,每次最多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第2课时看一看(二)一、情境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昨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老师和同学好不好?
二、出示自学目标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三、学习新知点名学生说说课本P15页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笑笑说她看不到牙膏盒,她说的对吗?四、自学自导1、教师说明活动要求——猜一猜、搭一搭,学生分小组讨论拼搭方法并拼搭。

2、教师发出指令:用4个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有3个正方形。

3、教师发出指令:从上面看有4个正方形。

4、教师发出指令:从侧面看有2个正方形。

5、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自己新搭的立体图形,你发现了什么?五、反馈交流:
1、学生交流自己所拼搭出的形状。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学生分小组相互指令做拼搭游戏。

六、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八、拓展延伸观察家里的物体,比如冰箱,电视机等,观察后画出正面、上面、侧面的平面图形。

九、作业布置练一练第1、2、3题。

板书设计:
看一看(二) 一组(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第三单元加与减第1课时捐书活动一、谈话切入:
我们小学生为“希望工程”捐书活动开始了!同学们都积极地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

三年级和四年级这两个班的同学们还悄悄地比赛,他们都想为“希望工程”多做贡献。

老师把这两个班的捐书情况做了个统计。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捐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吧!二、学习新知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统计图,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图表。

这里就是当年我们学校捐书情况的统计表。

谁能告诉大家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什么?(2)你们能提出和加法有关的问题吗?A、三(1)班和三(2)班一共捐书多少本?
118+104=222(本)B、三(2)班和三(3)班一共捐书多少本?104+95=199(本)C、三(1)班和三(3)班一共捐书多少本?118+95=213(本)2、想一想。

(1)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列式:118+104+95= (2)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它和以前学的不太一样。

你能不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3)估算。

老师请大家先来估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本?(4)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学生在小组里叙述题意,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

3、算一算。

你们认为自己估计的准不准呢?好,请你拿出练习本,动手算一算。

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和好朋友交流一下。

4、请你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四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书?自己动手做一做,然后与同学交流。

三、联系巩固1、计算比赛,完成练一练第1题。

又对又快的同学可获得小红花一枚。

2、完成练一练第2、3题。

3、完成练一练第4题。

四、课堂总结这届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板书设计:
捐书活动100+100+100=300(本) 18+4-5=17(本) 300+17=317(本) 118+104+95=317(本)答:三年级一共捐书317本。

第2课时运白菜一、谈话切入:
秋天到了,田野里忙碌着人们收获的身影。

(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情境图)淘气与笑笑在这里找到许多数学信息,你猜猜他们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谁愿意告诉大家。

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让学生先看主题图,自己独立思考,与同桌交流自己所提的数学问题)二、学习
新知(一)理解图意,提出问题师:原来有850棵,运走两车后,求还剩多少棵?(师板书出完整的题目)能一步完成吗?(不行)该怎样列式?(二)计算,解决问题可以先计算运走一车后还剩多少棵白菜,从850里面先减去256;再运走一车,就是再减去280,就算出了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白菜。

生1:我先算第一车运走以后还剩多少棵白菜,再用剩余量减去第二车运走的棵数。

850-256-280 =594-280 =314(棵) 答:运走两车后还剩314棵白菜。

也可以先计算出两车一共运走了多少棵白菜,再计算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白菜。

生2:我先计算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白菜,再用总量减去两车一共运走的棵数。

850-(256+280) =850-536 =314(棵) 答:运走两车后还剩314棵白菜。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你的算法展示给大家看看。

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

(三)算一算1000-372-210,并进行验算。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并验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师:怎样才能提高计算的准确度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1:一定要细心。

生2:算完之后要验算,验算能帮助我们检查出错误。

三、联系巩固1、计算比赛,完成练一练第3题。

又对又快的同学可获得小红花一枚。

2、完成练一练第1、2题。

3、完成练一练第
4、5题。

四、课堂总结这届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五、布置作业1.菜园里有大白菜680棵,上午运走265棵,下午运走284棵,菜园里还有大白菜多少棵?2.新华书店运来《百科全书》900本,第一天卖出328本,第二天卖出465本,还剩多少本?(用两种方法解答)3.面包师傅做了654个面包,小明买走了198个,小红买走了255。

你还可以买几个?4.用多种方法简算。

1000-207-168 436-179-36 5.脱式计算756-368-132 840-(60+580)788-(138+262)1000-365-185 板书设计:运白菜方法一850-256-280 =594-280 =314(棵) 答:运走两车后还剩314棵白菜。

方法二850-(256+280) =850-536 =314(棵) 答:运走两车后还剩314棵白菜。

第3课时节余多少钱一:激情引入。

亲爱的同学们,2009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约二亿三千万人,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

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一家人是如何节钱的。

二.学习新知1、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2)分析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之间交流。

(3)以小组形式反馈问题,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帮助解决。

(引出问题“八月结余了多少钱”)(4)探究“八月结余了多少钱?”这个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之后和小组交流。

师: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800+185-745或800-745+185,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汇报。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交流中教师鼓励算法不同的同学。

对于带有一般性的计算方法应引导学生予于关注。

2.(课件出示教材22页试一试例题)理解图意,解决问题。

师:每台洗衣机580元。

奶奶每月节余225元,估一估,几个月节余的钱可以买一台洗衣机?算一算。

(1)计算,解决问题生1:225+225=450(元)生2:580-
225=355(元)450+225=675(元)355-225=130(元)675元580元130元225元答:三个月就够了。

答:三个月节余的钱能买洗衣机。

师:说出式子中各数各步所表示的意思?师:两种计算方法进行对比,你们能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吗?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先弄清楚图形的含义,然后再列式算一算。

2、完成“练一练”第2题,仔细读题,先画图,再列式计算。

3、独自完成“练一练”第3题,能简便计算的请简便计算。

四.课堂总结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对自己、同学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评价。

五、作业设计课本23页第4、5、6题。

第4课时里程表(一)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拥有多条重要的火车线路。

你们做过火车吗?你们会看火车的里程表吗?(教师板书:里程碑)二、讲授新课。

下面是“北京--西安”沿线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

里程\千米北京——保定146 北京——石家庄277 北京——郑州689 北京——洛阳813 北京——西安1200 (1)保定到石家庄多少千米?画一画,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在图中画一画,算一算。

(3)813-689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里程?画一画,说一说。

(4)请你再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设计完成“练一练”第2、3题。

第5课时里程表(二)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与火车里程表相关的问题,你们会看汽车的里程表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汽车里程表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

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

淘气记录了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

请看下表,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情境图) 星期一是行驶了160千米吗?为什么? 既然都是里程表,我们能不能借鉴研究火车里程表时画图的方法,来研究汽车的里程表问题呢?试一试。

学生尝试根据题意画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下面是淘气根据题意画的一个图,跟你画的一样吗?你能看懂吗?与同伴说一说。

(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淘气画的图) 学生进行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说说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请自己算一算每一天行驶的里程数,然后说一说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三、巩固练习。

带领学生一起做教材第27页“练一练”第1题。

(1)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

(2)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更深层次的理解里程的含义。

(3)让学生独立完成。

(4)12月底比6月底多用了多少度电?同学们再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多用呢?有哪些原因呢?四、课堂总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设计完成“练一练”第2、3、4题。

板书设计: 里程表(二) 出发到结束的距离相邻两天里程表的读数差是这一天汽车行驶的里程数第四单元乘与除第1课时
小树有多少棵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大家一进校园就会看到花坛里盛开着美丽的鲜花,它在装点着我们美丽的校园,这么美的环境大家喜不喜欢。

为了美化我们的校园学校买来了三捆树苗,仔细观察课本上的情境图,请大家看看。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黑板出示)(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30页主图内容,解决以下问题:(黑板出示)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的数学问题。

4.思考:哪种算法最简单。

三、反馈交流:(出示数字卡片) 3×2 5×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四、精讲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五、当堂训练:(课件出示练一练第5题) 香蕉每堆200根,小象每天吃60根,大象每天要吃90根。

⑴3头小象吃一堆香蕉,够1天吃吗?⑵1头大象一个星期要吃多少根香蕉?⑶你还能提吃哪些数学问题?六、课堂小结: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作业布置:
课本31页第1、2、3题。

板书设计:
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方法一:
20+20+20=60(棵)方法二:
2×3=620×3=60(棵)方法三:
20×2+20=60(棵)答:小树有60棵。

第2课时需要多少钱一、激趣导入:
暑假里,有三个小朋友,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

出示挂图:同学们自己观察这幅图把你看到的说给同桌听一听。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技巧。

(二)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32页的内容,并解决以下问题:
1、观察情境图,并根据图提出问题。

2、精选最有价值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

3、尝试计算: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三、反馈交流:
1.小组交流,列式计算。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乘法算式:12 × 3 = 全班交流算法。

2.解决问题:(小黑板出示) 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小皮艇的价格是皮球的4倍,一个小皮艇多少钱?每个学生先独立列出乘法算式,尝试解决,再交流、汇报。

四、精讲点拨:
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五、当堂训练:
课本“练一练”的第5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六、课堂小结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问题?讨论交流。

作业布置:
第33页第1、2、3、4题。

板书设计:
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12+12+12=36(元)12×3=36(元)先算:10×3=30 再算:2×3=6 最后算:30+6=36(元)答:需要36元。

第3课时丰收了一、温故知新:
1、口答:
(1)3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2)24里面有几个8?(3)20里面有几个十?(4)4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5)4个20是多少?2、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都准备了学习用品。

两个同学一共买了16支铅笔,平均每个同学买了多少枝?问:怎样列式?你是怎样算的?会用竖式计算吗?3、谈话:那边还有两只兔子在分胡萝卜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胡萝卜的数学问题吧。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

(1)课件出示:情景图。

①问:从这两个兔子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②师:要求“平均每只小兔能得到多少根胡萝卜?”怎样列式?板书:60÷2= ③师:60÷2等于多少?独立思考如何得出这个结果的,与同桌相互说说,并把结果填在书上。

④组织全班交流。

预设:A.因为6÷2=3,所以60÷2=30。

B.6个十除以2等于3个十,3个十就是30。

C.6捆胡萝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捆,就是30。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①让学生独立完成。

②问:你在做题时是横着做的还是竖着做的?为什么竖着做?让学生比较每组上下两题在计算上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形成算法。

(3)完成“练一练”第4题:
①先让学生完成前两题,指名板演。

师生共同评价板演情况。

问:这两题都是分几步算?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商分别写在哪里?②独立完成后两题,集体订正。

③问:每次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注意余数。

你认为除法笔算要注意什么?三、巩固深化、拓展提高:
师:在分胡萝卜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相应的口算和笔算,下面就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

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1)让学生仔细看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2)独立解答。

(3)集体交流。

四、全课总结、内化新知: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吗?板书设计:
丰收了6÷2=316÷8=2 60÷2=30 160÷8=20 答:平均每只小兔能得到30根胡萝卜。

答:需要运20次。

第4课时植树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秋天到了。

为了今后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绿色,今天我们就要去进行植树活动。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二)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36页的内容,并解决以下问题。

1.观察图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每组4人,可以分多少组?”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列出算式后,思考怎么计算。

三、反馈交流:
提问:1.与同桌交流计算方法。

2.全班汇报交流,鼓励不同的思考方法。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四、精讲点拨:
让同桌互相检查,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互相讨论讲解。

五、当堂训练:
1、课本第37页第2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再讲评。

2、一双鞋子:
5元一副手套一双鞋55元⑴ 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⑵ 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倍?⑶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可以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中整十的部分,再去除被除数的个位数,然后把两次除得的结果合起来。

如果有道理,也可以用你喜欢的其他方法来计算。

生活中有很多问题的解决都要用到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同学们要做一个有心人,下课后,我们可以试一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还能解决哪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七、作业布置:
课本37页“练一练”第1、3、4题。

板书设计: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12×3=36 30÷3=10 40÷4=10 36÷3=12 6÷3=2 8÷4=2 10+2=12 10+2=12 答:可以分到12棵。

答:可以分成12组。

第五单元周长第一课什么是周长一、情境导入。

1、以做衣服测量腰围为话题导入;
2、做花冠如果都做成一样的行不行小讨论;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树叶,课本的外形;
2、观察树叶、课本外形,摸一摸边;
3、在A4纸上描出树叶边线,并展示;
4、在A4纸上描出课本边线,并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