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太和县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代号填在题后括号内。
1.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 B.纸X燃烧 C.灯泡发光 D.汽油挥发
2.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
B.自然界中的水都是纯净物
C.水资源丰富,不用节约用水
D.为防止水污染,应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3.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滴加液体
C.加热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
4.肉桂酸的分子式为C9H8O2,下列关于肉桂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三种元素组成B.相对分子质量为19
C.C、H、O的质量比为9:8:2 D.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5.钒被誉为“合金中的维生素”,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非金属元素B.原子序数为23
6.涂改液用量虽少毒性却不小,大多数涂改液在使用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从分子的角度可以解释为()
A.分子可以再分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
7.笑气是人类最早应用于医疗的麻醉剂之一,笑气是氮的一种氧化物,该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笑气的化学式为()
A.N2B.N2O C.N2O3D.NO2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不显电性,故不显电性的粒子肯定是分子或原子
B.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其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
C.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不变,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改变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9.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和“●”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一共涉及五种分子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C.该反应所涉及的物质均属化合物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10.下列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
目的方案
A 鉴别空气和氧气闻气味
B 区别铜导线和铝导线观察导线颜色
C 鉴别水和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
D 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插入燃着的小木条
A.A B.B C.C D.D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
11.构建知识网络能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如图是物质构成的建构图.
(1)请在图中的空白框内填上合适的内容.
(2)在①氧气、②铜、③水、④氮气、⑤氯化钠五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填序号,下同),由离子构成的是,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
12.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请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图一实验中得到氧气的是试管(填“1”或“2”),试管1和试管2中的气体的体积比为,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2)图二是简易净水装置,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3)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图三是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填字母).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②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浓度会(填“变
大”“变小”或“不变”).
13.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图所示.
(1)仪器b的名称为.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填序号),实验结束后,有同学发现水槽中的水染成了紫红色,其原因是.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的操纵和现象;先用夹子夹住导气管中的橡皮管,再向a中加入水至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说明气密性良好.
(4)实验室可用开收集氢气的装置是(填序号),点燃该气体前必须要.
1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矿泉水瓶取回浑浊的溪水水样,带到实验室里探究“水的净化”,请你一起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初步处理】小组同学将水样放置一会儿观察到瓶底有一层泥浆,小军同学建议采取过滤的方法进行处理.
(1)组装过滤器时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填序号).
(2)过滤操作中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3)小强同学准备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操作时,发现装置存在一处明显错误,该错误是.【进行实验】小强同学将浑浊的水样过滤后,得到的水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写一点即可).
【实验反思】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小强同学进行了有效处理,使水样变得澄清透明.要检验澄清透明的水样为硬水还是软水,可使用的物质是.若为硬水,则能观察到的现象是,能使之变成软水的方法是.
15.研究和控制化学反应条件有重要意义.同学们想探究双氧水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三次实验,记录各收集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30%双氧水的质量(g)加入的水的体积(mL)二氧化锰质量(g)收集时间(s)
1 10 40 5 200
2 20 30 5 100
3 30 20 67
(1)取用二氧化锰的仪器是(填编号).
(2)写出上述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实验3中,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应为g.
(4)相同条件下,实验3产生氧气的速率最快,说明.
【注意:若答对第(5)小题奖励4分,全卷总分不超过60分】
(5)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双氧水在70℃以上会较快分解产生氧气.为了验证加热双氧水也可以产生氧气,同学们选择图中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产生气泡,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是,请设计改进实验证明加热双氧水也可产生氧气:.
三、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6分.
16.如图是一瓶医用注射盐水标签的部分内容,请回答:
(1)H2O中H、O元素的质量比是;
(2)氯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3)氯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是(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4)该瓶盐水能给病人提供氯化钠的质量是g;
(5)该瓶盐水能给病人提供钠元素的质量是(精确到0.1g)
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太和县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代号填在题后括号内。
1.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 B.纸X燃烧 C.灯泡发光 D.汽油挥发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纸X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灯泡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
B.自然界中的水都是纯净物
C.水资源丰富,不用节约用水
D.为防止水污染,应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水资源状况;常见的溶剂;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进行分析判断.
B、自然界中的水可能含有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水资源状况进行分析判断.
D、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污染水资源,但不能禁止使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能溶解很多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自然界中的水含有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等,如河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地球上的水总储备虽然很大,但大部分是海水,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且分布不均,要节约用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D、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污染水资源,但不能禁止使用,所以要合理使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的溶剂、水资源状况、过滤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B.
滴加液体 C.
加热液体 D.
读取液体体积
【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读取液体体积的正确方法分析.
【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
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跟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平衡,不可俯视或仰视,图中操作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肉桂酸的分子式为C9H8O2,下列关于肉桂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三种元素组成B.相对分子质量为19
C.C、H、O的质量比为9:8:2 D.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A.根据化学式的宏观意义来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C.根据元素的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
D.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知,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小的元素质量分数最小.【解答】解:A.由肉桂酸的分子式为C9H8O2可知,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B.相对分子质量就是构成分子的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故肉桂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9+1×8+16×2═148,故错误;
C.该有机物C9H8O2中C、H、O元素质量比=(12×9):(1×8):(16×2)=27:2:8,故错误;
D.该有机物C9H8O2中C、H、O元素质量比=(12×9):(1×8):(16×2)=27:2:8,由此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根据化学式能表示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利用化学式可判断物质的组成元素、元素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分子质量等.
5.钒被誉为“合金中的维生素”,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非金属元素B.原子序数为23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钒,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3,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3,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3,表示原子序数为3;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3,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6.涂改液用量虽少毒性却不小,大多数涂改液在使用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从分子的角度可以解释为()
A.分子可以再分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大多数涂改液在使用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是因为涂改液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特殊气味.
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用涂改液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可以再分无关,故选项错误.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用涂改液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
C、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使用涂改液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用涂改液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笑气是人类最早应用于医疗的麻醉剂之一,笑气是氮的一种氧化物,该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笑气的化学式为()
A.N2B.N2O C.N2O3D.NO2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遵循的原则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据此可书写笑气的化学式.
【解答】解:“笑气”是一种氮的氧化物,则由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其化学式为N a O b,则a+b×(﹣2)=0,a:b=2:1,则笑气的化学式为N2O.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注意书写化学式是必须遵循化合价原则.本题也可使用排除法,将A、B、C、D四个选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求出再排除.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不显电性,故不显电性的粒子肯定是分子或原子
B.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其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
C.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不变,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改变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元素的概念.
【专题】运用类比进行知识的迁移;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B、离子的核内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
C、根据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解答】解:A、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但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例如中子不显电性,故A错.
B、离子的核内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其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相同,故B错;
C、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故C正确;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D错.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推理的说法判断正误,推理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但应注意推理的合理性和逻辑性,并注意与学科方法相结合来分析解答
9.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和“●”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一共涉及五种分子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C.该反应所涉及的物质均属化合物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模型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及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分析反应物的微粒种类等得出正确结论.
【解答】解:A、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的两种分子经过变化产生了一种新的分子,因此该反应涉及三种分子,故A说法错误;
B、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的两种分子经过变化产生了一种新的分子,因此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故B说法错误;
C、反应前的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故C说法错误;
D、根据微观示意图看出,反应物是两种分子,反应后是一种分子,因此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是有关微观示意图的考查,学会利用微观的观点及微观示意图的意义对反应基本类型判断及化学变化的微观信息的获取等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10.下列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
目的方案
A 鉴别空气和氧气闻气味
B 区别铜导线和铝导线观察导线颜色
C 鉴别水和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
D 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插入燃着的小木条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实验设计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根据空气和氧气都是无色味的气体进行分析;
B、根据铜是紫红色金属,铝是银白色金属进行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
D、根据氧气有助燃性,二氧化碳没有进行分析.
【解答】解:A、空气和氧气都是无色味的气体,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故A错误;
B、取样品,观察颜色,紫红色的是铜导线,银白色的是铝导线,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取样品,通入二氧化碳,出现浑浊的是澄清石灰水,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取样品,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再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能否达到实验目的.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
11.构建知识网络能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如图是物质构成的建构图.
(1)请在图中的空白框内填上合适的内容.
(2)在①氧气、②铜、③水、④氮气、⑤氯化钠五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①③④(填序号,下同),由离子构成的是⑤,属于单质的是①②④,属于化合物的是③⑤.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
【分析】(1)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分子、原子和离子;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数相等,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解答】解:(1)填图如下所示:
(2)(2)在①氧气、②铜、③水、④氮气、⑤氯化钠五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①③④,由离子构成的是⑤,属于单质的是①②④,属于化合物的是③⑤.
故填:①③④;⑤;①②④;③⑤.
【点评】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正是由于分子、原子和离子,才构成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物质.
12.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请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图一实验中得到氧气的是试管 2 (填“1”或“2”),试管1和试管2中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 ,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
(2)图二是简易净水装置,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等.
(3)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图三是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AB (填字母).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②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浓度会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空气与水.
【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等;
水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越高,间隔越大;
溶液质量分数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解答】解:(1)图一实验中得到氧气的是试管2,试管1和试管2中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
故填:2;2:1;水氢气+氧气.
(2)图二是简易净水装置,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等.
故填:吸附色素和异味等.
(3)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质量和分子种类,发生变化的是分子间隔.
故填:AB.
②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氯化钠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变小,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浓度会变大.
故填:变大.
【点评】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可以证明水由H、O元素组成,根据电解生成氢气、氧气体积比2:1,可推导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
13.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图所示.
(1)仪器b的名称为集气瓶.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AD或AC (填序号),实验结束后,有同学发现水槽中的水染成了紫红色,其原因是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的操纵和现象;先用夹子夹住导气管中的橡皮管,再向a中加入水至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一段时间水柱液面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4)实验室可用开收集氢气的装置是C或E (填序号),点燃该气体前必须要检验纯度.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专题】实验操作型;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