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风寒感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

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

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

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

代表方剂为《葱豉汤》、《荆防败毒散》。

服中成药可选用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等。

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

患风寒感冒也可服用验方:葱白5节、淡豆豉9克、生姜3片,水煎服,日一次;或生姜30克、红糖30克,煎汤分三次服用。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

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

治法应以辛凉解表为主。

常选用菊花、薄荷、桑叶等。

代表方剂为《银翘散》、《桑菊饮》。

服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片)、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兰根冲剂等。

如发热较重、咽喉肿痛明显,可以配服双黄连口服液(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

这些药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

患风热感冒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可以喝萝卜汤或梨汤。

患风热感冒也可以服用验方:薄荷3克、芦根30克、板兰根15克、生甘草6天,每日一剂;或竹叶10克、薄荷3克、杏仁9克、连翘9克,每日一剂。

penglh(彭丽华) 09:01:32
因风热引起的咳嗽为“热咳”,主要症状为痰厚且黄,鼻涕也带黄,这时就要用凉寒性质的药物来把人体内的热降下来;而因风寒引起的就叫“寒咳”,患者的痰多为白色且稀薄,流出鼻涕也是清水样,这样的病人就必须用温性药来祛除体内的寒气。

热咳适宜的中成药——川贝枇杷膏、蛇胆枇杷膏、双黄连口服液、银黄口服液、银翘.......
用姜糖水祛寒,给孩子泡脚至出汗,大量给孩子喝温开水消内热,不但能很快治愈感冒,让咳嗽几乎发作不起来,而且治疗孩子受凉后的咳嗽,效果同样很好。

另外,让孩子大量喝温开水,随着大量地喝水,频繁地排尿,病毒、细菌都及时地排出了体外,自然不会滞留在呼吸道,引起呼吸道的炎症,咳嗽也不治而愈了。

咳嗽就是炎症的刺激,所有医家想到的都是消炎药,而大量地喝温开水,就是最价廉物美的消炎药,
而且不会对身体造成新的伤害。

所以家长发现孩子咳嗽了,仍然要先摸孩子的小手、小脚,如果手脚是冷的,舌苔是白的,就用两片
生姜、半勺红糖、3~4瓣大蒜一起煮水给孩子喝,一天喝 2~3 次,喝到孩子手脚开始发热时,就半小时给孩子喝一杯温开水,如果孩子喝水多了感到肚子发胀,就让孩子吃几口咸的小菜,孩子肚子胀的现象马上就能缓解,继续让孩子喝水,家长很快就可以看到,随着孩子排尿的次数增多,咳嗽的次数就减少了。

晚上家长仍要给孩子用温水泡脚,泡到微微出汗,让孩子多睡觉,尽快恢复体力。

第二天同样是摸孩子的小手、小脚,如果手脚仍冷,继续按上述方法处理。

如果孩子手脚已经温热,
就只喝1~2次的生姜红糖水巩固一下,保证孩子多喝温开水,饮食要清淡,多给孩子吃肉汤、鸡汤,不吃鱼、虾、山药、辣椒,慢慢地孩子就不咳嗽了。

或者家长在晚上孩子睡觉前做麻油姜末炒鸡蛋给孩子吃,
方法是这样的:将一小勺麻油放入炒锅内,油热后放入姜末,稍在油中过一下,随即倒入一个鸡蛋炒匀,
在孩子临睡前趁热喂孩子吃下,注意不要烫着孩子,坚持吃上几天,孩子因受凉引起的咳嗽都能明显好转。

风寒咳嗽:以咽痒咳嗽、咯痰稀薄色白、鼻塞流清涕为主要特点。

宜选用通宣理肺口服液、苏子降气丸、半夏止咳糖浆、蛇胆陈皮胶囊或散剂、杏仁止咳糖浆、杏苏止咳冲剂、止咳青果丸等。

风热咳嗽:以咳嗽气粗、痰多黄稠为主要症状。

宜选用二母宁嗽丸、止咳定喘口服液、桔红片、川贝止咳露,复方鲜竹沥口服液等;儿童宜选用急支糖浆、复方甘草合剂、银黄口服液、健儿清解液、小儿咳喘灵冲剂和儿童咳液。

小儿咳嗽吃什么药?下面是常见小儿咳嗽和其他常见病的用药:
轻微感冒(喷嚏、流涕):保婴丹(风寒感冒)、牛磺酸颗粒(风热感冒)、珠珀猴枣散、小儿宝泰康(风热)、小儿感冒颗粒、馥感林口服液、小儿金丹
感冒、发热:双黄连口服液、好娃娃感冒颗粒(小儿新)、牛磺酸颗粒、保婴丹
感冒、咳嗽:贝莱、小儿清肺口服液(同仁堂)、猴枣牛黄散、保婴丹、小儿感冒颗粒、小儿止咳糖浆(露)、清宣止咳露
咳嗽、多痰:小儿止咳糖浆(露)、清肺化痰颗粒、沐舒坦、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保婴丹、猴枣牛黄散、健儿清解液
严重鼻塞、脓涕:鼻渊舒、滴宁、0。

5%麻黄素滴鼻(禁用滴鼻净)
退烧:泰诺林、美林、臣功再欣、小儿退热贴
发热、扁桃体炎(咽炎):小儿咽扁冲剂
舌苔厚、内火盛:王氏保赤丸、小儿七星茶、小儿七珍丹
食欲不振、脾胃虚弱:婴儿健脾散(婴儿素)、醒脾养儿颗粒、脾可欣、小儿七星茶
积食(乳食疳积)、厌食、消化不良:四磨汤、小儿化食丸、小儿七星茶、王氏保赤丸、导赤丸、婴儿健脾散
腹泻:妈咪爱、金双歧、思密达、乳酸菌素、丽珠肠乐
非感染性腹泻:脾可欣、醒脾养儿、婴儿健脾散、思密达、合生元
受惊、夜啼:牛黄抱龙丸、珠珀猴枣散、珍珠粉、保婴丹、婴儿素、小儿至宝丸(含朱砂,慎用)
睡眠不宁:婴儿素、保婴丹、猴枣散、醒脾养儿
湿疹:尤卓尔、绿药膏、肤乐霜、舒肤特、炉甘石洗剂、紫草油
磕碰擦外伤:万花油、好得快喷剂、完美芦荟胶
烫伤:京万红
常用抗病毒药:板蓝根(中)、新博林(西)
常用消炎药(抗生素):希刻劳、阿奇霉素、阿莫仙等。

小儿咳嗽吃什么药?下面介绍几种中医疗法。

咳嗽,有外感和内伤之别,在临床中,多以外感咳嗽常见。

外感咳嗽因季节和体质的不同,分为风热、风寒、暑热、秋燥咳嗽等。

如果小宝宝平日的饮食中多以高蛋白、油腻、烘烤、生冷等食物为主,一般都体质多热、多痰,即使外感风寒,也易化热。

因此,临床上又以风热咳嗽多见,并兼夹有痰、有湿。

风寒咳嗽(多发于寒冬)
主证:咳嗽,夜卧为甚,鼻塞流清涕,痰白而清稀,舌苔薄白,指纹浮红。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止咳。

方用:七味饮加味(经验方)
处方:防风、桔梗、陈皮、枳壳、甘草、泽泻各3克,前胡、杏仁各5克,生姜2片。

加减法:宝宝发热时,加北柴胡5克;宝宝夹湿、舌苔白腻,加藿香、苍术各3克。

风热咳嗽(本型多见)
主证:咳嗽白天为甚,无痰或黄稠痰,口干唇红,舌红苔薄白或黄,指纹浮紫。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止咳。

方用:银翘散合桑菊饮加减。

处方:荆芥穗、薄荷、桔梗、甘草各3克,银花、连翘、淡豆豉、桑叶、菊花、芦根、淡竹叶、前胡、杏仁、苏子各5克。

加减法:宝宝咽部红肿,加牛蒡子、蒲公英、地丁各5克;宝宝鼻塞,加葱白3根;若伴有发热,方中薄荷后下,另加蝉蜕、钩藤各3克;宝宝咳甚伴呕,加枇杷叶5克,淡竹茹3克;宝宝热盛剧咳兼有痰,加麻黄3克,生石膏18克;宝宝大便干结,加大黄1.5-3克(后下,便通则停用);宝宝舌苔黄腻夹湿,加藿香、佩兰各3克。

秋燥咳嗽(多发于秋分-小雪)
主证:干咳无痰,或咳嗽少痰,甚则痰中带血,鼻燥,或兼有鼻血,咽干,咽喉痒痛,形寒身热,舌红苔薄黄,指纹浮紫。

治法:清热润燥,化痰止咳。

方用:桑杏汤加味。

处方:桑叶、杏仁、浙贝母、淡豆豉各5克,沙参6克,山栀子、蝉蜕各3克,鲜梨皮1只(洗净)。

加减法:宝宝咽痛,加连翘5克,薄荷3克;宝宝出鼻血、痰中带血,加白茅根6克,藕节3只。

专家提醒:1.文中的用药量均为1-3岁的宝宝用量。

2.文中所用汤剂,不宜久煎,煮沸后煎15分钟即可。

后下的薄荷只能煎3-5分钟。

3.文中处方请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4.宝宝在早期咳嗽时即请有经验的中医进行辨证治疗,效果甚佳。

方法一(风寒感冒:)生姜30克、红糖30克,煎汤分三次服用
消炎药:银黄颗粒
感冒药:小儿感冒清热颗粒
方法二:金振口服液+沸腾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