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溶液的除杂分离和提纯综合题汇编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初中化学溶液的除杂分离和提纯
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无法点燃,A错。
B、氯化钠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可去除泥沙得到氯化钠,B 正确。
C、稀硫酸不仅和碳酸钠反应,和氢氧化钠也会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C错。
D、加入稀盐酸,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不符合题意,故D错。
故选:B。
2.为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采用的相应除杂方案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铜粉中含有氧化铜杂质,在空气中充分灼烧,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不能除去杂质,反而将铜粉反应了。
故A不符合题意;
B、NaCl溶液中含有Na2CO3杂质,加入适量稀硫酸,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可以除去碳酸钠,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
故B不符合题意;
C、H2中含有CO2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除去了二氧化碳,再对出来的氢气进行干燥,可以除去从氢氧化钠溶液中带出的水蒸气,从而得到纯净的氢气。
故C符合题意;
D、CaCl2溶液中含有杂质HCl,加入过量铁粉,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生成的氯化亚铁会成为新的杂质混入氯化钙溶液中。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不易被点燃,应该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选项A错误;
B、足量的稀盐酸能与锌反应产生氯化锌和氢气,需保留的锌被除去,选项B错误;
C、碳酸钾能与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引入了新杂质氯化钾,选项C错误;
D、足量的铁粉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产生铜和氯化亚铁溶液,过滤后滤液中只含有氯化亚铁,选项D正确。
故选D。
4.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过滤得到硝酸钠溶液,该选项正确;
B、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除去碳酸钠后引入氯化钡(过量)新杂质,该选项不正确;
C、高温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该选项不正确;
D、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过量的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除去盐酸后引入新杂质氢氧化钙,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A。
5.下列除杂的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用点燃的方法去除一氧化碳,故错误;
B、过量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经过滤,可得到氯化钙溶液,故正确;
C、铜在空气中灼烧会生成氧化铜,消耗了铜,违背除杂原则,故错误;
D、碳酸钙、二氧化锰不溶于水,不可用加水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二氧化锰,故错误。
故选B
6.下表中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炭粉在空气中加热会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会把炭粉除去,选项A错误;
B、灼热的炭层能与O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氧气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选项B错误;
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过滤之后不需要蒸发,选项C错误;
D、MgCl2能与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选项D正确。
故选D。
7.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Na2CO3能与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a(OH)2溶液能与过量的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HCl气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O2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aO和CaCO3均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点睛】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8.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将CO2和N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N2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B、NaOH固体中含有Na2CO3,取样,配成溶液加入少量盐酸,少量盐酸只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法检验是否含有Na2CO3,符合题意;
C、KCl和MnO2的混合物,KCl易溶于水,MnO2不溶于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固体
洗涤并烘干,可以分离KCl和MnO2,不符合题意;
D、CaCl2溶液混有HCl杂质,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固体,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过滤后得到纯净的氯化钙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的环境中,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
B.“过量”一词,决定了反应后溶液会增加氢氧化钙新杂质,故选项错误;
C.依旧是“过量”一词,决定了反应后溶液会增加硫酸新杂质,故选项错误;
D.碳酸钙高温煅烧后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0.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详解】
A、可用互相刻画的方法比较黄铜和铜的硬度,合金硬度较大,铜表面的划痕较为明显,故A正确;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食盐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分别取样加水溶解,触摸试管外壁,可以鉴别,故B正确;
C、碳粉、铜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分别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氧化铜,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不正确;
D、硫酸铜溶液能与足量的铁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除杂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1.下列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N2(O2)——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
B.KNO3溶液(KCl)——加过量的AgNO3溶液,过滤
C.MnO2粉末(KCl)——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H2(水蒸气)——通过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氧气和灼热铜网生成氧化铜,氮气和铜网不反应,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可以去除氮气中的氧气,正确不符合题意。
B、加入过量硝酸银会引入杂质硝酸银,方法错误,符合题意。
C、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溶于水,溶于水之后、过滤、洗涤、干燥可得到二氧化锰,正确不符合题意。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通过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能去除氢气中水蒸气,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氯化铜和过量的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过滤之后滤液中还有氯化亚铁杂质,且铁粉还能和氯化铁反应,选项A不正确;
B、氯化铜溶液和适量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钾,过滤之后就得到氯化钾溶液,不需要洗涤干燥,选项B不正确;
C、Na2CO3固体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过滤之后蒸发结晶,可得到氯化钠固体,选项C正确;
D、CuSO4粉末加水溶解,铁会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过滤得到的铁粉中含有铜,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1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O2(H2O)一用生石灰B.CaCO3粉末(Na2CO3)一加水过滤、洗涤,干燥
C.CO2(CO)一点燃D.KCl溶液(K2CO3)一加适量盐酸、蒸发【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氧化钙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Na2CO3易溶于水,CaCO3粉末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K2CO3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
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C。
【点睛】
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4.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先通过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化氢气体,然后通过浓硫酸干燥,最后得到纯净的氧气;故选项正确;
B、先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产生碳酸钙沉淀,再过滤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引入新杂质;故选项错误;
C、加入过量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引入新杂质;故选项错误;
D、氧化钙、碳酸钙能与稀盐酸溶液反应,有效成分和杂质都被除去;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5.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的为杂质),所用试剂及主要实验操作均正确的一组是
D NaOH固体(NaCl固体)充分加热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碳酸钠溶液,但一氧化碳不能与其他反应,洗气后,干燥,只剩一氧化碳气体;故选项正确;
B、铁能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有效成分铁粉被除去;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钙能与碳酸钾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溶液中引入新杂质:氯化钾;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受热后不发生化学反应,充分加热不能除去氯化钠;故选项错误;
故选:A。
二、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6.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A是烘焙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H和D的组成元素相同;I是红棕色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D________。
(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其实际应用为________。
(3)J制品在沙漠地区锈蚀缓慢的原因是________合金中________含有金属(填“一定”、“可能”或“不”)。
【答案】Na2CO3 CO2 3CO+Fe2O3高温
2Fe+3CO2高炉炼铁在沙漠地区缺水一定
【解析】
【分析】
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烘焙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则A为碳酸氢钠;A加热可分解产生可通电分解的C,则C为水;B、D分别为碳酸钠和二氧化碳;H和D的组成元素相同,且经高温可以转化,则H为一氧化碳,D为二氧化碳;I是红棕色固体,则I为氧化铁,J为铁。
代入验证,推断合理。
【详解】
(1)B是碳酸钠,D是二氧化碳,故填:Na2CO3、CO2。
(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3CO+Fe2O3高温
2Fe+3CO2,其实际应用为高炉炼铁。
故填:
3CO+Fe2O3高温
2Fe+3CO2,高炉炼铁。
(3)铁制品在沙漠地区锈蚀缓慢的原因是在沙漠地区缺水,合金为某些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加热熔合而成的混合物。
故填:在沙漠地区缺水、一定。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7.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一种含有四种元素的盐,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原理:A和B反应生成C、D和E三种物质,通过光合作用D和E反应生成F和G,煤气主要成分H在F中燃烧生成E,I和D反应只生成J,J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G的化学式为____,G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_。
(2)A的俗称是____;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I的用途是______(答1点即可);H在F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4)改良后土壤浸出液的酸碱度可用_____测定。
【答案】C6H12O6 O 小苏打 NaHCO3+HCl=NaCl+H2O+CO2↑复分解反应干燥剂
2CO+O2点燃
2CO2 pH试纸
【解析】
【分析】
根据A~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一种含有四种元素的盐,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所以A是碳酸氢钠,其反应原理:A和B反应生成C、D和E三种物质,B是盐酸,通过光合作用D和E反应生成F和G,煤气主要成分H在F中燃烧生成E,所以H是一氧化碳,E是二氧化碳,F是氧气,I和D反应只生成J,所以I是氧化钙,D是水,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所以是J氢氧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所以G是葡萄糖,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详解】
(1)由分析可知:G是葡萄糖,其化学式为:C6H12O6,G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碳;故填:C6H12O6;碳
(2)A的俗称是小苏打,A和B的反应是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故填:小苏打;NaHCO3+HCl=NaCl+H2O+CO2↑;复分解反应
(3)I的用途是干燥剂;H在F中燃烧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
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O+O2点燃
2CO2;故填:干燥剂;2CO+O2
点燃
2CO2
(4)改良后土壤浸出液的酸碱度可用pH试纸测定。
故填:pH试纸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8.下列图示中 A 为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C 为胃酸的主要成分,G 为蓝色沉淀。
各物质间的反应均在溶液中进行,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B 溶液中的阴离子是_____,E 的化学式为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①②③④四个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
(4)H 的一种用途_____
【答案】氢氧根 H2O Fe+CuCl2=FeCl2+Cu ③④燃料、清洁能源、还原剂
【解析】
(1)A为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所以A为金属铁,C为胃酸的主要成分,所以C为HCl,G为蓝色沉淀,所以G为氢氧化铜,铁和盐酸反应生成H和I,铁和D反应生成J和I,所以I为氯化亚铁,H为氢气,B和D反应生成蓝色沉淀G和F,所以D为氯化铜,B
为可溶性碱,可以是氢氧化钠,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F是氯化钠,E 是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溶液中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E的化学式为
H2O;
(2)反应②是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Cl2=FeCl2+Cu;(3)①是铁和盐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②是铁和氯化铜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③是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④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铜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所以四
个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③④;
(4)H为氢气,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燃烧无污染,所以H(氢气)可以作燃料、清洁能源、还原剂。
19.A~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经略去)。
已知A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C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其水溶液呈蓝色,常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D属于碱;E属于盐。
则C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E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
【答案】CuSO4 Fe+2HCl=FeCl2+H2↑ Na2CO3+Ca(OH)2=2NaOH+CaCO3↓
【解析】
A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A是铁;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则B是盐酸;C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其水溶液呈蓝色,常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则C是硫酸铜;D属于碱,E属于盐,且E、D能与HCl反应,D能与CuSO4反应,并且常见,则D可能是NaOH,E可能是Na2CO3。
C的化学式为CuSO4;A与B的反应是铁与盐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E转化为D是碳酸钠转化为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2NaOH+CaCO3↓。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0.已知A、B、C、D、甲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甲为参与大气循环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省略):
(1)若A、B的组成元素相同,则甲为_____(填化学式)。
(2)若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则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O2 Ca(OH)2+Na2CO3=CaCO3↓+2NaOH
【解析】
【分析】
【详解】
(1)A、B、C、D、甲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甲为参与大气循环的物质,所以甲是氧气或二氧化碳,若A、B的组成元素相同,A和甲反应生成B,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所以A是一氧化碳,B是二氧化碳,甲是氧气,C可以是氧化铜,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D是铜,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所以甲是O2;
(2)A、B、C、D、X是初中化学研究中常见的五种物质,X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气体,X可能是氧气或二氧化碳,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X可能是二氧化碳,A、B是氢氧化钙或碳酸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A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C,所以A是氢氧化钙,B是碳酸钠,C是碳酸钙,D是氢氧化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反应②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
2+Na2CO3=CaCO3↓+2Na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