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5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题型专练)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
”这说明了() A.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B.欧洲出现“价格革命”
C.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东西方贸易逆差……欧洲货币短缺的……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可知东西方商路的阻断引发了新航路开辟,故A项正确。
2.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查。
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
A.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
B.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
C.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
D.人类历史迈入工业文明时代
【答案】A
3.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
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
“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商业革命的影响 D.亚洲人口的膨胀
【答案】C
【解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20世纪初,与题干时间“明末”不符,故A项错误;明末大致是17世纪初,工业革命是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欧洲、美洲、亚洲的交流加深,造成这一现象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人口的膨胀问题,故D项错误。
4.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 430匹和15 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 450匹和3 000匹。
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产量下降的原因是()
A.商业革命的影响B.价格革命的影响
C.意大利经济发展缓慢 D.英法重视技术的革新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640—164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产量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引起的商业革命使意大利的商业中心被西、葡、英、法所取代,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D两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11. “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一动机。
……当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
”该材料说明()
A.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
C.新航路开辟改变了欧洲贸易的中心
D.对财富的追求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
”说明冒险家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原因是寻找黄金。
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引发价格革命,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改变欧洲贸易中心也是其历史影响,故C项错误;对财富的追求符合新航路开辟寻找黄金的原因,故D项正确。
12.下表是1501年至1550年间西班牙塞维利亚物价指数变化的情况。
这直接反映出当时西班牙()
A.出现了价格革命
B.出现了商业革命
C.开始了工业革命
D.发生了经济危机
【答案】A
13.下图是《全球通史》中“新兴西方的世界(1763年)”插图,出现图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
C.工业革命
D.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解析】根据图片主要体现的是世界市场的形成,而世界市场最早形成于新航路开辟,故A项正确;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是结果,不是原因,故B项错误;此时工业革命还没有大范围开展,故C项错误;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D
19.历史图片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阅读图片,完成下列要求。
比较图一、二和图三、四,提炼两项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逻辑严密)
【答案】示例一:茶马古道和新航路的开辟分别体现了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的特点。
茶马古道的出现是农耕文明高度发展的结果,对外交往的方式主要通过陆路交通,体现的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的交流及对外输出农业产品。
新航路的开辟是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对外交往的方式主要通过远洋航行,体现了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掠夺金银财富的特点,是典型的海洋文明。
示例二:茶马古道和新航路都促进了经济的交流。
茶马古道促进了中原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经济交流,形成了持久互补互利的经济关系;交易的产品以土特产为主,贸易双方具有互补性;边境贸易、对内贸易共同发展,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开发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与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示例三:茶马古道和新航路都推动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茶马古道促进了中原汉族和边疆藏族等少数民族的交流,成为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联系的纽带;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在长期的交往中,藏文化、汉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等各种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形成了兼容并尊、相互融合的多元文化格局。
新航路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东西方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进程。
示例四:茶马古道和新航路的开辟都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开拓创新的精神。
茶马古道上的商旅不畏艰险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高原国际商道,体现出了超越自我的人文精神。
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们勇于探险,用无畏的精神证实了地圆学说,冲击了神学世界观,彰显了人的伟大力量,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和人们的思想解放。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9.0%
——依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和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编制
材料二1763年以前的那一时期,欧洲诸强国仅在亚洲和非洲拥有少数立足点,它们主要的占有地是南北美洲。
1763年之后,它们从政治上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几乎整个非洲。
不过,在南北美洲和英国的自治领地,它们所能做到的比这要多得多。
趁着当地人口比较稀少,成百万的欧洲人移居这里,并填补了那些相对空旷的地区……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 200万至2 000万人之间,但非洲损失的人口据估计却是这个人数的4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清朝政府奖励垦荒政策的持续贯彻,取得明显的成效……农业生产本身的发展弥补了耕地面积的不足,这主要是乾、嘉、道三朝水稻的双季种植化,以及高产作物番薯、玉米的推广,为新增人口提供了新的粮食来源。
——樊树志《国史概要》
(1)依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
结合材料二和有关史实,揭示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的相互联系。
(8分)
(2)材料一中1650—1850年中国人口的变化有何显著特点?结合材料三分析其成因。
(10分)
(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这一时期影响各大洲和中国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
(8分)
【答案】(1)趋势:欧洲占比不断扩大;非洲占比不断下降;美洲1750年之前占比减少,之后则不断扩大。
联系:欧洲国家对非洲和美洲的殖民掠夺,加速欧洲经济发展,促进欧洲人口增长;黑奴贸易导致非洲人口减少;欧洲强国的早期殖民扩张,造成美洲土著居民大量死亡,美洲人口下降,1750年后,非洲黑奴和欧洲移民的涌入,促进美洲人口增长。
(2)特点:人口增长迅速,占比不断扩大。
成因:奖励垦荒政策的实施;耕地面积扩大;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高产作物推广。
(3)因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生物交流开始
——摘编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著
《世界一部历史》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着给“哥伦布交流”下一个完整的定义,并评价“哥伦布交流”。
(26分)
【答案】定义:历史上的“哥伦布交流”是指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后,“新大陆”和“旧大陆”之间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及疾病、宗教、文化、人口的互相传播和交流。
评价:促进了物种的相互交流,改变了世界的生态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促进了人口的交流,但也改变了部分地区的人口结构(印第安人锐减);使文明区域分散、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世界历史;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