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例文(2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例文
一、前期准备工作
1. 确定火灾事故现场
火灾事故现场一般包括火灾发生地点以及周边可能受到波及的区域,需通过紧急报警系统或公众举报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验证和确认。

2. 组织人员和物资调配
根据现场情况和处理需要,组织相关部门、机构和人员,充分调配资源,包括消防、医疗、救援、执法等方面的力量和物资,并确保物资的充足供应。

3. 制定处置方案
根据火灾事故的性质、规模和其他情况,制定详细的处置方案。

方案应包括现场指挥架构、任务分工、应急处理措施、危险源控制、人员撤离及伤亡处理、环境保护等内容。

二、现场指挥及救援措施
1. 确定现场指挥部
在现场设置一个指挥部,由专业指挥人员负责指挥整个救援行动,并建立与相关部门的联络与协调机制。

2. 实施火灾扑救
立即调派足够数量和类型的消防车辆和人员赶赴现场展开扑救工作,并合理分配消防水源和其他灭火设备,优先确保人员安全。

3. 人员疏散和救援
迅速组织人员疏散,指引被困人员通过安全通道撤离,并进行灭火救援行动。

采取必要的救援工具和装备,确保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

4. 环境保护措施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减少和防止火灾带来的环境污染,包括固定化学品泄漏源、设置临时储存容器,防止污染物进入水源等。

三、事故后处理
1. 人员伤亡处理
对伤者进行紧急救治,迅速转运至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治疗,确保伤者生命安全。

同时,组织人员清点死伤人员,进行遗体处理。

2. 灾后复原工作
对火灾事故的现场进行清理和复原工作,包括清理残留物、修复受损设施、恢复正常交通等,保障现场的安全和正常秩序的恢复。

3. 事故调查与责任追究
成立专门的事故调查小组,对火灾事故的原因、责任等进行深入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责任追究,确保相关责任人依法受到惩处。

4. 事故信息报告和宣传发布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公众发布火灾事故的基本情况、处理进展和相关措施,并进行宣传警示,提高公众的火灾防范和应急意识。

四、应急预案的建设和培训
1.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
根据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建立与不同类型火灾事故相适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级责任人、任务分工、工作流程等,确保应对火灾事故的高效性和及时性。

2. 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各部门和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熟悉应急预案的内容和操作流程,并加强火灾防范和安全意识的培训,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3. 完善应急通信系统和设施
建立健全的应急通信网络,确保各级部门之间、现场指挥部与各救援人员之间的通信畅通,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针对____年可能发生的火灾事故,我们应以高度的警惕性和科学的处置方案,迅速组织救援行动,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最小化火灾事故带来的损失。

同时,还需加强应急预案的建设和培训,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例文(2)
一、事故特征
(一)火灾事故地点:采掘工作面、井下各类机电设备场所、主进、主回风巷、变电所等要害场所。

(二)火灾事故的因素:
1、井下大型设备发生故障后无法打至地面维修时,在井下焊接未采取安全措施或措施不健全造成的火灾事故;
2、井下___时不规范,如放炮时不采用炮泥封堵炮眼或封堵不规范引起的放炮火花,导致矿井火灾的发生;
3、井下电气设备性能不好,管理不善,如电钻、电动机、变压器、开关、插销、接线三通、打点器、电缆等损坏以及过负荷、短路引起的火灾事故;
4、井下的消防管路铺设不到位,消防器材配备不到位,导致火灾事故发生时不能有效控制;
5、井下油脂库管理不到位以及油脂使用不规范,导致火灾事故发生;
6、井下输送机跑偏、打滑、运行阻滞与主滚筒摩擦,托辊滞动等摩擦引发着火;
7、瓦斯、煤尘爆炸引发着火等。

(三)火灾事故的类型: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
(四)火灾的发生有一定的征兆一般表现为:
1、空气温度、湿度持续性升高,有时出现雾气或巷道壁出汗。

2、巷道出现煤炭和坑木干馏的行列火灾气味。

3、自巷道流出的水和空气温度增高。

4、人体有不舒适感,如头痛、闷热、四肢无力等。

5、电器、电缆发热,有胶皮味。

(五)火灾爆故的危险程度的分析:
针对本矿的现有条件和本煤矿取样鉴定得知,本煤矿属于不易自燃煤层,故本矿不易发生内因火灾;矿井井下容易产生人为火花、电火花、摩擦火花和静电火花等,导致外因火灾的发生,一旦发生火灾,以致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应急___与职责
(一)应急___及自救的形式
1、应急___
跟班矿长全面领导采掘巷内瓦斯爆炸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组长:跟班矿长
副组长:班队长
瓦斯员
安监员
电工
成员:全部作业人员
2、自救的形式
应急自救由当班队长在班前会讲述井下发生火灾事故的自救方法,以及井下创伤急救的基本知识,并且在井下现场作业环境下实操发生事故后的自救方法。

(二)职责
应急___与机构组长:具体落实瓦斯爆炸事故的地点、影响范围、伤亡人数,全面负责现场的指挥救援。

瓦斯员:配合组长进行现场指挥,负责现场灾情变化汇报。

安监员:负责___抢险救灾工作在安全的前提下。

电工:负责切断掘进巷道内全部电源。

其他人员:协助现场救援工作的有效进行。

(一)应急处置的原则
井下现场自救应遵守“灭、护、撤、躲、报”的五字原则。

1、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事故消灭在初始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2、当事故造成自己所在地点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可能危及生命安全时,及时进行个人安全防护,佩戴自救器或用湿毛巾捂住鼻、口等。

3、撤:当灾区现场不具备抢救事故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时,立即选择安全的、距离最近的路线,以最快的速度撤离灾区。

4、躲:如果在短时间内无法安全撤离灾区,应迅速进入预先构筑的避难硐室或其它安全地点暂时躲避,等待救援,也可利用现场的设施和材料构筑临时避难硐室。

5、报:发生事故灾害时立即向现场领导报告,或通过电话及其他方法向矿调度室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灾情及遇险人员情况。

(二)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井下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时,根据火灾的性质,灾区的通风和瓦斯的情况,立即采区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具体的灭火方法有用水灭火、化学灭火器灭火和沙子覆盖等方法控制火势,并迅速拨打6000电话报矿调度室。

2、火灾发生后,火灾范围较大或火势很猛,当现场人员不能采用直接灭火的方法降火扑灭,或者现场不具备直接灭火的条件(或其他地区发生火灾接到撤退命令时)现场跟班矿长、班长要判明和了解着火的原因、地点、范围和受火区影响区域的通风系统等情况,结合现场实际条件,确定避灾路线,将全部人员撤离,队长、班长要迅速___避灾和自救。

3、迅速带上自救器,处在火区进风侧者要迎风撤退,处在火源排风侧时,如果距离火源较近且越火源没有危险,可迅速穿过火区冲到进风侧;否则要沿最近的避灾路线躬身快速转移至新鲜风流中。

4、如果烟雾已充满巷道,不可惊慌乱跑,迅速辨别发生火灾的地区和风流方向,然后沿着地俯身摸着轨道或管道有秩序的外撤。

5、实在无法撤出时,尽快在附近找一个硐室暂避,并把硐室入口的门关闭,隔断风流,防止有害气体进入
(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最先发现火灾人员应该立即根据现场情况判断火势情况,若现场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能立即扑灭或控制火势,不使火灾扩大时,应先救灾后报告。

若现场火灾无法立即扑灭或火势无法控制时,要在保证自身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查明火灾性质、地点、范围、着火原因,危害程度,威胁区域等情况,并立即汇报矿调度室。

现场不能保证人身安全时,必须立即撤离,撤离期间要切断工作地点电源,并尽可能通知沿途受火灾影响区域人员一同撤离到安全地点。

人员撤离按以下路线执行:
工作面--主斜井--地面
工作面--副立井--地面
工作面--进风大巷--回风立井
四、注意事项
(一)佩戴自救器时的注意事项
1、佩戴者在使用时,应首先拉掉氧烛启动针使气囊鼓起,然后迅速把口具塞拔掉,含口具,夹鼻夹。

2、在整个逃生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口具、鼻夹夹好,不漏气,绝不可以从嘴中拿出口具说话,需要联络可以打手势。

3、吸气时,气体比吸外界正常大气干热,这是生养剂化学反应造成的,表明自救器在正常有效的工作,对人无害,绝不不可摘下自救器。

4、撤离时,不要惊慌,要匀速快步行走,保持呼吸均匀,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可以快跑。

5、要清楚记住避灾路线。

(二)现场自救与互救注意事项
井下急救必须遵循“三先三后”的原则:对窒息(呼吸道完全堵塞)或心跳、呼吸刚停止不久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对出血的伤员,必须先止血,后搬运;对骨折的伤员必须先固定,后搬运。

(三)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避灾中,人人都要守纪律、听指挥,严格控制矿灯的使用,要照顾好伤员,沿途要做好标记、信号,以便救护队跟踪寻找。

(四)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所有井下作业人员掌握救援器材的使用方法及其用途,同时负责人要注重对救援器材的检查与维护,防止失效。

(五)采取救援对策和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措施必须可靠,确保在安全的前提下,要结合现场实际,与井上要保持密切联系;所有措施在平时应注意贯彻落实,是每一位工人能清楚的熟悉现场救灾的方法。

(六)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1、对现场遗留的痕迹进行分析取证,便于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2、对现场应急救援的过程进行总结
3、对现场救援的过程进行记录,上交调度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