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意见的通知-白府办[2012]92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意见
的通知
正文:
---------------------------------------------------------------------------------------------------------------------------------------------------- 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意见的通知
(白府办[2012]92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府直属有关单位: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白沙黎族自治县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二年八月十四日
白沙黎族自治县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的意见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中部市县农民增收三年计划的收官之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在保亭召开的2012年促进中部市县农民增收现场会议精神,推进我县农业农村跨越式发展,特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六化”战略为统领,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按照“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增收、强民生保稳定”的基本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深化农村改革,全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全力推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明显进展,现代农业建设成效显著,农民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到2012年底,努力实现农业总产值超18.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5700元。

三、工作内容
(一)制定农业产业规划
在对本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区域功能,因地制宜,紧紧围绕“六种二养两大特色”十大富民产业,制定白沙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聚集,切实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形成各具特色、整体协调的农业产业布局,逐步提高产业竞争能力和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二)大力实施农民增收计划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省政府《关于促进中部市县农民三年增收措施的意见》(琼府〔2009〕71号)精神,结合实际,发展特色新兴农业、引导规模经营、鼓励创业就业,确保务农性、务工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持续提升。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

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加快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建设,促进农业转型增收;在抓好橡胶、甘蔗、木薯等传统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快竹子、生姜、南药、白沙土鸡等新兴产业发展,促进农民生产经营增收;
2、积极推进就业,努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为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劳务输出服务,促进农民劳务输出增收;大力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推动县域内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发展,促进农民就地就业增收;
3、着力发展农村物业经济,努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进一步盘活农村土地和林权资源,明晰农村土地财产权属,支持农民从土地的出让、转让中获取财产性收入,推进农民土地的合理流转;
4、全面落实惠农强农政策,努力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切实加大农民负担监管,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减少农民公共产品消费支出,全面落实水稻早造良种、农资综合直补、天然橡胶良种苗木等各项强农惠农补贴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5、抓好大宗农作物单产提升计划,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继续落实橡胶、甘蔗、木薯等大宗农作物提升单产计划,提高橡胶、甘蔗、木薯的品种和产量,增加农民增收。

(三)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为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1、大力兴修农田水利。

坚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任务,抓好水利民生工程建设,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2、不断提高农业装备水平。

启动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落实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支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和区域适用性强的农业机械;支持节水灌溉和小型抗旱设备推广应用,扶持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和技术培训,提升农机公共服务能力;
3、加快实施农业综合开发。

切实保护和改良耕地,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引导农村节约、集约用地。

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和耕地质量建设,大力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巩固退耕还林专项资金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土地产出率;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公路、危房改造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城乡供水、客运交通一体化。

完善公路网络,实现县乡道路硬化和村民组通公路,全面改造县级以上道路危桥;
5、全面推进“绿化宝岛”工程建设。

实施通道绿化、村庄绿化、河流水库绿化等“绿化工程”,使全县森林面积、蓄积量持续增长,森林生态和景观质量明显提高,实现“山上增效,身边增绿,通道景观化,城镇园林化”的目标。

(四)大力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抓好农业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要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

1、加大科技推广应用。

认真实施基层农技站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及化验分析等项目建设,大力推广生姜栽培技术、笋用竹栽培技术、南药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力度;
2、加快培育职业农民。

结合“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和“万名中专生培训计划”,深入实施新型农民培训,整合农民培训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重点培训村干部、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加快培养农民植保员、防疫员、水利员、信息员、沼气工等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努力打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队伍;
3、加强农村信息服务。

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推进“政务信息网”、“白沙农业信息网”等工程建设,加快信息服务进村入户。

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为农民和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

加大基层气象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职能和作用。

(五)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认真实施全县“六种二养两大特色”十大富民产业的发展计划,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农林产品加工园区为发展平台,合理布局优势产业区域,突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巩固橡胶等传统产业,重点扶持
培育竹子、生姜、南药、土鸡等新兴产业发展。

1、加快示范基地建设。

一是全力抓好橡胶、甘蔗、木薯等传统主导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2012年,计划建设橡胶、甘蔗、木薯等传统主导产业示范基地140个,其中橡胶示范基地80个,甘蔗示范基地30个,木薯示范基地30个,计划新种、更新橡胶面积1万亩,使橡胶种植面积稳定在41万亩、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11.5万亩、木薯种植面积稳定在4.6万亩。

二是加快发展竹子、生姜、南药、白沙土鸡等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2012年,计划建设麻竹种植示范基地20个,推广种植麻竹1.5万亩;计划建设生姜种植示范基地60个,推广种植生姜1万亩;计划建设益智、草扣、槟榔等南药种植示范基地10个,使南药种植面积在3万亩以上;计划建设白沙土鸡养殖示范基地3个;
2、大力推进农业园区化发展。

加快邦溪农产品加工园区、白沙县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土地流转、招商引资和协调服务,切实提高入园企业的科技含量和带动效应,争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3、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

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扶持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作用广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加快推进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4、切实加强质量监管。

完善县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日常监督检测,建立生产基地档案和产品可追溯制度,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信息发布,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强化种子、化肥、农药、饲料、兽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监管,维护农资市场秩序和农民合法权益。

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植物疫情。

(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增加县级财政对示范镇村的投入,对新农村建设项目按一定比例给予资金配套,增强示范带动效应。

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以中心镇为重点的规模有序、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县域城镇体系。

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大小城镇建设投入力度,坚持产业兴镇、特色强镇,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培育各具特色的农村经济发展中心。

(七)大力深化农村改革
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农村综合改革成果,加快农村改革步伐,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1、切实稳定农村经营制度。

认真落实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各项措施,做好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

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原则,大力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严格兑现农村土地流转奖补政策。

2、深入推进林改配套改革。

完善林业要素市场和林业综合执法改革及队伍建设。

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工
程,加快培育现代林业小区,规范促进集体林权流转,支持发展林农专业合作社,全力创建全国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县,促进林农增收致富。

3、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进一步完善基层农技推广、农经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动植物疫病防控等“三农”服务体系。

全面落实各项惠农强农政策,切实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认真落实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

认真实施家电、汽车、摩托车、农机、建材下乡政策,支持大型商业连锁企业向农村延伸网点,扩大农村消费。

拓展农村金融服务,拓宽农业保险范围。

切实抓好水库渔业秩序整治,加强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灾害防御等工作,保障农村持续安全稳定。

四、工作保障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

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农村工作,明确负责同志分管农村工作,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农村工作上。

2、持续加大“三农”投入。

持续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持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

完善村干部工资增长长效机制,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充分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

3、切实抓好党风廉政。

坚持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相结合,深入开展“庸懒散贪”专项整治活动,积极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努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积极开展为农服务效能建设,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

加强对农村各项制度建设、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农民直接补贴政策、农业投入政策和民生工程落实等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

4、严格落实绩效考核。

建立完善“三农”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严格实行检查考评、责任追究和表彰绩效奖励,使目标、权利、责任相统一,推进抓落实的制度化、规范化。

对重点农业农村工作,仍将进行督查、检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召开现场会和观摩会,不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