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起跑线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跑线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4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运用圆的有关知识计算所走弯道距离的过程,了解“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比内圈要长”。

2.能力目标:通过调查“起跑线的位置”,了解跑道的基本结构,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

在探究中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和优化。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体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中利用“起跑线”渗透德育教育(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会到运用圆的知识可以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学习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教学难点】
理解“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比内圈要长”。

【教具准备】
圆规,三角尺,自制跑道模型。

【学具准备】
圆规,三角尺等。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来学习起跑线(板书课题:起跑线)。

你从这三个字,能联想到什么呢?
2.德育渗透(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二、铺垫孕伏,引发思考。

1.准备题。

笑笑和淘气参加跑步比赛,下面是他们的比赛路线图,笑笑和淘气分别从A、B处出发,沿半圆走到C、D。

A.请你仔细观察,你有什么想法吗?说说看。

B.笑笑和淘气走过的路程一样吗?
1m
C.谁走的路程长?相差多少米?
2.认识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分析图形:笑笑和淘气走过的路线都是半圆,
但半圆的半径不一样。

获取信息:笑笑所走半圆的半径为10m,
淘气所走半圆的半径比笑笑的长1m,即11m。

整理信息:(列表)
得出结论:
本节开课直奔主题,利用学生们的自由回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数学中的起跑线是什么呢?”。

同时教师在此处还能够进行德育渗透,在教学生学习的同时教学生做人。

在本环节的设计中,教师充分利用书中的准备题,不但求得笑笑和淘气走过的路程差,而且还继续往下进一步的深入,让学生来说一说,公平吗?为什么?怎样才公平?这样学生就可以轻易的想到需要调整起点的不同!为后面的比赛的起跑线不同做好从分的准备。

此处的教学设计,教师不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结合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是要依据一定的步骤来完成的:分析图形→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得出结论。

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列表法。

这样
3.深入思考,激发兴趣。

这样的比赛,你认为公平吗?为什么?怎样才公平?
三、探究合作,提升认识。

1.情境创设。

为什么在短跑比赛中,运动员的起跑位置都不一样呢?怎样确定不同跑道的起跑线呢?(课件演示)
A.观看录像,学生讨论。

B.小组汇报,解决问题。

2.得出结论:
3.发现结论,练习巩固。

A.小结:只需要知道弯道一共相差多少米,就把外圈的起跑位置向前移多少米。

B.练习:在400米的跑道上,举行200米跑步比赛,应该怎样确定起跑线的位置?
四、探寻规律,应用迁移。

能不能不计算出每条跑道的长度,就知道它们相差多少米?
(如果相邻两个跑道的宽度为1,那么起跑线的位置就相差3.14)
五、总结体会,课后延伸。

做的好处:一是教师不但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针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做了很好的引导。

二是教师明确地展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是必要的,在学生经过近六年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到了学习和汇总学习方法的时候了。

本节课是在学生的讨论发现再讨论再发现中完成。

学生在不断地讨论中一次一次强化认知,丰富认知,直到发现和获取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直接或间接的信息,学生在不断地讨论发现在自然地完成了解决问题的前两个步骤;接下来,学生自然要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此处就是前面的准备题起到了实效性的作用,学生们会马上想到用列表的办法来整理发现的信息。

此处教学时,学生中出现了不会列表的现象,这是很正常的,只要学生能够知道把已知的信息汇总起来,然后求出解决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确定起跑线的方法,你知道是怎样确定的吗?
2.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你是如何来解决分析问题的?都知道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呢?
3.在400米的跑道上,举行800米跑步比赛中,应该怎样确定起跑位置呢?
4.为什么在长跑比赛中,运动员的起跑位置却是一样的?问题需要的未知信息就可以了。

这里的三个表格设计的非常巧妙,第一个表格易懂直观。

第二个表格简单好用。

第三个表格是一个结合前两个表格的综合性表格,不要求学生会制表,只要求学生会读表,会填表就可以了。

本节课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汇报交流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和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并且很好地完成了数学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的教学。

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这一环节给了学生一个拔高的空间,不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完全掌握,但了解是有必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