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煎煮方法对中药汤剂疗效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煎煮方法对中药汤剂疗效的影响
本文探讨中药煎煮方法与疗效的关系。

从煎药的火候、煎药次数、先煎、后煎、包煎、烊化、贵重药材用法等多方面分析了中药的煎煮方法。

说明服用中药汤剂要掌握好煎煮方法,才能保证疗效。

标签:中药;煎服法;影响
明代李时珍曰:“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

”通俗地讲就是:证准、方对、药不灵。

事实证明,中医治疗疾病的效果如何,虽然关键在于医生的辨证选方用药,但也与中药的煎服有密切关系。

如果其方法掌握不够全面,势必影响效果。

笔者现将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煎药器皿通常选用搪瓷和砂锅,忌用铜、铁容器,这是因为铜、铁与药材中鞣质、苷类起化学反应易生成沉淀,改变药性而影响疗效。

如条件不允许,也可考虑用铝制品来煎药。

煎煮中药之前,应先浸泡,使药物温润变软,细胞膨胀,使其有效成分溶解到药材组织水分中,以防药物酶解。

2煎煮方法
2.1煎药的火候
煎煮時,先用武火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微沸。

煎药时间长短依据药剂类型而定:解表药、清热药、芳香药沸后煎15~20 min,滋补药沸后慢煎40~60 min,煎药时不宜频繁打开锅盖,以尽量减少挥发成分的流失。

2.2煎药次数
中药汤剂每煎一次,有效成分的提取率为45%,也就是说煎服3次已提取了有效成分的90%。

如果药物只煎1~2次,则有效成分损失30%~55%,补益药就会更多,故提倡煎药3次为佳。

2.3先煎
对质地坚硬而不容易煎出药味的介质、矿物质,如磁石、龙齿、龟板、鳖甲、生石膏等,应打碎先煎久煎,否则药力煎不出来。

煮沸后20 min,再下其他药。

另外,还有些药物,因含泥沙等杂物不宜和其他药物共煮,需要先煎取汁,然后用此汁煎其他药物,如糯稻根、生铁落等。

对植物类主要是乌头类,如川乌、草乌、附子等,要求先煎。

先煎是使其双酯类生物碱的毒性降低,时间以30 min以上口尝不麻舌为宜。

2.4后煎
有些易挥发气味的芳香药物,宜后入锅少煎,否则会因气味挥发而减失药物效果。

如砂仁所含的挥发油在煮沸后2 min,损失10%,5 min损失33%,10 min损失67%。

质地坚实如沉香在第1剂时改为冲服,而在第2剂时做后下,而质地松泡的如薄荷改为冲服(第1、2剂相同)[1]。

2.5包煎
某些带绒毛的药物,如旋覆花,本具有降气消痰止呕吐作用,但它却对咽喉部有刺激,易引起咳嗽呕吐的副作用;某些粉状药物,如蒲黄、海金沙,因其体积小,表面积大,不能和水充分接触,使药剂混浊不清,采用包煎可使面积减少容易煎透,但不宜包得过紧,以免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

2.6烊化
烊化的药物多为精制过的胶状物,如阿胶、龟胶、鹿角胶等,是由动物的皮、骨、甲、角经特殊加工制成的凝固胶剂。

将胶放入碗中,加少量水,放在锅中隔水蒸炖,不时用筷子搅拌,待烊化后与煎好的药汁和匀服用。

这样既可避免药物的有效成分被药渣吸去,又可防止煎药时粘底糊锅。

2.7贵重药材用法
一些贵重药物,为了减少其损耗,需要另外单独煎煮,取煎汁与其他他药汁兑服,如人参,其含人参皂苷,其有效成分在隔水蒸煮45 min时含量最高,还有一些质坚不易煎出有效成分的药物如犀角、羚羊角等,需锉末或水磨取汁与煎取的药液同服,又如三七、血蝎,常研成粉末,用药液或温开水或黄酒冲服,所以我们临床医务工作者都要从花尽量少的钱达到最好的治疗目的出发,多替患者着想。

3讨论
煎药是提高中医药疗效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煎煮不当,会直接影响临床医疗效果。

然而,从目前医院煎药工作的现状来看,中药汤剂煎煮在中医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往往被人们忽视。

许多医院随便安排个勤杂工从事煎药工作,真正具有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煎药工已寥寥无几。

鉴于这种现状,我们应当从保证和提高中医药疗效的高度,充分认识中药煎煮的重要性。

正确认识和掌握中药汤剂煎煮的方法及疗效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保证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徐韩平.后下之后下法[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5,39(9):39.
[2]李玉春.试论煎服中药的药学监护[J].时珍国医国药,2003,14(1):21.
[3]曹玄林.佛山市中医院推出新中药煎煮方法[J].河北中医,2002,8(2):68.
[4]王德帧,孟长厚.浅谈中药汤剂煎煮与服用[J].内蒙古中医药,2001,12(6):112-113.
[5]张润珍,韩小兰,王小红.浅议中药煎煮方法及其煎液服法[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4):437-438.
[6]张玉娟.临床安全服用中药汤剂的几点建议[J].工企医刊,2009,22(3):76-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