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八古代世界文明的起源与发展__上古时代至中古时期考点3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3.B 根据题干中“西欧的封建制度明显不同于拜占庭和俄罗斯的中央集权,阿拉伯帝国的政治文明明显有别于印 度的笈多帝国以及德里苏丹国”可知,亚欧大陆上的文明各具特色,即区域文明具有多元性,故选B项;题干中的“封建 制度”“中央集权”“政治文明”等词汇述及的是政治制度方面,而不是宗教信仰,排除A项;题干没有述及不同民族之间 的战争冲突问题,排除C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不同文明各具特色,没有涉及“经济基础的统一性”,排除D项。
答案
4.D 据材料“罗马、基督教和日耳曼传统的融合最终完成”“从罗马帝国到神圣罗马帝国”可知,该学者认为罗马政 权与基督教神权的相互融合是上古与中古分期的重要标准,故选D项;“罗马、基督教和日耳曼传统的融合最终完成” 说明该学者主要强调的是文明之间的相互融合,而不是多元化发展,排除A项;材料与“王国割据局面”无关,排除B项; 王权有限原则是指英国在《大宪章》颁布后确立的政治传统,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
答案
6.B 根据材料可知,12、 13世纪,人们更多地关注现实生活,关注平凡的世俗生活,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 的发展,使得市民阶层不断壮大,B项正确;欧洲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排除A项;“精英势力已经不被重视”无法从材 料中得出,排除C项;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14—15世纪,排除D项。
创新1+1
5. 新情境·生活情境[2023湖北重点中学联考]《拉丁铭文集》收录了罗马时代写在公寓墙上的广告:阿里阿纳·波 利阿纳住宅,属于……梅乌斯所有。从7月1日起,店铺及其附带的前廊、楼上的公寓和宽敞的居室将被出租。打算 承租的人可与……梅乌斯的奴隶普里姆斯商约。这突出反映的古罗马社会特征是 A.城市自治 B.阶级压迫 C.法律至上 D.契约精神
答案
1.B 据材料中“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陡峭的山坡……隔成梯田”等信息可知,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懂得因 地制宜,利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B项正确;材料信息与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梯田和“浮 动园地”,不是高超的建筑艺术,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对比信息,无法看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的农业技术领先世界, 排除D项。
答案
1.B 由“《荷马史诗》中的诗篇和寓意被基督教神学家改造,其故事失去了多神教的色彩”可知,古希腊的《荷马 史诗》经过改造后,成为了拜占庭文化的组成部分,故选B项;“根植于”逻辑错误,题干提及的是基督教神学家利用 了古希腊文化的形式,融入了基督教的理念,排除A项;题干提及的是基督教神学家的作用,未提及拜占庭统治者的 信息,排除C项;“不利于”不符合史实,应为“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排除D项。
创新1+1 答案
2.B
创新1+1
3. 新考法·对比考查[2023山西晋城模拟]中古时期,西欧的封建制度明显不同于拜占庭和俄罗斯的中央集权,阿拉伯 帝国的政治文明明显有别于印度的笈多帝国以及德里苏丹国。这反映了亚欧大陆 A.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B.区域文明的多元性 C.民族冲突的常态化 D.经济基础的统一性
经典3+2
5. [2022山东淄博考试]至德里苏丹国统治后期,穆斯林人数在农民人口中有所增加。农耕者无论是印度教徒还是
穆斯林,他们的生活模式在本质上几乎完全相同……随伊斯兰教同来的新礼仪被视为是吉祥的而悄然进入了印度
教的仪式。 这反映了德里苏丹国的统治特点是
A.穆斯林在人数上占优势
B.印度教徒在社会上占主导
创新1+1
情境创新+命题创新
创新1+1
1. 新素材·“浮动园地”[2023安徽安庆开学考试]阿兹特克人的经济基础是农业,他们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 面积;印加人在陡峭的山坡上,将土地整平,并用石墙将它们一块一块隔成梯田。据此可知,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都 A.重视农业的精耕细作 B.利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 C.追求高超的建筑艺术 D.具有领先世界的农业技术
答案
6.B 路易六世采取支持城市公社、改组御前会议、让儿子娶公爵的女继承人为妻等措施,目的在于加强国王权 力,故选B项。A、C两项不是路易六世采取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均排除;材料没有提及庄园经济的发展问题,排除 D项。
经典3+2
7. [2023湖北部分学校联考]12世纪,以教学和写作为职业的知识分子开始在西欧大量出现,人们对接受教育的认同、
C.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的影响
D.拜占庭与俄罗斯具有相同的历史传统
答案
2.C 根据题干内容中“圣瓦西里大教堂带有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与拜占庭的画像有着许 多共同的特征”“俄罗斯的国徽,也来源于拜占庭文明”可知,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的影响深远,故选C项;题干内容中 “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画像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反映出俄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 的宗教影响,但是它并不能够全面概括题干之意,排除A项;题干所述现象反映的是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的影响,并 不是俄罗斯与拜占庭兴起时间的早晚问题,排除B项;题干所述内容仅能证明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有重要影响,但 二者之间并不具有相同的历史传统,排除D项。
经典3+2
4. [2023河北大名一中考试]公元7—10世纪,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移到非洲东海岸,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也
随之传入,在这里民族文化交融,商业城市逐渐兴起。这表明
A.非洲中古文明发展程度高
B.外来移民促进东非社会转型
C.东非中古文明具有开放性
D.文化交流延续东非古代文明
答案
4.C 据材料“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移到非洲东海岸,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也随之传入,在这里民族文化交 融,商业城市逐渐兴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非盛产黄金、象牙、犀角、龟甲等贵重物品,与阿拉伯、印度等进 行贸易往来。随着阿拉伯商人和移民的到来,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也传入东非。在东非沿海国际贸易中兴起 许多商业城市并逐渐发展为城邦,故东非中古文明具有开放性,故选C项;材料仅涉及东非对其他地区文明的吸收 与融合,没有明确非洲中古文明发展的情况,故“非洲中古文明发展程度高”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东非 的社会转型,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东非对其他地区文明的吸收与融合,即在原有文明基础上吸收发展,故“延续东非 古代文明”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经典3+2
3. [2022山东联考]公元8—9世纪,许多哈里发派遣使者到希腊去搜集各种书籍,特别是数学和医学方面的书籍。 10世纪时,阿拉伯统治者曾派人到埃及和两河流域购买古籍或其他抄本。这些做法 A.体现了阿拉伯帝国扩张的本性 B.意在搭建东西文明交流的桥梁 C.推动了阿拉伯帝国文化的勃兴 D.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创新1+1
4. 新角度·对比考查[2023湖北九师联盟质检]某学者针对西方文明上古与中古分期问题指出:“7—8世纪,一系列新 的现象打破了尚存的统一性……罗马、基督教和日耳曼传统的融合最终完成。”上古向中古的转变也是“从罗马帝 国到神圣罗马帝国”的转变。据此可知,中古与上古西方文明的区别主要在于 A.文明多元趋势的加强 B.王国割据局面的形成 C.王权有限原则的确立 D.政治与宗教逐渐结合
对追求艺术的愿望以及继承古典文化的热情不断升高。进而产生的结果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在这一时期被重
视,文学艺术得以长足发展。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兴起和发展
B.封建神学垄断教育
C.王权的不断强化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答案
7.A 随着西欧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市民阶层发展壮大,从而使人们对继承古典文化和追求艺术的热情不断 升高,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封建神学对教育的垄断,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西欧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不是王权 的不断强化,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14—15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创新1+1
6. 新素材·圣徒传记[2023山东菏泽模拟]12、13世纪, 欧洲出现了一批新式的圣徒传记。 这些传主不是古典晚期 基督教会所推崇的殉道者、僧侣、主教等教会精英,而是生活在繁华市井中的俗人。传记塑造了一种以慈善工作 维护地方社会秩序并与社会日常生活有高度融合的俗家信徒成圣模式。这表明 A.欧洲宗教改革影响深远 B.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变化 C.精英势力已经不被重视 D.资本主义萌芽初步发展
答案
5.D 根据材料“从7月1日起,店铺及其附带的前廊、楼上的公寓和宽敞的居室将被出租。打算承租的人可与…… 梅乌斯的奴隶普里姆斯商约”可知,罗马时代写在公寓墙上的广告反映出承租人可以与所有人签订租赁商约,这体 现了法律中的契约精神,D项正确;材料与城市自治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阶级压迫,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法律 至上,排除C项。
考点31 中古时期的欧洲、亚洲和古代的 非洲与美洲
经典3+2
3年高考+2年模拟
经典3+2
1. [2023安徽六校联考]在拜占庭文化中,《荷马史诗》中的诗篇和寓意被基督教神学家改造,其故事失去了多神教 的色彩,着重传达了基督教的信念,基督徒的价值观也被植入其中。这反映了 A.基督教文化根植于古希腊的文化之中 B.古希腊文化是拜占庭文化的重要来源 C.拜占庭帝国统治者重视本国文化发展 D.基督教发展不利于古希腊文化的传承
经典3+2
6. [2022山东卷]下面所列为12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这些举措旨在
面对当时方兴未艾的城市自治运动,支持城市公社。 改组御前会议,吸收若干忠于国王的市民、教士和中小封建主参加。 当阿基坦公爵去世时,让儿子娶公爵的女继承人为妻,借此控制阿基坦的领土。
A.推动城市崛起 B.加强国王权力 C.建立民族国家 D.发展庄园经济
创新1+1
2. 新素材·效忠誓词[2023哈尔滨质监]西欧中世纪时,有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则我的一言 一行,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据此可知,当时的西欧 A.已确立依法治国的原则 B.封君封臣在契约地位上不平等 C.庄园经济与农奴制结合 D.宣示了王权合法性以加强王权
C.伊斯兰教与印度教融合
D.采取宗教压迫与歧视政策
答案
5.C 据材料“随伊斯兰教同来的新礼仪……进入了印度教的仪式”可知,德里苏丹国统治后期,印度教徒和穆斯林 在生活以及宗教仪式方面逐渐趋同,即伊斯兰教和印度教融合,故选C项;“穆斯林人数在农民人口中有所增加”不等 于穆斯林在人数上占优势,排除A项;德里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排除B项;采取宗教压 迫与歧视政策与“随伊斯兰教同来的新礼仪被视为是吉祥的而悄然进入了印度教的仪式”不符,排除D项。
答案
3.C 题干内容述及的时间是“公元8—9世纪”“10世纪”,该时期恰好处于阿拉伯帝国的强盛阶段,再结合题干中“许 多哈里发派遣使者到希腊去搜集各种书籍”“阿拉伯统治者曾派人到埃及和两河流域购买古籍或其他抄本”,可以推 断出阿拉伯帝国的统治者比较重视吸收其他地区的文化,这些做法会推动阿拉伯帝国文化的勃兴,故选C项;题干内 容述及的是阿拉伯帝国对其他地区文化的吸收,与军事征服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阿拉伯帝国吸收其他地区 的文化为己所用,未提及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等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近 代自然科学的诞生,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经典3+2
2. [2023哈尔滨考试]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带有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
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画像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俄罗斯的国徽,也来源于拜占庭文明。上宗教影响
B.俄罗斯的兴起晚于拜占庭
经典3+2
8. [2023云南玉溪一中模拟]古代玛雅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但他们将玛雅文字视作神的创造,使用文字的权利被祭 司垄断。这一现象 A.是愚民政策的体现 B.普遍存在于各民族中 C.不利于文明的传承 D.反映出君权神授理念
答案
8.C 据材料可知,使用玛雅文字的权利被祭司垄断,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与文明的传承,故选C项;愚民政策是使人 民变愚昧的政策,祭司垄断使用文字的权利与玛雅文化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是巩固统治的手段,排除A项;“普遍”说法 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未体现君权神授,排除D项。
3.B 根据题干中“西欧的封建制度明显不同于拜占庭和俄罗斯的中央集权,阿拉伯帝国的政治文明明显有别于印 度的笈多帝国以及德里苏丹国”可知,亚欧大陆上的文明各具特色,即区域文明具有多元性,故选B项;题干中的“封建 制度”“中央集权”“政治文明”等词汇述及的是政治制度方面,而不是宗教信仰,排除A项;题干没有述及不同民族之间 的战争冲突问题,排除C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不同文明各具特色,没有涉及“经济基础的统一性”,排除D项。
答案
4.D 据材料“罗马、基督教和日耳曼传统的融合最终完成”“从罗马帝国到神圣罗马帝国”可知,该学者认为罗马政 权与基督教神权的相互融合是上古与中古分期的重要标准,故选D项;“罗马、基督教和日耳曼传统的融合最终完成” 说明该学者主要强调的是文明之间的相互融合,而不是多元化发展,排除A项;材料与“王国割据局面”无关,排除B项; 王权有限原则是指英国在《大宪章》颁布后确立的政治传统,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
答案
6.B 根据材料可知,12、 13世纪,人们更多地关注现实生活,关注平凡的世俗生活,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 的发展,使得市民阶层不断壮大,B项正确;欧洲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排除A项;“精英势力已经不被重视”无法从材 料中得出,排除C项;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14—15世纪,排除D项。
创新1+1
5. 新情境·生活情境[2023湖北重点中学联考]《拉丁铭文集》收录了罗马时代写在公寓墙上的广告:阿里阿纳·波 利阿纳住宅,属于……梅乌斯所有。从7月1日起,店铺及其附带的前廊、楼上的公寓和宽敞的居室将被出租。打算 承租的人可与……梅乌斯的奴隶普里姆斯商约。这突出反映的古罗马社会特征是 A.城市自治 B.阶级压迫 C.法律至上 D.契约精神
答案
1.B 据材料中“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陡峭的山坡……隔成梯田”等信息可知,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懂得因 地制宜,利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B项正确;材料信息与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梯田和“浮 动园地”,不是高超的建筑艺术,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对比信息,无法看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的农业技术领先世界, 排除D项。
答案
1.B 由“《荷马史诗》中的诗篇和寓意被基督教神学家改造,其故事失去了多神教的色彩”可知,古希腊的《荷马 史诗》经过改造后,成为了拜占庭文化的组成部分,故选B项;“根植于”逻辑错误,题干提及的是基督教神学家利用 了古希腊文化的形式,融入了基督教的理念,排除A项;题干提及的是基督教神学家的作用,未提及拜占庭统治者的 信息,排除C项;“不利于”不符合史实,应为“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排除D项。
创新1+1 答案
2.B
创新1+1
3. 新考法·对比考查[2023山西晋城模拟]中古时期,西欧的封建制度明显不同于拜占庭和俄罗斯的中央集权,阿拉伯 帝国的政治文明明显有别于印度的笈多帝国以及德里苏丹国。这反映了亚欧大陆 A.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B.区域文明的多元性 C.民族冲突的常态化 D.经济基础的统一性
经典3+2
5. [2022山东淄博考试]至德里苏丹国统治后期,穆斯林人数在农民人口中有所增加。农耕者无论是印度教徒还是
穆斯林,他们的生活模式在本质上几乎完全相同……随伊斯兰教同来的新礼仪被视为是吉祥的而悄然进入了印度
教的仪式。 这反映了德里苏丹国的统治特点是
A.穆斯林在人数上占优势
B.印度教徒在社会上占主导
创新1+1
情境创新+命题创新
创新1+1
1. 新素材·“浮动园地”[2023安徽安庆开学考试]阿兹特克人的经济基础是农业,他们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 面积;印加人在陡峭的山坡上,将土地整平,并用石墙将它们一块一块隔成梯田。据此可知,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都 A.重视农业的精耕细作 B.利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 C.追求高超的建筑艺术 D.具有领先世界的农业技术
答案
6.B 路易六世采取支持城市公社、改组御前会议、让儿子娶公爵的女继承人为妻等措施,目的在于加强国王权 力,故选B项。A、C两项不是路易六世采取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均排除;材料没有提及庄园经济的发展问题,排除 D项。
经典3+2
7. [2023湖北部分学校联考]12世纪,以教学和写作为职业的知识分子开始在西欧大量出现,人们对接受教育的认同、
C.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的影响
D.拜占庭与俄罗斯具有相同的历史传统
答案
2.C 根据题干内容中“圣瓦西里大教堂带有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与拜占庭的画像有着许 多共同的特征”“俄罗斯的国徽,也来源于拜占庭文明”可知,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的影响深远,故选C项;题干内容中 “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画像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反映出俄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 的宗教影响,但是它并不能够全面概括题干之意,排除A项;题干所述现象反映的是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的影响,并 不是俄罗斯与拜占庭兴起时间的早晚问题,排除B项;题干所述内容仅能证明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有重要影响,但 二者之间并不具有相同的历史传统,排除D项。
经典3+2
4. [2023河北大名一中考试]公元7—10世纪,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移到非洲东海岸,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也
随之传入,在这里民族文化交融,商业城市逐渐兴起。这表明
A.非洲中古文明发展程度高
B.外来移民促进东非社会转型
C.东非中古文明具有开放性
D.文化交流延续东非古代文明
答案
4.C 据材料“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移到非洲东海岸,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也随之传入,在这里民族文化交 融,商业城市逐渐兴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非盛产黄金、象牙、犀角、龟甲等贵重物品,与阿拉伯、印度等进 行贸易往来。随着阿拉伯商人和移民的到来,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也传入东非。在东非沿海国际贸易中兴起 许多商业城市并逐渐发展为城邦,故东非中古文明具有开放性,故选C项;材料仅涉及东非对其他地区文明的吸收 与融合,没有明确非洲中古文明发展的情况,故“非洲中古文明发展程度高”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东非 的社会转型,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东非对其他地区文明的吸收与融合,即在原有文明基础上吸收发展,故“延续东非 古代文明”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经典3+2
3. [2022山东联考]公元8—9世纪,许多哈里发派遣使者到希腊去搜集各种书籍,特别是数学和医学方面的书籍。 10世纪时,阿拉伯统治者曾派人到埃及和两河流域购买古籍或其他抄本。这些做法 A.体现了阿拉伯帝国扩张的本性 B.意在搭建东西文明交流的桥梁 C.推动了阿拉伯帝国文化的勃兴 D.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创新1+1
4. 新角度·对比考查[2023湖北九师联盟质检]某学者针对西方文明上古与中古分期问题指出:“7—8世纪,一系列新 的现象打破了尚存的统一性……罗马、基督教和日耳曼传统的融合最终完成。”上古向中古的转变也是“从罗马帝 国到神圣罗马帝国”的转变。据此可知,中古与上古西方文明的区别主要在于 A.文明多元趋势的加强 B.王国割据局面的形成 C.王权有限原则的确立 D.政治与宗教逐渐结合
对追求艺术的愿望以及继承古典文化的热情不断升高。进而产生的结果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在这一时期被重
视,文学艺术得以长足发展。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兴起和发展
B.封建神学垄断教育
C.王权的不断强化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答案
7.A 随着西欧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市民阶层发展壮大,从而使人们对继承古典文化和追求艺术的热情不断 升高,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封建神学对教育的垄断,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西欧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不是王权 的不断强化,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14—15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创新1+1
6. 新素材·圣徒传记[2023山东菏泽模拟]12、13世纪, 欧洲出现了一批新式的圣徒传记。 这些传主不是古典晚期 基督教会所推崇的殉道者、僧侣、主教等教会精英,而是生活在繁华市井中的俗人。传记塑造了一种以慈善工作 维护地方社会秩序并与社会日常生活有高度融合的俗家信徒成圣模式。这表明 A.欧洲宗教改革影响深远 B.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变化 C.精英势力已经不被重视 D.资本主义萌芽初步发展
答案
5.D 根据材料“从7月1日起,店铺及其附带的前廊、楼上的公寓和宽敞的居室将被出租。打算承租的人可与…… 梅乌斯的奴隶普里姆斯商约”可知,罗马时代写在公寓墙上的广告反映出承租人可以与所有人签订租赁商约,这体 现了法律中的契约精神,D项正确;材料与城市自治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阶级压迫,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法律 至上,排除C项。
考点31 中古时期的欧洲、亚洲和古代的 非洲与美洲
经典3+2
3年高考+2年模拟
经典3+2
1. [2023安徽六校联考]在拜占庭文化中,《荷马史诗》中的诗篇和寓意被基督教神学家改造,其故事失去了多神教 的色彩,着重传达了基督教的信念,基督徒的价值观也被植入其中。这反映了 A.基督教文化根植于古希腊的文化之中 B.古希腊文化是拜占庭文化的重要来源 C.拜占庭帝国统治者重视本国文化发展 D.基督教发展不利于古希腊文化的传承
经典3+2
6. [2022山东卷]下面所列为12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这些举措旨在
面对当时方兴未艾的城市自治运动,支持城市公社。 改组御前会议,吸收若干忠于国王的市民、教士和中小封建主参加。 当阿基坦公爵去世时,让儿子娶公爵的女继承人为妻,借此控制阿基坦的领土。
A.推动城市崛起 B.加强国王权力 C.建立民族国家 D.发展庄园经济
创新1+1
2. 新素材·效忠誓词[2023哈尔滨质监]西欧中世纪时,有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则我的一言 一行,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据此可知,当时的西欧 A.已确立依法治国的原则 B.封君封臣在契约地位上不平等 C.庄园经济与农奴制结合 D.宣示了王权合法性以加强王权
C.伊斯兰教与印度教融合
D.采取宗教压迫与歧视政策
答案
5.C 据材料“随伊斯兰教同来的新礼仪……进入了印度教的仪式”可知,德里苏丹国统治后期,印度教徒和穆斯林 在生活以及宗教仪式方面逐渐趋同,即伊斯兰教和印度教融合,故选C项;“穆斯林人数在农民人口中有所增加”不等 于穆斯林在人数上占优势,排除A项;德里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排除B项;采取宗教压 迫与歧视政策与“随伊斯兰教同来的新礼仪被视为是吉祥的而悄然进入了印度教的仪式”不符,排除D项。
答案
3.C 题干内容述及的时间是“公元8—9世纪”“10世纪”,该时期恰好处于阿拉伯帝国的强盛阶段,再结合题干中“许 多哈里发派遣使者到希腊去搜集各种书籍”“阿拉伯统治者曾派人到埃及和两河流域购买古籍或其他抄本”,可以推 断出阿拉伯帝国的统治者比较重视吸收其他地区的文化,这些做法会推动阿拉伯帝国文化的勃兴,故选C项;题干内 容述及的是阿拉伯帝国对其他地区文化的吸收,与军事征服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阿拉伯帝国吸收其他地区 的文化为己所用,未提及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等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近 代自然科学的诞生,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经典3+2
2. [2023哈尔滨考试]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带有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
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画像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俄罗斯的国徽,也来源于拜占庭文明。上宗教影响
B.俄罗斯的兴起晚于拜占庭
经典3+2
8. [2023云南玉溪一中模拟]古代玛雅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但他们将玛雅文字视作神的创造,使用文字的权利被祭 司垄断。这一现象 A.是愚民政策的体现 B.普遍存在于各民族中 C.不利于文明的传承 D.反映出君权神授理念
答案
8.C 据材料可知,使用玛雅文字的权利被祭司垄断,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与文明的传承,故选C项;愚民政策是使人 民变愚昧的政策,祭司垄断使用文字的权利与玛雅文化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是巩固统治的手段,排除A项;“普遍”说法 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未体现君权神授,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