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寒假作业语文(六)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假作业(六)
基础知识+社科文阅读
一.基础部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凯觎阿谀文娱尔虞我诈向隅而泣
B.沉浸尽管觐见加官晋爵噤若寒蝉
C.蝌蚪瞌睡窠臼苛捐杂税扭伤踝骨
D.殷红氤氲阴霾绿草如茵万马齐喑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湮没流光异彩无济于事割鸡焉用牛刀
B.盘踞身体力行少安毋躁柳岸花明又一村
C.啜泣闲情逸致披沙拣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D.殉私意气用事锦心绣口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夕阳西下,暮色 ,无边的林海,发出了阵阵的松涛声。

②正是由于亚洲各国存在着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的差异性、多样性和文化的多元性,缺少一种强有力的力量,才使亚洲各国在金融危机中吃尽苦头,元气大伤。

③从刀郎成名的那天起,怎样定义和评判刀郎及其歌曲,在音乐理论界就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而且至今也没能达到。

④某些戏说类的电视剧为了追求收视率,不惜曲解、篡改伪
造历史,危害极大。

A.苍茫整治共鸣以至B.苍茫整合共识甚至
C.苍莽整治共识以至D.苍莽整合共鸣甚至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举国上下纷纷捐款捐物,向印度洋海域遭受地震海啸灾难的人民伸出援助之手;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

真该想一想,这样做,你不感到羞愧吗?
B.一些地方的执法者缺乏反家庭暴力的法律意识,一句“清官难断家务事”,就把家庭暴力排斥在“法”的管辖之外,这直接影响法律的制定和执行。

C.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人才成长欣欣向荣,变化的奥秘就在于他们努力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D.不能否认,工业造成的大气污染已到了一定程度,如果没有纯洁的空气可供呼吸,买气将继买水之后堂而皇之地进入我们的生活。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他在学校组织的元旦晚会上指挥演奏《黄河大合唱》。

你们看,他着装潇洒,神态从容;情绪饱满,动作有力;眼光、手势配合和谐——好一派指挥家的风度。

B.我不知道进行这种报道、渲染的记者和编辑的主观意图是什么?是为了取得轰动效应,扩大报刊的销路?还是确信有这种事?
C.总之,在伊拉克得手,从一个时期看,美国可能成为国际大棋局的“最大赢家”;而从长期看,海湾地区新的矛盾凸现,美国将面临新
的更大烦麻。

D.他常用“蚊子叮泥菩萨(看错了对象)”这一歇后语,幽默、诙谐地批评那些不重视调查研究、指挥莽撞、办事马虎的同志。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伴随铁路客运高峰的到来,写有“严禁携带危险、易燃、易爆物品上车”的字样悬挂在火车站入口处,提醒人们要有安全防范意识。

B.昨天我从你这儿拿走的那本语文复习资料,没用,等明天有空我再还给你。

C.《社会工伤保险医疗管理办法》的出台,意味着将规范工伤报告、治疗、康复、评残、结算“一条龙”的工伤保险医疗跟踪管理体系,它可最大限度地保障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

D.SARS的可怕在于其传染性强,且无特效药,因此必须建立严格的隔离制度和科学的预防制度并实施有效的治疗。

二、阅读部分
莫把汉学当国学
日前,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携带《曹寅与康熙》等新书来华举办首发式,并在多所高校进行讲座,在学界和媒体引发新一轮“汉学热”。

但笔者以为,“汉学”当热,然不可将之混同为“国学”。

汉学是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学问,历经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以及侧重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中国学”等几大阶段,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面对中国浩瀚的文化和复杂的现实,汉学家们皓首穷经,著书立说,既促进了中华文
化的海外传播,也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的文
明进程。

比如,欧洲“启蒙运动”就深受来华传教士介绍的儒学的启迪。

不过.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

其中,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国内曾分别兴起一股“汉学热”,原因是这两个时段中国社会变动剧烈。

思想争鸣活跃,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

此次史景迁访华引发的新一轮“汉学热”,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时代背景下,国人试图借助汉学对自己国家崛起和文化复兴进行的一种心理上的印证和调适。

不难看出,汉学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还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

通过汉学,中华文化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也能了解自己在世界文化生态中的方位和价值。

然而,汉学虽有重要价值,但亦不可无限拔高。

因为,汉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西学”,是西方人用西方价值观念、学术范式来研究中华文化的学问。

对汉学家而言,中华文化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
就像实验室的试验品或博物馆的展览品一样,很难内在于自己的生命,灌注以自己的情感,更很少自有弘扬和光大的责任感。

但是,中国人注定做不了中华文化的旁观者。

因为千百年来积累沉淀下来的中华文化,亦即通常所说的国学,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
的精神命脉,正如国学大师章太炎所言:“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

”所以,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学者,须对国学有一种“为天地立
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否则,遗失国学就等于抛弃了传统,丢掉了根本,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整个国家和民族就会得历史失忆症和精神分裂症。

令人遗憾的是,百余年来中国人一度迷失国学,崇拜西学,形成了一种与“西学心态”互为表里的“汉学心态”——前者指试图以西学取代国学,后者指像汉学家一样把国学仅视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不再用生命和情感去体验并证成国学的优美价值。

尤其是近些年,中国学界还出现了以获得外国汉学奖项为荣,谋求学术名望乃至经济利益的灰色学术现象。

上述现象的实质是国学的“汉学化”。

如任其发展下去,国学将会变成一种“在中国的汉学”,而汉学乃至西学则会变成“在中国的国学”。

总之,汉学当热,但不能将之混同为国学,更不能以之取代国学。

我衷心祝愿汉学能早日成为国际显学,更希望中国能大踏步复兴自己的国学,同时热烈欢迎海外汉学回家,使自己成为世界汉学的中心。

1.下列对“汉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学是中外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一门学问,其研究介绍者主要是欧美国家的学者。

B.汉学已有600多年历史,要经历了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和“中国学”等几大阶段。

C.汉学研究不但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文明进程。

汉学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能知道自己的长短与在世界文化中的方位和价值。

2.关于“汉学与国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学与国学都是研究中华文化,而汉学仅仅把中华文化作为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

B.国学的产生没有汉学早,国学研究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

C.汉学是用西方价值观和学术范式研究中华文化,国学则注重用生命和情感体验中华文化。

D.国学是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中华文化,国学研究应当负有弘扬光大中华文化的责任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世纪国内两次兴起“汉学热”,是因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变动和思想的活跃,迫使国人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中国及其文化。

B.国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命脉,是立国的源泉,没有了国学,就丢失了根本,丢失了历史,丢失了精神。

C.近几年中国学界出现了国学的“汉学化”现象,国学已经变成了“在中国的汉学”,汉学也变成了“在中国的国学”。

D.作者认为,汉学当热,希望汉学能早日成为国际显学,但他同时指出汉学不可以取代国学,国学应当大踏步地复兴。

寒假作业(六)参考答案
一、
1.A(全读yúB项“尽管”中的“尽”读jǐn,不读jìn C项“扭伤踝骨”中的“踝”读huái,不读kēD项“殷红”中的“殷”读yān,不读yīn)
2.C(A项“流光异彩”中的“异”应写作“溢”B项“柳岸花明又一村”中的“岸”应写作“暗”D项“殉私”中的“殉”应写作“徇”)
3.B(“苍莽”与“苍茫”都含有“空阔辽远,没有边际”之意。

“苍莽”用来形容草木等植物,“苍茫”则与“大地、暮色”等搭配。

据语境,应选用“苍茫”“整治”指通过具体活动使某项工作有条理,“整合”则指通过整顿、协调进行重新组合。

据语境,显然是强调“亚洲各国中缺少一种能起组织、协调的核心力量”,故应选用“整合”“共鸣”着重指由别人的某种情绪引起的相同情绪,“共识”则侧重指共同的认识。

据语境,显然是说“音乐理论界至今对刀朗及其歌曲没有产生共同的认识”,故应选用“共识”“以至”,连词,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甚至”,连词,提出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

据语境,应选用“甚至”)
4.A(捐:抛弃,舍弃。

细大不捐,细小的和大的都不舍弃,形容所有的都兼收并蓄,用在这里与语境明显不合。

其它各项中的加点词语的运用都是正确的。

清官难断家务事:指家庭内部的矛盾纠纷别人难以处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指一定的环境造就一定的人才,多含褒义。

堂而皇之:形容公开,不加掩饰)
5.C(A项“好一派指挥家的风度”是对前面部分分说的总括,应将破折号改为冒号B项前半部分尽管有疑问代词“什么”,但并没有疑问语句,是一个陈述句;后半部分是一个带有选择问语气的复句。

应将第一处的问号改为句号,第二处的问号改为分号D项错用括号,连接歇后语的比喻部分与解释部分应用破折号)
6.C(A项“主谓不搭配”,可在“字样”后加上“的横幅”B项“表意不明”,“没用”有歧义,可以表示“没有使用”,也可以表示“没有用处”D项“语序不当”,应改为“建立科学的预防制度和严格的隔离制度”)
二、
1.A “中外学者”理解不正确,应为“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

2.B “国学的产生没有汉学早”,原文无此信息;“国学研究仅有100多年的历史”,应为“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100多年的历史”。

3.D A.“国人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中国及其文化”不正确,应为“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

B.“国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命脉”不正确,应为“国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

C.“国学已经变成了‘在中国的汉学’,汉学也变成了‘在中国的国学’”不正确,原文是说“如任其发展下去,国学将会变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