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新一轮教学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到今天,已使多数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其中,合理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也已成为每一位教师所必备的才能,如果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生物教学资源,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无从谈起,有了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才能使学生摆脱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才能更好地开展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等,这也就要求广大生物教师正确地理解课程资源,注重平时的发现、搜集、整理制作、积累和总结,从而在教学中有机整合各种资源,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一、明白课程资源
(一)课程资源就是指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
(二)主要组成部分:
1.学校资源:例如教材、课标、教师用书、教学折页、教学模型、实验室等。
2.媒体资源:网络、多媒体课件、计算机、电子白板、软件、光盘、信息技术等。
3.家庭资源:家中的书籍报刊、电脑、电视、收音机等。
4.社区资源:如教育与学科专家、图书馆、少年宫、博物馆、报纸杂志社等。
5.隐形资源:学生尚无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
(一)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
1.著重日常教学前的复习:在深入细致阐释课标、把握住教材轻、难点的基础上,借助教辅中的建议、开拓、材料库和光盘,并据教学内容挑选出恰当的策略。
2.课堂上依据策略巧用教学模型、挂图、媒体、实验探究手段等资源。
(二)合理研发学生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新课程要赋予课堂教学于"生命力",就必须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从而在实际教学中增强课程的'生活化。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下进行探究、推导,来获取新知。
2.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多展开课外的写作、拜访、调查、查询、实地考察、圈养、观赏等课堂教学活动,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这样,在研发、利用学生资源的同时,学生也学会了研发、利用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
(三)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用心开发、制作课件并在集体备课中积累、建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媒体资源的最大潜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吗?我认为不很难,只
要你有心!
1.如,《昆虫》一节的教学内容就是囊括了学校资源(复习所用的教材、教参、折页、模型、实验仪器、教室、黑板等)、学生资源(生活中所见到昆虫)、媒体资源(计算机、光盘、课件、视频),除了家庭和社区资源(家里的书刊、电脑、社区内的图书馆、报刊室、学者)等多项资源的资源整合采用。
2.再如,在《计划生育》一课中,我充分利用"少生优生幸福一生"图片这一资源,引
导学生先分析图中的"美",要求学生在我改动第一笔(妈妈裙子两边再多加四个孩子)后
改动图片的其他地方,课堂气氛很活跃,从表面看,学生凭着生活经验改丑了图片,可在
这一"丑化图片"的过程中,突出了"多生差生祸害一生"的主题,学生(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在改动图片的欢声笑语中,从情感上认知、认同了"计划生育"的必要性。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精妙地将学校资源(图片)与学生(尚无科学知识和生活体验——隐形)资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有效地资源整合在了教学程序中,除顺利完成了课内
任务外,还不幸地斩获了学生的环保教育实效,教学效果非常不好。
总之,在教学中,合理开发和使用课程资源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成效。
一
片绿叶、一幅图片、一段文字、一个生命现象都可能激发出我们挖掘课程资源的灵感,只
要你有:一片忠诚上进的心;一份热爱学生的情感;一颗聪灵的头脑;一双独到的慧眼,
并不断地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你就会在此方面做得很成功!
参考文献:
范兆雄。
课程资源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