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诗词辨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夜思》诗词辨析 李白 的名诗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的“床”向来都解作卧床, 认为此诗是写 诗人睡醒后望月思乡。

直至 20 世纪 80 年代, 才开始有人公开提出质疑, 从而先 后引起两次大讨论。

讨论时间虽长达 20 多年, 但迄今无明确的结论。

不过成效 还是有的, 有两点很明显:一是让诗人坐了起来, 现已很少有人公开坚持是睡在 床上的;二是打破了卧床说一统天下的局面, 形成坐床说、卧床说、井栏说三足 鼎立的态势。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井栏说与辘轳架说, 表面看来似乎是两种不同的 看法, 其实是实同名不同, 只不过是前人对“井幹”两种不同的解释。

坐床说虽 切诗意, 但论证尚不足服人, 因此卧床说仍有许多人坚持。

而另有一些人不同意 卧床说, 又不愿轻信坐床说, 于是另求新解, 提出了井栏说或辘轳架说。

这一观 点虽然新颖, 但能否成立已有不少人提出质疑。

对此, 笔者也有些不同的浅见, 现提出供商榷和参考。

大家知道, 每首诗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 都有自己特定的情景和诗意。

诗中的每个词都是这个个体中的特定成分, 含义十分确切, 是不能随意解释的。

即使读者认识有分歧, 也不是没有对错、 优劣之分。

因此, 诗中的词义首先应从 诗中去求, 离开诗的具体描写去求词义 , 是很容易走入歧途的。

如果我们统观 《静夜思》全诗, “床”字并不难理解, 或为坐床, 或为卧床, 二者必居其一, 因为在唐代, 床的本义只有这两种含义。

最早, 床仅指坐床, 所以《说文解字》 提到, “床, 安身之几坐也”[1]257, 后来又有了安身之卧床。

到宋代之后, 坐 床之义消失, 床便成卧床专有之义。

自古至今作为安身之具的床, 从来没有增添 过新义。

床字字义在历史演变中的事实告诉我们, 床的所有引申义都是复音词, 没有单音词, 如茶床、琴床、井床、笔床、河床、牙床等。

这些引申义中的床字 都不是床的本义, 其义都是由前面的主体词之义决定的。

引申义词中床字有时也 可单用, 但都是同时有主体词与之关合, 否则就失去词义。

井床之床单用时, 也 同样如此。

如古乐府 《淮南王》 中“后园凿井银作床”和李贺 《后园凿井歌》 “井 上辘轳床上转”都是明证。

井栏论者常用李白《长干行》中“绕床弄青梅”之床 作井上围栏解的例证, 来证明 《静夜思》 中的床也可作此解, 其实这是不能成立 的。

退一步说, 即使《长干行》中床作井栏解, 也不意味着《静夜思》之床必是 井栏, 更何况《长干行》中床解为井上围栏实属误读。

另外, 若把《静夜思》中 的床解作井栏, 那为什么作者不用栏前或井前, 而曰床前, 栏前、 井前不是更明 确吗?而且, 井并非家家必备之物。

自古以来, 城乡居民都聚井而居, 许多人共 用一井。

只有富贵人家才有条件自己建井, 即使建也是像前面所举古乐府和李贺
1/6


诗中所说的建在后园 , 不会建在住人的正庭正院 , 而且建在后园, 也会建在比 较偏僻的一隅, 这是常识。

李白在静夜赏月为什么非去有井的地方, 这岂不是太 令人费解了吗?诗中分明是写因望月而思乡, 何尝有半句写依井栏而思乡的描写 呢 ? 井栏论者企图用井有乡井之义来解诗中的思乡 , 明显是牵强附会。

其实 , “乡井”之井的真实涵义并非水井之井, 而是井田之井。

《汉语大词典》井字第 九义项说:相传古制八家为井, 引申为人口聚居地;乡里;家宅。

这无疑是深得其 义。

常言的“离乡背井”就是背离家乡之义, 并不是背离水井的意思。

由此可见, 井栏说在诗中是找不到任何依据的。

不仅如此, 其立论基础也是 空中楼阁。

《静夜思》中的床不能作井栏解, 为什么李白《长干行》中“绕床弄青梅” 的床大家都认为应作井栏解?其实这与《静夜思》中床作卧床解一样, 都是长期 被误读的。

其区别只是《静夜思》是望文生义, 以今度古;《长干行》是由辞书 错误释义造成的。

如程瑞君先生在《唐诗 名篇新解五则》一文中说:“语文刊物上曾有文章说这个‘床’ (指《静夜 思》 ) 字是指‘井上围栏’。

在古汉语中, ‘床’字确有此解, 李白的 《长干行》 中,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 其‘床’就是井上围栏。

但《静夜思》中的 ‘床’解作井上围栏却有难以讲通之处: (一) 诗中主人公并非‘绕床弄青梅’ 的小孩, 他晚上到井旁去干什么? (二) 井上围栏, 非圆即方, 或近似方圆, 哪 个方位算床前?”[9]109 程先生说, “在古汉语中, ‘床’字确有此解”, 显然 是受《康熙字典》以来辞书的影响, 之所以如此, 也是受时代局限造成的。

因为 人们一想, “绕床”是在“门前”, 门外怎会有卧床, 于是便求助辞书, 找到 “井上围栏”的义项, 认为门外可能有井, 于是井上围栏便成首选。

除此之外, 无从索解, 讲的人多了便似乎成为定论。

再看小昧的 《父亲的一问》 中的叙述, 问 题就更清楚了。

郭沫若 先生问女儿:“如果是睡在床上, 那一定是在房里, 房里怎么会结霜呢?既 然不会, 李白也不会这样联想的。

”“如果睡在床上, 头是不好举起来的, 如还 要把头低下去, 这个动作就更不好做了。

”“父亲要我查《辞海》, 翻到‘床’ 字, 问题解决了。

‘床’有三解, 一为卧具;二为安置器物之架;三为井幹, 即井 上围栏。

”“那时, 父亲书桌边放着写《李白与杜甫 》时用过的《全唐诗》, 他要我翻出李白的《长干行》来, 指着‘郎骑竹马 来, 绕床弄青梅’的一句话说:‘这个床字也是作井栏杆讲的。

如果男孩子骑着 竹竿, 到房间里绕着床跳来跳去地追妹妹, 肯定要挨骂的。

’”[10]5 从这里可以看出, 郭沫若先生不愧为著名学者, 他早就敏锐地看到 《静夜思》 的主人公不是睡在床上, 而且看到诗的情景不是室内情景。

但另一方面, 他也受 时代局限, 一见床就认为是卧床。

因为不知唐代床有坐具, 于是只好求助具有权
2/6


威性的《辞海》, 结果受骗上当。

如果他能看到今天的《汉语大词典》, 笔者相 信他绝不会选井栏, 而选“古代坐具”义项。

《长干行》有:“妾发初覆额, 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

” 如果非要把床作井栏解, 细究起来是很难讲通的。

一是没有训诂根据。

唐人只把 井栏作“银床”解, 没有“床”为井栏之说。

二是诗中也找不到任何依据。

既没 有井和与井有关的词语 与之关合, 也没有任何暗示, 如只用“门前”来解释, 是无法证明的。

三是 不合情理。

一则青梅树下怎会有井;二则井为险地, 家长都是严禁孩子到井边玩 耍的。

郭沫若先生把井栏解为“井栏杆”虽勉强可以解通“绕床”, 但栏杆非床, 也得不到正解。

显然这是得不到正解的情况下牵强附会的解释。

其实, 这里的床既非卧床, 定为坐床, 解为坐床, 一切都顺理成章。

一来切 合床义, 二来符合唐人的习惯用语。

在当时坐具除榻、杌、敦外, 以床命名的有 板床、 石床、 胡床。

这里既用床字, 不外是这三种床之一。

从诗中所描写的情景, 可知地点是门前, 门前有花、 有树, 梅正青, 天气还比较热, 大人领着发初覆额 的幼女到门外去玩, 大人坐在树下的床上乘凉, 孩子在附近折花游戏。

一会儿近 邻的男伙伴骑着竹竿作马跑来 , 看到树上的青梅, 便招呼女孩摘青梅玩 , 二人 在大人坐的床周跑来跑去 , 男孩用竹竿敲梅果, 女孩在地上捡拾, 玩的不亦乐 乎, 这种欢乐的经历使她终生难忘。

诗只用 20 个字, 便把两个幼童的游戏场面 写得活灵活现, 把女孩爱美、男童喜闹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3/6


4/6


5/6


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