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唱《夜歌》教学设计.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唱《夜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唱俄罗斯民歌《夜歌》,能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忧郁与伤感的情绪。

2、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感受音乐委婉、优美的情绪。

3、能在聆听、演唱作品以及识读乐谱的过程中,发现曲调中的民间音乐素材,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辨别,找出旋律的异同之处。

学情分析
《夜歌》是苏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歌曲。

这是一首古老的俄罗斯民歌,源于乌克兰的一首小亚细亚民谣,原名为《孤寂的凡尼亚》。

全曲只有两个完全重复的乐句, 结构短小但却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拍子:四四拍、四五拍、四三拍,频繁的变换拍子,使歌曲更具有摇曳、动荡的感觉。

本课以“溯流探源”为主题,从民族民间音乐出发,利用民间音乐素材让学生有比较地感受经艺术提炼加工的音乐作品与民族民间音乐的渊源关系。

在多种音乐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民族民间音乐宝库的艺术魅力,并认识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音乐及其相关文化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思乡与离愁之情,能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婉转凄恻的情绪。

难点: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音乐素材进行辨别,找出旋律的异同。

教学过程
【活动】夜歌
(一)、创设情境,走进美
1、师:今天的音乐课,老师请大家先来看一段歌舞。

(欣赏俄罗斯民间歌舞)
感觉怎么样?这是俄罗斯的民间舞蹈。

俄罗斯的人民能歌善舞,他们创作了许多民歌,至今还有很多优美的旋律在中华大地上广为传唱,比如:《红莓花儿开》,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边欣赏师边说)感觉到这是几拍子的,还记得吗?一起来划划看。

如果我们把这首歌曲改变一下,变成四三拍,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师跟音乐唱)你的感觉是什么?(生说)听,歌曲又变了!能跟着音乐划拍吗?看划几拍子合适。

3、师: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乐曲中最常见的三种节拍,谁能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发言)师总结:四二拍节奏欢快,经常用于进行曲;四三拍富有流动性,通常用于舞曲;四四拍和四二拍差不多,节奏感没有四二拍强,更加抒情一些,音乐上相对更缓和些。

4、师:感受了这么多,我们来做个游戏怎么样?(课件出不)大家看这条节奏我们怎样划拍
呢?这条节奏是用这三种节拍组合而成的,怎么划拍呢?你们觉得哪一小节难划?(生说)这一小节我们可以先划四三拍再接四二拍,大家试试看。

可以连起来吗?大家能总结一下这条节奏的特点?(生说)它在一条节奏里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节拍,师总结:在一首乐曲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拍子先后出现叫做变拍子。

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歌曲就是一首含有变拍子的歌曲,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二)倾听音乐,享受美
1、(初次欣赏),课件出示范唱
师: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生说)有一点凄凉、伤感是吧,我们来看看歌词(课件出示歌词),这首歌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游子思恋故乡)那你们觉得人们在什么时候最容易思恋故乡?(夜晚)我们古人就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感触。

2、师: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夜歌》,所谓“夜歌”,就是夜晚所唱的歌,来自于古典音乐,是一种抒情性的音乐体裁。

再次聆听,并根据音的高低划出歌曲的旋律线。

3、(课件出示节拍和旋律)师:这首歌的节拍就是我们刚才游戏中的节拍,一二两个乐句一模一样。

那歌曲中加入变拍子有什么作用?节奏由规整变为不规整,显得飘零、不稳定,容易产生摇曳、动荡的感觉。

(三)表达情感,创造美
4、请听老师是怎样来表达歌曲的情绪,请你为老师划出节拍,在心里默默地哼唱。

(第三次欣赏)师弹琴
5、你能跟琴唱出歌曲的旋律吗?我们来试一试。

这首歌曲旋律自然流畅,气息要吸得深而柔和。

6、大家能加入歌词吗?演唱时要看清音符所对应的歌词。

7、总有那么一天,你会离开熟悉的家园,去远方把梦想追寻,到那时,你会想到父母的嘱咐叮咛,就能体会这首歌曲的情感,所以,在演唱时,要融入自己的情感,要做到“字里传情”,才能达到情真意切的艺术效果。

8、这首歌曲我们要用怎样的速度、力度来处理?(中速稍慢、渐强渐弱)我们来试试看。

刚才我们是大家一齐唱的,除了齐唱之外,还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来表达歌曲的情绪呢?(男女生对唱、轮唱、表演唱等)
9、合唱练习
师:为了表现歌曲压抑悲伤的离愁之情,我们还可以采用哼鸣的方式来表现歌曲,你听(师示
范一遍哼鸣)
(1)全班练习哼鸣
(2)一半人唱词,一半人哼鸣
(3)师与课件音乐配合,慢2拍唱哼鸣,造成轮唱效果
(4)分两个声部,一声部唱词,一声部唱哼鸣,两声部轮唱。

(四)比较鉴别,体验美
1、师:你知道吗?关于这段旋律,还有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呢:1869年,29岁的柴科夫斯基住在乌克兰卡蒙卡村他妹妹家的庄园里,一天,他忽然听到窗外粉刷墙壁的泥水匠哼唱的一支民歌,那悠长缓慢、淳朴美丽又婉转伤感的歌声深深地吸引了他,第二天,柴可夫斯基找到唱歌的匠人,把民歌的曲调和歌词记录了下来,这就是我们刚才学唱的《夜歌》,他回去后配上和声,收进了他编的《俄罗斯民歌50首》之中,两年后柴可夫斯基以这首民歌的动人旋律为主题,写成了著名的弦乐四重奏,再一次出现在我们面前,它就是《如歌的行板》,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走进大师的灵魂深处,感受音乐的魅力。

仔细聆听经过二次创作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看你能不能听出熟悉的旋律?请在音乐主题发生变化的时候举手示意。

2、师:同学们听得非常仔细,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构成了音乐会中被誉为“阳春白雪”的室内乐中最受欢迎的弦乐四重奏,它是怎样深刻、细致地诉说了作曲家的情怀?(委婉、忧郁、压抑、)你知道什么叫行板吗?行板,是音乐速度术语,每分钟66拍指稍缓的速度而含有优雅的情绪。

如歌的行板,是多么的充满诗意。

柴科夫斯基的创作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下半叶处在腐朽的沙皇专制制度下,俄国知识分子对光明的向往,对黑暗现实的苦闷压抑的感受。

3、师:乐曲有两个部分的情绪是相似的,你听出来了吗?(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是乐曲的第一主题,我们再次聆听这一段黯淡的、令人窒息的、表达灵魂深处郁闷、苦涩情绪的旋律,似诉说、似哭泣、似叹息,这次我们听大提琴演奏的版本。

(四)、积极评价,传承美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俄罗斯的民歌以及柴可夫斯基经过二次创作的《如歌的行板》,柴可夫斯基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一生创作了交响曲、协奏曲、歌剧、舞剧等多部音乐作品,课后大家可以搜集一些他的代表作,去细细的品味聆听,下节课我们可以来做个交流。

让我们在动人的俄罗斯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音乐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